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館裡練了幾年瑜伽,現在想成為瑜伽老師,一定要學教培嗎?
在網上看過一個瑜伽老師發的自己從服務員到瑜伽老師的經歷。她說:我原本是一家美容美髮店的服務員,負責給客人洗頭端水,做一些打雜的事,後來在服務的客戶中遇到了一名瑜伽老師,在這位瑜伽老師的介紹下。我報了一個教培班,交15000,學兩個月,現在己經畢業,拿了證書成為了一名瑜伽老師。
據我了解,想轉行當瑜伽老師的人很多,最後真的做了瑜伽老師的人也有。
最近就有朋友諮詢說:原本是個瑜伽愛好者,目前已經在瑜伽館練了三四年的瑜伽了。越練越喜歡,以至於想轉行當瑜伽老師。就來和我討論這個問題,像她這種情況想要當瑜伽老師應該怎麼辦?是不是一定要去學教培?
我的回覆是:在瑜伽館練了3~4年的瑜伽,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如果不想學教培,直接從瑜伽練習者到瑜伽老師的轉變並不是看你練了多久的瑜伽,而是看你在以往的瑜伽練習過程中有沒有帶著覺知帶著思考去練習,有沒有自己的感悟,理解和總結。
我們先看第一情況:如果你只是跟著老師的口令練習。
這種情況就算你練了多年的瑜伽,體式也練得不錯,那麼你離瑜伽老師的路還有很遠。瑜伽的每一堂課都是一個整體,從第一個動作到最後一個動作都是串聯的,有目的的,像電視劇的劇情一樣層層疊進,前後緊密聯繫。可以說每一堂課都是瑜伽老師的一個作品,就像你穿了幾十年的衣服,卻未必能裁剪做出一套衣服一樣的道理,你練了多年的瑜伽卻未必能排出一堂有主題的安全合理又有效瑜伽課來。
這種情況你想當瑜伽老師怎麼辦?我建議去教培班學習。
其實練了幾年,然後再去教培班學習的人很多進步也快。一開始的練習相當於是實踐,我知道這麼做,但是我從來沒想過為什麼這麼做,教培班相當於告訴你,你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做的理論依據是什麼!你再回想一下以往練習的實踐和教培班的理論一結合就像開鎖一樣的。
第二種情況:你愛練習瑜伽還愛思考,每一堂課的練習,你都會總結分析,當然也許這種總結和分析不是你刻意的,這跟每個人的習慣有關。你不但善於總結和分析,還會找老師同學去討論去研究搞明白這些問題,甚至去找一些瑜伽書籍來看。
我們舉幾個很簡單的例子:同樣的站立前屈老師要求有的人彎曲膝蓋有的人伸直膝蓋;為什麼每次倒立以後老師都讓我們回到嬰兒式;今天老師帶我們練輪式為什麼之前練了很多手臂和腹部力量的體式……這些問題是對外的思考。如果你曾經注意過這些問題,哪怕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也算是你在練習中的總結和分析。
還有對內的關注,比如:自己在做某個動作時的確因為發力方式的不同,身體感受也不同;後彎中卷尾骨和不捲尾骨的確會造成細微的區別,呼吸對我的動作的確有影響,反過來動作似乎也影響我的呼吸……你關注過身體的感受,並且拿自己的身體感受去印證過老師的口令或者體式編排。
如果你以往的練習,是這樣的。那麼你也可以不用學教培。但是也不意味著你立刻就可以去當瑜伽老師。
我的建議是:a、去找專業書籍來看,關於體式的口令,細節,以及排課技巧這些都能從書籍上得到,因為以往練習的投入你在看這些書籍的時候,你會有一種只是在複習或者讓你豁然開朗的感覺。b、在以後的練習中,從瑜伽老師的角度去思考這堂課,你甚至可以在課後回憶一下課堂的體式編排老師的講解;c、試著模仿瑜伽老師的課堂給自己編排一些簡單的體式自己比劃比劃,也可以學著瑜伽老師的樣子,一邊動作一邊給自己發口令和講解。d,去網上找名師的課程,以觀摩瑜伽老師的角度去看人家是怎麼上課的。
很多人可能問啊,為什麼這麼費勁呢?直接去學教培呀,首先瑜伽的教培並不便宜,其次教培結束以後,你依然要經歷這樣的過程。可能又有人要問那麼第一種情況為什麼不可以跳過教培直接去找書籍來學習呢,其實也可以,但是相對來說會更難要更長的時間。
最後我想補充一點:瑜伽老師這個職業和你想像中或看到的瑜伽老師的朋友圈所呈現出來的可能有點不一樣。
關注凡一,共享健康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