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漢朝的闢召制度:為啥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迅速發展?

2020-12-12 易歸民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說起封建專制制度下的人才選拔制度大多都是科舉制度,但是要知道,隋朝時期科舉制度才初具雛形逐漸建立起來,在此之前,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已經存在近千年。

在這近千年的歷史中,人才選拔制度依舊是個不變的課題——怎麼選拔出更加優秀更加符合政治發展方向的人才來為皇權和君主專制服務以求謀得更長久、穩定的發展的關鍵,就在於選拔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優越性。

孕育了封建歷史中有名的"貴族政治"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所採用的闢召制在科舉制出現的近千年歷史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闢召制所帶有的時代特色

魏晉南北朝時期又被後代史學家稱作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歷史上有名的朝代更迭最為頻繁的歷史時期,這段時間不僅產生了許多新生的文化思想,同時也催生了許多具有時代特色的政治制度——闢召制絕對算得上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新興時代制度。

時間跨度為三百年左右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政治態勢算不上穩定,但是闢召制還是將魏晉南北朝的時代特色深深烙印在了自己的身上

1.魏晉南北朝時期闢召制出現的時代背景

魏晉南北朝時期前承漢朝,開端是曹丕建立的魏國政權,但是因為時代跨度較為短暫,並且古人都有"借鑑前朝制度"的思想。

所以魏晉南北朝時期時期除了運行自己貴族政治特色下的九品中正制以外,還有眾多選拔人才的彌補性政策,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貴族和上層階級為維護自身階級地位穩固所採取的九品中正制選拔制度所帶來的社會階級流動嚴重固化、人民發展積極性不足等社會問題背景下,闢召制應運而生,來彌補九品中正制某些令社會無法忽視的制度問題。

2.魏晉南北朝時期闢召制獨特的時代特色

魏晉南北朝時期固然有著階級固化、社會動蕩等時代問題,但它也是一個思想大解放的時期,這時候的文學開始在社會中佔據重要地位,取代儒學,成為衡量一個人才華高低的標準,而文學功底是否深厚以及文化素養的高低也直接成為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闢召制的衡量標準,決定了平民階層是否能夠通過闢召制步入仕途,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除了選拔具有文學才能的人,闢召制和察舉製作為九品中正制的彌補制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闢召制和九品中正制一樣,都是自上而下的人才選拔制度。

在推動官僚隊伍實力加強的同時其實本質上並未很大的損害到貴族階級的利益,頗具中庸思想。這不僅是它影響力和傳播廣度優於察舉制的原因,也是時代特色所在。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闢召制對社會以及後世的影響

闢召製作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一個相對來說比較主流的人才選拔方式,所影響輻射的範圍無疑是非常大的:上到王公貴族、士大夫階層,下到田野農夫、手工業者,無不受到闢召制的影響。

這種影響主要還是因為人類社會一直以來的分工合作勢必會帶來職業之間的差別,這種差別也一定會造成觀念上對職業優劣的判別。步入仕途作為封建制度中職業的"上上之選",自然使整個社會趨之若鶩,這也是闢召制有如此巨大作用力的根本原因。

1.魏晉南北朝時期闢召制對當時社會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貴族的權利之大、影響範圍之廣在整個封建王朝的歷史之中都是比較罕見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人才選拔制度才被他們如此緊密的攥在手中,並且發展到後期逐漸成為了勢力極大的門閥世家,甚至威脅到了皇權。

其實闢召制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加速了這種幾年的形成——闢召制沒有相對正規客觀的流程,尤其是官府徵召人才為官的方法——"闢",更是幾乎全權由位高者掌握,高位官員的主觀性比較強。

得以爬上高位的人,想盡辦法將親近之人送上仕途,並且逐漸組建了自己的勢力網,這不可以不說是闢召制的一個消極影響。但是從積極作用上來看,闢召制也是十分出彩的:它雖然沒有從根本上動搖貴族壟斷仕途,但是卻相對提高了貴族進入的門檻,提高了整體的官員素質,或多或少也推動了社會階級流動,煥發了社會發展活力。

2.魏晉南北朝時期闢召制發展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闢召制並沒有隨著魏晉南北朝的覆滅和它一起步入歷史的消亡,我們甚至能在以後的千餘年光陰中窺見它所具有的深遠影響。

闢召制的制度體系下,高位官員下面一般都會有自己一手提拔並且為自己所用的較低位臣子,這種政治文化觀念是受到闢召制直接影響的,並且在封建專制制度的中國古代官場極其普遍。

另外,即便是門閥觀念深厚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闢召制度下人才的選用是不受到十分嚴格的階級約束條件的,只要人才足夠優秀即可,這可以說是人才選用制度觀念得到巨大進步和發展的體現,並且也為後世發達的人才選拔制度——科舉制度的出現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觀念基礎

結語:

起源於漢朝的闢召制度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迅速發展,這背後不僅有闢召制度自身發育成熟的主動推力,也離不開魏晉南北朝時期獨特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

魏晉南北朝時期作為一種典型的"貴族政治體",本來就很容易引發社會階級固化,造成社會矛盾尖銳的問題,尤其是其實行的九品中正製作為一種比較不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社會階級流動,不僅降低了人們進步的積極性,也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這從反方向推動闢召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快速發展,並且推動了社會的正向改變並對後世朝代產生了深遠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

《北魏平城時代》、

《六朝貴族制社會研究》、

《中國中世社會與共同體》、

《陳寅恪南北朝政治史講演錄》、

《北魏政治史》

相關焦點

  • 讓你耳目一新,魏晉南北朝服飾文化
    服飾的社會與文化背景魏晉南北朝,也稱「三國、兩晉、南北朝」。這一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政權更迭頻繁、封建割據加劇、戰爭連綿不斷的時期。由於這一時期的政治和經濟動蕩十分激烈,使得包括衣冠服飾在內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 「民以食為天」——談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飲食文化
    當然,醬作為一種古老的調料,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齊民要術》中就詳細記載了作醬的要法,其中包含了用各種肉類和植物來製作的步驟。豆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格外的盛行。與糖不同的是,豆豉是一種鹹味的調味品,主要用於菜餚的加工,以增加菜餚的鮮香。對此,《齊民要術》中專門針對選料、批量、火候、檢測、過水、場地、季節、溫度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 魏晉南北朝時期特有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在古代,知名度最高的選官制度是科舉制,讀書人通過參加朝廷舉辦的考試,擁有晉身為士大夫階層的機會。科舉制度始於隋唐,延續了1000多年,但在此之前的讀書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在西漢時期為了緩和各個階層之間的矛盾,官員除了世襲任用之外還多了察舉制。
  • 漢服發展的分水嶺時代,現在所見漢服,竟然魏晉時期所流行款式
    前言上一集說到在漢朝時期,與現代社會那些漢服熱所以穿的服裝還是有很大差異,到了魏晉南北時期,胡族的進入了中原,對原有的漢服進行了補充,才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漢服,同時也影響到了後期隋唐的服裝:唐裝的風格。魏晉南北朝各民族服裝相互學習由於司馬家後繼無人,犯了戰略上的錯誤,引起周邊胡族入侵,中原地區戰火紛飛,社會經濟的發展也遭到相當嚴重的破壞。
  • 淺談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清代佛教造像特點
    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淺談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清代的佛教造像發展演變特點,使您對歷代佛教造像的發展脈絡有更為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一、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造像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佛教全面進入了一個盛行期,佛教造像也隨之受到了較為深刻的影響並大力發展。開窟造像,也是當時社會流行的一種時代風尚。
  • 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的年代,站在魏晉南北朝上的隋朝
    縱觀歷史的角度,魏晉南北朝是歷史上民族動蕩的一個的時期,不斷的朝代更替和紛爭,使得民不聊生,但是也正因為這樣的局面,誕生了不少優質的文化,各種不斷參照的民生制度,詩詞詩句等優質文化底蘊,也不斷成為隋朝的政治基礎。
  • 新書共讀|《情禮交融:喪服制度與魏晉南北朝社會》
    這種關注,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尤為突出。通過《隋書·經籍志》,可以看到時人的著述之多,而在《通典》及《晉書》、《宋書》、《南齊書》、《魏書》的《禮志》中,關於喪禮的記載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討論熱烈,見解精闢。如果從古代社會地位最為尊貴、對社會影響極大的帝王將相來說,他們中間精通禮學、服膺禮教的較之其他時代也更為突出。
  • 閻步克丨變態與回歸: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歷程
    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著有《察舉制度變遷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樂師與史官》《品位與職位》《從爵本位到官本位》《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服周之冕》《中國古代官階制度引論》等。
  • 戰亂的魏晉南北朝,文學的腳步不曾駐足,文學的發展從未脫離社會
    魏晉南北朝作為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但是除去紛雜的戰爭和民族之間的矛盾與融合之外,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成就,就是該時期在文學領域所展現出來的巨大進步。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不論是暫時割據一方的東晉以及南朝四代,還是北方十六國的混亂割據、北魏的統一等等,南北地區都展現出了非常鮮明的時代文學創作特色。
  • 魏晉歷史趣聞:從魏晉名士「褒衣博帶」,窺探魏晉時期的穿衣風格
    魏晉南北朝,是古代歷史中政權更迭,最頻繁的大分裂時期。如果深入剖析這個戰亂頻繁的時代,可以發現在長達360年歲月中,曾先後誕生了三十餘個根據政權。尤其是魏晉時期,更是各方雄主林立,三國、西晉、東晉,構成了一幅山河搖曳、日月無光的眾生圖。筆者認為如果用幾個關鍵詞,去概述魏晉時期的歷史現象。
  • 齒木和椀水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牙刷牙膏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用手指代替牙刷來刷牙的方法。伴隨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湧入與發展,齒木開始流傳到了魏晉南北朝的社會之中。在最早時期,齒木是印度僧團的日常用品,是用磨齒刮舌以除去口中汙物的木片。由此可以看出,佛教還是比較注重個人衛生的。
  • 公共基礎知識:中國古代選官制度
    我國古代選官制度因每個王朝的政治及時代特徵都有所區別,所以選官的方式也不同,大體可以分為四個時段,分別是先秦時期,漢朝,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及之後具體介紹如下:
  • 魏晉南北朝的衣食住行大揭秘!
    生活在魏晉南北朝,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魏晉南北朝女子圖鑑:她們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但更是自己
    》王家勝《魏晉南北朝家訓研究》梁加花《北朝民間佛事活動與民眾佛教信仰》侯旭東《五、六世紀北方民眾的佛教信仰》侯旭東《五至六世紀華北鄉村的佛教信仰》劉淑芬《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唐長孺《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陳寅恪《新出魏晉南北朝墓誌疏證》羅新,
  • 被遺忘的南北朝漢服,匯聚了魏晉與唐的精華!
    熟悉了唐制漢服,明制漢服,宋制漢服,魏晉漢服,或許你不曾了解南北朝時期的漢服,南北朝時期很短,在魏晉之後,在隋唐之前;其實在這個時期的服飾,既承接了魏晉時期的飄逸,灑脫的漢服風格,有凸顯了唐朝時期的漢服多元化雛形。
  • 魏晉南北朝服飾之「服妖」現象:男服女妝多互效,亂世變節易風度
    魏晉南北朝「服妖」之成因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各階層的禮儀服飾發生重大變化,出現「服妖」的現象,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亂政、饑荒遍野促使社會陷入動亂,一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割據,社會動蕩之勢已成常態,傳統禮樂制度「通神明,立人倫,正情性,節萬事」的功能喪失,社會再次陷入「禮崩樂壞」之境。
  • 「張得其肉,陸得其骨,顧得其神」——魏晉南北朝繪畫發展及特點
    魏晉南北朝是社會動蕩、戰亂頻仍時期,同時又是民族和文化大融合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受外來藝術的影響,宮廷、殿堂、寺院中的壁畫大大超過了漢代。在這一時期,形成了儒、釋、道三家學說並行互補的文化特色,在繪畫藝術中也表現出來。藝術表現手法和繪畫題材也更加豐富多彩。
  • 「王謝袁蕭」「七宗五姓」,細數魏晉南北朝至隋唐的那些門閥貴族
    自西漢以來,由於士人主要通過察舉、徵辟出仕,以至於很多地方豪強門生故吏遍天下,而到東漢後期更是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再加上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導致權力被豪門大族所壟斷,一度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門閥制度,這種現象一直到唐代科舉制度大規模推行才得以改善。因此,古代的門閥貴族基本集中於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
  • 漢代選官制度:兩漢時期朝廷,是如何選拔官員的?
    漢武帝時期,漢朝國力空前強盛,所依賴的,便是各方面都層出不窮的頂尖人才。漢朝初年,秉承秦朝軍功爵制,國家傾向於"尚武"思想。 文景之治時期,統治者遵循黃老之學,主張無為而治,因此國家得到休養生息。缺乏戰事,便意味著軍功爵制選拔人才的效果大打折扣。直到漢武帝時期設立太學,朝廷對人才的選拔,便逐漸由"尚武"轉向"崇文"。
  • 魏晉南北朝女子如何「對鏡帖花黃」?專家解讀古代妝容
    南京服飾史學家、江蘇理工學院人文學院客座教授黃強即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褒衣灑脫博帶寬——六朝人的衣櫃》新作中,就有關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尤其是六朝女子妝容的解讀。今天他接受記者專訪,揭秘那個朝代的女子如何利用有限的材料,化出各具特色的妝。酒暈妝、桃花妝、飛霞妝……南北朝時期女性妝容很豐富歷史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女性,妝容已經很豐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