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元素遍布,快閃劇上演,永慶坊今日沸騰了!

2020-12-21 南方新聞網

  穿過鑾輿堂,走過鍾書閣,漫步荔枝湧……從永慶坊一期到二期,隨處可見前來打卡的人潮翻湧。五步一橋,十步一閣,在以粵劇藝術博物館為圓心的恩寧路老街上,一幕幕獨具嶺南特色的非遺演出,仿若串聯起來的老膠片,在馬不停蹄的觀賞中,勾勒出一幕嶺南老街的文化大戲。

  有如絢爛多彩的萬花筒一般,10月24日下午,一場以「粵傳承 躍時空越精彩」為主題的跨「粵」西關快閃情景劇在廣州市西關永慶坊旅遊區上演。

  殷殷重託,言猶在耳,催人奮進。兩年來,老城市不斷煥發著新活力。荔灣區奮力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荔灣片區),力爭建設國家級粵劇粵曲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做出荔灣貢獻。

  當歷史文化街區化身流動「劇場」,街頭巷尾都能成為演員們的「舞臺」,通過街巷場景深度體現新時尚與老文化的碰撞,遊客們沉浸在充滿嶺南文化氣息的西關風情中,充分感受荔灣嶄新的文化活力……

  粵動青春,西關小姐嶺南文化「粵」相遇

  美麗賢淑、知書識禮的西關小姐 「跨粵時空」現身恩寧路,為大家講解這裡一磚一瓦的老故事。24日下午,清脆悅耳的鑼鼓聲在恩寧路粵劇藝術博物館門前響起,跨「粵」西關快閃情景劇在這裡正式開鑼上演。生猛喜慶的醒獅、虎虎生威的武術與溫婉恬靜的西關小姐在西關老街上靈動相遇,一幕幕精彩的劇情被市民遊客記錄下來,成為當天朋友圈內閃亮的刷屏畫面。

  醒獅作為嶺南民俗文化的瑰寶,不僅僅代表著一種文化,更象徵著不屈雄健的民族精神,也正是我們當代青少年所需傳承和發揚光大的精神。來自廣州一中舞蹈隊的三位「小獅」閃現恩寧路,通過武術和醒獅舞蹈相結合,將南派醒獅陽剛之美淋漓盡致展現。

  沿著恩寧路往永慶大街走去,幾步之遙的李小龍祖居門口,「粵武傳承」快閃隨之展開。伴隨著氣勢磅礴的音樂,來自荔灣區五眼橋小學的學子從巷尾街頭聲勢浩蕩地迅速聚集,表演起嶺南傳統武術。據悉,五眼橋小學是一所以武術為體育特色的學校,該校武術特色教育已開展六七年。

  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當一身粵劇角色裝扮「小紅豆」們從鑾輿堂朝永慶大街緩緩走來,向來往觀眾展示其駕馭刀馬旦、青衣、小旦及花旦等粵劇行當時,年輕一代粵劇人承前啟後、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讓老城市煥發勃勃生機。為弘揚傳統文化,進一步推廣粵劇粵曲藝術,培育「小小粵劇苗」,近年來,荔灣區大力推廣粵劇粵曲進校園活動,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粵劇的小小代言人和傳承人。

  粵韻惠民,愛好者登臺唱響時代新聲

  粵韻悠揚,聲聲入耳……行走在荔灣,人們在街邊常常能聽到悅耳動聽的粵曲小調,這就是廣州的「私夥局」文化。這些私夥局猶如星星之火,讓粵劇粵曲的生命力在這座繁華都市綿延不息,而粵劇藝術博物館的廣福臺,更是他們一展身手的「樂土」。

  跟隨著西關小姐的腳步,流動的「劇場」來到了粵劇藝術博物館內的廣福臺上,這裡正進行著「粵唱粵紅」私夥局展演,兩位來自廣州市工人粵劇藝術團的粵曲「達人」以一曲對唱《花好月圓》,唱出了他們對生活,對祖國的美好祝願。

  據了解,通過組織廣福臺惠民演出,荔灣區力圖以文化惠民的形式,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引導廣大群眾觀賞劇人用粵韻風骨,傳頌粵劇經典,唱響時代新聲。

  今天,恰逢2020第二屆「粵韻同聲」粵港澳粵曲展演在粵劇藝術博物館隆重舉辦,繼續推動荔灣在牽頭引領廣州城市文化上出新出彩。本屆「粵韻同聲」活動將邀請粵港澳三地粵曲愛好者同臺展演,營造以粵韻傳唱,推動粵港澳三地文化融通,同聲同氣的人文色彩。

  粵曲是一眾極具廣東特色的音樂藝術形式,最初源於戲曲聲腔,早在2011年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藝術底蘊深厚,群眾基礎廣泛。這次為饗一眾粵曲愛好者,讓市民街坊過足粵劇癮。本次的「粵韻同聲」活動中,「西關民樂團」成立儀式。西關民樂團聘請了4位享譽海內外的藝術家作為樂團藝術總監、顧問,隨著樂團的成立粵曲發展也將如虎添翼。

  自成立廣東省粵劇粵曲文化(荔灣)生態保護實驗區以來,荔灣奮力開掘歷史文化資源,不斷加強區內文化建設,群眾文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粵韻同聲」活動邀請到了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黎駿聲等粵劇名伶登臺獻唱,一曲《古韻新容永慶坊》,將荔灣滄桑變遷的歷史脈絡通過藝術形式精彩呈現。

  粵玩跨界,營造全新街區型藝術體驗

  韻味十足的麻石小徑、煥然一新的灰色外牆、絢麗多彩的滿洲窗……情景劇把永慶坊歷史文化街區當作舞臺,讓嶺南文化藝術與市民近距離接觸,營造出全新的街區型藝術體驗。從粵劇藝術博物館走到荔枝灣湧邊的紅橋旁,一曲由廣州西關女子合唱團演唱的《Yes,today》,拉近了觀眾們與演員的距離。

  今年來,永慶坊內各種人氣新店陸續上新,特色餐飲、休閒娛樂、時尚精品、老字號、文化藝術、創意工作室、精品民宿酒店等業態紛紛進駐,為這裡注入了更多「新活力」。在永慶坊二期內的一家特色咖啡店前,西關小姐與說唱歌手在一起,通過傳統文化+酷炫說唱的方式,把家喻戶曉的廣東民間音樂《彩雲追月》玩了一把粵曲新唱。

  如果說粵曲與說唱,是傳統文化打開的一種新方式,那麼當街舞碰上粵劇,又是怎樣一種交互呢?快閃情景劇的最後一幕,來到永慶坊「最美書店」鍾書閣前。伴隨著粵劇經典曲目《穆桂英掛帥》響起,一群身穿粵劇戲服的小朋友與年輕舞者們閃亮登場,瞬間成為全場焦點。

  鑼鼓喧天節奏轉換, 「慢板」粵劇步法秒變「快板」街舞動作,讓動感十足的街舞與粵劇的架式混搭交匯,讓人耳目一新。這種經典的旋律結合新潮的節奏律動,民間藝術瑰寶與時尚文化的融合,為粵劇藝術注入了新鮮的生機與活力。

  「粵」創越新,文明實踐的「新活力」

  兩年來,荔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圍繞「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實現老城市新活力」這一中心目標,依託遍布基層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串聯永慶坊、粵劇藝術博物館、恩寧路、泮塘五約、沙面、廣州文化公園等嶺南文化載體,打造極具嶺南文化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整體氛圍。

  跨「粵」西關快閃情景劇由荔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充分整合各類優勢資源,以嶺南文化為引爆點,通過快閃情景劇為展現形式,把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當下年輕人的審美需求有機結合在一起。當傳統與時尚在充滿廣府韻味的老街碰撞時,藝術家們身上攜帶的文化氣質將對觀眾產生精神層面的引領作用,是推動城市文明實現最活潑、最新鮮,也最接地氣的一股力量。這是荔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一次創新探索,也是荔灣文化地標走好群眾路線的生動演繹。

  為了滿足市民、遊客對文化生活的需求,荔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還以服務為著力點,提升荔灣文化的「軟實力」。近年來,在荔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指導下,各街道、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均根據自身特色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務。以剛剛啟用的永慶坊黨群服務驛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例,除了向居民群眾以及轄區企業提供服務以外,該站點還設有專門為旅客服務的設施,包括永慶坊手繪地圖、永慶坊微改造歷程、自助語音導覽等服務。

  除此以外,荔灣區還以永慶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根據地,向社會各界招募志願者講解員,他們基本都擁有良好的職業背景,這其中就有一位英語水平達到專業八級的志願者,能夠為國外旅客提供全英的講解服務。多元化的志願服務團隊為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帶來更優質的講解、提供更好的服務。

  南方日報記者 吳偉洪 郎慧 通訊員 荔宣

相關焦點

  • 永慶坊化身「流動劇場」 跨「粵」西關快閃情景劇精彩上演
    10月24日,一場以「粵傳承 躍時空 越精彩」為主題的跨「粵」西關快閃情景劇在廣州市荔灣區永慶坊精彩上演。  醒獅表演、粵劇快閃、西關小姐、嶺南武術、非遺展……當天的永慶坊歷史文化街區化身流動「劇場」,街頭巷尾成為演員們的「快閃舞臺」,一場場精彩的文藝表演在人群中不斷上演。
  • 來永慶坊見證「奇蹟」!「梅林獎」魔術大師零距離秀絕活
    魔術師的手底下,年桔瞬間從樹上長出,空盒子裡變出一袋袋廣式炸雲吞,廣式茶几漂浮空中……遊永慶坊,感受嶺南文化,不如換個方式。11月28日,「西關正當潮」——嶺南文化之「粵趣魔坊」活動在廣州市西關永慶坊旅遊區舉行。
  • 「最美書店」試營業,非遺「小院」正裝修……廣州永慶坊二期業態...
    文/圖/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 通訊員 荔宣「試問嶺南應不好/此心安處是吾鄉」「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在廣州永慶坊鍾書閣內,詩意的文字和嶺南鑊耳屋元素隨處分布,營造出閒適的閱讀氛圍。
  • 永慶坊二期2020年10月分階段開業 鍾書閣華南首店等15家品牌進駐
    近期,廣州永慶坊接連有新品牌開業。   · 「老字號」點都德特色手信店進駐永慶坊一期,門店分設禮餅鋪、糖果鋪、腊味鋪三個立面,打造「店中店」效果;   · 茶理宜世進駐永慶坊二期,打造「梁祝」主題門店,設計凸顯江南復古元素,營造「坐亭聽情,喝茶觀蝶」的體驗氛圍。
  • 永慶坊為何越來越紅?
    接近中午時分,永慶坊開始熱鬧起來。六十多歲的黃桂珍來到自家的細蓉雲吞麵店。隔壁店鋪,幾位年輕姑娘在選擇小飾品,幾位遊人在中心廣場拍照。巷子裡,一位導遊帶著團隊走進永慶坊牌坊,遊客們迅速分散到這片西關傳統民居裡。
  • 「最美書店」鍾書閣落戶永慶坊
    來永慶坊逛逛,你就能找到答案。近日,恩寧路騎樓街上,有一間書店,正在試運行,它是號稱「中國最美書店」的鐘書閣。這是鍾書閣首次落子華南,永慶坊是其全國第24間門店,永慶坊的「最美」特色在於用鑊耳屋巧妙地講述了嶺南書香故事。鍾書閣大門。採訪對象供圖。鍾書閣在書店業界享有「最美」之譽。
  • 廣州文創地標永慶坊和最美騎樓街恩寧路究竟有什麼好玩?
    文創地標永慶坊永慶坊是廣州文創精華的聚集地,各色有意思的小店齊聚,比如這些造型可愛又奇特的招財貓。隱藏在小巷裡的西瓜劇院,門面也很有粵式特色。永慶坊裡還有一個小小的展廳,介紹著西關與恩寧路的歷史與人文,西關五寶「三彩一雕一繡「的匠人之心,西關大屋獨有的麻石路、趟櫳門、滿洲窗、灰塑、硬山頂等五大建築特色,讓人更了解西關,也更理解廣州的過去與現在。
  • 荔灣區永慶坊「旅遊+非遺」 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
    廣州市荔灣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永慶坊重要指示精神,推進城市建設提質升級和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活化利用,推動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順利通過國家4A級旅遊景區驗收,並在此設置全市首個非遺街區,運用「4A景區+非遺街區」雙驅動雙促進,帶動文旅資源集聚融合,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推動老城市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 華南首店進駐廣州永慶坊
    鍾書閣華南首店落子老西關 設計融合嶺南文化元素   鍾書閣在業內有「中國最美書店」之稱,基於「連鎖不複製」理念,鍾書閣各地門店皆會不同程度融合當地人文元素。此次鍾書閣華南首店進駐的永慶坊,更是與老西關文化「迎面相遇」。
  • 永慶坊1路線公交,坐一次胖十斤!
    聽說永慶坊如今換了新妝容喜歡打卡的胖友們又多了一個好去處!
  • 喜茶首家「嶺南風」主題店進駐永慶坊 為老西關注入嘆茶新靈感
    9月26日,喜茶首家「嶺南風」主題店進駐廣州永慶坊。自2015年廣州首家門店落地至今,已有超過50家門店,用現代都市人喜愛的形式呈現獨屬於喜茶的茶飲生活文化。 喜茶整合永慶坊傳統建築與廣東茶文化特點,讓新與舊達到平衡,使店面擁有現代藝術也有傳統老廣氣息,並將老廣州元素融入空間:三雕一彩一繡,青石磚,銅板浮雕,滿洲窗、趟櫳門、騎樓街,讓嶺南文化在新式茶文化中靈動延續。
  • 「公雞人」吹嗩吶逛大街叫賣 詠春傳人坐鎮廣州永慶坊
    永慶坊為廣州西關舊址,被譽為當地最美騎樓街,經改造後,保留部分傳統建築特色之餘,同時注入文創概念,成為古今融合的網紅新景點。走進永慶坊街區,可以發現身著公雞裝、頭戴鬥笠且吹著嗩吶的賣貨郎,令遊客好奇駐足圍觀。
  • 永慶坊的咕嚕咕嚕,藏著網紅都來打卡的下午茶!
    這次永慶坊店全新升級,新品壽司丸子搭配了復古西關風味的託盤,超級適合小姐妹聚會開啟凡爾賽公主的下午茶!五款新品壽司丸子都刷新了潮妹對章魚小丸子的認知!坐在店外的椅子上,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和富有西關風情的永慶坊,享受這冬日的陽光,溫暖又幸福!
  • 非遺進校園:廣外藝廣彩教學作品展在永慶坊開幕
    中國教育在線訊 近日,「『薪傳』嶺南優秀傳統文化走進高校——廣外藝廣彩教學作品展」在廣州市荔灣區永慶坊一彩非遺廣彩體驗館正式開幕。本次活動是學校與荔灣區文化館(非遺中心)合作,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的一次廣彩作品展覽,展覽時間持續至2021年1月10日。
  • 他們走進永慶坊驚豔上千人
    8月23日,莫秋鳳一早便從從化新圍村乘車出發,前往荔灣永慶坊。新圍村保留著傳統的田園農耕生活。莫秋鳳是當地一普通農戶的家庭主婦,日常耕作、採摘和編織是她的「日常工作」。後來,她更是在當地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支持下,和眾多街坊一同打造「自然農耕體驗服務」,邀請城區居民參與。
  • 老城商圈今年有新意 「中國最美書店」鍾書閣華南首家將開在永慶坊...
    近日, CBRE世邦魏理仕發布了《2019年廣州房地產市場回顧與2020展望》,除了提到優質寫字樓市場琶洲行業聚集效應加強外,還指出傳統城區商業物業2020年會有不少驚喜,包括計劃在2020年開業的海珠廣場星寰項目以及永慶坊二期
  • 百年老街中山路將打造成「東莞永慶坊」
    項目正式落地後,市民可以期待中山路這條百年老街將以「東莞永慶坊」的新姿態亮相,點燃舊城活化新引擎。說起石龍鎮舊城區這些鐫刻在石龍記憶中的獨特風景你還記得嗎?
  • 廣美畢業展開進永慶坊,就等你了!
    今年 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線下展來到了廣州永慶坊 當現代藝術作品>碰上具有老西關風情的永慶坊 會擦出什麼不一樣的火花呢 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廣州永慶坊竟藏著一間米其林餐廳,老廣專門來覓食,憑什麼吸引?
    荔枝灣片區是前往探尋廣州美食必須去的地方,如果說荔灣湖公園是園林和自然風光,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更注重建築和人文色彩,那麼今天要介紹的永慶坊片區則是美食文化。永慶坊是個適合放慢了步子慢慢欣賞的歷史老街,然而這裡卻隱藏了眾多的傳統老西關美味都非常值得過來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