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羅豔,是貴陽市第二實驗幼兒園的一名老師。2019年9月23日,這是我第一次前往望謨縣打易鎮中心幼兒園,行經4個多小時,終於抵達。
來之前,我和同事們做足了功課,準備了很多精彩的教學活動展示和實操培訓,希望以這種方式來加強雙方的溝通與交流。當我在教學活動展示上看到一張張笑臉時,我再一次理解了教育扶貧的意義所在。
9月25日上午,我來到了涼風凹教學點,這裡海拔1700餘米,有五十餘名學生。朗朗讀書聲在這裡格外響亮,孩子們的純真、老師們的堅守讓我真切感受到了教師的初心與使命。
我是不是也能為這些孩子和老師做點什麼?我認真思考著。
回到學園,經過反覆研討,我們決定開展「黨員結對」「教師結對」「家庭結對」活動。2020年4月27日,我們帶著募集到6500元、1110本圖書、273件玩具、603件學習用品再次來到望謨縣打易鎮中心幼兒園。
這一次,除了開展常規的教研活動之外,我們還走家入戶,全面了解孩子們的生活環境、身體和心理狀況。
走訪中,餘鑫凱最讓我印象深刻,他不愛說話,和76歲的爺爺居住在簡陋的家裡。爺孫倆沒有生活來源,只能依靠一片小菜地勉強維持生活。由於距離學校路程較遠,加之沒有交通工具,餘鑫凱每天在爺爺的護送下要行走1個半小時的山路上學、回家。
這一次走訪讓我心裡五味陳雜,貧困帶來了物質缺乏,家庭的不完整導致父愛與母愛的缺失。我想在這裡的孩子們,需要著更多的關懷與陪伴。
在2020年六一兒童節這一天,我們帶領著本園的3名小朋友一起前往望謨縣打易鎮中心幼兒園,希望能夠促進孩童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同時還帶去了書包、文具、圖書、衣物等物資。值得高興的是,他們很快便融入了朋友圈,開心地交流、玩耍。
在這一年多時間裡,每逢有交流活動,我們都會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為孩子們帶去所需物資。日常我們也會以錄製視頻的方式,開展空中「師徒結對」活動,促進雙方老師的交流與學習。
教育扶貧,能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城鄉幼兒園之間的差距,拉近人與人、心與心之間的距離。看到打易鎮中心幼兒園的孩子們把我們當做朋友,變得開朗大方,笑得更加燦爛,我更有信心做好這件事。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教育也是同樣的道理,接下來,我還將做好教育幫扶工作,堅守初心,為實現城鄉教育扶貧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郭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