UNO牌簡介
UNO(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都解作「一」)是一種紙牌遊戲,由Merle Robbins 於1971年發明,現時由遊戲公司 Mattel生產。當玩者手上只餘下一張牌時,必須喊出"uno",遊戲因而得名。UNO紙牌引進國內時,取名「優諾」,其實這是讀音的一個誤會,UNO牌的正確讀音是「烏諾」,而非「優諾」。
UNO紙牌已經風靡全球數十年,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好玩的紙牌遊戲,特點是簡單易學,不用動什麼腦筋,適合各年齡層人士玩。而在此遊戲中最考驗的是集中和反應,還有相互間的思維較量。
適合: 2-10 人, 7歲以上兒童及成人
勝利規則
UNO遊戲的基本準則是,誰先將自己手上的牌全部打出就是勝利。遊戲開始每人派7張牌,然後按順序一家接一家出牌。如其中有一人勝出,其餘人可繼續遊戲或重新開始。(記分制較繁瑣,不推薦。玩法:一人勝出後,其餘玩家都要開始結算,把手上未打出的牌計算出總點數,1到 9的數字牌依照牌面的數字計分,功能牌每張20分,萬能牌每張50分。點數越多者則輸越多。)
UNO牌介紹
UNO牌又分四種顏色:紅色、綠色、藍色及黃色,每種色有12張牌,其中9張為數字牌(0-9),其餘3張為功能牌:"skip"(跳牌)、"draw two"(罰牌2張)及"reverse"(逆轉出牌方向),另有黑色特別牌兩種:"wild"(轉色)及"wild drawfour"(轉色及罰牌4張)。每副牌共有108張卡,4種顏色各有兩套(0牌除外,各只有一套),另黑色牌各有4套。
UNO牌分三類牌:普通牌、功能牌、萬能牌。
1.普通牌:
普通牌由紅、黃、藍、綠4種顏色組成,每種顏色都擁有點數0-9的牌,每種顏色有19張,1~9數字牌各兩張,0數字一張。這些牌上的數字將成為結束時記分的依據。
2.功能牌:
功能牌也由紅,黃、藍、綠4種顏色組成,其功能分為「skip」、「(reverse)」、「Draw 2(+2)」三種。
Skip:跳過。打出「跳過」牌後,你的下家將停止出牌,輪到再下家出牌。
Reverse:翻轉。打出「翻轉」牌後,整個出牌順序將翻轉,如時針順序變為逆時針順序。
Draw Two(+2):打出「Draw 2」後,下家將被罰摸2張牌,並且不能出牌。
進階--Draw2牌具有累積性,上家打出Draw2後,下家若有可繼續打,一直累積到沒有的玩家,如三家Draw2累積到第4家就等於Draw6了。所以有的玩家會手上留一張Draw2,防止上家打這張時,自己罰摸。
3.萬能牌:
萬能(wild)牌又稱為黑牌,在UNO遊戲中佔很重要的地位,很多人也認為是王牌,其中分為Wild和Wild Draw 4(+4)兩種:
Wild:Wild的功能便是可以不論上一張出牌的顏色,而隨意指定下家出牌的顏色。Wild牌可以在任何時候出,但在被Draw2或者Wild Draw4時就不能出。
Wild Draw 4:打出此牌後,下家將罰摸4張,並且不能出牌,而打出此牌的玩家更可指定出牌顏色。Wild Draw 4隻能在無牌可出的情況下發出,若懷疑玩者故意出"wilddraw 4",下位玩者可提出驗牌,如果驗出是故意出牌的需罰抽4張,若驗出是出牌者真的無其他符合顏色和數字的牌(黑色牌不算)可出,則提出驗牌的下家需罰抽牌6張。
進階--Wild Draw4也具備累積性,WildDraw4的檔次比Draw2更高,除了同樣打出WildDraw4可以化解,沒有其他辦法。如果連著兩張Wild Draw4出現的話,那麼下家就要一次罰摸8張牌。
玩法介紹
1)玩者各抽一張牌,數字最大的為莊家。每人派牌7張,然後從牌疊中取出首張牌(若是"wild draw four"需再取),莊家左邊玩家(若是"reverse"則為右邊)根據此牌發牌,遊戲開始。
2)玩者每輪可出與桌面的牌顏色或數字相同的牌,也可出黑色特別牌。當玩者無牌可出,則需從牌疊上取一張牌,若符合出牌條件則可在同一輪出牌;玩者也可假裝手上沒有牌而抽牌,但若要出牌也必須出剛抽的牌。
3)draw two,wild與wild draw four都具有累積性,如果有人連續打出這類型的牌,那麼最後無法打出的那家就要承擔之前所有應該抽回的牌數,比如連續三人打出draw two,第四家沒有可以打的牌就要從牌堆多抽出6張牌。
4)當玩者手上只餘下一張牌時,必須喊出"uno";最快發完手上紙牌者勝出該局。
註:「Reverse--翻轉」「Skip--跳過」「Wild和Wild Draw 4--萬能牌」不能當最後一張牌使用。
懲罰準則
若玩者忘記說"uno",在下位玩者發牌前被其他人發現,則需罰2張牌,若不被及時發現則不可追究。
若玩者發錯牌,需罰抽2張牌。若玩者故意出"wilddraw four card",被下位玩者挑戰並檢查紙牌,則故意出牌的需罰抽4張,若出牌者真的無其他符合顏色和數字的牌(黑色牌不算)可出,則挑戰失敗者需罰抽牌6張。
圖文摘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