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首發原創文章,歡迎分享轉發,謝謝關注。
紮根雲南麗江深山12年,創辦我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作為邊遠山區鄉村教育的「點燈人」,為1600多名偏僻山區的女孩插上騰飛的翅膀,幫助她們飛出大山,跨進大學校園的知識殿堂。
這就是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校長張桂梅。近幾年她的事跡被央視等全國各大媒體廣泛報導,已經家喻戶曉。
張桂梅榮獲「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網友:實至名歸
最近,中宣部決定,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網友們盛讚:實至名歸!
她在幾十年從教經歷和十幾年辦學歷程中,有很多難能可貴的點滴事件,令人欽佩和感動。
年輕時一腔熱血到雲南支教,丈夫不幸離世,自己多種疾病纏身,主動要求調到艱苦的環境中工作。
創辦女子高中,帶著孤兒院孩子去城裡募集經費,被人當作「叫花子」和「騙子」,遭受冷眼甚至唾罵。去北京開會,將政府給的買衣服的錢為學校買了電腦,穿著打補丁的衣服去人民大會堂開會。
辦學十二年,行程十萬多公裡,一個人步行在坎坷難走的山路上,去大山深處家訪,將一個個本已輟學的女孩動員到學校上學,而且不收一分錢,連校服都免費。
天天和學生吃在一起,睡在一起。每天天還沒亮就起床,打著手電筒,將睡夢中的學生叫醒。制定了嚴格的作息制度,儘量縮減吃飯、睡覺時間,學生拼命學習,老師拼命教書。
她已經六十多歲,沒有孩子,全校的學生和孤兒院一百多名孤兒都喊她「媽媽」。她沒有家,沒有自己的房子,甚至連房間也沒有,學校就是她的家。
她將幾十年工作的所有工資、獎金一百多萬,全部捐獻出來,用於華坪女高的建設,就連被評為勞模得到的5000元獎金,也一次性交了黨費。
她長期拖著病痛的身體,「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是她的諾言,為了辦好學校,她帶著老師,拿命在拼。
這就是張桂梅,她能成為時代楷模,實在是當之無愧。
她為何那麼「拼」?因為她內心有兩個強力支撐
有人對張桂梅的辦學模式提出過質疑,張桂梅說,針對華坪女高學生的情況,她只能那麼幹,才能達到她的目的。也有人懷疑她,覺得她那麼「拼」,是不是為了出名?還是有什麼其他目的?
一名六十多歲的老人,拖著病痛的身體,瘦弱不堪,風風雨雨一輩子,像蠟燭一樣每天燃燒著自己,照亮著別人,為辦學奉獻了自己的一切,這樣的人還會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嗎?
張桂梅辦教育那麼「拼」,她之所以能成為全國教師的楷模,是因為背後有兩個原因,這兩個原因形成了一種堅強的信念,有力地支撐著她,給她無窮的力量。
原因之一:感恩之心。在記者採訪的小視頻中,張桂梅講了一個小故事。
就在丈夫去世不久,她也檢查出子宮內患有嚴重疾病,丈夫去世,沒有積蓄,她將檢查結果揣在兜裡,繼續站在講臺。
後來,同事知道了,縣長也來了,縣長說:「張老師,你不需要怕,我們再窮,我們都會救活你。」就組織大家捐錢,有人將身上留著回家的五塊錢路費都捐了出來,給張桂梅治病。
當時,她就想著:「我一定要活著,這份人情我一定要還上。」
多少年了,這份感恩之心,支撐著張桂梅,成為她「拼命」辦學的一個信念。
原因之二:教育情懷。「我想讓山裡的(女)孩子也能走進最好的學校。」這是張桂梅的辦學初衷。她認為,山裡的女孩子如果能考上大學,就可以改變三代人。
在華坪民族中學工作時,常常有學生因交不起學費而面臨輟學,她就拿出自己的工資,給他們交學費,她不讓自己班上有一個學生因貧困而讀不了書。
後來創辦免費的華坪女高,也是出於改變山裡女孩命運,改變其家庭的這個目的。這個偉大的教育情懷,也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支撐著張桂梅,她咬著牙、克服重重困難堅持走下去。
這背後的兩個原因令人深思
第一,沒有「縣長」和同事,就沒有今天的張桂梅。能夠走到今天,能夠取得今天的辦學成果,與其說是張桂梅的努力,不如說是「縣長」和同事們造就的。
張桂梅很幸運,她碰到了一位好「縣長」,有著一群好同事。在最困難的時候,是他們暖心的話語,無私的行動,讓她站起來。這麼多年,感恩,給了她力量,激勵著她不辭辛苦、勇敢前行。
這一點是否應該引起各地領導們的深思?縱觀網絡,近幾年,剋扣教師津貼、補助的事件偶有發生,有些地方,教師的待遇不能按照國家規定兌現,這種現象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可想而知。
尊師重教的氛圍需要「父母官們」帶頭來營造,老師需要關心,需要溫暖,在困難的時候,需要鼓勵,需要幫助。你們的一句話,一個小小的舉動,可能就會照亮一名教師的人生,可能就會再造一個張桂梅,可能就會帶來當地教育的良性發展,給百姓帶來福祉。
第二,教師要有「教育情懷」才能有所作為。所謂教育情懷,就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一種深沉、持久、難以割捨的感情,要有教育情懷,首先要有教育目標。
張桂梅的辦學校,她的目的是「讓大山裡的女孩能夠飛出去」,為這個目的而付出努力,不輟追求,這就是她的教育情懷。有了這個教育情懷,始終執著於它,才成就了今天的張桂梅。
教師也是這樣,在走上五尺講臺之前,先要想好我們的目標是什麼。「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這就是當代教師共同的教育目的,將這個目的認真而嚴謹的落實在實際工作中,踏踏實實,一絲不苟,才是一名有情懷的老師。
教師有了「教育情懷」才能有所作為,才能不忘初衷,實現自己的職業夢想。
結束語
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具有強烈的教育情懷,這是張桂梅校長之所以那麼「拼」的原因。
這兩個原因,始終存在於她的內心深處,形成一種合力,形成一種信念,形成一種力量,推動著她不斷向前!向前!
希望這兩個原因,能夠給全社會一個啟示,但願有千千萬萬個「張桂梅」湧現出來,舉起明燈,照亮教育的天空。
(文中配圖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