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證實:身體竟然隨心念改變(受益終生!)

2020-12-23 騰訊網

來源:搜狐網,版權歸原作者

心靈是自己的地方。在那裡,你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也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

片尾曲:偏愛

你知道嗎?

我們的身體擁有非常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自我療愈能力、自我適應能力、自我覺醒能力、自我救贖能力。

人體,就相當於一個小宇宙,本自具足,每個人都擁有強大的潛能,每個人都是一個蘊藏寶藏的寶庫。而打開這把寶庫的鑰匙,就是人對自己的發自內心的相信。

01

心念有多大,你的宇宙就有多大

當你認為自己不行時,你真的就不行了;當你覺得自己病倒了時,就真的起不來了;當你認同醫院的判決只能活3個月時,3個月就是你的死期…

這是一個看似很荒誕,但卻又很現實的事實。很多人生病後,不是死於疾病本身的痛苦,而是死於對疾病的恐慌、擔憂和畏懼。

而事實上,真相是:當你有堅強的信念不被負面情緒牽動,堅定地保持意念不倒時,一切都能夠無可限量!

02

你的心,足夠的堅定嗎?

國立臺灣大學病理科教授李豐,年輕時在加拿大留學,被發現患上癌症,只能活6個月,在經過手術、放療和化療後,療效不佳。

於是她決定暫時放棄,依靠內心觀念的修正、飲食生活的調整、身心健康的訓練來讓生命重煥生機,結果至今她已經多活了三十多年。

近現代著名的佛教法師夢參老和尚,在他80歲的時候查出直腸癌。術後,醫生斷言他最多活不過五年。

但他並未在意,而是仍然心態平和地做好該做的事,結果直到107歲在五臺山安詳示寂。

我們與生俱來就有神醫跟隨,它就可以療愈我們的身心各種問題。管理好你的心念、情緒才是長壽秘訣。

美國著名心理學專業刊物《心理科學》,在前不久公布了一項很有趣的實驗成果:通過改變一個人內心對自身視力的預期,能改變他真實的視力水平。

普通的視力表是上大下小,於是被測者就有一個心理預期,越往下就會越看不見。而在這項實驗中,實驗者將視力表的字幕設計為上小下大。被測者的心理預期被扭轉過來,越往下,應該看得清楚。

實驗結果驚人,被測者的視力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在普通視力表中看不清的字母現在也能看清楚了。

這個實驗的效果有點像「安慰劑效應」。所謂安慰劑,本身沒有任何治療作用,但在患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出於對醫生信任、自身的心理暗示和療效的期待,就完全可以達到改善症狀、緩解病情的效果。

這意味著,人的心與身之間,意念與軀體之間,存在著奇異而隱秘的聯繫。

如果相信它會影響你,它就會;如果你不相信,它就不會。

所謂的「身心健康」,「身」是具體的,而「心」卻無形而難以捉摸;我們在解決各種身體狀況時,只會直來直去的解決身體症狀,這樣真的正確嗎?

在刻板印象下,人生來到了四五十歲就會步入衰老,很多人也自此開始喜歡追憶往昔,甚至談論退休生活,儼然一副飽經滄桑的模樣。

難道年齡大了就意味著一定老了嗎?事實證明,並非如此。

好萊塢曾拍一部名為《倒時鐘(Counter Clockwise)》電影,影片基於一個真實的實驗案例。

一位名為艾倫·朗格的實驗心理學教授在1979年做過一個實驗:

在美國匹茲堡的一個修道院中,她精心搭建了一個「時空膠囊」,將它布置得和20年前一模一樣。

她邀請了16位七八十歲的老人,隨機分為8人一組。

一組人讓他們生活在時空膠囊裡一個星期。在這一周內,人們沉浸在1959年的環境裡,聽上世紀50年代的音樂,看50年代的電影和情景喜劇,讀50年代的報紙和雜誌,討論美國第一次發射人造衛星等50年代的國際時事等;他們需要像在20年前一樣打理生活的一切,從起床、穿衣服到收拾碗筷以及走路。

而另一組,則是在完全相同的飲食作息條件下,用懷舊的方式回憶和談論1959年發生的事。

實驗的結果是,兩組老人的身體素質都有了明顯改善。

實驗前,他們幾乎都是家人陪著來的,老態龍鍾、步履蹣跚。實驗一周後,不僅視力、聽力、記憶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步伐、體力都有了明顯改善。

而「活」在20年前的老人們進步更加驚人,他們手腳更加敏捷,智力測驗中得分更高。甚至局外人,在看到他們實驗前後的照片,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面對如此結果,直到今天,我們雖然仍難以解釋那一個星期中,這些老人的大腦和身體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交互。

但是,從心理上真正地相信自己年輕了20歲,身體就會做出相應的配合,這已經是確定的事實。

這也證明了,衰老不單單是機體的老化,也來自心理的暗示。生理會引起心裡的變化,心念更能導致生理的改變。

03

心隨境轉,身隨心轉

衰老是一個被灌輸的概念。老年人的虛弱、無助、多病,常常是一種習慣性無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過程。

比如說人老了,記憶就一定衰退嗎?答案並不是絕對的!真正抑制我們潛能的是我們身處一個崇拜青春而厭棄老年的社會。

很多人固執地認為衰老和人體機能減弱有著必然的聯繫,這種思維定勢極具殺傷力。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控制權,由自己決定娛樂節目,自己照顧房間裡的植物,就會比那些被全方位照顧的老人更加快樂、年輕和長壽。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哈佛教授實證:身體狀況竟隨心念改變!
    心靈之旅,從這裡開始關注淨塵,品讀內心真實的自己哈佛教授實證:身體狀況竟隨心念改變!管理好心念、情緒才是長壽秘訣。美國著名心理學專業刊物《心理科學》,在前不久公布了一項很有趣的實驗成果:通過改變一個人內心對自身視力的預期,能改變他真實的視力水平。普通的視力表是上大下小,於是被測者就有一個心理預期,越往下就會越看不見。
  • 病理科教授實證:身體狀況可隨心念改變!
    國立臺灣大學病理科教授李豐,年輕時在加拿大留學,被發現患上癌症,只能活6個月,在經過手術、放療和化療後,療效不佳。於是她決定暫時放棄,依靠內心觀念的修正、飲食生活的調整、身心健康的訓練來讓生命重煥生機,結果至今她已經多活了三十多年。
  • 哈佛美女教授:提出世界上的第五維空間,認為靈魂是真實存在的
    ,有人說"身體與靈魂,總有一處應該行走在路上",可這樣的"分離"真的存在嗎?千百年來,人們一直致力於探索各種人類奧秘,有的問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有了確切的答案,但還有許多問題等待著世人去解密。這其中一直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人類:靈魂真的存在嗎?如今哈佛美女教授麗莎·蘭道爾言之鑿鑿向世人宣布"靈魂是真實存在的"。
  • 哈佛教授用一個詞,概括成績前5%學生的學習秘訣,越早培養越受益
    曾經有幸聽過一場清華教授的演講,他在演講中特意強調了專注力的重要性。他把專注力比作一座高樓的地基,專注力越強孩子學習越穩越輕鬆,知識掌握得更牢固。而專注力差的孩子在聽課時經常遺漏老師所講的內容,學習上表現一般,自然也拿不到高分。這位清華教授說:專注力好的孩子都是潛在學霸,因為他們的地基很牢固。
  • 【哈佛教授】地球上存在「第五度空間」
    來源: 看中國、奧秘網人類存在的空間,通常被稱為三度空間,如果再加上時間軸,就會變成4度空間;不過美國哈佛大學一位曾經登上時尚雜誌的美女教授麗莎
  • 哈佛學者悄然離世,研究人體代謝50年,讓上億肥胖者受益
    所以,誰都不曾想到,他的一生會與醫學有關,根據自己的喜好,他報考了哈佛大學的歷史和文學專業,於1957年畢業,但是,興趣廣泛的他並沒有止步。當你吃高碳水化合物(以米麵糖為代表)時候,身體裡就會有超量的葡萄糖當燃料,姑且把它想像成「柴油」。
  • 哈佛美女教授:大膽提出第五維空間,認為靈魂是真實存在的
    後來哈佛大學的美女教授麗莎·蘭道爾就為我們找到了另外一種可能,她提出世界存在著第五維空間,並由此認為靈魂是真實存在於其中的。五維空間的提出麗莎·蘭道爾在東京大學的一次演講中,首次提出了一項科學革命性假說:地球存在著「五維空間」。
  • 在costco備受追捧的椰子油,竟然被哈佛教授稱為純毒!
    椰子油一直以對身體十分有益而被人們所追捧,其廣告也是無一例外在大肆宣揚椰子油的各種益處。提升發質、美容養顏、殺菌、減肥、治療痔瘡……在眾多健康網站的宣傳下,椰子油簡直無所不能!然而,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Karin Michels博士在YouTube上的一場講座,徹底打破了人們對椰子油的健康印象!
  • 哈佛學者研究人體代謝50年,讓上億減肥者受益,最近悄然離世……
    所以,誰都不曾想到,他的一生會與醫學有關,根據自己的喜好,他報考了哈佛大學的歷史和文學專業,於1957年畢業,但是,興趣廣泛的他並沒有止步。年少時的Richard Veech,圖片來自於yufoundation很快,他找到了自己更喜歡的醫學,並進入哈佛醫學院,畢業後順勢擔任外科住院醫師。
  • 哈佛教授:那些質疑生酮的人,都喜歡犯這個錯誤
    哈佛教授:短期低碳研究不靠譜 2017年,有人設計了一個研究,發現低碳幾天後,影響了新陳代謝。 哈佛的教授大衛·路德維希博士看到這個研究之後,發文直接回應:這些短期的研究,有致命的缺陷。
  • 哈佛教授用一個關鍵詞,概括成功人士的秘訣,孩子越早培養越受益
    作為世界名校,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在錄取學生的過程中特別注重8項個人素質:1、 Self—confidence 自信心2、 Warmth of personality 熱情3、 Intellectual creativity 創造精神4
  • 哈佛美女教授挑戰愛因斯坦,提出五維空間,稱靈魂真實存在,她沒瘋!
    之後對100個病人進行試驗,病人去世後靈魂飄起來,自然能看見自己的身體,甚至能夠看到醫生正在搶救自己,以及天花板上的燈和下面細小的東西。事實證明,有7個人被搶救過來後,都說出了自己靈魂離體後看見的東西,尤其是木板上細小的物體,他們都能說出是什麼。這個實驗被稱為史上最成功的實驗,它證實了靈魂是存在的。
  • 堅持21天養成好習慣,受益終生
    所以,如果你真心想要改變自己,想養成好習慣,讓自己成為一個人成功的人,那麼請你把自己想要的東西堅持21天吧,慢慢地就會成為你的了。如果你定的是每天100個伏地挺身,跑步一個小時,剛開始肯定要刻意地去做,而且會感到辛苦,感到不自然,人都是有惰性的,吃苦的事,身體會自然地去排斥。如果你真的想去改變,就必須每天咬牙堅持,必須完成任務。當你做成之後,雖然十分疲倦,但你會感到很有成就感,你會覺得也並不像開始想的那麼難。堅持一段時間後,你每天也同樣要求自己去做,你會逐漸發現痛苦感在減少,也變得越來越自然。
  • 我的哈佛導師
    芝加哥大學的R教授從北方向她伸來橄欖枝。R教授也是重量級的病毒學家,也像山一樣。她不甘心從一座山旁邊挪到另一座山旁邊。哈佛可以給她提供更好的研究環境,讓她招到更好的研究生和博士後,而且在她的研究領域沒有山壓著,她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番。所以,她接受哈佛的聘請,搬到波士頓。哈佛其實指望她成為山。
  • 哈佛教授研究發現: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八大智能,可能是位天才
    加德納教授在經過一系列的實驗與研究後發現:大腦部位與人的具體能力確實存在著很直接的聯繫,並且相對獨立互不影響。最終總結出八大智能,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智能之一,就有可能是一位天才!身體動覺智能美國有一所學校,將多元智能理論運用到了極致。他們將數學課搬到了舞蹈教室,充分發揮孩子的身體動覺智能,使用跳舞、運動等等的方式充分挖掘孩子的舞蹈智能。
  • 哈佛美女教授提出「五維空間」?
    所謂天才就是在比別人聰明的同時還比別人努力,比別人刻苦,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麗薩.蘭道爾被稱為天才的原因之一,長大後她畢業於世界頂尖學府——哈佛大學。眾所周知,哈佛大學培養的是全世界的頂尖人才,而哈佛大學的高材生便是頂尖人才中的佼佼者,麗薩正好是其中的佼佼者,曾先後在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任教,她於1991年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助理教授,四年後晉升為了副教授,而後普林斯頓大學於1998年聘任其為終身教授。
  • 讓城市更人性化——專訪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格萊澤
    論壇上,中國網記者視頻連線著名城市經濟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城市的勝利》作者愛德華·格萊澤,就城鎮化問題對其進行專訪。圖為著名城市經濟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格萊澤(左)與中國網記者視頻連線格萊澤教授「主張人生活在城市是保護自然的方式。」他指出,城鎮化進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各種問題,人口過密就是其中一個顯著問題。
  • 從哈佛教授到嬉皮士精神導師,他被尼克森稱為「美國最危險的人」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蒂莫西·利裡(Timothy Leary)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可以用這樣幾個關鍵詞來描述:哈佛教授、學術明星、迷幻藥、先鋒藝術家、精神導師、美國中央情報局、嬉皮士、億萬富翁、好萊塢明星、販毒集團、恐怖組織、雙料間諜……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稱他是「美國最危險的人」。
  •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David Sinclair教你如何喚醒長壽...
    今年年初,Puerfons青春泉品牌創始人吳莉博士在哈佛大學與Sinclair教授洽談合作,並獲贈了其有關衰老認識和研究的籤名珍藏版著作《LifeSpan:why we age and why we don't have to》。
  • 傅高義教授與筆者郵件往來選登|傅高義|美國_時政|哈佛大學|ren yi...
    按:以下是傅高義教授近期與我的一些往來郵件的選登。主要是涉及中美關係的部分。這裡可以看出,傅高義教授也是一個美國的愛國者,對美國充滿理想,相信美國是多元的、具有自我修正能力的。和許多美國知識分子一樣,特別是和他在哈佛大學的學者朋友圈一樣,他對Biden政府還是寄予厚望。其中有一段他在九月份為哈佛中國學生會做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