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裡是月球!
古人在詩中寫道:「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
如今這份豪情正在變成現實。不久前,「奮鬥者號」載人深潛器一個猛子扎到了世界最深處,中國深潛創造了新的記錄。
而就在2020年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也起了一個大早,一飛沖天!去月球出趟差。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人到預定環月軌道。
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此次國旗展開也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獨立展示,為祖國感到自豪!
仔細觀察,中國探月工程的標誌,也就是LOGO,會發現,那上面有兩個腳印,其實我國這麼多年的探月之路就是一不一個腳印踏實走過來的。
我們也有幸見證,中國航天科技前行的每一步人們常說,把一件事情重複做,持續的堅持和積累,時間會給出答案,中國探月在正確的道路上堅守最初的夢想,蓄積向上的力量,最終也驚豔了所有人。
講到中國航天夢,離不開所有中國航天人的努力,在這裡不得不講到錢學森。
錢學森,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他不僅是美國人心中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中國政府推為楷模的模範人物;他不僅把中國從核威脅中解脫出來,而且他的智慧和才華,被美國人認為「不管在哪裡都抵得上五個師」。
他叫錢學森。你一定聽過他,但是我希望從這篇文章開始,你可以重新認識他。
1934年,錢學森從國立交通大學畢業(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學),據說他在學校裡是學神。
他在畢業時還考取了「庚子賠款獎學金」中唯一的一個航空留學生。這個獎學金全國只有20個名額。
很多中國科學家早年公費留學,錢學森也成為了其中之一。
1935年錢學森來到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在加州理工錢學森延續了學霸神話。
不過,1937年,除了讀書之外少有社交活動的錢學森,加入了一個神奇的組織:加州理工的「火箭小組」。在當時,很少有人認為火箭是一個值得投入力量研究的科學領域。
而正是錢學森當時加入的這個5人小組(後來他們被認為是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5位創始人),證明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可能的。
我們的民族之所以能夠安定地,在這世界佔有一席之地,是因為有過這樣一位功勳卓著的科學巨匠。
1947年,錢學森學成後第一次回國,在高校演講,他用諾獎得主尤裡的一句話結束自己的演講:「我們要消滅眾生的困苦和匱乏,帶給他們愉悅和美麗。」
對於任何一個中國人來說,我們所能看到的,是一個天賦異稟的科學家,一心投身於國防建設,領導中國的飛彈和火箭研究。
錢學森留學歸來,為國獻力,贏得所有人的尊重。
中國家庭每年以百億元投入海外留學,受國際關係變化、新冠疫情等影響,各種因素動搖著後疫情時代下的留學生群體。
新冠是一個挑戰,但留學生和留學家庭如何面對這一挑戰,在後疫情時代中看到更遠的未來,並能更大程度上決定留學生的人生前景和成長方向。
無論在哪一種情況下,我們都應該堅定自己的信念,去做自由而有用的人才。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喜歡可以點讚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