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故宮》紫禁城最後的主人——三個「00後」在皇宮裡的傳奇時光

2021-03-01 青年文摘

電影《末代皇帝》裡,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重重宮殿的環繞中,一個戴著西洋眼鏡、穿著西裝的年輕人,蹬著自行車,在高聳的宮牆下,空曠的廣場上一路騎行。這樣奇特的場景,只發生在紫禁城最後的主人——清遜帝溥儀身上。

古老的宮殿,新式自行車,剪掉辮子的皇帝,留著辮子、低頭打掃的太監……新與舊、傳統與西洋、保守與激進,這些矛盾的元素伴隨了溥儀大半生,而這些元素之間的交流、碰撞、融合,也給當時的紫禁城帶來了奇特的風景

如今,走在故宮裡,我們會驚奇地發現,這座傳統文化薈萃的古老宮殿裡,有很多西洋元素的痕跡,其中的大部分,都與溥儀、婉容、文繡這三位生於1900年後的「00後」相關。

本期《上新了·故宮》,以老照片為線索,帶我們走近故宮裡的這三位100年前的「00後」在紫禁城的最後時光。

 

三位「00後」成為紫禁城最後的主人

 

1912年2月12日,清遜帝溥儀退位,清朝統治結束。1922年的年底,一位鄂爾德特氏女子文繡和一位達斡爾族女子婉容,一先一後進入紫禁城,分別成為遜帝溥儀的妃子、皇后,東西六宮迎來了最後的主人。

這三位「00後」中,溥儀受過英國洋夫子的教育,婉容在美國一所教會學校裡念書,這樣的一帝一後,將西餐、自行車、鋼琴等新鮮事物一股腦兒帶入了紫禁城,在古老的宮殿裡引發了一次又一次震動。

三人在故宮內生活期間,留下了大量影像資料。所以這次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周一圍及節目嘉賓鄔君梅得到的「任務線索」是一張老照片,照片裡是一個中式炕桌,上面擺放著印刷英文字母的盒子、一個中式木匣子以及一個吃了一半的蘋果。

「寶藏男孩」鄧倫拿出他的隨身秘籍——《群像浮光》,這是溥儀、婉容、文繡三人在故宮中生活的老照片集,他們「按圖索驥」,開始了本期探秘之旅。

作為《末代皇帝》主演之一的鄔君梅,對溥儀在皇宮中騎自行車的場景印象深刻。

辛亥革命後,故宮內的三大殿區域都被北洋政府控制了,溥儀只能在東西六宮活動。

這位青年皇帝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宮殿裡騎自行車。為了讓自己騎車更方便一些,溥儀下令將故宮內的30多處門檻鋸掉,這在清廷遺老和太妃們看來,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因此遭到了激烈反對。

雙方「博弈」的結果是,在門檻兩端安裝上榫頭,在大門兩側安裝卯眼,白天,將門檻拆下來,放在一旁的石墩上,晚上關閉宮門的時候,門檻又被重新安回去。所以今天,我們可以在故宮看到「可移動」門檻的奇特景觀。

在《上新了·故宮》小劇場裡,我們可以看到更多三位年輕人在故宮裡的日常生活:

有時候,年輕的皇帝會耐心教新婚妻子婉容騎自行車,他們身後,是笨拙學車的淑妃文繡。

有時候,溥儀心血來潮想吃西餐,就會在麗景軒改造成的西餐廳內,命人擺上滿滿一桌子西方餐食。

自信的婉容會主動教大家如何使用刀叉、如何把黃油塗在麵包裡吃掉,而文繡,卻顯得有些手足無措……

可以看出,最初,活潑開朗、接受過系統西方教育的婉容和溥儀更加合得來,而在傳統教育中長大的文繡,總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鬱鬱寡歡。在作為玩伴時,這三名年輕人總是嘻嘻哈哈,顯得十分快樂,一旦套上帝、後、妃的身份,三人之間總有一些微妙的暗流湧動,而正是這些暗流,奠定了三人關係的最終走向。


打電話叫「外賣」、約網友,溥儀的另類帝王生活

 

溥儀13歲那年,英國老師莊士敦入宮,開始教溥儀功課,這位西洋夫子,給處在封閉環境中的溥儀打開了一扇連通世界的窗戶。

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中寫道:「總之,後來在我眼裡,莊士敦的一切都是最好的……他身上穿的毛呢衣料竟使我對中國絲綢的價值發生了動搖,他口袋裡的自來水筆竟使我因中國的毛筆宣紙而自卑。飛機大炮,化學糖果,茶會上禮節所代表的西洋文明,深深印進了我的心底。」

兩位文創新品開發員推測,任務中的場景是不是出現在這位西洋夫子居住過的地方?

三人興致勃勃來到養性齋,這座外表古色古香的二層小樓內,居然別有洞天:為了照顧老師的生活習慣,溥儀將養性齋的二樓重新「裝修」,整個空間裡充盈著西洋情調的氛圍。

自帶溫度計和溼度計的鐘表、中西結合的瓷屏畫和玻璃畫、長得像抽象派雕塑的老電話,西式的家具、擺件與東方建築在這裡相遇,意外組成了和諧共生的美麗風景。

鄧倫手中有一張溥儀、莊士敦等人在養性齋二樓合影的老照片,時隔百年後,又有一群年輕人來到這個中西合璧的空間中,當二樓的窗簾被緩緩拉開,歷史與現代在一瞬間仿佛重合了,然而景致猶在,人事已非。

故宮工作人員告訴大家,養性齋裡面的很多擺件都有故事,比如那個有著銅鈴一樣的圓眼睛、大嘴巴的電話。1921年,莊士敦向溥儀介紹了電話的作用和功能。溥儀想在故宮裡也裝個電話,果不其然,如往常一樣,溥儀再一次遭到了阻止,但這一次,溥儀力排眾議,讓紫禁城響起了電話鈴聲。

對於被困於重重宮牆之內、渴望與新世界建立聯繫的溥儀來說,電話就像他的翅膀,能夠幫助他「飛」出宮牆,和外面的世界合為一體。

溥儀先是給京劇名角兒楊小樓打了個電話,裝京劇腔調皮地讓對方猜猜自己是誰;接著又惡作劇地冒充某個住宅給一個飯莊打電話「叫外賣」;他甚至直接打電話給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胡適,約他來宮裡「見一見」。

《上新了·故宮》小劇場裡復現了歷史上這有趣的一幕:電話這頭的溥儀,顯得有些調皮,他故意讓胡適猜猜看「我是誰?」又說:「你說話我聽見了,我還不知道你是什麼樣兒。你有空到宮裡來,叫我瞅瞅吧。」

胡適在之後的日記裡回憶說,他和溥儀之間進行了20多分鐘的對話,聊了聊白話文、新詩和散文家。當聽到溥儀說自己願意多念點書,如報紙上說的一般做一個「有為青年」時,胡適稱讚「皇上有前途」。

溥儀心裡,是否對這位「新青年」所說的「前途」有明確的認知?恐怕是有些困難的。身處新舊交替的時代洪流之中,縱使貴為「皇帝」,有時也很難主宰自己的命運。

 

出走紫禁城,三人的命運各不相同

 

皇后婉容居住的宮殿儲秀宮,是慈禧太后生前最喜歡的地方。

在慈禧太后五十大壽的時候,不惜花費63萬兩白銀,拆除儲秀門,將這翊坤宮與儲秀宮打通,增建了體和殿,裡裡外外重新裝修,打造了一個超豪華的獨享空間。婉容入宮後,雖然沒什麼實權,但吃穿用度上還是享受了皇后的待遇,包括入住東西六宮中最豪華的宮殿儲秀宮。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控制北京政局後,即派京畿警衛司令鹿鍾麟要求溥儀廢除皇帝稱號,即日移出紫禁城。聽到這個消息時,婉容正在儲秀宮中,三人不得不倉皇離開紫禁城。清室善後委員會工作人員在三人離開後進入儲秀宮,拍下了這張照片。

本期任務的謎底終於被揭開,這半隻被留在炕桌上的蘋果,可以說見證了這三個年輕人在紫禁城中最後的生活片段。離開紫禁城庇護的溥儀、婉容、文繡三人,也踏上了不同的命運之途:

溥儀和婉容從天津輾轉去了東北,在日本勢力的控制下建立了偽滿洲國政權,成為任人擺布的傀儡。

婉容,這位天性活潑、受過現代的教育的女子,曾數次預謀逃跑未果,在理想與現實的夾縫中發了瘋。溥儀後來從東北輾轉到俄羅斯,又回國接受勞動改造教育,最終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名公民。

而三人當中最內向、看起來一點也「不洋氣」的文繡,卻於1931年邁出了爭取自己自由的勇敢一步:和溥儀離婚。她也因此成為中國兩千多年帝制中第一個和皇帝離婚的妃子。

文繡在宮中,曾寫過一篇短文《吊苑鹿》,結尾時她寫道:「正如莊子所說——寧願在貧賤的泥潭中,做個清醒的活人;不要在渾渾噩噩中,做個高貴而安逸的行屍走肉。我和鹿的心意,都是如此。

這三位紫禁城最後的主人,在宮中時,渴望去看一看宮外的世界是什麼樣,而等真正出了宮,卻沒有都成為真正的「新青年」。只有文繡,勇於和過去告別,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出路。

可見,思想上的解放、接受新生活的能力,並不是自行車騎得好、西餐吃得好就能獲得的。

正如《末代皇帝》裡,溥儀經常騎著自行車,在偌大的宮殿裡閒逛一樣,他的一生,也像是一個沒有找到真正自己的流浪者。他坐擁九重宮苑,但這宮苑也並不屬於他。他嚮往著外面的世界,一個急劇變化的新世界,但當他離開了宮殿,卻不知道自己究竟將去向何方。

 

「儀」副耳機 助你找到真正的自由

 

當少年溥儀拿起聽筒,從此「新」「舊」聲音在紫禁城裡碰撞,激發了靈感的火花。最終和小米合作的文創新品——移動K歌黑科技「儀」副耳機,好玩得讓鄧倫和周一圍不亦樂乎。

祥雲瑞獸的金色勾線,賦予耳機華麗的古風意韻。

無線藍牙,拋開束縛享受自由。

兼備伴唱K歌、錄音與聽歌功能,還有聽任何歌曲時「打個響指就消除原音、秒變伴奏的黑科技」,隨時隨地,想K就K。

也許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一樣,喜歡追求自我、嚮往自由、渴望接受新事物的洗禮。戴上耳機,願你真正擁有自由。


相關焦點

  • 紫禁城600歲首日上新!故宮角樓咖啡「紫禁隨行杯」驚豔亮相!
    近年來,國潮風正盛,故宮文化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驚喜,國潮美妝、國潮文具、國潮首飾等等,個個精緻到不行,連包裝都好看到讓人想收藏。    紫禁城600歲首日上新的紫禁隨行杯,杯身金黃,腰封選用紫禁城宮牆的紅色,寓意「紅」運當頭,福運俱全,這麼美好的新年「賀禮」,局長已經迫不及待馬上入手了。
  • 《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開播,帶你探訪紫禁城的秘密
    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在萬眾期待之下於10月24日正式開播,觀眾對故宮的情懷依舊,對節目的期待未減。今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以全新的面貌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
  • 《上新了故宮3》本周收官
    從揭秘紫禁城六百年生生不息的印記,到探尋紫禁城中的鏡像傳奇、數字密碼、傳世文物……在這兩個多月的故宮探索中,各種令人大開眼界的故宮元素化成了一份份讓人眼前一亮的精彩「上新」。本周六20:30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將迎來精彩的收官盛宴。
  • 紫禁城600年誕辰!帶你揭秘故宮裡的隱藏玩法,一起邂逅百年韻致~
    >歷經時光洪流後的百年韻致~丹 宸 永 固紫 禁 城 建 成 600 年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是中國古代宮殿藝術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世界最宏偉的宮殿建築群之一,前來拍照的朋友要注意合理安排時間,夏季故宮一般是17:00開始閉館,16:30就會開始清人,如果要看展和打卡一起的,還是要早點來咯。
  • 故宮涅槃:《上新了·故宮》文創單品眾籌破千萬
    中國財富網訊 故宮又火了!12月14日,《上新了·故宮》最新一期節目在北京衛視和愛奇藝同時播出。在這期節目中,「故宮兄弟」鄧倫、周一圍帶領文創特邀嘉賓鄔君梅一起回到一百年前,探尋紫禁城裡溥儀、婉容和文秀的另類皇家生活。《上新了·故宮》通過輕鬆愉悅的表達方式,帶領觀眾在節目中探索故宮深厚的歷史文化的同時,也引爆了故宮文創產品的創新和銷售。
  • 《上新了·故宮3》鄧倫魏晨章若楠尋找紫禁城裡「牡丹亭」
    故宮裡名亭眾多,但卻鮮少有人知道還有一座神秘的「牡丹亭」。本周六20:3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九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章若楠,將尋找紫禁城裡的「牡丹亭」,為觀眾帶來精彩的戲曲表演。
  • 皇宮裡怎麼過新年?故宮上演「賀歲片」紫禁城裡尋年味兒
    自去年推出「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以後,今年,故宮又通過「賀歲片」《故宮賀歲》的形式,展示宮裡過大年的習俗,與觀眾一起品味故宮裡濃濃的年味。由故宮與騰訊聯合出品的文化年俗節目《故宮賀歲》已於1月1日正式上線,1月15日,《故宮賀歲》推出了第三期「祈福迎祥的講究」,從一幅《乾隆帝生春詩意圖》中,探訪宮廷年俗。
  • 尋跡故宮——堅果R2遇見600年紫禁城
    這座中國乃至世界上保存較為完整、規模宏大的木質建築群是古老中國的標誌與象徵,它的高牆深院、紅牆綠瓦無不向人們展示著它曾經的奢華與輝煌,紫禁城的建築結構更是結合皇宮的功能、山水形勢,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 如果說哪一個地標最能代表中國,那麼紫禁城一定排在首位,那些金碧輝煌的建築群可以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
  • 書單|穿越十個甲子,故宮的故事都在這裡
    近500 年的皇宮,近100 年的故宮博物院,在這漫長歲月裡,故宮經歷了無數風雲變幻與時代更迭,但最終都在數代人的努力和守護下保留了下來,成為世界上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的中國皇宮建築群,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近500 年的皇宮,近100 年的故宮博物院。
  • 故宮特展帶你「穿越」紫禁城600年變遷
    紫禁城宮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起居、施行統治。紫禁城繼承唐宋規制,與城市功能、山水形制有機結合,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本次展覽通過18個歷史節點發生的重大事件,介紹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整體分為三大主題「宮城一體、有容乃大、生生不息」,讓遊客感受紫禁城貫穿600年的「時」、「空」歷史文化。銘文城磚故宮既是帝王統治的中心,也是皇家生活起居的場所。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故宮指的是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皇宮,可臺北皇宮並不是皇帝的居所,它比較特殊,臺北故宮確切地講應該是叫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稀世珍寶。北京故宮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於永樂四年開始籌建,北京原來叫應天府。這裡原是朱棣的封地,他奪得皇位後,在南京稱帝。
  • 有求幣應|金銀幣上的紫禁城建築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同時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1925年故宮博物院正式開放標誌著紫禁城由皇宮轉變為博物院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宮殿建築群,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是世界文化遺產。
  • 神秘的紫禁城:故宮裡有些東西連專家都不敢亂動
    紫禁城,從前百姓不能進入這座城,它的記憶只屬於皇帝。現在它成了故宮,這裡不僅是皇宮,更是一座博物院了,是中華文明的集大成者,是傳承中華文明的基地。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三個故宮分別建造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歷史的見證。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1948年底,國民政府軍隊在內戰戰場上節節敗退,已經日暮途窮,蔣氏不得不考慮退路,把寶島臺灣作為自己的避風港。除此之外,還有來自南京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的文物853箱,以及來自瀋陽故宮、熱河行宮、國子監等其它地方的文物482箱。這些文物分幾批運送到臺灣,每次運送都有國民黨兩名少將一級的軍官親自押送,到場有三方交接。蔣經國下令,所有文物必須有三個少將在場嚴格密封,啟封時三個部門的負責人在場。
  • 故宮裡有3大詭異之處,特別是最後那隻獅子,沒人知道發生了什麼
    故宮,又名「紫禁城」,距離現在將近有600年的歷史了。公元1406年,朱棣改北平為北京,並正式重新修建北京城及宮殿。15年後,故宮修建成功。由於故宮一直是明清時皇帝居住的地方,因此這個皇家宮殿難免會帶有幾分傳奇色彩。
  • 故宮博物院公布紫禁城建成600年主題紀念LOGO設計
    周年,為此,故宮博物院還專門設計了【紫禁城建成600年】主題紀念LOGO。另外,故宮博物院還發行了【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 《故宮博物院》特種郵票、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等內容。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傳統和文化。
  • 故宮延禧宮裡,為什麼會有一座爛尾樓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故宮之中居然也會有一座爛尾建築,至今靜靜地仍佇立在故宮之中,非常吸引遊客的眼球。巍峨莊嚴的故宮之中有著這樣的一棟建築不禁讓人浮想聯翩,這個建築是幹什麼的?又是誰主持修建的?又是什麼原因讓其成為了故宮之中的爛尾樓呢?要說這個爛尾樓,我們還得從故宮開始講起。
  • 故宮的親戚:北京故宮,並不是憑空設計,藍本其實是南京明故宮!
    說人說事說歷史,這裡是舊曆新說,我是小喬兒。提起故宮,那一般說到的就是北京的紫禁城了,北京紫禁城雖然現在改成了故宮博物館,但是不改之前的輝煌氣派。讓人不禁感嘆,能造就如此輝煌宮殿的工匠可不是一般人!其實北京故宮不是歷史上第一座故宮,而北京故宮也是仿照南京故宮的樣子來進行建造的!
  • 宮裡的福筒,點亮紫禁城
    你一定曾想像過,去宮裡過年,去體驗紫禁城無與倫比的年味,去親歷一場深宮禁苑之中的新春燈火,把這座傳奇宮城的祥瑞和祝福收下。2021《宮裡上新》福筒將為你重現紫禁城賀歲慶新、迎祥納福的盛大景象,也將和你一起,去實現你曾想像和未曾想像的一切。
  • 這16本書,帶你走進一座「紙上的故宮」
    故宮是一座燈塔,更是華夏文明的匯集地,一代一代華夏兒女,都能在深厚的歷史和文化中,汲取養分和力量。本書單獻禮紫禁城建成600周年,讓我們一起跟隨故宮院長和學者們的文字,走進一座「紙上的故宮」,一起聆聽故宮文物背後的故事,感受歷史的沉澱,再次驚嘆中華文化的偉大與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