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瓷品茗杯是眾多茶人手中愛不釋手的茶具,它簡潔明快、樸實無華,而且能直觀反映茶湯的顏色,還體現了一種對傳統茶文化的理解。
簡單來說,白瓷是用含鐵量低的瓷土製成瓷坯,再施以透明的釉料,經過高溫燒制而成的素白瓷器。中國瓷器品類繁多,白瓷只是傳統瓷器分類中的一種。但在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白瓷卻有著大巧若拙、至精至簡的極致審美體驗。
(河北邢窯遺址)
歷史上那些曾經極具盛名的白瓷產地如今依舊有白瓷生產,現在,由於瓷土處理技術得到極大的提高和發展,許多其他的陶瓷產地也都能製作白瓷器,比如廣東的佛山、潮州,河北的唐山、邯鄲,山東的淄博等地。
瓷土是做陶瓷最主要的原料,也叫高嶺土。高嶺土在中國的儲存量很豐富,主要分布在江西、福建、湖南、江蘇等地。
優質的瓷土在原料亮度、白度,可塑性、粘結性、燒結性、耐火性等各方面表現良好。瓷土的這些天然特性決定了燒制出來的白瓷杯其亮白度、形狀、硬度等內外品質的綜合呈現。
(瓷土開採場地)
天然優質的瓷土本身就可遇不可求,隨著工業化的發展,瓷器的製造效率越來越高,對瓷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瓷土不斷地被大量開採、消耗,如今能開採到優質瓷土的概率也越來越低。
除了原料,製作工藝也是影響白瓷杯品質和價格的一大因素。白瓷杯的製作工序並不簡單,可以概括為練泥、拉坯、利坯、晾坯、施釉、燒窯等幾大步驟。在這些環節中,影響白瓷杯品質和價格的主要是拉坯和燒窯。
拉坯,傳統為手工拉坯,現在大多數為模具制坯。手工拉坯費時費力,需很高的經驗技巧,出產效率低;模具制坯簡單快捷,出產效率高。一位受訪的陶瓷商說:「模具制坯的效率至少是手工拉坯的幾倍,在製作成本上就有不少差距。」
(手工拉坯)
燒窯,目前主要有柴窯、電窯、液化氣窯三種。
柴燒,是最古老傳統的燒制方式。因為柴燒需要燃燒大量木材,不僅成本高,對森林植被和環境破壞極大,各地政府都不提倡柴燒,使用柴燒的極其少,更普遍的是電燒和液化氣燒。
電燒,溫度穩定、易控制,燒制出的瓷器成品率高,外形、色澤、質地均較好。大多數陶瓷廠家都使用電燒,在他們看來,電燒的優勢很明顯。
液化氣燒,成本要比電燒高很多,同時煤氣燒溫度、還原氣氛不夠穩定,品質難以控制。
(液化氣燒窯)
無論是用哪種方法燒制,窯溫和時間都會對瓷器的品質產生影響。「好的白瓷杯,燒制的溫度都在1300℃以上,燒15個小時左右;而普通的白瓷杯燒制的溫度則在1260℃左右,燒10多個小時就可以了,這其中的成本也有些差距。」
同一個班級、同樣的考卷,有人只考二三十分,有人考滿分,這是學渣和學霸的距離。同樣的瓷土原料、同樣的窯,有人燒出了普通的品茗杯,有人則燒出了堪稱完美的極品,這是普通制杯者和藝術家的距離。
通常,產地、原料、工藝等因素對一個白瓷杯的品質和價格差會有影響,但差距不會特別大,真正能將白瓷杯的品質和價格差距拉得特別大的,往往是製作者。
這些製作者,大多都是制瓷技術超群、經驗豐富、聲名顯赫,願意花費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慢慢打磨每一件作品。他們賦予了白瓷杯足夠高的品質和審美價值,使得一個白瓷杯,從實用層面上升到藝術層面,價格和價值都有了質的飛躍。
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多數情況下,白瓷杯的品質是會體現在價格上的,不同價格區間的白瓷杯從原料的使用到成品品質的呈現大體上存在著什麼樣的差異呢?不妨從原料、制坯、燒窯、品質幾個方面來做個大概比較。
價格區間:1-10元/個
瓷土原料:普通
制坯:模具制坯
燒窯:多為液化氣窯燒制,窯溫較低
成品描述:色澤多為純白色,色澤不夠溫潤,質感不夠細膩,手感差。
價格區間:10-100元/個
瓷土原料:普通
制坯:多為模具制坯
燒窯:液化氣窯、電窯燒制,窯溫較高、燒制時間較長
成品描述:純白、象牙白、乳白色都有。色澤比較溫潤,質感光滑,手感較好,透光比較均勻。
價格區間:100-1000元/個
瓷土原料:良好
制坯:模具制坯、手工拉坯均有
燒窯:多為液化氣燒制,窯溫高、燒制時間長
成品描述:多為象牙白、甜白、乳白色。色澤溫潤如玉,質地堅實,釉面光滑細膩;透光度好、均勻柔和。
價格區間:1000-5000元/個
瓷土原料:優質
制坯:多為手工制坯、也有模具制坯
燒窯:液化氣窯、柴窯燒制,窯溫高、燒制時間長
成品描述:這個價位區間的白瓷杯,除了白瓷本身的品質過硬外,通常會有一些名家名窯的加持且產量極其少;也還會在造型上更下功夫,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在其中。
除去那些名家名窯的光環,如何選擇一個日常使用、性價比較高的白瓷杯,我們暫時也沒有找到什麼好訣竅,但有以下幾個小小建議,僅供參考。
(白瓷杯與茶湯)
Tips 1:選形狀
首先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者用途,選擇適合的杯形。白瓷杯的形狀很多,市場上常見的杯形主要有:鬥笠杯、雞心杯、直筒杯(聞香杯)、敞口杯、壓手杯等等。
(敞口杯)
Tips 2:看了又看
首先看所選白瓷品茗杯的完好度,確保不要有裂痕、瑕疵等。
再看白瓷杯呈現出的自然白色。白瓷杯的白色有很多種叫法,比如象牙白、玉白、甜白、乳白等。
玉白是白色中淺淺地泛著黃,象牙白則是白中泛黃,色澤比玉白稍深一些。無論是選擇哪種白,都以看起來柔和溫潤有悅目感為好。
(甜白)
除了從白瓷杯呈現出的自然色澤考量其品質,還可以藉助燈光看。將白瓷杯放在射燈下,看其透光情況。
好的白瓷杯,在燈光下透著均勻、晶瑩、柔和的光亮。而品質普通的白瓷杯在燈光下,透光不均勻,可能看到塊狀或條狀等黑塊,就像純白的天空中飄著的烏雲。
(透光均勻)
Tips 3:摸一摸,拿一拿,找手感
不同品質的白瓷杯,質地其實很不一樣,這個是用肉眼不容易看出來的,需要上手摸一摸,讓手感告訴你差別在哪裡。
好的白瓷杯,表面很光滑、杯和手指尖摩擦力小,摸著有種細膩潤滑的感覺,像是在撫摸絲綢或是玉石。而質量普通的白瓷杯,表面看著也很光滑,但是杯和手摩擦力大,甚至會有顆粒感,潤滑感不高。
再拿一拿,感受所選的白瓷杯在手中的適手感。所謂的適手感,可以理解為:所選白瓷杯的大小、厚薄、重量要適合自己的手,拿在手中穩當舒服。
(質感柔潤)
當然,以上幾個建議並不能保證教會你評判一個白瓷杯,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如果能親自到茶具店把不同價位的白瓷杯對比看一看、摸一摸,再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感覺,本著「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原則選擇喜歡的、適合的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