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重返地球中國航天的詩和遠方

2020-12-21 騰訊網

繞月飛行了3星期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重返地球。據央視媒體報導,帶有2公斤月壤採樣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於1時59分,在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值得一提的是,在地面搜索隊抵達返回器著陸點前,一隻「玉兔」成功搶鏡新世紀年代初的神州號載人飛船重返地球便在此降落。此次,由於嫦娥五號返回器的體積僅為載人飛船返回艙的七分之一,因此回收任務困難得多。

打水漂返回

要快速返回地球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及時降低速度,會有在大氣層銷毀或撞毀的可能,所以「嫦五」採用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方式,即俗稱的「打水漂」,控制難度很大,從而使得回收區的範圍也特別大。因此,從處理送到直升機和搜索車輛上、雷達的測量數據技術上採取了很多措施。此次嫦娥五號是1976年前蘇聯「月球24號」以來首次成功的「採樣返回」使命,帶回月球巖石、灰塵和其它礦物。意義重大!

月球背面著陸

從12月27日的《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到中國計劃在2017年實現月球表面著陸並採樣返回、2018年實現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在此之前,還從來沒有任何太空飛行器在月球背面著陸。

玉兔號「重返」月球

在月球的正面著陸。玉兔號在月球表面工作972天後,於2016年7月31日晚停止工作。圖為跟隨嫦娥3號一同登上月球的中國第一艘月球車—玉兔號的模型。

火星之旅

在2020年7月23日發射的中國首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中,攜帶一臺火星車。其中攜帶13臺科研載荷,包括火星全球遙感相機、火星地表下探測雷達等設備。

全新基地

用於發射重型太空飛行器的海南文昌發射場,項目用地總面積約18531畝。主要由發射場區、配套測控站等區域組成,發射場區包括發射區、技術區、試驗協作區、技術勤務保障系統等。2009年9月動土開工,2015年1月,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已經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這是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和文昌發射系統的首次亮相。

重型火箭

長徵五號為捆綁四個助推器的兩級半構型火箭,採用無毒無汙染推進劑,火箭全箭總長56.97米,起飛質量約869噸 ,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 ,可以完成近地軌道衛星、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空間站、月球探測器和火星探測器等各類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任務

空間站

令人驚訝的是,從突破掌握載人天地往返、空間出艙、空間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航天員中期駐留等載人航天領域重大技術。到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對接;完成空間站各艙段主要研製工作,再到開展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和運營;提升載人航天能力,都有序開展從而為載人探索開發地月空間奠定基礎。

新時代的太空英雄

搭乘神舟11號開始太空旅程之前,兩名太空人陳東和景海鵬(右)向歡送人群揮手致意在過去五年間,中國還先後將兩名女性太空人送入太空。

導航系統

中國將於2020年前後,完成35顆衛星發射組網,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國際合作

中國原本想在導航系統上與歐洲合作,共同開發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圖)。然而,由於歐洲各國之間協調不暢,項目進展緩慢,導致中國決定「單幹」。不過,在27日公布的白皮書中,中國方面強調將進一步加強國際航天合作,並且提到中國與歐洲已經籤署了《2015-2020年中歐航天合作大綱》。

詩和遠方

除了火星和月球,白皮書中計劃將在今後五年內開展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測等的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適時啟動工程實施,研究太陽系起源與演化、地外生命信息探尋等。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多長時間到月球+返回地球時間
    2020年11月24凌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金色弧線,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今年航天發射的重磅任務,更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 將實現包括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在內的一系列高難度任務。
  • 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大力士」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升空 隨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一舉送入近地點約200公裡、遠地點約40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
  • 「嫦娥五號」今日發射成功,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幕!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真人劇場版嫦五任務全過程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從地球出發到月面採樣再到返回地球,動作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 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探月任務,中國航天贏得世界同行讚嘆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習近平主席發來賀電,讚揚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世界多國航天機構和專家都為中國航天成就點讚,並期待與中國合作。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挖土」 將帶回地球
    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按照任務計劃,嫦娥五號將獲取2公斤左右的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若成功將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對人類而言有多重要?這將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首次將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
  • 外交部談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是中國進行外空探索的歷史...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提問:昨天,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負責國際合作事務的負責人薩韋利耶夫對此表示祝賀,並祝願中國圓滿完成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同日,歐洲航天局也在社交媒體上向中方表達祝賀。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華春瑩表示,中國很多民眾都像我一樣關注嫦娥五號的軌跡,同嫦娥五號一起遨遊太空。
  • 中日航天探測器採樣返回,嫦娥五號技術難度不如日本隼鳥二號?
    根據國家航天局的消息,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而在6個多小時後,12時35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與上升器成功分離,進入環月等待階段,準備擇機返回地球。預計嫦娥五號返回器會在12月中旬,帶著大於2公斤的月壤和月巖返回內蒙古四子王旗降落場。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看看外媒怎麼報導?
    高端的設備,往往只要最樸素的保溫方式,嫦娥五號全身上下都貼滿「暖寶寶」的狀態成功逗樂了網友,不少人表示:可可愛愛,還有腦袋——以及小耳朵!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中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嫦娥探月灌注了科學家們幾十年的汗水和心血,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又一次重大飛躍。向航天科學家們致敬!普天同慶,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探月成功,攜土歸來!向航天科研人員再次致敬,不負偉大使命!為祖國驕傲和自豪!
  • 「嫦娥」一小步,中國航天一大步
    北京時間17日凌晨,在白雪皚皚的內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號攜月球樣本巖石和土壤返回地球。這是中國航天史上一次滿載而歸的科學探索,也是人類太空探索中一段智慧與勇氣兼備的華彩樂章。「嫦娥」一小步,代表中國航天一大步。
  • ...學者: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返回對全球太空探索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返回,多國媒體及專家學者表示,這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再次取得巨大成功,對全球太空探索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 「嫦娥」一小步代表中國航天一大步
    北京時間17日凌晨,在白雪皚皚的內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號攜月球樣本巖石和土壤返回地球。這是中國航天史上一次滿載而歸的科學探索,也是人類太空探索中一段智慧與勇氣兼備的華彩樂章。「嫦娥」一小步,代表中國航天一大步。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時隔44年再度帶回月壤,美俄希望分享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返回器攜帶月壤返回地球,按照預定方案順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 這是人類時隔44年,再度攜帶月壤回到地球,而且中國一次性攜帶了2千克月壤回到地球,大幅度超越了蘇聯3次探月帶回來的300多克月壤,成為全球第二。
  • 航天四院產品全力護航長徵五號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央廣網西安11月24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榮元昭)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起飛,將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精準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大幕開啟,歷時16年的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迎來收官之戰。
  • 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天!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這是「嫦娥五號」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第一步!2020年11月17日,也就是在發射前一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101發射工位,做好發射的準備,等待窗口期的出現。
  • 揭秘航天八院「黑科技」:嫦娥五號如何從月球返回地球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賈璇 | 北京報導11月30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按計劃實施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
  • 嫦娥五號探測器圓滿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凌晨1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約5000公裡處正常解鎖分離,軌道器按計劃完成規避機動。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地球!為何嫦娥五號返回時會燃燒,升空卻不會?
    相信大家最近都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嫦娥五號帶著月球樣本成功著陸地球了。自2020年11月24日發射升空以來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每一個新動態吸引了很多朋友的關注,登陸月球、月面取樣、月面起飛、交會對接、返回地球等過程難度都非常大,由於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技術,如果哪一個環節出現意外,都可能會導致任務的失敗。特別是在最後等待返回地球的階段,由於等待返回地球的窗口時間較長,所以很多朋友估計都急不可耐了。現在看到返回器將樣本成功送回地球,我們心裡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了。
  • 嫦娥五號探測器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嫦娥五號探測器於11月24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並進入地月轉移軌道。探測器實施2次軌道修正、2次近月制動,順利進入環月圓軌道。
  •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嫦娥五號探測器飛控試驗隊凱旋
    12月18日下午14時30分,航天六院801所12名參與嫦娥五號探測器飛控試驗隊的隊員勝利凱旋。12月17日凌晨,經過23天地月採樣旅行,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預定區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無人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圓滿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