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城市更人性化——專訪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格萊澤

2020-12-11 瀟湘晨報

中國網11月18日成都訊(記者 許汝藝)11月16-18日,第四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在成都舉辦。本次論壇主題為「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建設開放共享的未來之城」。在嚴格執行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論壇邀請了中國政府、聯合國官員,以及中外城市、國際組織、知名學者、跨國企業代表到場,眾多國外嘉賓通過視頻連線方式遠程參會。論壇上,中國網記者視頻連線著名城市經濟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城市的勝利》作者愛德華·格萊澤,就城鎮化問題對其進行專訪。

圖為著名城市經濟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格萊澤(左)與中國網記者視頻連線

格萊澤教授「主張人生活在城市是保護自然的方式。」他指出,城鎮化進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各種問題,人口過密就是其中一個顯著問題。而人口過密又會進一步導致疾病傳播等更為嚴重的問題,霍亂、鼠疫等大流行病都曾使人類遭受重創,在新冠疫情肆虐的背景下討論這一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格萊澤教授表示,今年的新冠疫情會改變城市發展模型,但具體影響取決於疫情的發展態勢。即使是最理想的情況,世界經濟也需要幾年才能完全恢復。如果情況不樂觀,疫情更加嚴重,或者未來十年出現了新的大流行病,則會是完全不同的局面: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無法生存;人們擔心自身安全,不敢隨意出行,這也會影響到公共運輸;持續的財政問題也會出現。

「流行病足以讓城市停擺。」格萊澤教授說。針對城市如何應對流行病,他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建立更為完善的預警機制。一旦疾病發生,應立刻封鎖相關的交通、物流等「城市流動網」。第二,掌握數據。疾病的應對非常依賴數據,包括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數據,以了解疾病的流行程度。第三,做好必要準備。格萊澤教授認為,醫療、研究等資源,應該在疫情未出現時就準備好。一旦出現疫情,疫苗研發等工作就可以即刻開展。

圖為愛德華·格萊澤接受視頻採訪

對於城鎮化的發展方向,格萊澤教授認為更密集的城鎮化對環境更為友好。他指出,如果中國未來以更集聚的方式規劃城市,而不是一味擴張城市,碳排放會大大降低。他強調,人口密度和綠色空間是完全可以兼容的,這需要利用科技,也需要更為智慧的規劃。他以《城市的勝利》中提到的交通堵塞問題為例:修建更多高速公路其實只會讓人買更多車,不會真正解決堵車問題;而新加坡的ERP道路計費系統才真正起到了作用。他表示,基礎設施建設固然很重要,但給人激勵也很重要,「要激勵人們做正確的事」。

人才是城市發展的核心。中國政府近年來愈加強調城市發展的「以人為本」,格萊澤教授表示非常贊同這一理念,並指出,很多建築師、規劃師混淆了肉眼可見的城市和真正的城市——人,因此很多城市的規劃中並未體現足夠的人性。他直言,像美國華盛頓和中國北京這樣的首都城市很典型。格萊澤教授也表示,中國城市發展的歷史十分悠久,應該繼續按照自己的模式有序發展。

採訪最後,格萊澤教授說他非常期待在疫情結束後去成都這座城市,親口嘗嘗美味的川菜,看看可愛的大熊貓。「由於疫情,我們無法真正面對面交流,非常遺憾。但也正是這一點讓這樣的會議更為重要:它提醒了我們,我們屬於一個共同的社群——我們關心城市發展,希望讓世界城市更加宜居,更加人性化。」

【來源:中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美國哈佛大學榮譽教授傅高義:經濟特區是中國發展的先鋒隊
    來源:南方日報原標題:美國哈佛大學榮譽教授傅高義:經濟特區是中國發展的先鋒隊美國哈佛大學榮譽教授、「中國先生」傅高義:經濟特區是中國發展的先鋒隊編者按:今天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中國第一批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日子。
  • 專訪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劉士林:人是城市建設之本
    來源:一財網城市是人們留下生活印跡的空間,也是創造生活記憶的載體。一座城市的規劃和建設凝聚著多方參與者的智慧和心血,他們不斷嘗試著去滿足城市人的希冀與未來。有溫度的城市、繁榮的城市、創新的城市……城市化進程邁入新階段的當下,我們的城市建設會走向何方?
  • 美國哈佛大學榮譽教授、「中國先生」傅高義:經濟特區是中國發展的...
    作為美國哈佛大學榮譽教授、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原主任,傅高義研究中國已經長達一甲子。這位中國的老朋友,見證並記錄了中國經濟特區的演變,撰寫了《鄧小平時代》《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廣東》《共產主義下的廣州:一個省會的規劃與政治(1949—1968)》等著作,被稱為「中國先生」。
  • 天才神童17歲上哈佛,31歲成哈佛大學正教授,刷新最年輕年齡紀錄
    尹希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是在1996年,彼時年僅12歲的他以572分的高考成績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6級少年班,成為該校年齡最小的一名學生。很多人對他表示擔憂,怕他又是一個「傷仲永」的故事,但這種擔憂顯然是多餘的。
  • 哈佛大學人類學三位教授被指性侵犯,系主任髮長文回應|羅東|the...
    早在2018年,貝斯特就被查出曾在2017年一個在UCLA舉辦的學術會議中對一名女教授有過不正當性行為,此後哈佛的文理學院處罰了貝斯特,但讓他在全部的調查完成前先返回工作崗位繼續工作。而許多哈佛的工作人員和學生也指認,從2013年開始,貝斯特就已經捲入過多起性騷擾指控。左起:西奧多·C.貝斯特、加裡·烏頓、約翰·科馬羅夫。
  • 傅高義教授與筆者郵件往來選登|傅高義|美國_時政|哈佛大學|ren yi...
    按:以下是傅高義教授近期與我的一些往來郵件的選登。主要是涉及中美關係的部分。這裡可以看出,傅高義教授也是一個美國的愛國者,對美國充滿理想,相信美國是多元的、具有自我修正能力的。和許多美國知識分子一樣,特別是和他在哈佛大學的學者朋友圈一樣,他對Biden政府還是寄予厚望。其中有一段他在九月份為哈佛中國學生會做的講話。
  • 與哈佛、MIT眺望的波士頓大學,具有哪些優勢
    半數居民是碩士,歡迎來到「博士屯」波士頓是眾多高質量大學的聚集地, 在這兒擁有約100所大學,其中30所有一定的影響力;除了大家熟知的哈佛、MIT、耶魯之外,還有包括塔夫茨大學、埃默森學院、伯克利音樂學院等頂尖學校。
  • 戈鯤化:登上哈佛講臺的中國第一人,哈佛大學的第一位中國教授
    留洋海外,登上哈佛講臺在1879年,也就是光緒五年,美國駐牛莊領事官鼐德代表哈佛大學邀請他去擔任哈佛大學中文教習一職,為期三年,戈鯤化同意了。於是,經過了五十天的行程,戈鯤化一家到達了美國紐約,之後前往波士頓劍橋城開始了他在哈佛的三年教學生涯。
  • 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錢不該買什麼?
    桑德爾新書《錢不應該買什麼》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麥可
  • 人民大學法學院與哈佛大學法學院籤署合作交流協議
    4月19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代表團訪問哈佛大學法學院,哈佛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安守廉(William Alford)教授代表哈佛大學法學院與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教授共同籤署兩院合作交流協議。訪問團成員包括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朱景文教授、證據法研究中心主任何家弘教授、副院長時延安教授和人權項目主任陸海娜副教授。
  • 哈佛大學教授:孩子一生最高的成就,早就在三年級的時候就決定了
    一位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甚至斬釘截鐵地表示:孩子一生最高的成就,早在三年級的時候就決定了。 三年級對孩子有多大影響?哈佛教授:孩子一生的成就在這裡已經決定 孩子在三年級的表現就能決定一生的成就?
  • 專訪丨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吳吉祥:讓呼吸更健康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吳吉祥 吳吉祥,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工程系教授,兼任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空氣淨化首席研究員。1982年上海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高分子專業與電氣絕緣專業本科畢業;1982年至今一直在上海交通大學從事空氣淨化的教學研究工作;1984年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史丹福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學習、訪問;1994年隨上海市高科技代表團訪問德國漢堡;2009年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評為「建國60年百名優秀髮明家」之一;2010年被評為中國室內環境行業十大推動人物之一,在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
  • 哈佛大學教授:外星人2017年造訪地球,我們都被發現了
    根據美國《紐約客》雜誌近日報導稱,哈佛大學天文學院院長艾維·勞埃伯教授在採訪中表示,外星人曾經造訪過地球,我們都被他們發現了! 按照這位教授的說法,2017年10月19日,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個穿行在太陽系中的奇怪天體。該天體是"一顆紅色的、極其細長的小行星"。
  • 為什麼中國留學生要更差一些?哈佛教授一席話,現實又殘酷!
    尤其是一位哈佛教授的一席話,讓我突然明白,留學生也不容易。 哈佛教授一席話,現實而殘酷一位哈佛教授表示:中國留學生上課比較安靜,更喜歡做筆記,考試成績往往都很好的,缺乏實踐。
  • 【哈佛教授】地球上存在「第五度空間」
    來源: 看中國、奧秘網人類存在的空間,通常被稱為三度空間,如果再加上時間軸,就會變成4度空間;不過美國哈佛大學一位曾經登上時尚雜誌的美女教授麗莎
  • 12歲被中大錄取,31歲成為哈佛年輕的中文教授
    在2001,年僅17歲的尹希完成了美國科技大學五年制本科課程,獲得了哈佛大學2萬多美元的全額獎學金,並前往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博士;他打破了哈佛大學博士不得繼續學習的慣例博士後,並獲準留在大學繼續研究工作;在2013中,他獲得了美國斯隆基金會(Alfred),他被P授予美國斯隆研究獎,SloanFoundation),他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華裔教授(物理學教授);
  • 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中國發展得太快,美國連震驚的時間都沒有
    這也以至於讓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感嘆道,中國發展得太快,美國根本連震驚的時間都沒有。中國一直在默默地努力,在別人忽略的情況下蓬勃發展,明珠終究不會黯然失色。格雷厄姆.艾裡森曾提起自己幼年時的一個故事,他提及自己是在北卡羅蘭羅萊納州長大,小時候由於孩子天性,貪玩至極,不肯好好吃飯。
  • 我國物理天才尹希,成為了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直言:從未想過回國
    中國物理天才——尹希,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後選擇國外發展,從未想過回國,只因為國內學習環境、學風不正。1983年出生的尹希從小便聰穎,父母都是知識分子,極為重視孩子知識的學習,在父母的支持和幫助下,以及自身的努力之下,尹希學習一直都名列前茅,即便是在人才濟濟的實驗班。
  • 哈佛大學教授:右腦發達的孩子有3個明顯特徵,是學霸的好苗子
    大腦訓練重點被家長錯過:哈佛大學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專家理察教授經過了長期的研究後發現,兒童大腦發育的重點在右腦。換句話說,就是兒童們的大腦訓練重點應該也固定在右腦。因此哈佛大學的另一位專家瓊斯教授直言,右腦對孩子的智力開發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而右腦發達的孩子往往有著3個明顯特徵,是學霸的好苗子,家長一定要抓住!
  • GHRC主題分享丨人大教授孫健敏:數位化時代更需要人性化關懷
    GHRC主題分享丨人大教授孫健敏:數位化時代更需要人性化關懷 2020-12-22 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