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製作:高一六班 陳雅潔
這份作品的手工元素豐富且整體上十分細緻,可見小製作者對自己的作品構思、製作的用心。圖樣部分,有左上側的共青團圖徽,團旗的部分稍微做了鏤空處理,仿佛能看到紅旗飄揚的姿態,極具動感,體現了我們青年一心跟黨走的政治覺悟,右側的立體「五四傳承」圖樣則展現了小製作者傳承發揚五四精神的擔當,文字部分則有五四精神的概括總結和關於當代青年的使命的論述,反映出小製作者對「新時代、新青年、新作為」的深刻理解和把自身的奮鬥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的高度使命感,折射出我們北附學子的家國情懷與愛國主義精神。
二、
製作:高二七班 唐珊
懸於上方的「青年」二字以它灑脫的陰影昭示著當代青年勇於創新、風華正茂、頭角崢嶸的優良品格,體現了青年才俊們在五四節日中的主體作用,更突出了青年脊梁們在國家崛起、民族復興中擔當的大任;正下方的「愛國、進步、科學、民主」正是當時五四運動的口號與宗旨,卡片翹出部分的青年右手斜向上,洋溢著青年的蓬勃朝氣,與下方的剛正二字「五四」相映,再下方則是兩面鮮紅的旗幟,體現了青年們捍衛國家尊嚴、推動民族復興的必勝決心;左下方則是宋慶齡女士對青年的評價與讚賞,呼籲著當代青年不懈奮鬥,爭做「五四青年」!
三、
製作:高二六班
這份來自高二六班的作品元素多樣,內容充實,上側有著「無奮鬥不青春」的字樣,展現了小製作者們作為青年的熱血與不畏艱難的奮鬥精神,左側有共青團的圖徽及「五四青年」「致青春」圖樣,使整體布局上更豐富多樣,右側有「名人金句」一欄,摘抄了五四精神的含義與茅盾先生的名言,緊扣主題又使人有所感悟,左下側及下側則是製作者們對自己,對我們青年的希冀,反映了同學們對青春的深刻理解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迫切想將自己的青春投入祖國的建設中去的責任與擔當。
四、
《熱血》
八年8班 文睿康
101年前的吶喊,仍在迴響;
101年前的熱血,仍在流淌。
那口號的激蕩,青年的夢想,
仍在心中,伴我們成長。
你們,是水深火熱中的一聲風雷;
你們,擁有著青春散發的無限力量;
你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
你們,是這新時代的希望!
掀起愛國進步之潮,引領民主科學之流。
打開新民主與共產之門,給予帝國封建當頭一棒!…
五、
《風雷變,青年魂》
八年2班 劉新文
「一個民族的年輕一代人要是沒有青春,那就是這個民族的大不幸。」被譽為俄國社會主義之父的赫爾岑先生曾說過這麼一句話。那麼何為青春呢——它是熠熠生輝的朝陽,充滿了希望的味道;青春是生生不息的小草,散發著不息的活力;青春是滔滔不絕的海浪,象徵著博大的胸懷。
1919年5月4號,這是一個不凡的日子。北京天安門前湧聚了3000多名學生,發表了慷慨激昂的宣言,並舉行示威遊行。所謂的「巴黎和會」竟然將德國在山東的全部特權轉讓給日本,中國人民積壓在心中多年的憤怒和憋屈在此刻瞬間迸發出來。「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等激憤的口號從數千名學生口中喊出,滾滾音浪席捲了中華大地,喊醒了還沉浸在美好幻想的無知國人。懦弱的北洋政府屈於帝國主義壓迫,派動軍警鎮壓了遊行,這無疑是在愛國人士的怒火上澆了一把油。五四運動逐漸擴大,中華民族鋼鐵般的骨氣不容踐踏!越來越多的人站了出來,越來越多聲音衝入耳畔,愛國之火在燃燒,在燃燒!這不盡的火焰,仿佛當年白居易詩句中的野火帶來春風,讓我們的民族生命再煥發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