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鶴峯縣走馬鎮有一座聞名遐邇的茶山叫木耳山,它是全國連片規模最大的生態有機茶葉基地,位居全國30個「最美茶園」之列,享有「世界茶谷」的美稱。25年來,先後有五萬多名茶葉專家及從業者、扶貧工作者來此參觀學習。誰能想到25年前這裡竟是一塊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水、電、路」三不通,是典型的窮鄉僻壤,改變這一切的是一位叫周吉然的創業者,是他讓木耳山成為茶業開發和精準扶貧的活教材、活標本。
1990年,擔任鶴峯縣白果民族茶廠廠長的周吉然苦於茶農鮮葉供應不足,決心自己建設茶葉生產基地。經過反覆踏勘,他把基地選在木耳山,一步步開始了開荒、建園、移民的戰略布局。1991年,300多名農民工入駐木耳山,經過一年的奮戰,6000畝荒山被改造成了沃土,修通了出山的簡易公路;1992年,3500畝茶園、2500畝林木果園正式建成。1996年,茶園漸漸進入了採摘期,誰來進行茶園採摘管理,周吉然把目光盯在極度貧困戶身上,一種叫「移民致富」的扶貧新模式在木耳山悄然誕生。
開荒種茶變荒山野郊為最美茶谷,圖為遊客來木耳山遊玩。圖片來源:湖北文明網
1996年8月,周吉然在走馬鎮貼出了告示:凡一方水土不能養活一方人的特困戶,可自願報名。經過核實批准,報名者可異地搬遷到白果茶廠木耳山基地,享有永久居住權和生產管理權。廠方給每戶提供三室一廳80平米住房的使用權。
公告一發,走馬人議論紛紛卻無人響應。木耳山經過改造,雖然實現了「水、電、路」三通,但畢竟是荒無人煙之地,誰會進山當「孤魂野鬼」?周吉然面對窘況卻沒有灰心。
周吉然了解到在走馬鎮與湖南交界處,有一條白泉河,河裡有一條破船,裡面住著宋大勇一家六口人,夫妻倆帶著四個子女,常年以捕魚為生,他們全家吃喝拉撒都在船上,屬於極度貧困戶。
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宋大勇家,周吉然一點一點做工作,給他講解木耳山的「移民」待遇,終於說服宋大勇一家來到木耳山,成為了首批「移民」。
周吉然(左一)和工人們在木耳山作業。圖片來源:湖北文明網
剛家灣村村民毛傳雲,因為窮無房可住,一家三口人住在山上的巖洞裡。周吉然主動找到他,毛傳雲二話不說就「移民」到了木耳山。
在極度缺水的走馬鎮楠木村,村民們靠天吃水、水貴如油。下雨時,家家戶戶就把所有水缸、面盆搬到屋外接水,接的雨水還要循環利用。村民周平一家四口人生活困難,妻子又有智力缺陷,日子很不好過。「移民」木耳山後,周平一家人才算徹底告別一窮二白的日子。
短短幾年間,周吉然逐一走訪和「搬遷」極度貧困戶,將67戶困難家庭、共338人「移民」到了木耳山,讓他們成了茶山真正的主人。他帶著一班人走進了深山老林,開始尋找他的「最美」茶農。
2. 苦盡甘來 幫助茶農脫貧致富奔小康
周吉然將茶園分配到各家各戶後,讓村民們負責管理採摘,茶廠則負責收購加工。「以前主要就靠打零工為生,家裡還有老人和孩子要照顧,生活非常吃力。他後來找我,給我講木耳山的移民政策,並分給了我們二三十畝茶園地,要不是他,現在的生活真的都不敢想。」當年只能基本維持生計的劉柏芝如今住上了三層小洋樓,還成為了木耳山專業合作社書記。幾年間,像劉柏芝一樣的移民全部實現了脫貧致富。
如今,木耳山的村民們僅茶葉採摘一項,人均收入就超過2萬元,可謂是家家脫貧、戶戶致富。逐漸地,村民們開始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當年在船上度日的宋大勇在山上蓋起了三層小洋樓,靠天吃水的周平成了走馬農村信用社的存款大戶。大家都感謝帶他們上山的周吉然,而當年那些嘲笑周吉然的人,如今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周吉然(左一)到貧困村實地踏勘,制定扶持方案。圖片來源:湖北文明網
經過25年來的努力,周吉然成功改造了木耳山,木耳山改變了一代代「移民」的命運,300多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故事激勵了更多身邊人投身茶葉產業,走馬茶葉產業走向了正軌,並逐漸做強做大。當年的鶴峰白果民族茶廠也早已發展成為鶴峰茶葉龍頭企業,成為湖北省知名的茶葉出口創匯企業、中國茶葉行業綜合實力百強企業。
3.激流勇進 建成扶貧新樣板
作為鶴峰茶葉產業帶頭人的周吉然,成功走出了一條產茶業扶貧開發的新路子。在黨中央發出機關企事業單位做好定點扶貧工作的號召後,鶴峯縣召開了精準扶貧動員大會,周吉然又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我們茶葉公司是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在廣大農戶的廣泛參與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到今天。現在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我們決心在今後四年內承擔起陽河村、李橋村等18個村1個基地2160戶6306人的精準扶貧工作」。
說幹就幹,周吉然帶著公司的人又一次走村入戶,開始了摸底調查。這一次他設計了「1+5」扶貧模式,即以產業扶貧為主,通過種植業、養殖業、旅遊業三大產業帶動地方經濟,以科技扶貧、電商扶貧、就業扶貧、愛心扶貧、移民扶貧五種途徑參與精準扶貧。
周吉然帶領公司員工到貧困村實地踏勘,制定扶持方案。圖片來源:湖北文明網
在周吉然的心裡,幫扶脫貧是他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貧困戶不脫貧,企業就不脫鉤,讓廣大群眾真正感受到精準扶貧工作給他們帶來的福祉,是他最大的心願。
(本文根據《鑫農公司董事長周吉然:胸懷創業志 心繫貧農情》《周吉然:企業家帶農民開荒種茶 建成湖北產業扶貧新樣板》《中國好人榜——周吉然》等稿件綜合,感謝湖北文明網提供素材。)
一方水土要養一方人。家鄉養育了他,他更要反哺家鄉,這是周吉然的創業經;說服貧困戶上山創業,帶動家鄉人共同致富,這是周吉然對這方熱土的深情。周吉然用他的執著、敬業和堅守,不僅開創了自己事業的輝煌,也書寫了精準扶貧的篇章,奉獻鄉裡、垂範鄉裡、感動鄉裡,可謂「新鄉賢」。
(責任編輯:王文宇)
【本網點評】
·周吉然:用愛與智慧改變貧窮
·周吉然:活出一個黨員應有的色彩
【進入微博話題:#好人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