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也是一項偉大的民生工程。
我叫楊啟治,是三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駐縣桐林鎮捧相村的一名駐村幹部。駐村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從對基層工作一無所知,到現在的得心應手,從來時的「愣頭青」,變成群眾的「知心人」。
2018年,我有幸參加這場脫貧攻堅戰,這對於我來說一場挑戰,也是磨練好機遇。兩年的時間,我從醫務工作者變著脫貧攻堅一線工作者,從網格員變成駐村幹部。身份變了,不變的是我對這份工作的忠誠與堅守。
駐村第一步,做好民情民意的調查,我把自己所負責的桐林鎮捧相村盤曉一組34戶116,其中有9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逐一記錄在我的本子上。匯報、總結、篩選,將最有困難和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一與村兩委共同商討,想出最佳決策。
圖為楊啟治(左一)走訪群眾
在走訪期間,我得到最多的問題就是:「貧困戶的標準是什麼」「我們的收入如何提高」「你們駐村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面對種種提問,我內心也在深思,在駐村期間需以身作則。
扶貧先扶智,要在思想上改變群眾。在這期間,我經常走村串戶,告訴我的每一戶,要靠自己勤勞吃「幸福飯」,而不是靠國家「等靠拿」。
與此同時,我圍繞農村住房安全專項治理中的「三改一化」、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透風漏雨、老舊房屋拆除等;醫療保障中的「三重醫療保障」、合作醫療補助、住院報銷比例補助、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教育保障中的各項資助政策、兜底資助、「圓夢」計劃、西子助學等政策開展各項工作。
圖為楊啟治(左)給幫扶戶送家電
從2018年到2020年,在結對幫扶過程中,我感受到貧困戶的生活變化到心裡變化,從脫貧到致富,從扶貧政策的制定到落實。
我的扶貧故事雖不是精彩,但我都在一步一個腳印,將我的工作落實到位,把責任槓肩上,將扶貧放心上。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蔣鴻琪
編輯 張婷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