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貧困農民開荒種茶 建成精準扶貧"新樣本"

2021-01-08 中國文明網

    湖北省鶴峯縣走馬鎮有一座聞名遐邇的茶山叫木耳山,它是全國連片規模最大的生態有機茶葉基地,位居全國30個「最美茶園」之列,享有「世界茶谷」的美稱。25年來,先後有五萬多名茶葉專家及從業者、扶貧工作者來此參觀學習。誰能想到25年前這裡竟是一塊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水、電、路」三不通,是典型的窮鄉僻壤,改變這一切的是一位叫周吉然的創業者,是他讓木耳山成為茶業開發和精準扶貧的活教材、活標本。

    1990年,擔任鶴峯縣白果民族茶廠廠長的周吉然苦於茶農鮮葉供應不足,決心自己建設茶葉生產基地。經過反覆踏勘,他把基地選在木耳山,一步步開始了開荒、建園、移民的戰略布局。1991年,300多名農民工入駐木耳山,經過一年的奮戰,6000畝荒山被改造成了沃土,修通了出山的簡易公路;1992年,3500畝茶園、2500畝林木果園正式建成。1996年,茶園漸漸進入了採摘期,誰來進行茶園採摘管理,周吉然把目光盯在極度貧困戶身上,一種叫「移民致富」的扶貧新模式在木耳山悄然誕生。

開荒種茶變荒山野郊為最美茶谷,圖為遊客來木耳山遊玩。圖片來源:湖北文明網

    1996年8月,周吉然在走馬鎮貼出了告示:凡一方水土不能養活一方人的特困戶,可自願報名。經過核實批准,報名者可異地搬遷到白果茶廠木耳山基地,享有永久居住權和生產管理權。廠方給每戶提供三室一廳80平米住房的使用權。
  公告一發,走馬人議論紛紛卻無人響應。木耳山經過改造,雖然實現了「水、電、路」三通,但畢竟是荒無人煙之地,誰會進山當「孤魂野鬼」?周吉然面對窘況卻沒有灰心。

    周吉然了解到在走馬鎮與湖南交界處,有一條白泉河,河裡有一條破船,裡面住著宋大勇一家六口人,夫妻倆帶著四個子女,常年以捕魚為生,他們全家吃喝拉撒都在船上,屬於極度貧困戶。

  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宋大勇家,周吉然一點一點做工作,給他講解木耳山的「移民」待遇,終於說服宋大勇一家來到木耳山,成為了首批「移民」。

周吉然(左一)和工人們在木耳山作業。圖片來源:湖北文明網 

    剛家灣村村民毛傳雲,因為窮無房可住,一家三口人住在山上的巖洞裡。周吉然主動找到他,毛傳雲二話不說就「移民」到了木耳山。

  在極度缺水的走馬鎮楠木村,村民們靠天吃水、水貴如油。下雨時,家家戶戶就把所有水缸、面盆搬到屋外接水,接的雨水還要循環利用。村民周平一家四口人生活困難,妻子又有智力缺陷,日子很不好過。「移民」木耳山後,周平一家人才算徹底告別一窮二白的日子。 
  短短幾年間,周吉然逐一走訪和「搬遷」極度貧困戶,將67戶困難家庭、共338人「移民」到了木耳山,讓他們成了茶山真正的主人。他帶著一班人走進了深山老林,開始尋找他的「最美」茶農。

2. 苦盡甘來 幫助茶農脫貧致富奔小康

    

    周吉然將茶園分配到各家各戶後,讓村民們負責管理採摘,茶廠則負責收購加工。「以前主要就靠打零工為生,家裡還有老人和孩子要照顧,生活非常吃力。他後來找我,給我講木耳山的移民政策,並分給了我們二三十畝茶園地,要不是他,現在的生活真的都不敢想。」當年只能基本維持生計的劉柏芝如今住上了三層小洋樓,還成為了木耳山專業合作社書記。幾年間,像劉柏芝一樣的移民全部實現了脫貧致富。   
  如今,木耳山的村民們僅茶葉採摘一項,人均收入就超過2萬元,可謂是家家脫貧、戶戶致富。逐漸地,村民們開始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當年在船上度日的宋大勇在山上蓋起了三層小洋樓,靠天吃水的周平成了走馬農村信用社的存款大戶。大家都感謝帶他們上山的周吉然,而當年那些嘲笑周吉然的人,如今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周吉然(左一)到貧困村實地踏勘,制定扶持方案。圖片來源:湖北文明網

  經過25年來的努力,周吉然成功改造了木耳山,木耳山改變了一代代「移民」的命運,300多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故事激勵了更多身邊人投身茶葉產業,走馬茶葉產業走向了正軌,並逐漸做強做大。當年的鶴峰白果民族茶廠也早已發展成為鶴峰茶葉龍頭企業,成為湖北省知名的茶葉出口創匯企業、中國茶葉行業綜合實力百強企業。

3.激流勇進 建成扶貧新樣板

  作為鶴峰茶葉產業帶頭人的周吉然,成功走出了一條產茶業扶貧開發的新路子。在黨中央發出機關企事業單位做好定點扶貧工作的號召後,鶴峯縣召開了精準扶貧動員大會,周吉然又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我們茶葉公司是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在廣大農戶的廣泛參與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到今天。現在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我們決心在今後四年內承擔起陽河村、李橋村等18個村1個基地2160戶6306人的精準扶貧工作」。  

  說幹就幹,周吉然帶著公司的人又一次走村入戶,開始了摸底調查。這一次他設計了「1+5」扶貧模式,即以產業扶貧為主,通過種植業、養殖業、旅遊業三大產業帶動地方經濟,以科技扶貧、電商扶貧、就業扶貧、愛心扶貧、移民扶貧五種途徑參與精準扶貧。

 周吉然帶領公司員工到貧困村實地踏勘,制定扶持方案。圖片來源:湖北文明網

  在周吉然的心裡,幫扶脫貧是他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貧困戶不脫貧,企業就不脫鉤,讓廣大群眾真正感受到精準扶貧工作給他們帶來的福祉,是他最大的心願。

  (本文根據《鑫農公司董事長周吉然:胸懷創業志 心繫貧農情》《周吉然:企業家帶農民開荒種茶 建成湖北產業扶貧新樣板》《中國好人榜——周吉然》等稿件綜合,感謝湖北文明網提供素材。)

   一方水土要養一方人。家鄉養育了他,他更要反哺家鄉,這是周吉然的創業經;說服貧困戶上山創業,帶動家鄉人共同致富,這是周吉然對這方熱土的深情。周吉然用他的執著、敬業和堅守,不僅開創了自己事業的輝煌,也書寫了精準扶貧的篇章,奉獻鄉裡、垂範鄉裡、感動鄉裡,可謂「新鄉賢」。

    (責任編輯:王文宇)

  【本網點評】

    ·周吉然:用愛與智慧改變貧窮
    ·周吉然:活出一個黨員應有的色彩

進入微博話題:#好人365#

相關焦點

  • 聚焦智慧財產權精準扶貧:桑植靠什麼打造「世界樣本」?
    桑植,曾是湖南省西北邊陲一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如今,正以地理標誌產品培育為主要著力點,打造「智慧財產權精準扶貧的世界樣本」,受到境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桑植模式是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桑植縣共同探索的產業扶貧新路,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的獨特優勢,開啟『造血式』扶貧新模式,具有長效性和可持續性。」專程來桑植考察的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對這一樣本作出高度評價。桑植何以打造「智慧財產權精準扶貧的世界樣本」?
  • 山西文旅集團偏關駐村幫扶 打造「旅遊+產業+消費」三級扶貧新樣本
    原標題:【決戰完勝 脫貧攻堅】「旅遊+產業+消費」三級扶貧新樣本  ——山西文旅集團偏關駐村幫扶成效顯著  近年來,山西省文化旅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文旅集團」)與偏關縣政府開展合作,採用「旅遊+產業+消費」模式,釋放鄉村旅遊輻射帶動效應,在拉動旅遊產業發展的同時
  • 消費幫扶助振興,精準扶貧暖三江
    黨的十九大後,黨中央把「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這些年來,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在展會籌備期間,華巨臣積極響應國家領導號召,特別設立精準扶貧展區,與政府緊密合作,為國家移民局深圳邊防總站定點扶貧——廣西三江縣打造精準扶貧展區。
  • 國家精準扶貧評估理論體系及其實踐應用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貧困問題是世界性難題,消除貧困是全球可持續發展共同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減貧與發展一直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成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並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底線任務。
  • 從《擺脫貧困》到精準扶貧——研讀《擺脫貧困》有感
    原標題:從 《擺 脫 貧 困》 到 精 準 扶 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國內考察31次,18次涉及扶貧,7次把扶貧作為考察重點,連續4年新年第一次國內考察都是到貧困地區,就扶貧開發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安排。
  • 小小一葉茶,帶富一方人——湖北孝昌管氏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扶貧故事
    2015年,管氏茶葉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扶貧號召,在大堰村投資2800萬元,建成了4600餘畝的茶葉、苗木、花卉基地。昔日的不毛之地,變成了今朝的金山銀山,既解決了農閒農民、返鄉民工的就業增收問題,又綠化了荒山禿崗,促進了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種茶是帶動村民脫貧的好路徑。
  • 武陵「紅」遍競風流——「精準扶貧區域公共品牌」常德紅茶
    隨著我國紅茶產業快速發展,復興湖南紅茶,重鑄湖南紅茶品牌,將為湖南茶業注入新活力,也將為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貢獻重要力量。一場構築「常德紅茶」品牌的大行動正式拉開——強化頂層設計。桃源縣君和野茶開發有限公司 顏幸民攝著力依託龍頭帶動,不斷擴大產茶規模,提升種茶效益,帶動農戶脫貧只是「常德紅茶」帶動貧困人口發展茶葉產業,為貧困戶提供了更多增收門路的一個篇章。
  • 社旗:「科技+產業」精準扶貧 桐柏:「科技+環保」三廢變寶
    原標題:社旗:「科技+產業」精準扶貧 桐柏:「科技+環保」三廢變寶   科技日報訊 (記者喬地 通訊員楊銀鵬 申鴻皓)漆黑的夜,辛俊凡家的燈光,如螢火蟲。他說,過去很多年都這樣,電費貴,用不起。然而,最近一個多月來,這個貧困農民家燈火通明,過節一樣。
  • 四川涼山美姑縣:吹響精準扶貧「衝鋒號」
    調研期間,調研組聽取了縣委縣政府情況介紹,初步了解美姑縣扶貧攻堅總體情況;選擇3個情況不同的村進行實地考察,分別是此前剛剛「出列」的洛俄依甘鄉格木村、脫貧工作有序推進的巴普鎮塔千村、以及貧困程度較深的合姑洛鄉四吉村,走訪14戶貧困農戶,考察了彝家新寨、養殖業、村衛生室、村幼兒園、縣人民醫院,在三個村分別召開座談會,與鄉村幹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貧困群眾深入交流;向貧困戶和脫貧戶發放調查問卷
  • 延安樣本
    曾經讓中國共產黨絕路逢生、成長壯大的延安,226萬為中國革命做出重大貢獻的延安人民,從此告別絕對貧困,走上全面建成小康的幸福大道,這是感天動地的大事,全黨、全國人民關心關注。  延安是中國脫貧事業的一個縮影,創造了我國中西部地區和革命老區綠色脫貧鮮活可信的「延安樣本」,也為世界減貧事業和全球生態治理提供了「延安樣本」。這是多麼令人鼓舞的喜訊!這是多麼豪邁的大地詩行!
  • 茶添新香扶貧路——「精準扶貧十佳企業」新田茶業
    在從事茶葉事業的幾年裡,在深入田間地頭的實踐中,田海深知在湘西地區的廣大農村,尚有許多村民生活在貧困中,許多留守和貧困兒童需要救助和關愛,農村的許多基礎建設還需要大量資金。隨著精準扶貧的推進,田海作為一名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也油然而生,開始致力於慈善事業。
  • 助力山區教育,落實精準扶貧!
    助力山區教育,落實精準扶貧!但實際上種葡萄的收益,長城葡萄酒全部分給了農民,農民手中的土地,還可以在今後的合作中不斷增值。同樣的事情也在寧夏上演。長城葡萄酒在戈壁灘上規劃了2.2萬畝的葡萄園,王月英家也成為了長城葡萄酒在寧夏的第一批葡萄種植戶之一。
  • 扶貧路上心連心 響鼓重錘再發力——雙遼市50個貧困村摘掉貧困帽子...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雙遼市幹部抓黨建、促脫貧,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描繪出一幅幅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美麗畫卷……扶貧幹部成百姓貼心人兒五月清晨,前太平村第一書記陳雷習慣早起在村裡走走,順路給低保戶張大娘送去兩棵果樹苗,並幫她栽好……
  • 中信銀行合肥分行:推進精準扶貧 助力鄉村振興
    更讓他沒想到的是,為響應中央消費扶貧號召,今年中信銀行在茶廠採購了40多萬元茶葉。「這相當於我們一年收入的近20%。」王詩福說。「通過發展茶產業,以及其他有力舉措,到2018年,新田村貧困發生率降至0.81%,村集體收入達到11.1萬元,實現了『出列』。」
  • 「輸血+造血」 四川華象林產工業有限公司助力樂山井研精準扶貧
    竹種植基地 攝影 李鳳  竹產業是井研縣的重點扶貧項目之一,以四川華象林產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華象公司」)為龍頭,堅持以龍頭帶基地、以基地聯農戶,與農民建立起可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解決貧困戶經濟來源的可持續性
  • 湖南第四屆精準扶貧愛心年貨節暨第八屆物交會
    麻陽冰糖橙、新寧臍橙、豆乾,中方刺葡萄酒,沅陵青魚乾、酥糖、紅薯粉、蘭花根、碣灘茶,新邵小塘麻鴨系列加工食品、大米、酒、臘製品,瀘溪碰柑等農特產品都在現場熱銷,集中展示湖南省發展精準扶貧產業取得的成就。本屆活動集中體現了全、精、惠、文、禮等五大特點,凡是來到活動現場的都有獎品和購物券,為市民呈現一場別開生面和盛況空前的「愛心嘉年華」。
  • 「黃金」茶香今更濃——「精準扶貧區域公共品牌」湘西黃金茶
    「精準扶貧,茶業先行」,開展細緻入微的產業幫扶,用實際行動打消貧困戶的產業發展疑慮。「精準扶貧,茶業先行」堪稱愛茶人士液體黃金的湘西黃金茶憑藉其優異的品質獲獎無數,連連獲得「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亞太茶茗大賽金獎」、「茶祖神農杯名優茶金獎」、「瀟湘杯名優茶金獎」、廣東茶葉博覽會「名優精品展唯一指定用茶」等。
  • 精選180餘種農產品「洛陽市消費扶貧生活館——郵政館」開館
    呂宏偉對駐村第一書記們提出要求,要充分發揮好消費扶貧館館長的作用,為當地貧困戶、帶貧企業、合作社當好聯絡員,將質優價廉的農產品送到廣大消費者面前,在實現農產品源頭直供的同時,助力貧困山區脫貧致富。儀式現場,出席領導為全市9個縣域的駐村第一書記代表授予「洛陽市消費扶貧生活館郵政館」名譽館長。
  • 精準扶貧 - 政府信息公開 - 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網站
    前言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居於戰略目標的重要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牧區,難點在貧困地區。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
  • 小路連大道:廣東精準扶貧的豆村故事
    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先堅定地啃下扶貧攻堅這塊「硬骨頭」。4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精準扶貧方略,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向著最後的貧困堡壘發起總攻。相較於其他省市來說,廣東要完成扶貧任務看起來並非異常艱巨,但實質上卻尤其緊迫和嚴峻。按照廣東省制定的「十三五」規劃,全省要在2018年前完全「脫貧」,以在當年實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