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紫禁城:故宮裡有些東西連專家都不敢亂動

2021-02-23 古今歷史觀
紫禁城,從前百姓不能進入這座城,它的記憶只屬於皇帝。現在它成了故宮,這裡不僅是皇宮,更是一座博物院了,是中華文明的集大成者,是傳承中華文明的基地。但是,這座城現在依然保持著它與生俱來的神秘,也是這樣的神秘,是它成為我們我們華夏兒女最嚮往的地方之一。

隨著近幾年的故宮大修模式啟動,在大修過程中,又發現了許多之前不為人知的神秘文物,又給故宮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2004年9月,在修繕欽安殿時發現了寶頂內的3000多部經卷,這是故宮建院以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本就不同尋常的欽安殿更添神秘。有人曾說過,這些經卷是用來護佑整個紫禁城的,不能亂動。工作人員在對欽安殿的金頂做了修復以後,又把經卷放回了金頂。

2005年,距離太和殿上次重修過去了310年,故宮博物院對它進行全面修繕。在天花板的上面,還有一個空間,稱為:舉架。除了當年修建的工匠之外,很少有人走進。這次勘測中,意外的發現了擺在上面的神符。專家們查閱史料發現,雍正九年八月十二日,雍正皇帝降旨,在紫禁城最重要的三個地方:養心殿、太和殿、乾清宮,各安放一塊符板。太和殿上面一共有五塊神符,至於其他的四塊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或許是出於對神靈的敬畏,在對神符做了簡單的除塵以後,就沒有再動了。

這兩處的意外發現,只是故宮大修以來意外發現中比較有名的兩次。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意外發現,比如,在修繕某處的屋脊時發現了藏有五穀和銅錢元寶的鐵函,挖開養心殿地磚發現了故宮的地暖系統等等。故宮神秘而無法解釋的地方太多了,故宮的神秘面紗永遠都不可能全部揭開的。

紫禁城至今已有600多年,是明成祖朱棣在位時修建的,明清兩代總計24位皇帝都居住於此。

其中,太和殿是紫禁城建築群中最高大、裝飾最富麗堂皇的宮殿,因為這裡是明清兩朝統治者最重要的政治活動場所,舉行大典、發布重要政令都是在這裡進行。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皇權的象徵。

明成祖十八年,太和殿修建完成,但之後經歷了四次的雷電、火燒,被毀了。明清兩朝統治者多次翻新、重建、改建,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太和殿是在康熙三十六年和乾隆三十年重建的,也就說並不是最初的樣子了。

其實,包括太和殿最初的名字也不叫太和殿。在明成祖時代叫奉天殿,意為承授天意當皇帝,反映了君權神授的思想。

後來嘉靖皇帝又改為皇極殿,「皇極」一詞,取之於《尚書》,意思是皇帝要鞏固政權,就必須要建立一個統治天下的準則,即所謂大中至正之道。

清軍入關之後,順治二年才改名為現在的太和殿之名。「太和」一詞取自於《周易》,意思是要保持住一種元氣,才能使一切都適宜。到底是一種什么元氣呢?我想,太和殿匾額上「建極綏猷」四個字告訴了我們答案——皇帝承擔著上對蒼天,下對黎明的雙重神聖使命,承天而建立法則,撫民而順應大道。這四個字也是出自於《尚書》。

而關於太和殿最為神秘的傳說則是軒轅鏡,傳說可以識別是不是真龍天子。

太和殿類正面有一個兩米高的方形平臺,平臺上是皇帝坐的金鑾寶座,兩旁是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在金鑾寶座的正上方雕刻著一條精美生動的蟠龍,龍嘴裡掛著一顆倒垂的大銅球——這便是傳說中的軒轅鏡。相傳是上古時代黃帝所鑄造的,代表著皇位的正統合法性。

若從形狀上看,軒轅鏡應該叫軒轅球才對。

神奇的是,據說當有冒牌貨皇帝坐在金鑾寶座上,這個軒轅鏡就會自動啟動機關,上百斤的銅球便掉落下來,將假皇帝砸成肉泥!所以沒有人敢去坐皇帝的寶座,怕的是軒轅鏡照出他是冒牌貨,從而啟動機關。

當年袁世凱開歷史倒車,妄圖復僻當皇帝。1915年12月宣布恢復帝制,自稱洪憲皇帝。為此專門修飾了紫禁城內的三大殿,將一些滿漢文合璧的匾額改為只有漢字一種。

袁世凱很迷信,他知道軒轅鏡的傳說,他也知道自己這個皇帝當得不那么正統合法,於是專門將太和殿平臺上的金鑾寶座向後挪了挪。可以想像,當袁世凱在舉行登基大典時一定是戰戰兢兢的、渾身發抖的,生怕掉下來被砸死了。

當然,袁世凱不是被軒轅鏡砸死的(事實上軒轅鏡就從來沒掉下來過),而是狼狽的當了83天皇帝之後,在全國一片討袁聲中抑鬱而終了。

除了太和殿有軒轅鏡,紫禁城的交泰殿也有軒轅鏡。這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建築,傳說是紫禁城乃至整個北京的龍穴位所在之處。軒轅鏡守護著龍穴之地,防止出現不正統、不合法的假皇帝。

交泰殿不僅是龍穴所在之地,也是皇帝從自己寢室到皇后寢室睡覺的必經之路。

紫禁城御花園的萬春亭也放著一個軒轅鏡。這裡是皇帝辦公之外休閒最多的地方,自然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現在除了太和殿有軒轅鏡,其他兩處都已不在了。

在清朝的時候,一般有些背景的家庭,都會有專人修家譜。家譜又稱為族譜,或者是宗譜,上面所記載的是本家族的世系繁衍,還有各個時期出現的重要人物事跡的書。

家譜不僅有顯示家族成員血緣關係親疏遠近,更可作為數典認祖的證明,以及彰顯巨姓望族門第的作用。家譜還有敦宗睦族、凝聚血親的功能,如果出自名門望族,一旦出門在外,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時候,就可以說:「我的十八代祖宗是皇帝!」

這十個字一出口,估計會出現三個效果,一個是讓對方徹底震驚,另外一個就是特有面子,最後一個是能夠得到同宗族人的照顧。

名門望族的宗譜都有此重要作用,那麼清朝皇帝愛新覺羅家族會不會修皇族族譜,皇族族譜的作用又是什麼?

愛新覺羅家族,不僅會修皇族族譜,而且修得家譜,比普通人家的家譜要仔細得多,更嚴格得多。換句話來說,誰要想上皇族的族譜,首先修家譜的人會查你個底掉,只有證明你確實是皇族的人,才可以將你寫在族譜之上。

皇族的族譜其實不叫族譜,它有一個非常高大上的名字「玉牒」,因為修玉牒工作太過繁瑣,故此,清朝的皇室規定,十年才修一次,清代玉牒以太祖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為大宗,從大宗又分為近支和旁支兩系。

近支的玉牒用黃綾子做封面,而旁支的玉牒用紅綾做封面,到清朝滅亡的時候,清朝皇族的玉牒,已經整整2600多冊,滿滿地堆了一個大庫房。

這些玉牒是嚴格保密的,就是說,非經皇帝的允許,任何人無權查看這份皇族檔案!

相關焦點

  • 故宮中最奇怪的椅子,科學都無法解釋,專家:沒人敢坐
    各個朝代都有他們自己的皇宮,而故宮則是明清時期的皇宮,作為離現代最為接近的兩個朝代,故宮大多數東西都保存得相當完好,其中便有這那象徵著九五之尊的龍椅,而這龍椅也被稱之為最為奇怪的椅子,就連科學家都無法解釋這個現象,專家:沒人敢坐。
  • 《上新了·故宮3》鄧倫魏晨章若楠尋找紫禁城裡「牡丹亭」
    故宮裡名亭眾多,但卻鮮少有人知道還有一座神秘的「牡丹亭」。本周六20:3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九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章若楠,將尋找紫禁城裡的「牡丹亭」,為觀眾帶來精彩的戲曲表演。
  • 皇宮裡怎麼過新年?故宮上演「賀歲片」紫禁城裡尋年味兒
    自去年推出「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以後,今年,故宮又通過「賀歲片」《故宮賀歲》的形式,展示宮裡過大年的習俗,與觀眾一起品味故宮裡濃濃的年味。由故宮與騰訊聯合出品的文化年俗節目《故宮賀歲》已於1月1日正式上線,1月15日,《故宮賀歲》推出了第三期「祈福迎祥的講究」,從一幅《乾隆帝生春詩意圖》中,探訪宮廷年俗。
  • 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3》鄧倫、魏晨、張雪迎探尋紫禁城中的數字...
    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張雪迎01揭秘漆紗、金甌永固杯背後故事感受文物裡乾隆皇帝的精神與思想本期,鄧倫、魏晨、張雪迎根據線索在西六宮、景福宮探尋到神秘的「雙闕」和「四面」,還在隱藏「六合」秘密的符望閣
  • 故宮裡的「奇怪」景象,讓遊客匪夷所思,科學家都無法解釋!
    許多人在中國旅行時選擇去北京旅行,北京畢竟是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北京有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如長城、故宮、頤和園和圓明園。參觀這些景點需要很多天,最著名的是北京的故宮,故宮是中國最大的古建築群,據說有9999個房間,曾是明清統治者的居所。
  • 《上新了·故宮》紫禁城最後的主人——三個「00後」在皇宮裡的傳奇時光
    如今,走在故宮裡,我們會驚奇地發現,這座傳統文化薈萃的古老宮殿裡,有很多西洋元素的痕跡,其中的大部分,都與溥儀、婉容、文繡這三位生於1900年後的「00後」相關。本期《上新了·故宮》,以老照片為線索,帶我們走近故宮裡的這三位100年前的「00後」在紫禁城的最後時光。 三位「00後」成為紫禁城最後的主人 1912年2月12日,清遜帝溥儀退位,清朝統治結束。
  • 看《故宮賀歲》,體驗紫禁城大年的儀式感
    就連康熙皇帝自個兒在「暢飲」後,也沒法定什麼韻腳了,臣子們「恭請皇上御製首句」,康熙給拖到了第二天。   前車之鑑,年會辦成茶宴便在「愛作詩」的乾隆時盛極一時。眾所周知,乾隆可以說憑一己之力就在數量上「打敗」了《全唐詩》,那麼他的詩歌整體水平如何呢?在以「紫禁城裡過大年」為主題的文化年俗節目《故宮賀歲》中,作為嘉賓的王剛老師「官方吐槽」說:晦澀!
  • 高明:「瑞雪紫禁城」是我與故宮六百年的緣分
    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坐落在北京中心的古老而神秘的紫禁城迎來了建立600周年紀念重要時刻。故宮,對於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都在用自己的最用心的方式表達著對著這一宏偉建築、藝術殿堂的崇高敬意。
  • 《故宮知時節》:解讀紫禁城裡的節氣與物候
    該書的文字作者、中國氣象局首席專家、CCTV《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宋英傑,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明清宮廷史研究學者任萬平二人,從故宮的四時之美,以及節氣與物候的歷史傳承、文化內涵講起,對書中涉及的院藏文物,與月令、節氣相關的宮廷生活等進行解讀。5月5日,宋英傑(右)在《故宮知時節》線上發布暨讀書分享會直播活動中進行了分享。
  • 為什麼故宮的牆是紅的瓦是黃的,卻叫紫禁城呢?有啥特殊含義?
    導語:為什麼故宮的牆是紅的瓦是黃的,卻叫紫禁城呢?有啥特殊含義?相信大家對於北京故宮都是非常熟悉了,可能沒有去過,但至少也是在書本上或者是電視上參觀過。故宮也被稱為紫禁城,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地方是明清這兩個朝代的居住地,曾經有24個皇帝在此居住呢,故宮的佔地面積更是達到了72萬平方米,在目前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個宮殿形建築。從遠處望去,這一座宮殿金光閃閃的,十分壯麗,但是很多人對於故宮又被稱為紫禁城這一名稱產生了疑惑,因為這個地方不管怎麼看都是金色、紅色的,與紫色又有什麼關係呢?紅牆黃瓦的故宮,沒有紫色又為什麼取名為紫禁城呢?
  • 【薦讀】故宮再現九龍吐水!紫禁城排水系統不服不行
    北京前幾日連降大雨,而地處中軸線的故宮博物院卻並未被洶湧的雨水攻佔。故宮「九龍吐水」 避免「看海」模式北京陣雨不斷,但故宮地面積水很少。憑藉較高的地勢與精妙的排水系統,故宮避免了「看海」模式。據此前報導,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工程師張雅平介紹,紫禁城在建造之初,對排水系統進行了十分精密的設計。據史料記載,故宮內的水都要排到內金水河裡。內金水河與護城河相連,紫禁城排水系統是這個大排水系統的頂端,也是皇家地位的體現。專家介紹,紫禁城的排水有明暗兩套系統。
  • 紫禁城六百年展埋了多少知識點?故宮官方解讀大展細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正在故宮午門展出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展示了數百個紫禁城歷史細節。故宮近日出版《丹宸永固》展覽圖錄,並發布解讀視頻,讓策展人和文物專家解讀展覽中的那些知識點。策展團隊成員趙鵬說,此次大展以明線和暗線兩條線索展開,明線是故宮歷史時間軸,暗線則是表達勞動人民的智慧。比如展覽中展出的「樣式雷」長春宮燙樣,反映了古代人是如何建造宮殿的。燙樣就是古代建築的設計模型,文物專家在視頻中展示,長春宮燙樣可以拆成很多組件,每個部件都標明了尺寸。揭開燙樣屋頂,能看到長春宮戲臺裡的畫是蘇氏彩畫,燙樣已經達到如此精緻的程度。
  • 在故宮裡修文物的人,每次進入屋子,必須大喊一聲:「我進來了」!
    眾所周知,故宮是一個非常的代表建築,它是皇帝辦公的地方生活在古代,被稱為紫禁城,故宮,末代皇帝溥儀,清朝的秋天,故宮博物院也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了人們觀看旅遊景點,每年吸引了國內外的許多遊客。然而,並不是故宮博物院所有的宮殿都是開放的。
  • 北京故宮真的有鬼嗎?88年大人物在故宮遇鬼事件
    總之都是鬼怪故事,如果能都寫下來,必定比一部聊齋還要厚。所謂聖天子百靈相助,指的是:一切鬼神對於皇帝都是巴結的,甚至有的連巴結都巴結不上,因此皇帝是最尊貴的。至於宮中鬼話,則是關於紫禁城的各種鬼故事。也許是從小就聽,卻從沒遇到過鬼,溥儀絲毫不相信有鬼,完全當做笑話。只是,一件事瞬間改變了溥儀的想法。
  • 《上新了·故宮》鄧倫魏晨蔡明尋找故宮裡的當代魯班
    圖: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蔡明 節目組供圖探尋故宮裡的當代魯班 感受匠藝與精神上的堅守和傳承故宮的每座建築都是極具生命力的存在,需要無數人的堅守和傳承,才能帶著歷史的記憶走向更深遠的未來。本期,文創新品開發員將前往故宮角樓探尋當代魯班。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開播,帶你探訪紫禁城的秘密
    探秘紫禁城在《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四期中,「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郭京飛深度探索故宮裡的鏡像傳奇,揭開紫禁城中兩座「同款花園」的秘密。放眼故宮裡的建築,宮殿、樓閣、園林等無不彰顯對稱之美。本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前往建福宮花園、寧壽宮花園,探尋故宮裡的鏡像傳奇。一座位於紫禁城西北部,是乾隆登基之前生活過的區域;一座位於紫禁城東北部,是乾隆為退位所建的住所。兩座花園在建築形制、室內空間分割和使用功能上都是一一對應的。面對如「鏡像」般的兩座建築,即便是僅憑一張圖片信息就能聯想出物件具體方位的「故宮倫」鄧倫,也不免認錯了地點。究竟乾隆為何要在紫禁城建造兩座「同款花園」?
  • 人物|祝勇:在故宮,儘管有許多人,最終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寫歷史不能戲說,不能獵奇,「歷史是現在與過去之間永無止境的問答交流」,我希望我的作品有「交流感」,歷史不是與現實沒有關係的過去,所有業已消失的人物都與我們有關聯。我不敢說有什麼「祝派歷史」,但我的確有我的風格和追求。故宮老照片。
  • 紫禁城600年誕辰!帶你揭秘故宮裡的隱藏玩法,一起邂逅百年韻致~
    紫禁城裡的著名「小獸」▼這次還可以讓你仔細欣賞一直懸坐在琉璃瓦上的「小獸」,展會將展出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時的小獸原件,每件小獸都美好象徵寓意的存在,參展的你可不要錯過了~百年製作工藝與勞動智慧 ▼紫禁城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匯集了百年的製作工藝和勞動智慧,展會還將展出制於1773年的漆紗,這是它在二百多年來首度與公眾見面,因為其脆弱的表面狀況,以後恐怕也不容易看到。
  • 在紫禁城中有一條「大蛇」,隱藏600年,到現在仍守護故宮
    提起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故宮便是其中之一。故宮又名「紫禁城」,在古代是皇室居住的地方,有著極為悠久且豐富的文化底蘊 而在這偌大的紫禁城中,也有著許多的故事。坊間傳聞,在紫禁城中有一條「大蛇」,隱藏600年,到現在仍守護故宮。此「大蛇」並不是我們平常見到的真正的蛇,此「蛇」是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金水河。
  • 尋跡故宮——堅果R2遇見600年紫禁城
    確切的說,堅果R2這顆主攝的像素為1.08億像素,並且擁有1/1.33英寸的傳感器和f/1.85的大光圈,在傳感器尺寸、進光量、色彩還原、細節表現上都有著不錯的表現,0.6倍廣角、3倍長焦的變焦能力,也可以應對大部分場景拍攝,無論是拍攝紫禁城的宏偉場景,還是聚焦屋脊上的神獸雕像,它的鏡頭焦段應對起來都比較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