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定八十」,這些事別在寶寶3歲前做,家長定規矩前看這個

2020-12-23 木蓮媽媽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也是孩子性格養成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

「三歲定八十」這句俗語其實有著一定道理,只要在孩子的這個成長時期,家長做好教育工作,可以為孩子今後的性格、能力、品行等打下成長基礎。

生活中,受到「三歲定八十」的影響,大多數家長內心會比較恐慌,所以從小就開始抓孩子的教育。教育固然沒錯,但是在孩子三歲之前,這三個方面的「特意」教育卻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過分要求孩子乾淨

3歲之前,孩子需要得到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的發育,比如爬、行走、翻滾、手部的抓握等,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弄髒身體、衣服等情況。

不論孩子多大,家長一定會要求孩子乾乾淨淨。這應該是家長們的「通病」。比如在孩子的精細運動發展時期,有些孩子自己吃飯,會弄的飯到處都是。

很多家長會看不過去,不是親子動手餵孩子,就是跟孩子說,他把桌子衣服弄髒了。或者孩子跟別的小朋友玩,家長一定會叮囑孩子不要把衣服弄髒,衣服弄髒之後,又會批評孩子。

家長的這種對「乾淨」的要求和行為,會在孩子心裡埋下一個「自己要乾淨」的種子。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不敢「隨心所欲」,怕把自己弄髒從而束手束腳,因此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感官發育。

為了避免孩子出現這樣的心理,家長做好的處理方式是及時給孩子清洗弄髒的衣服、身體、做好玩具等的消毒工作即可,儘量不要給孩子強調「乾淨」

催促孩子要快

有些性格比較急躁的父母,看到孩子慢吞吞的時候,會呵斥批評他們要快一點。比如孩子吃飯細嚼慢咽,父母會要求孩子吃快一點;孩子走路慢,父母要求孩子走快一點。

有些家長以為從小要求孩子做事快,今後他們做事才會幹脆利落、不會拖拖拉拉,效率才會高。

但是先不說這樣的教育方式最終能不能達到父母期望的這種教育結果,單就一味催促孩子快,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和成長。

比如孩子吃飯慢,消化才能好,讓孩子吃飯要快,可能會導致消化不好;要求走路慢的孩子走路快,可能會因走不穩而摔倒。

另一方面,父母催促孩子快,會給他們造成心理負擔,可能會因快導致做事不夠仔細、出錯多的情況發生。

物極必反,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最好是根據孩子的成長軌跡「順其自然」,而不是拖著孩子向前跑。

提前立規矩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玩,生活中會因這種「玩」,引發做錯事、衣服弄髒、弄壞東西等後果。

很多家長是不喜歡這種後果的,所以會特別不喜歡孩子的這種「調皮搗蛋」的玩,因此就會早早的給他們立規矩。

雖然說這種立規矩的做法會把孩子的行為控制在規則範圍之內,但是相反也會壓抑孩子的天性和自由意志。

久而久之,孩子很大程度上會不敢去表達自己的內心,這對於孩子心理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給孩子立好規矩,家長不妨參考如下五點:

簡化規矩:規矩最好簡單化

相較於一系列複雜的規矩,簡化的3-5條的規矩,簡潔明了,孩子不僅記得住、記得牢,並且也更願意去遵守。

注意措辭:給孩子制定規矩,父母要注重「教孩子要去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孩子做什麼」

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喜歡別人用「否定式的答案」去回應自己,前者的方式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後者帶有命令式的方式可能會遭到孩子的反感。

比如孩子到別人家裡,老是喜歡動別人的東西,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要尊重別人的隱私」,而不是「不要亂動別人的東西」。

讓孩子有參與感:父母給孩子立規矩,不代表這是單方面對孩子的命令行為

作為執行規矩的對象,孩子應當有參與規矩制定的權利,只有孩子參與制定規則,他們才會更加積極的心甘情願去遵守規則。

注重規則的實行

給孩子立規矩之後,他們必然會出現「打破規則」的行為,並且他們很喜歡鑽空子、在規則的邊緣試探家長的嚴厲程度。

面對這樣的情況下,家長首先需要接受這個自然的過程,然後用自己的行動去讓孩子明白,這些已經制定的規則並不是鬧著玩的。

經常回顧規則:經常回顧規則的目的是讓孩子更好的遵守規則

比如去別人的家裡做客,家長可以提前問一下已經制定的相關的規則,孩子回答的過程,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更好的遵守規則,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預防孩子以「忘掉規則」故意「鑽空子」的行為。

寶寶3歲之前的生活重心——玩

寶寶3歲之前的生活狀態其實就是吃-睡-玩,作為新手父母的你,真的知道怎麼和寶寶玩嗎?

親子早教遊戲指導,為大家推薦這本《陪寶寶玩到入園》,完整的早教課程開發左右腦11種能力全鍛鍊,家長們可以在書中學習如何和寶寶互動玩耍。

詳細的早教指南培養寶寶情商,開發寶寶智商,全書領券後立減價格為26.8元,600個親子遊戲一應在手,還不快為你的寶寶準備一本,點擊下方連結查看↓

相關焦點

  • 俗語「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到底何意?家有小孩不妨留意
    俗語「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其實就充分說明了古人的教育觀,到底何意?家有小孩的不妨留意。在古代社會,女人知道自己懷孕之後,都會多做善事為孩子積累福德,這應該就是最早的胎教起源了。這句俗語的意思其實非常簡單,說的是在三歲之前受到的教育,會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也就是說三歲時,所表現出的行為和思想,其實就可以決定八十歲的樣子了。而七歲前受到的教育方式,會決定他一生的優劣或順逆。雖然這句俗語所表達的內涵十分主觀,並且還有一種因果論的意味。
  • 孩子3歲前,這些事情不宜做
    常言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話有一定科學道理。萬丈高樓平地起。幼兒時期是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
  • 三歲定八十?三歲娃身高體重、智力發育對照表來了,你家達標了嗎
    俗話說,三歲定八十。老人也經常說,三歲看大。0-3歲確實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期。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發育得最快,會達到成熟期的80%右。這三年裡,大腦會建立700-100個神經連接,寶寶的語言、閱讀、專注力、想像力、體能等會得到顯著的提升。 三歲也是寶寶正式離開家庭,開始邁向校園的第一步。寶寶開始有了自己的同學、小夥伴,家長們之間也不免開始橫向比較了。經常會有寶寶即將入園的家長來諮詢:我家寶寶馬上要上幼兒園了,身高XX公分,體重XX公斤,不知道算同齡人裡面算什麼水平?
  • 三歲前,以下規矩要提前學,對上幼兒園有好處,家長別拎不清
    文|秘籍君「剛上幼兒園就被攆回來了,可我家寶寶才三歲,太不講人情了吧!」下班就聽到鄰居在抱怨,一問正好是認識的幼兒園的事,我就跟表妹打電話,詢問到底什麼情況。作為比較受歡迎的幼兒園老師,表妹一臉無奈,說鄰居女兒都三歲了,卻還什麼都不懂,在幼兒園裡宛如大小姐一般需要人伺候,無奈之下,只好請家長領走了。雙方對話聽得我好笑,同樣的三歲,在老師眼裡是「三歲了還不會」,在家長眼裡卻是「我家寶寶才三歲」,可見標準不一致,就容易鬧出矛盾來。
  • 錯過3歲前寶寶大腦發育黃金期,後悔一輩子!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 米粒媽愛分享)常聽人家說「三歲定終身」,到底科不科學呢?出生嬰兒的大腦重量約是成年人的25%,到3歲,就已經達到85%了。一點也不誇張的i說,3歲之前好好開發,以後至少不用吼作業了~越注重早期發育 ,孩子將來越聰明健康!身高體重想讓寶寶長高有秘訣嗎?
  • 3歲前的寶寶能否看電視?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家長不要再糾結
    對於一些平時比較忙碌的家長來說,每當孩子哭鬧時,就給孩子玩手機或者是給孩子看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孩子會立馬安靜下來,這樣家長就有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情。有一些家長明知道孩子經常看電視不好,但他們還是很糾結,畢竟孩子看電視會讓自己省心。
  • 【千千育兒經】「三歲定身高」這話靠譜嗎?決定寶寶身高的top5排行榜來啦!
    2、為什麼說3歲身高定一生?其實我們都知道人的生長發育並不是曲線勻速增長,而是跳躍式的。醫學數據顯示,寶寶0-1歲間平均增長26釐米,1歲到2歲,還能再長高10到12釐米,2歲-3歲則略有下降,但也會長5-8釐米,統統加起來後發現,這三年來寶寶居然長高了41-46釐米,可以說,寶寶三歲時就為一生的身高打下了一半的基礎!
  • 寶寶3歲前是「7秒記憶力的魚」?無稽之談,孩子早就有記憶可言
    每個人都有選擇記憶的方式,可是民間卻盛傳:「娃三歲,無記憶」,多數人回憶不起來3歲之前發生的事情,不過這有些冤枉寶寶們,0~3歲的孩子其實是有記憶的。「孩子3歲前不記事」夢子家的寶寶下個月就要1周歲了,夢子開始興奮地籌備計劃起寶寶的生日會來,又是定會場又是布置環境又是訂蛋糕的,就是每一個親朋好友的到場邀請函都是夢子親自手寫的。丈夫看見夢子忙來忙去的,直接逗夢子:「我感覺好像是給你過生日一樣,這籌備的,又是鮮花、氣球、音樂的。」
  • 三歲前「狠心」讓娃養成仨習慣,受益一生,將來更容易成大事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陽陽無奈之下帶著女兒去看心理醫生,經簡單了解後,醫生覺得問題可能不是出在心理上,而是習慣沒養好,尤其是孩子三歲前,父母要狠心讓其養成仨習慣。有的父母可能疑惑為何要以三歲作為分界線呢?其實,這跟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脫不開關係。為什麼要在三歲前形成習慣研究顯示,安全感、行為習慣、智力發育等都與三歲前的教育密不可分。
  • 孩子3歲前的這些「壞毛病」,暗示大腦發育快,家長不要盲目阻止
    孩子3歲前的這些"壞毛病",暗示大腦發育快,家長不要盲目阻止1、 喜歡"吃手"寶寶在百天左右的時候,家長就會發現孩子喜歡"吃手"了。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在2歲前,寶寶經常會將手中的東西往嘴裡塞,家長要時刻注意寶寶身邊的東西是否被塞進嘴裡。雖然這種習慣看似不好,但卻是寶寶大腦發育的一種表現。
  • 孩子3歲前家長必做的13件事,最後一件很多人都忽略了!
    說實話,寶爸寶媽們有這些問題Dr.X很理解。畢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誰也沒經驗,面對各種情況難免有些慌張。今天,Dr.X就和大家好好說說,寶寶3歲前父母們必須做的一些事情。說這些前,可能有些父母覺得,孩子成長順其自然,按時補充營養,按時睡覺,生病就去醫院,做好這些就行了,哪有那麼多講究。
  • 0-3歲寶寶營養新指導 寶寶好營養 關鍵三歲前
    近日,天然博士X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兒童營養專業委員會,在廣州舉辦「中國0-3歲寶寶營養攝入高峰論壇」,暨《寶寶好營養 關鍵三歲前——中國寶寶發育與營養指導手冊》(簡稱《寶寶營養指導手冊》)發布會。
  • 3歲前,實現和寶寶分床睡
    分床,既是培養寶寶獨立性的重要方法,也是檢驗寶寶獨立水平的標準之一。3歲前,和父母分床睡,對小寶寶是個挑戰。他要戰勝黑暗、周圍的聲音、想像中的恐懼,實現心理上的獨立,這個過程非常有利於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鄭惠博士指出,最好在3歲之前就考慮跟寶寶分床睡眠。
  • 3歲定身高?在長高「3倍速」的春季,父母如何幫忙飆身高?
    英國教授W.A Marshall及其團隊在研究中發現,由於溫暖的氣候刺激人體生長激素的分泌,兒童在這個季節的身高生長大約是秋天或冬天的三倍。 自古關於身高的俗語有很多,那麼這裡面究竟有沒有道理呢?在春季父母又該如何幫助孩子長個呢?
  • 寶寶「一天一個樣」?一歲前有7個發育「猛漲期」,家長別錯過
    所以寶寶是真的有可能「睡一覺」就長高了,如果你家寶寶正在1歲前,記住這7個「猛漲期」,家長千萬別錯過。逆襲的寶寶詩妍家的寶寶今年1歲了,小傢伙現在已經78cm了,比一般的一歲小朋友都要高。別看寶寶現在是個「大高個」,回想去年出生的時候寶寶只有46cm,比一般的新生兒都要矮。
  • 身心大飛躍的三歲寶寶,該為上幼兒園做哪些準備?
    二、三歲寶寶的發育狀況及特別提示三歲的寶寶已經是一個小大人了,無論是身體還是心智都有了一個飛躍式的發展。寶寶頭圍沒有太大變化,無論從外觀上看,還是測量,都沒有明顯的改變,寶寶頭圍已經進入緩慢生長期。大多數寶寶到了3歲前囟門就都閉合了。滿3周歲寶寶平均體重為14千克;寶寶平均身高為90釐米。
  • 智商高的孩子,3歲前都有這些壞習慣,家長別因無知而盲目阻止
    但許多家長對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示很疑惑,很多時候,家長們所認為的一些「壞習慣」,其實是孩子在發展智力的表現。智商高的孩子,三歲前有這些「壞習慣」1、吃手的習慣生活中有一些家長在看到孩子把手放進嘴巴裡面的時候,就會忍不住想要打孩子,制止他們這樣做。事實上,對三歲以前的孩子來說,這一時期寶寶吃手是很正常的現象。
  • 【童童母嬰樂】孩子3歲就定身高了?居然才知道這個秘密!!
    其實,孩子三歲前的的身高增長對於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想讓孩子長高個,那就快來看看吧!自出生至成年,其身高生長速度不是勻速的,出生至2歲時一般身高會長28cm,其中在4個月以前、5~12月、1~2歲這3個年齡段各完成1/3。2歲前營養對生長的影響遠超過遺傳因素,年齡越小越是如此。2歲後至青春期前每年勻速長高5~7cm直至青春期第2次加速。
  • 2-3歲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父母提前看這些書可以平穩度過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家長學習成長的過程,而叛逆期是家長不願遇到又避之不及的一個心理時期。當孩子成長到2-3歲的時候,家長就遇到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如何處置得當,孩子許多良好的習慣都就就此養成。名為叛逆期,實際是2-3歲的孩子在走路,說話的掌握之後,自身的技能得到了極大的加強,面對陌生的世界時,缺少一份規則感,單純的以自己為中心,為想問題。這個年紀的孩子對於很多事情還沒有概念,所以當孩子哭鬧,說出不要的時候,家長萬萬不能單純地拒絕,而是要藉助這個時期,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感,自律性和自尊心。
  • 李玫瑾:5歲之前是孩子的「黃金檔」,浪費了家長們後悔也來不及
    為什麼家長開始對學齡前的教育越發重視?關於學齡前的教育問題,育兒網紅李玫瑾教授曾表示,0-5歲是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檔。在這段期間,是對孩子性格、習慣,以及觀念培養效果最顯著的階段,甚至有人說,如果這個黃金檔沒有把握好,浪費了家長們後悔也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