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小布施町作為江戶時代曾經繁榮一時的北信濃經濟文化中心,隨著人口的外流,經濟文化一度衰退,後又經過文化藝術、庭院景觀、慄子產業三個步驟、四十多年的復興努力,成為小而美的鄉村度假勝地,實現了其文化復興、經濟復甦的目標。希望小布施町成功的模式,能為相關從業者們提供新思維與新視野。
1
小布施町歷史軌跡
從繁盛到衰弱再到復興
小布施町位於日本長野縣北部,距長野市區約18公裡,佔地面積19.07平方千米,是長野縣最小的鎮,人口僅1.1萬左右,卻創造了100萬的年客流。追溯其歷史,小布施町亦如輕井澤一般,經歷了從繁盛到衰弱再到復興的軌跡。
長野-小布施町高速自駕及新幹線路線
小布施町地圖
2
復興第一步:文化驅動
以北齋文化為契機
盤活整個小鎮的文化經濟
美國《生活》雜誌曾在千禧年之際,評選生活在1000年至1999年之間對全人類有巨大影響的著名人物,即「百位世界千禧名人」,位列其中的日本名人僅有一位——葛飾北齋。即便你不了解這位浮世繪大家,也會對他的作品《神奈川沖浪裏》感到熟悉。
葛飾北齋代表作《神奈川沖浪裏》
葛飾北齋其他作品
北齋館
1976年(昭和51年),由政府主導的北齋館正式建成開館。其中收藏了葛飾北齋晚年居住小布施町時所創作的40多件作品,包括經典的男浪(高浪)與女浪(矮浪)的怒濤圖繪、東町祭屋臺天井繪「龍圖」與「鳳凰圖」、兩臺祭典小販車等等。
上:東町祭屋臺天井繪「龍「和」鳳凰」
下:上町祭屋臺天井繪「怒濤圖」,左男浪,右女浪
開館當年參訪者達3萬餘人,超當地居民人數3倍有餘,後穩步增加至5萬人,同時定居小布施的居民數也隨之緩慢上升,北齋館可謂大獲成功。
在北齋館的影響下,小布施町大大小小10多座美術館陸續開館,形成了濃厚的藝術文化氛圍。其中包括高井鴻山紀念館、小布施博物館·中島千波館、日本燈具博物館、小慄樹美術館、展示幕府時期以來茶具的「茶俚庵」、收藏古陶瓷器的「了庵」、收藏畫家藤岡牧人作品的「小布施藤岡牧人美術館」、以及展示小布施町歷史的「歷史民俗資料館」等。
高井鴻山紀念館
中島千波館
左:小慄樹美術館,右:日本燈具博物館
小布施町以北齋文化為核心的文化驅動,開始撬動起整個小鎮的文化經濟,完美開啟了復興之路的第一步。
3
復興第二步:政策改造
響應日本鄉村振興計劃
打造「花之城」景觀
1980年日本實施"鄉村振興計劃」,給每個鄉村提供1億日元的資金支持。小布施町用深遠的眼光選擇將此大量資金用於人才培養。10年間共計派遣160人前往歐洲研修,並為其提供20萬日元的免息貸款。歸國後,他們將歐洲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邊喝下午茶邊賞風景)、家家戶戶美麗的庭院設計帶回了小布施町。
與此同時,小布施町」花創造推進協議會」成立,公共空間中開始花景觀改造。花除了作為景觀元素之外,還被賦予了發展鄉村建設的意義。在他們的帶動下,小布施町居民逐漸形成了一種共識:房子內是家庭私人空間,外部庭院則屬於公共的欣賞空間。
小布施花園
小布施店的庭院設計
私人庭院
公共空間
為此,他們開始拆除原先冰冷的水泥隔離欄,並將外部的庭院統一設計成日式開放的庭院景觀。政府也對此大為支持,不僅通過減免30%的房屋稅來鼓勵居民開放庭院的行為,還額外提供7萬日元支持居民的庭院改造。
2000年在町政府的倡導下,小布施又開展了開放花園計劃,即公開家庭設計的庭院給遊客參觀。截止目前為止已有133處開放庭院點,參與的家庭庭院入口處皆可看到懸掛"Welcome to My Garden (歡迎參觀我的庭院)」 的標牌,以此歡迎遊客入內參觀。
此外町政府還繪製了詳細的四季觀賞地圖,為開放的庭院點按花期進行四季歸類,以便遊客觀賞。開放的庭院,不僅成為了小布施町日式風情的外在體現,增強了當地居民的地域情感認同與美好共享,也為外來遊客提供了一次沉浸式的深度觀光體驗。
開放庭院的歡迎標牌
開放庭院局部地圖,數字序號代表庭院點位
《小布施町開放庭院宣傳冊》具體庭院簡介
小布施町通過鄉村振興計劃和開放花園計劃兩項政策,打通了政府主導、居民自治、遊客觀光的一體化系統,形成了獨特的庭院景觀文化,收穫了「花之城」的稱號,穩步推動了復興之路的第二步。
4
復興第三步:產業復興
挖掘旅遊資源
打造全國聞名的「慄子之鄉」
小布施町因為優質的酸性土壤等環境因素,使這裡出產的慄子品質相當高。在長達600年栽培慄子的歷史中,更因江戶時代被選中為進貢將軍的珍品而聞名。
小布施以此作為突破口進行資源挖掘,並且秉持著「只有在這裡才能品嘗到的美味」的精神,開發了慄子糯米飯、慄子羊羹、慄子糖果、慄子和菓子等各式慄子產品。
各類慄子美食
甚至打造了一條用慄木鋪設的長達百米的觀光小徑(據說是慄木的邊角料),連接著北齋館和高井鴻山紀念館,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慄子小徑
除此之外,小布施町對慄子產品的打造,堅持「品牌質量的追求」原則,並成立了慄子研究所,不斷精進開發慄子美食、進行質量把控,使整個小布施地區的慄子得以品牌化,「慄子之鄉」的稱號聲名遠博。同時利用限定營銷的方式,比如限定季節、產地、數量等飢餓營銷手段促進商品銷售。
至此,小布施町從文化驅動、政策改造、產業復興三大維度,歷經43年,三步走完成了復興之路。
5
復興之路三步走
為小布施町改造帶來四大影響
1)實現從0到100萬客流的突破。改造之前的小布施町,僅有1家拉麵店和1家蕎麥麵店,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的餐飲店面存在。可以說當時沒有任何觀光客前來。但目前,整個小布施町擁有80家餐飲商鋪,13家酒店住宿的規模,年遊客量達到100萬,超當地居民人口數100倍左右。可以說,是從0到1的突破。
2)完成本土文化復興,帶來經濟復甦。整體而言,小布施町並不具備顯赫的觀光資源,但卻成為了讓人流連忘返的觀光勝地,主要在於北齋文化為小布施町注入了強力的再生之源,帶領獨具當地特色的小布施文化重新煥發光彩。不僅帶來了大量穩定的遊客,也使定居小布施的居民數隨之得到提升。
3)促進產業復甦,打造慄子之鄉的地域品牌。小布施的慄子品牌化之路走得堅實穩定,關鍵在於」堅持對品牌質量的追求"原則,從而完善了從開發生產到產品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名副其實地打造出了慄子之鄉的地域品牌。
4)加強當地居民的地域認同,獲得可持續的良性發展。為小布施町設計了諸多產品的建築大師隈研吾評價小布施町:」是聚集最先端的感性及網絡的磁場,凝聚了比曰本任何城市都要強的城市的感性」。持續幾十年的鄉村改造使"小布施」成為日本社區改造和景觀營造的頂級梯隊中的一員。而且在鄉村振興和開放庭院中所體現的政府居民一體化的共同體管理模式,不僅為政府帶來了可持續耗資低的良性管理,也增強了當地居民的地域認同。
從0到100萬的客流突破!
小布施町三大核心業態
「文化藝術+慄子之鄉+庭院觀賞「
成就日本最成功的美麗鄉村項目
美麗鄉村的成功在於營造「獨特的鄉村期待與幻想」,小布施町在43年的鄉村改造歷史中不自覺地發展出了「文化藝術+庭院景觀+慄子之鄉「3個核心旅遊業態要素,讓消費者形成了對小布施町的期待與幻想,這才是日本最成功的美麗鄉村改造的成功之處。
留存的高井鴻山宅院
北齋館內豐富的文化活動
江戶風情的文化場景
小布施店內的消費場景
「獨特的鄉村期待與幻想」是美麗鄉村成功的基礎。通過文化加持打造其核心業態要素,提升為獨一無二的體驗,跨越時節、天氣等自然不可抗爭的因素,如此才能讓美麗鄉村的經營平穩而具有發展性。小布施町走出了自己的模式,並刻意堅持形成標準,才有了獨一無二的「小布施町要素」。反觀目前中國的美麗鄉村更多停留在對土地的掠奪,地方政府趕著做業績,投資商們追求「立馬變現」。缺乏業態的規劃、產品的打磨以及文化的挖掘,勢必做不成真正意義上中國公認、國際公認的鄉村旅遊品牌,這才是對中國稀缺土地資源最大的傷害。
版權聲明: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僅作行業資訊學習交流,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處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