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初升的太陽,用生命點燃未來……」青春的含義,可以是責任,是擔當,是慷慨激昂,還可以是勤於思,是精於業,是一棒又一棒薪火相傳。
歷史和現實都在證明: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百年滄桑歲月,無論世界如何風雲變幻,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五四精神,已然凝結成一種「超時空」的永恆精神,激勵著無數中國青年,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用汗水、智慧和熱血鐫刻下屬於青春的刻度,譜寫出一曲曲壯美的青春之歌。
傳承五四精神,要胸懷憂國憂民之心。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再到中國創造,從第一條由中國人自主建設的京張鐵路,到中國第一條運行速度350千米/小時的京津城際高鐵,再到「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智能化京張高鐵的開通運營。新中國的發展如同一趟不斷提速的列車,經歷了眾多坎坷,卻也創造了無數奇蹟。而一切的背後,都有無數中國青年於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身影。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櫛風沐雨,一往無前。從綠皮慢火車到智能復興號,五四精神如同這趟高速行駛的「中國號」列車,在一棒又一棒中接續傳承,並不斷被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傳承五四精神,要勇擔奮鬥復興之責。百餘年前,五四先驅李大釗先生曾這樣激勵青年: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徵服歷史。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行百裡者半九十。目標越近,青年人則更需加倍努力、加速向前,用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精神,勇擔歷史賦予的時代使命,不斷書寫屬於新時代的青年風採。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從青絲到白髮,變的是容貌,不變的是心中的執著信念。穿越百年的五四精神,更是在一代又一代人歲月的積澱中提煉升華。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應當將個人發展同國家需要緊密的聯繫起來,在波瀾壯闊的時代浪潮中,正確選擇自身的發展方向與前進道路,不斷為五四精神注入新時代的內涵,打上新時代的烙印。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前進吧,中國青年!以奮鬥姿態讓青春去遠航,用澎湃熱血為人生做註解,這是對五四運動的最好紀念,更是對五四精神的最好傳承。(張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