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再放大招!與美國高校研發碳基晶片:北大也在研究碳基晶片

2020-12-26 騰訊網

【12月23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前一段時間國產8英寸碳基晶圓研發成功,無疑也讓非常讓人非常興奮,這也是北大教授研發團隊的成功,成功解決了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的瓶頸,讓碳基晶片離我們更近一步,全新的碳基晶片在整體性能也更加出色,可以解決目前矽基晶片的技術短板,尤其是現在摩爾定律逐漸走到了極限以後,全新的碳基晶片,絕對是一次換道超車的機會;

其實不僅僅我國在研究碳基晶片,就連國外的科研機構以及晶片代工巨頭,也在不斷地研發和攻克碳基晶片的技術難題,而碳基晶片的理論最早也是海外人士在1998年提出,就在近日,臺積電方面也被爆出一項大招,目前正在和美國高校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等學校的研究人員,研發一種全新的製造工藝,可以更好地控制納米管電晶體,可以製造出碳納米管原件,也可以構造一個厚度小於4nm的柵極電介質裝置,讓碳基晶片的精度再次提高;

看到這裡,或許也會有很多網友們提出疑問:「那麼誰的碳基晶片技術更牛、更先進呢?到底是北大更牛,還是晶片代工巨頭臺積電更牛呢?」

其實臺積電和北大所研究的是兩種不同的碳基晶片技術,可以實現技術互補,自然也就沒有誰更強的說法了,就好像是一整個碳基晶片產業鏈,大家可以實現技術互補,如此可見,不僅僅傳統的矽基晶片需要全球化的分工合作,就連全新的碳基晶片同樣如此,這或許才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精髓,確實很難有一個國家或者是地區,能夠直接搞掂所有晶片產業鏈的技術難題;

其實在國產8英寸碳基晶圓亮相以後,依舊遭到了很多網友們的質疑,但隨著臺積電加入到碳基晶片研發中,也讓這部分網友有了很大的改觀,尤其是碳基晶片的性能表現是目前矽基晶片產品性能的十倍,這意味著使用落後晶片製造工藝,也可以製造出性能強悍的碳基晶片產品,對此很多網友們都開始期待,在全新的碳基晶片領域能夠實現彎道超車,補足國產晶片產業鏈的短板;

最後:對於全新的碳基晶片技術,目前已經得到了臺積電、北大等廠商的重視,各位小夥伴們,你們覺得碳基晶片是否能夠讓國產晶片完成彎道超車的逆襲「神話」呢?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討論,期待你們的精彩評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北大碳基晶片技術突破,性能比矽基晶片好10倍
    而在中國的國產智慧型手機的三大品牌中,華為不僅在手機的設計使用還是在自主研發的科技領域上,都無疑是獨佔鰲頭。也是,華為低調的這麼些年,一直專注於自主研發高新技術,如今那已經成為「絕版」的麒麟1000晶片就是最好的代表。雖然麒麟系列的晶片將會在9月中旬就面臨停產,但這也不能抹滅華為在國產手機的發展中、在中國芯的自主研發上做出的貢獻。
  • 技經觀察 | 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 產業篇
    MIT團隊的研究,除了有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三維晶片系統計劃和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的官方支持,還有杜克大學等高校,以及ADI、SkyWater等半導體公司支持。美國公司和高校之間交流和流動性較好,公司普遍願意給高校投錢做項目,並會提出明確目標,讓高校定期匯報進度,共同推進技術產業化。
  • 矽基晶片之後的新戰事:碳基晶片、量子技術
    同時也認為誰掌握了更好的材料,更新技術,那麼就將顛覆當前的矽基晶片,彎道超車,成為半導體界的新霸主。那麼矽基晶片之後,新戰事又會從何開啟呢?目前看來有兩個方向,一是碳基晶片,一是量子技術。碳基晶片是另一種半導體材料,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就是以碳為材料的晶片。對應於現在的以矽為材料的晶片。
  • 臺積電突破納米極限,北大突破晶片極限?碳基晶片究竟是何物?
    自從晶片戰爭開始以來,我國一直都在尋找著一個突破的機會,許多的科研人員日以繼夜的努力,就是為了打破美國對中國半導體領域的封鎖,別看晶片只是一個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存在,可其實這其中包攬了全人類的頂尖智慧,還有未來科技時代的發展前途。
  • 中科院再迎技術突破,國產石墨烯晶圓亮相,卻無法取代矽基晶片?
    顯然,臺積電和三星的領先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它們都會受到美國的影響,從而無法幫助我們國內。所以就目前的局勢而言,國內必須尋找到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不然國產晶片將很難進步。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眾多科研工作者和國產科技公司的努力下,最近中科院再迎技術突破,國產石墨烯晶圓亮相了!
  • 碳基晶片不用光刻機?知道晶片製造原理,才不會被美國當笑話
    2020年5月22日,北京大學電子學系彭練矛院士和張志勇教授團隊實現了碳基半導體材料提純的純度超過 99.9999%。為將來實現碳基晶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碳基晶片研發突破,石墨烯電晶體製作,被稱之為21世紀的神奇材料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也開發出一種以石墨烯為基礎的微型超級電容器,該電容器不僅外形小巧,而且充電速度為普通電池的1000倍。首例石墨烯晶片誕生石墨烯在慢慢的發展中,也將成了矽材料的替代品,由於矽材料的本身特性限制,使得目前矽基晶片的繼續提升性能越來越難,目前臺積電也在進行著2nm工藝矽基晶片製作工藝的研究,而2nm也被網友們稱之為矽基材料的極限,科學家們也都在尋求一種新的晶片材料,而正在風口上的石墨烯材料必然備受關注。
  • 美國害怕的事情發生了,中科院正式宣布,中國晶片或實現反超領先
    晶片的核心技術基本上被美國有關的企業壟斷了,沒有核心技術,即使現在華為沒有受到限制,那麼在未來中國科技企業也必將會受挫。美國掌握主動權,如果有企業超越美國佔據主動席位了,美國也一定會採取措施,現在華為5G技術領先,美國採取了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斷供華為晶片。面對華為現在所遇到的困境,中科院方面表示會儘快的研究出光刻機,解決華為的晶片問題。
  • 石墨烯晶片再次突破,性能比矽基晶片好10倍
    任正非我們知道傳統晶片也就是矽基晶片,要在短時間內突破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中國對晶片的研發並非是一片空白,晶片得以量產主要分為三大環節,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裝。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目前也只能量產14nm的製程工藝,臺積電已經可以量產5nm的製程工藝了,並且3nm製程工藝也正在進行中。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工藝
    畢竟,晶片製造工藝達到5nm,就意味著單個電晶體柵極的長度僅為10個原子大小。而碳納米電晶體的直徑僅為1nm。並且,導電更快、效率更高。但從1998被提出至今,碳納米管晶片仍存在一系列設計、製造和功能上的問題,比如其在邏輯電路中充當開關時的控制問題。
  • 不等矽基晶片和光刻機了,比爾蓋茨說對了
    不過,雖然矽材料在大自然中很常見,但是想要製備矽基晶片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各種工藝技術和核心設備的支持。目前,全球能生產晶片的廠商只有那麼幾家,而達到高端水平的就更少了,臺積電和三星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 運用微電子技術製備碳基晶片,「冪方科技」推出10微米級別微電子...
    1954年矽電晶體問世,直到如今依然是集成電路技術的主流,全球有90%的集成電路晶片器件基於矽基CMOS技術。然而由於摩爾定律,矽基晶片的未來發展面臨物理規模和製造成本的限制。碳基晶片不同於矽基晶片,運用碳基材料製備,具備柔性、大面積、低成本、液相製備等優勢。
  • 碳基晶片的關鍵在哪裡,能繞開荷蘭光刻機嗎?今天算明白了
    這樣一來,一方面幫助我們避開了高端光刻機短缺的這一難題,給予了中國技術人員更多的時間研發國產光刻機,另一方面也給了國產晶片彎道超車的機會。那麼有望成為下代晶片材料的碳基晶片的關鍵在哪裡,其生產製造能夠繞開荷蘭光刻機嗎?
  • 碳基計算機時代來臨,首個完全碳基的電晶體金屬線被成功製造
    為打破傳統矽基晶片發展面臨的物理制約瓶頸,科學家們近年來開始研究替代矽基晶片的新型材料,碳基電晶體以其優越的性能,成為提高計算機運行速度,降低電子設備功耗的一代新星。但是,多年來一直面臨製造工藝、材料等方面的發展難題。
  • 中企繞開光刻機採用石墨烯,晶片行業變局出現!
    在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我國中科院公開了自主研發的8英寸石墨烯晶片,其尺寸和質量均居世界領先水平。近年來,美方對我國晶片行業進行了卡脖子,如果在碳基晶片領域能有突破的話,電子產業的發展將不再受到美方的限制。
  • 一旦普及,有望替代矽基晶片
    近年來,由於美國對我國晶片企業的持續打壓,令中國半導體產業技術自研、打破壟斷的決心更堅定。 同時,「國家隊」也加大支援力度。其中,中國科學院便在美國針對華為的禁令生效後當即表示,要集結全院之力攻克光刻機等技術難題,幫助中國企業擺脫卡脖子的命運。
  • 國內晶片技術實現突破!新型材料製造晶圓,未來光刻機或被淘汰?
    前言:當前晶片的製造都離不開光刻機,特別是高端製程晶片。DUV深紫外光刻機只能生產7nm以上晶片的製造,要想生產6nm以下的晶片,必須使用EUV光刻機。但是EUV光刻機每年的產量只有20臺左右,再加上美國的限制,EUV光刻機很難進口到中國。
  • 我國碳基半導體技術取得關鍵性突破,最新概念股梳理
    他們的這項研究成果已經被收錄在今年5月22日的《科學》期刊「應用物理器件科技」欄目中。碳基技術是發達國家一直研發預替代矽基的新技術據中國電子報消息,目前,大到航空航天、金融保險、衛生醫療等領域,小到智慧型手機、家用電器等數碼家電所使用晶片絕大部分採用矽基材料的集成電路技術,該項技術被國外廠家長期壟斷,國內電子產品所需要的晶片則大多依賴進口。
  • 「作為晶片從業者,不希望被人卡脖子」
    目前,啟泰傳感正在規劃專為汽車產業研發的第二條金屬基壓敏晶片生產線,生產線達產後,將年產壓敏晶片3000萬顆,生產水平達到工業4.0的標準。2003年,公司研製出我國第一片具有完全原創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數字圖像與視頻壓縮編碼解碼晶片,為解決當時DVD解碼晶片進口的高昂專利費作出了貢獻。2006年,我瞄準了工業應用領域的金屬基壓敏晶片,投資200萬元成立了湖南啟泰傳感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實在是數不勝數。
  • 完全由碳製成的金屬線:為碳基計算機奠定基礎
    此外,隨著單顆晶片上集成的電晶體數量不斷增加,電荷帶來的發熱問題會更加嚴重,從而影響到晶片的處理速度與性能。為了打破傳統矽基晶片發展面臨的物理制約瓶頸,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近年來開始研究替代矽基晶片的新型材料。碳基電晶體有望提升計算機的速度,並將其功耗降低至千分之一以下(我們可以想像一部手機保持數月的電量)。但是到目前為止,構建有效的碳電路所需的工具集仍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