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女性消費市場已被精耕細作,男性消費市場成為新的消費藍海。在中產人群崛起、移動網際網路加碼、個性化需求升級、85/90後日漸成熟、大齡單身男性比重逐年上升的背景下,「他經濟」將有望迎來長期可持續的增長。
近日,蘇寧金融研究院發布《男性群體消費趨勢研究報告》,深入剖析當前男性消費市場背景與趨勢,電子、汽車、手錶、白酒、美妝、服飾、遊戲、旅遊等消費領域商家不可錯過。
一、男人消費能力不如狗?被低估的「他」經濟
一提到購物主力,人們首先想到的大概率是「敗家娘們兒」,業內有一句話流傳甚廣:「抓住了女性,就抓住了消費」。
前幾年有一份刷屏的「消費市場價值趨勢排序」——在零售專家心目中,消費市場的價值從高到低依次是「少女>兒童>少婦>老人>狗>男人」,男性價值墊底,甚至連汪星人都不如。
但是,根據近年來的眾多市場調查與數據報告的資料顯示,男性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明顯被低估了。
①男性線上消費更猛,且熱衷於超前消費
美國互動廣告局(IAB)與IAB中國聯合發布的調查結果表明,無論是採取PC端還是移動端進行網購的中國居民,男性消費者佔比均超過女性,其中PC端網購的男女佔比分別為57%和43%,移動端網購則為53%和47%。
根據波士頓諮詢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國男性消費的種類和額度都在增加,而在線上消費方面,男性每年的平均開支超越了女性。有人戲稱說「這些都是幫老婆買的」,但西南證券報告表明,男性在電器、服飾等領域表現出強勁的購買力。
此外,男性消費者對於螞蟻花唄、蘇寧任性貸等互金產品接受程度高,更容易超前消費;根據卡卡貸發布的超前消費人群大數據,18-25歲的年輕群體為超前消費的主力軍,這當中又以男性佔據絕對主導,比例高達72.8%。
在網際網路金融的刺激下,男性越來越多地使用各種消費金融產品滿足自己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尤其對於經濟實力還比較薄弱的年輕男性,便捷的資金獲取渠道為其超前消費創造了條件。
②男性是高端消費領域的中堅力量
男性消費者的消費頻次雖然不高,但是每筆消費的客單價都不低。男性消費者一旦關注並認可某個品牌,他的持續年限和忠誠度都遠超女性。
根據《中國奢侈品網絡消費白皮書》中的有關信息,網絡奢侈品消費中,女性佔比略高於男性,但男性的客單價比女性高6%,且奢侈品消費頻次在3次及以上的男性比例也比女性高。
根據美國《福布斯》雜誌評出的全球最值錢的50大品牌排行榜裡,「男性專屬」品牌佔了近10個名額,其他以男性為主要消費群體的品牌更有32個之多。
③男性新興消費領域崛起
據《2019年顏值經濟報告》顯示,男性化妝品中口紅的消費增速達到了278%,越來越多的男士開始使用口紅、眉筆、防曬和面膜等男性化妝品;2018年男士專用品牌的同比增速達到了56%,很多化妝品公司專門為男性消費者開發男士專用臉部護膚套裝、潔面乳、乳液乳霜、專用面膜、BB霜和CC霜等。
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男士化妝品市場的規模達到57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00億元;預計到2023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78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400億元,這不僅包括潤膚霜,還有粉底霜、古銅色化妝品和眉粉等產品。
二、乾脆果斷,「敗家爺們」咋花錢的
①男性消費目的明確,乾脆果斷
與女性相比,男性消費者決策耗費時間更短、耐性更低,他們不會把時間花費在篩選比較上,他們的目的更明確,如果不能快速找到需要的商品,他們寧願放棄購買,這可以從「男女衝進商場後的路線圖」中窺見一斑。
②男性消費偏好更廣,獵奇心理更重
年輕男性的主要消費支出集中於體育、電子、遊戲,中年男性偏好會更多地向汽車、旅遊、腕錶等高端消費以及奢侈品領域轉移,老年男性則側重於個人保健與養生消費。
男性比女性更易接受新事物,獵奇的心理更重,對於新興商品接受程度更高。根據騰訊的一份報告,自Apple Watch在我國發售以來,國內用戶中男性消費佔比高達67%。
③男性消費者注重品質, 很少討價還價
他們格外看重商品的質量和實用性,多為理性購買,不易受商品外觀、環境及他人的影響,他們還注重商品的使用效果及整體質量,不太關注細節。強烈的自尊好勝心「作祟」,使得男性消費者在購物時不太注重價格問題,喜歡選購高檔氣派的產品,而且不願討價還價,忌諱別人說自己小氣或所購產品「不上檔次」。
三、「他」經濟崛起動因,藍海市場掘金之道
①個人消費意識的覺醒和經濟能力的上升,促進了男性消費市場的繁榮
根據馬斯洛消費需求層次理論,隨著男性經濟能力的提升,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方面的需求不斷上升。他們漸漸開始通過購買護膚品、高檔西裝、時尚手錶與豪車等方式來展現自己的能力與魅力,進而實現被更多的人接受與認可,達到工作上的成就與進步。
根據西南證券的研究報告,男人的黃金年齡是40 歲,進入該階段的男性,無論是財富還是社會地位都有了積累,其消費能力和消費檔次也遠遠高於其他年齡段男性,而國內40~54歲的中年男性人口佔比也在逐步提升,這也助長了「他經濟」的崛起勢頭。
②單身男士群體龐大,個人消費能力釋放
在我國,單身男性的數量遠高於單身女性。西南證券數據顯示,20-29歲的單身男性比女性多2260萬,30-39歲的單身男性比女性多716萬,40-49歲單身男性比女性多393萬。
優質的「剩男」們通常具備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且沒有撫養下一代的壓力,在「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情況下,他們可以更從容自如地花錢享受更高端的體驗和經歷,由此催生「他經濟」的發展。
③男性消費市場的發展方向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收入的增加,男性群體的消費意識覺醒,消費能量也在不斷釋放。除了電子、汽車、手錶、白酒等傳統以男士為主導的消費品依舊堅挺之外,男性消費者的涉獵領域更廣了,且在顏值經濟的刺激下,開始向屬於女性代名詞的美妝、服飾等領域擴張。
總體來看,男性消費表現為三個核心基調:消費領域不斷擴張、消費品位持續提升、熱衷於線上購物。
④「他」經濟市場掘金之道
迎合「去性別化消費趨勢」,打造男士專用的相關商品,包括美妝、美容、服飾等(眾多美妝品牌開始請男性明星代言,例如蘭蔻&王俊凱、巴黎歐萊雅&王源)。
改善網絡購物環境和氛圍,針對男性消費者簡單、直接、高效等購物標籤,完善相關的網站建設。(例如:精確推薦、快速物流、營銷頁面直接下單、商鋪陽剛風格裝修等)。
著力提高商品品質和內涵,所有人購物時對商品品質都是有要求的,尤其是男性。(例如:針對年輕男性消費者可與知名IP聯名增加附加值,中老年產品可選用「手工、大師、國際大獎」等關鍵詞注入內涵,提升商品格調與品質)。
男性消費市場的低頻次消費並非消費能力低,科技產品、家電、3C數碼等大額消費產品為男性消費領域主流商品,針對男性群體熱衷「品質、社交、自我提升」等消費屬性進行布局,將打開比女性消費市場更加廣闊的市場藍海。前段時間羅永浩抖音直播首秀創造了1.1億的銷售額,其中80%消費者為男性,男性的消費能力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