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日本人花30年走過中國450多地,評出心中最好的15碗面

2020-12-17 齊魯壹點

坂本一敏

日本拉麵在全球範圍內都有不少鐵桿粉絲,但是有一位日本老爺爺,他偏偏鍾情於中國麵條。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坂本一敏往返中日兩國,花30年時間,走遍450多個城市和地區,吃了3000多碗中國面。

他總穿著攝影師專用的馬甲,背一臺相機,拿一本小簿子、一支筆,吃到哪裡,就拍到哪裡、記到哪裡。

要問老爺爺最喜歡哪裡的一碗麵?蘇州湯澆面肯定榜上有名。上海雪菜肉絲麵、蘭州牛肉拉麵、北京炸醬麵、宜賓燃面、桂林馬肉米粉也都讓他讚不絕口。

蘇州湯澆面中的白湯麵底

3000多碗麵條下肚,坂本評出了中國「十大湯麵」和「五大乾麵」。

除了自己情有獨鐘的麵條,歷史悠久的「老古董」、當年的「地方網紅」,還有至今仍然活躍街頭的美味,都被他一一收錄。現在整理成冊,出版了《只為一碗好面》。

你也來看看,自己家鄉的那碗麵條上榜了沒?

01

「十大湯麵」、「五大乾麵」,各地麵條擂臺爭霸

老爺爺特別喜歡的蘇州湯麵,是到老字號朱鴻興吃的。一碗燜肉蝦仁面不過癮,還追加了肚片面、肉絲麵,連吃3碗。

他說,蘇州湯麵的口感就像日本的九州拉麵,同時又增添了一絲蘇州菜特有的微甜,是種完美的結合。

1998年蘇州朱鴻興老店

後來出差上海時,坂本還特地繞道蘇州,邀同伴重訪朱鴻興,點了肉絲、蝦仁、爆魚、爆鱔、鱔糊、燜肉、蔥油香菇、炒肉,共8種面澆頭。

可以說是真愛了。

蘇式湯麵的「過橋」吃法:麵條與澆頭分開。

要說哪道麵食可以跟蘇州湯麵競爭No.1,宜賓燃面算是頭號種子選手。

宜賓燃面

第一口下去的時候,坂本抽了口冷氣——這辣椒好像在口腔裡放了把火。

和他平時吃的日本拉麵相比,口味相差很大。

不過,「忍氣吞聲」挺過那一陣,芽菜、芝麻、花生菜、蔥花的香氣就出來了。再細嚼慢咽一番,經過辣椒油和鹽調味的麵條香辣可口,讓他大快朵頤,直呼過癮。

同樣強有力的競爭者,是桂林馬肉米粉。

桂林馬肉米粉

這是1997年6月的一天,在酷熱無風的街頭步行許久,坂本一敏和同伴們終於找到當地老字號「又益軒」。

他們學著本地人,搬來小板凳往馬路邊上一坐,一手拿冰鎮啤酒,一手配滷菜吃馬肉米粉。

坂本自己吃了3碗,友人連吃4碗,吃到最後,大汗淋漓,連肚子都「歪了」,但是十分暢快。

除了這幾個顯而易見的心頭好,他根據自己的喜好,給出了「十大湯麵」和「五大乾麵」全部名單。

「十大湯麵」和「五大乾麵」大賞

「十大湯麵」是:承德抻面、蘇州楓鎮大面、上海雪菜肉絲麵、煙臺福山拉麵、烏鎮酥羊大面、鄭州羊肉燴麵、荊州早堂面、大足炸醬麵、岐山臊子麵、蘭州牛肉麵。

「五大乾麵」是:寧津大柳面、吐魯番拉條子拌麵、宜賓燃面、桂林馬肉米粉、廣州蝦子面。

中國麵條有1000多種,除了上榜的美味,老爺爺還吃了許多其他地方的特色麵條。

內蒙古忽必烈夏宮的牛奶面、延吉金達萊餐廳的最高人氣冷麵、上海德興館的招牌燜蹄辣醬大面、 「鎮江三怪之一」鍋蓋面、女士專享的義烏紅糖面、司馬遷故鄉韓城的大刀面、蘭州乾拌麵、西安油潑麵、重慶擔擔麵、武漢熱乾麵、潮州炒麵、彝族拌麵、哈密炸醬麵、大盤雞拌麵、鹹陽biangbiang面、曲阜黑豆面、濟南炸醬麵、黃龍青稞面、貴陽腸旺面、崑山奧灶面、張掖搓魚、蓬萊小面……

可以說,坂本一敏走遍了中國大地,吃遍了中國面。

上海德興館的燜蹄辣醬大面

02

偶遇一碗蘭州拉麵,開啟了尋面之旅

能讓坂本老爺爺這麼任性地吃麵,是得益於他的工作。

從京都大學畢業後,他進入日本近畿旅行社工作,由於負責中國地區的旅行業務,常常往返於中日兩地。

和山珍海味比起來,坂本向來就偏愛麵食。所以每次出差赴宴,他都會點上一碗麵條。

只有一次,在南京吃到了極其寡淡的牛肉麵,讓他對中國麵食產生了懷疑。不過接下來的一場偶遇,立刻扭轉了他的看法,也開啟了他在中國長達30年的尋面之旅。

臨夏牛肉麵,和蘭州牛肉麵風味相近

那是1984年的一天,坂本即將飛往蘭州參加會議。

由於航班延誤,幾番輾轉後,他比預計時間晚了整整4個小時才到達目的地。

降落時早已過了晚上9點。機場周圍一片荒蕪,也沒有計程車。附近只有一座招待所,卻也看不出是否在營業。

還好機場班車仍在運行。坂本一敏趕緊上車,坐到了友誼飯店下車。飯店旁邊是蘭州西站,人氣肯定會熱鬧不少。

他強忍著疲勞和飢餓,決定在附近找一家麵店。他發現,幾乎所有的店面都只賣蘭州牛肉拉麵,於是容不得多想,趕緊挑了家相對乾淨、食客較多的進去。

店面牆上的標價都是面向糧票持有者的。買餐票的時候,需要先告知店員想要的面量,比如1兩,2兩,3兩。

按照一客日本拉麵的份量(80-100克),坂本點了2兩。

店員問:「糧票呢?」

來出差的外國人哪有糧票?他無奈,只能多付20%的價錢才買到餐票,到後廚窗口等了幾分鐘,終於取到了面。

牛肉拉麵

剛出鍋的蘭州牛肉拉麵還冒著滾燙的熱氣。

原本,他沒抱過多期望,便吃了起來。誰知這碗面太驚豔了。

麵條勁道十足。經過牛肉、牛骨和牛肝一起熬煮了4個多小時燉出來的湯汁,有一股醇厚的香濃之氣。

雪白的蘿蔔不僅去除了異味,吃起來也軟硬適中。香菜、蒜苗末、辣子油的黃金組合,更是給拉麵添上了畫龍點睛的一筆。

一碗蘭州牛肉拉麵,抹平了顛簸旅途之後的所有疲憊。坂本覺得,這一路都沒白跑。

在拉薩吃到的蘭州牛肉麵,用的是犛牛肉

自此,也徹底勾起了坂本一敏對中國麵食的好奇。第二天,他便在蘭州城裡轉悠起來,早餐、午餐全是牛肉拉麵,「沒有一家是不好吃的」。

坂本相信,在中國其他地方,一定還有很多美味的麵條。

蘭州抻面,製法同蘭州拉麵,但是湯有豬骨湯和咖喱湯兩種

03

一部吃麵史,也是一場歷險記

尋覓特色美食的路上,並非一帆風順。尤其是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時,原本輕鬆的旅行,隨時會變成一場大冒險。

但是,這些並不能阻礙坂本一敏的執著。

他在雲南的大雨中遭遇過公路塌方,也陷入過98年特大洪水的泥潭,寸步難行。

1998年夏天,坂本一行人計劃前往呼倫貝爾草原,尋找日本月刊雜誌《面》曾特別報導過的內蒙古蕎麥麵片。

然而,從哈爾濱出發時,洪水肆虐、松花江河水暴漲,驅動車陷入泥潭,在村民的合力幫助下才得以脫險。

本想從齊齊哈爾改坐火車前往,可必經之路扎蘭屯鐵橋又被洪水淹沒了。於是,坂本決定折返哈爾濱。這一次的內蒙古尋面之旅以遺憾告終。

不過,這位「面痴」爺爺怎麼會輕易罷休呢?時隔一年,他再次挑戰了呼倫貝爾之旅。

在遼闊的草原上,終於吃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蕎麥麵片。

內蒙古蕎麥麵片

最驚險的一次,是1990年絲綢之路旅行。途徑塔克拉瑪幹沙漠時,坂本與另一車的同伴差點失聯。

當時,坂本一敏和甘肅旅遊局的衛局長相約,從敦煌出發,花20天時間遊絲綢之路南道,順便環塔克拉瑪幹沙漠一周,再回到敦煌。

而這場旅行也是為了尋覓著名的西北大眾美食:拉條子拌麵。

若羌的拉條子

旅途剛開始,大西北就給他了個下馬威。剛開出酒店不久,道路就變得坑坑窪窪;眼前的石棉礦山,讓人產生窒息感;加上3000多米的高海拔,他直接產生了劇烈的高原反應。

剛剛下肚的蘭州拉麵,也成了身體的負擔。

更可怕的是,從若羌出發前往且末時,他們遇上了沙塵暴。恰好趕上強風季節,細沙塵漫天飛舞,司機師傅已經看不清前面的路。

四輪驅動車在狂沙中直接拋錨了好幾次,走走停停後,和後面一輛車完全失去了聯絡。對講機也沒了作用,兩輛車徹底走散。要知道,沿這座沙漠北上,就是迷失之湖羅布泊。它是「中國自然環境最為惡劣的地區之一」,也是當仁不讓的死亡地帶。

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停下來,在車中靜坐,等待沙塵暴自然減弱。大約半小時後,對講機功能才逐漸恢復。他們發現,兩輛車的距離其實僅僅相隔10米。不過在沙塵暴中,就好像相距千裡一般遙遠。逃離險境後,坂本並沒有折返,而是打算繼續前行。

終於,到達江尕勒薩依餐館,吃上了拉條子拌麵。

江尕勒薩依餐館的拉條子拌麵

麵條裡,鑲嵌了透過牆壁吹進來的無數沙塵。也許這正是大自然無聲的留言:人類多麼平凡渺小。

而對於坂本一敏來說,歷經驚險後,安安靜靜地坐著,吃上一碗地道的西北麵食,是來自旅途最美好的饋贈。

04

記錄的不僅僅是面,更是百態生活

與冷酷無情的大自然相比,中國尋常百姓要熱情得多。為了更了解中國麵食文化,老爺爺走進了中國人的生活。

1991年,在特別邀請下,他去往北京一戶居民家裡吃麵。

當時,邀請外國人到家裡需要經過街道居委會批准。家庭訪問雖然是中國旅行項目中的一項,但是訪問的家庭都經過甄選而特定。

招待坂本的這戶人家,住在一棟18層大樓的17層。三室一廳裡,住著雙親、子女共5人。看起來有些侷促,不過在當時,已屬於中上水平。

他一進門,女主人就開始下廚,正式製作麵條。

女主人在製作臊子麵

盤子上放著筷子粗細的劑子,只見她兩手捏住劑子的兩頭,一抖,一抻,拉長後,就立馬扔進沸水中煮,動作熟稔而迅速。

麵條煮開後,把事先做好的澆頭淋上,一碗臊子麵就新鮮出爐了。

女主人在製作臊子麵

別看這是一道十分常見的北方傳統美食,在一千個家庭裡,它能有一千種澆頭。這戶人家的澆頭,是肉丁、胡蘿蔔丁、土豆丁,加上鹽調味。

老爺爺突然想起來,這盤臊子麵的做法,和古代的水引餅一模一樣。早在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已經有過描述。

能在當代的北京市民家裡,吃到1400多年前的中國傳統美食,讓他驚喜不已。

肉丁、胡蘿蔔丁、土豆丁臊子麵

坂本一敏的大半輩子都在旅行社工作,吃過無數場高大上的宴席。但他依然會為一碗地道的雪菜肉絲麵,走進上海郊外吳淞的街邊小攤。

陸文夫《美食家》裡的男主角朱自治說,吃麵就必須吃當天的頭湯麵。如果吃上一碗有麵湯氣的麵條,就會整天精神不振,總覺得有點什麼事不如意。

對於坂本爺爺來說,如果不親自走遍中國的角落,用舌尖嘗盡各地風味,就總覺得有點不如意。

因為,他是發自內心地熱愛麵食,而中國的麵食也足夠有魅力,讓老爺爺在這30多年裡,樂此不疲地尋覓每一碗美味。

(資料及圖片來自《只為一碗好面:一個日本人在中國30年的尋面之旅》,坂本一敏 著,中信出版社)

(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作者:外灘TheBund )

相關焦點

  • 30年,450多地,吃了3000碗面,評出了他心中最好的15碗
    他花了30年走過中國450多地只為尋找心中最愛的那碗面坂本一敏日本拉麵在全球範圍內都有不少鐵桿粉絲,但是有一位日本老爺爺,他偏偏鍾情於中國麵條。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坂本一敏往返中日兩國,花30年時間,走遍450多個城市和地區,吃了3000多碗中國面。他總穿著攝影師專用的馬甲,背一臺相機,拿一本小簿子、一支筆,吃到哪裡,就拍到哪裡、記到哪裡。
  • 這個日本人來中國吃了3000碗面,評出了他心中最好的15碗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他花了30年走過中國450多地只為尋找心中最愛的那碗面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坂本一敏往返中日兩國,花30年時間,走遍450多個城市和地區,吃了3000多碗中國面。他總穿著攝影師專用的馬甲,背一臺相機,拿一本小簿子、一支筆,吃到哪裡,就拍到哪裡、記到哪裡。
  • 一個日本人在中國的30年尋面之旅
    【編者按】1975年,日本近畿旅行社中國旅行部成立,開始長達27年的中國旅遊業務。中日恢復建交後,坂本一敏成為首批進入中國開發旅行線路的日本人。坂本一敏畢業於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哲學系,專攻美學美術史方向。就職於日本近畿旅行社後,他就開始負責中國相關業務並首度訪華。
  • 吃遍400多種中國麵食,這個日本人評出排行榜,有的連中國人都沒聽過
    在進入21世紀之前,日本民間流傳著一批名為坂本一敏的人的筆記,筆記的內容是他在中國品嘗麵食的記錄,2001年時在日本被編輯成了一本書,名為《中國麵食紀行》,大家這才知道作者的經歷,原來這個名為坂本一敏的人,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在中國擔任某日本旅行者的代表,這期間他走遍了中國的32個省區,除了工作之外,只有一件事,就是吃當地的麵條
  • 日本人眼中好吃的6碗面,中國佔3碗,網友:真不會吃
    導語:日本人眼中好吃的6碗面,中國佔3碗,網友:真不會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靠水地方的人們習慣吃魚、海鮮、靠山地方的人們喜歡吃家禽,總之不同地方的人有著不相同的飲食習慣,口味也不盡相同,不過有些美食,卻沒有地域之分,大家都喜歡吃
  • 日本人眼中最好吃的6碗面,中國有3碗上榜,網友:最難吃的3碗
    一提到日本的美食,相信不少人腦海中首先冒出來的就是壽司、刺身之類的,其實除了這些以外日本人還特別喜歡一種食物,那就是麵條,而且與我們國內所講究的食不語不同,在日本人看來吃麵的時候必須要發出很大的吸溜聲,這樣才是表達對這碗面的喜愛以及認可,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
  • 心中十碗面
    吃了那麼多碗面,總有一些讓你念念不忘,回味無窮。 一,北京炸醬麵 帝都特色。 一碗炸醬麵好吃,有兩個要素,一是醬要好,二是面碼齊。 最美的要屬那碗色澤清亮,香氣撲鼻的牛肉高湯了,據說當地朝鮮人傳統的做法就是要越冷越好,要不怎麼能叫冷麵呢?最好還要漂點冰渣子,在麵條和配菜中間若隱若現,即使是數九寒天,大雪紛飛也不例外。 坐在燒的暖烘烘的火炕上,一頓煙燻火燎的烤肉吃完之後,必須來這麼一碗盆比臉還大的冷麵,必須吃完面之後還得把湯喝完,打個飽嗝,那才叫一個舒坦呢。
  • 這個日本人花30年拍下中國的珍貴瞬間!之後成為攝影界傳奇!
    作為最早一批跑來中國拍攝的日本攝影師,30年前,他究竟與中國結下了怎樣特殊的緣分?他為何將拍攝3、4年的作品盡數銷毀? 在大阪視覺藝術學校學習攝影時的上田義彥,喜歡扛著三腳架上街去。他常常把機子擺在街角,一動不動地坐上一整天,觀察街道的角角落落。
  • 日本這碗面,普通人都要吃上十幾碗,飯量大的人吃幾十碗太正常
    日本這碗面,普通人都要吃上十幾碗,飯量大的人吃幾十碗太正常!說到日本作為中國人內心當中都是心情很複雜的,一方面我們忘不了之前的國讎家恨,但是一方面日本確實發展得很好,有值得我們中國人學習的地方,而且現在全球化的步伐越來越快,日本作為我們的鄰國,日本的很多東西都出現在中國的市面上。
  • 上海地頭上的那碗面
    一碗熱乎乎的麵條應該能打動很多人的心吧。這次我們聊聊上海中心城區那些好吃的麵條,怎樣算好?麵條本身筋道、湯底真材實料不玩衝調勾兌、烹製澆頭的食材地道,現做燙口,這些優質元素都具備的那碗面,在上海當然能找到,我們的宗旨是:不跟風,要吃就吃些好的唄。
  • 澳門大叔來新會開麵館,30年深厚功力,一出手就讓人舔碗!
    招牌上只是簡簡單單地寫著:澳門地道美食,沒有特別地誇張修飾,甚至可以說一點都不明顯;抱著試試的心態,卻讓小編吃出了驚喜!)能做出如此地道的食物,想必老闆肯定不簡單;原來他是地地道道的澳門人,在澳門生活了將近五十年,在澳門的餐飲行業打滾了三十多年,算得上是資深老師傅!
  • 30年了,銀川這碗面
    華彪麵館在銀川,已經30多個年頭了。這或許是我第一次在文案裡胸有成竹的稱呼一家店為:真正開了很多年的「老店」。和一般的老闆不一樣,彪叔這些年央視的、地方的媒體見了不少,所以從見面第一句就儼然是「老江湖」了。「我這麼多年從來不去做宣傳,就是人家上門來了咱們也遵照事實,別的不多說,就是把賣了這麼多年的面給人家來一碗,讓大家自己去感受。
  • 他15歲殺人6進監獄,如今開麵館,賣1碗面收2碗面的錢,卻受人尊敬
    最後一次走出監獄的他,卻突然開起了麵館,並且對顧客說,他們店「賣1碗面收2碗面的錢」,如此「霸王條款」,卻贏得了無數人的讚美和尊敬,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一次,他和兄弟們在KTV和人發生了爭執,顏維勳又掏出西瓜刀恐嚇對面,沒想到對面也是狠角色,根本不怕,衝著他就撲去,顏維勳來不及收手,失手殺掉了對方……15歲的顏維勳,就這樣成了殺人犯。
  • 燕都思享會|一碗好面最是人間煙火味 真實版的「孤獨美食家」
    坂本一敏寫的《只為一碗好面》最近火了。怎麼介紹這本書呢?80歲日本爺爺30年的中國尋面之旅。中日恢復建交後,坂本一敏是首批進入中國開發旅行線路的日本人,30年走遍中國450多個縣、市、自治區及特別行政區,嘗遍中國3000碗特色面。從一碗碗面中,見證中日友好,見證中國的巨變。
  • 大叔擺攤賣泡麵,15塊一碗,光配料就有30種,每天賣600碗!
    在我們中國美食的種類也是非常的多的,而且有很多的人也都是會特別的喜歡吃路邊的那些小吃的,雖然說有很多的人認為這些路邊小吃攤不乾淨不衛生,但是在面對美食的誘惑,還是有非常多的人都抵擋不了的。就有這樣一位大叔擺攤賣泡麵,而且據說已經賣了20年了,但是每天的生意都是非常的火爆的,而且大叔在有了一定的資金基礎以後也是開了一個小店鋪,現在每晚泡麵售賣15塊錢,售價跟之前擺攤時的價格一樣,而且光是配料就有30多種,來吃泡麵的人都是可以隨意選擇搭配。
  • 等我煮碗面俾你食.
    食帖君非常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一定是麵條。無論是打個雞蛋的泡麵,還是味噌湯煮的米粉,你總是需要一碗麵,來填補並不飢餓的寂寞時間。餓?「等我煮碗面俾你食。」5 Tasty Warm Noodles5 道 冬 日 暖 胃 面 條
  • 日本人說全球最好吃的6碗面,中國有3種,長春網友:還算識貨
    麵條是全球人們常吃的一種食物,雖然平淡無奇,卻因為各地人們的烹製方法不同,吃起來口感也大相逕庭,日本人將全球的麵條做了一個排名,這6碗面是最好吃的,其中中國的佔3碗,看完這個排名,有長春網友說,算日本人識貨,一起來看一下是哪六碗面徵服了日本人的味蕾。
  • 一年能賣2000萬碗面,日本一蘭拉麵創業60年
    この一滴が最高の喜びです——一蘭每到深夜,肚子打鼓的時候,日站君總會升起一個念頭:樓下要是有一家一蘭拉麵該有多好!無奈一蘭沒在中國大陸地區開店,也只能搖搖頭找點其他東西安慰自己深夜咕嘟的腸胃。一蘭拉麵,這個1960年開店,今年剛好迎來創業第60年的日本博多系豚骨拉麵店,從2012年到2017年,僅僅5年就把年流水提高了3倍,達到了220億日元,而2018年則超過了250億日元。如果以一碗「普通拉麵+替玉」980日元來計算,一蘭一年可以賣出2000多萬碗拉麵(日站君的數學不好,大家可以精算一下結果),把面連起來都可以把地球繞成一個面線球!
  • 火影忍者:木葉飯量驚人的5人,鳴人吃麵30碗,一個吃麵46碗
    導語:火影忍者:木葉飯量驚人的5人,鳴人吃麵30碗,一個吃麵46碗最近這些年,大胃王吃播已經成為我一種熱潮,只有你不想不到,沒有他們吃不下的
  • 過年回家前,我準備天天慵懶性感地吃碗麵.
    日本溫泉勝地箱根真的搞了全球第一個拉麵溫泉,泉水和碗裡面喝的拉麵高湯一模一樣。拉麵溫泉真的在熱泉水中添加了膠原蛋白、馬油和大蒜精華,據說經常用這種水浸泡身體,可以保養肌膚,胡椒的氣味則能使人舒緩壓力。希望喝下去的洗澡水裡木有毛...日本溫泉好像都是裸泡的...等等,婆婆我剛收到一張企鵝發來的,警告小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