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納粹就愛躲到阿根廷?

2021-02-13 大象公會

3月3日,阿根廷向維森塔爾中心(Wiesenthal Center,二戰後成立的國際猶太人權組織,專門致力於清算納粹)移交了一份12,000名納粹相關名單,震驚世人。
這些前納粹人員早在30年代就活躍於阿根廷,還在瑞士信貸銀行的休眠帳戶中仍保存有大量財產。| 這份12,000人的名單是阿根廷總統奧爾蒂斯在任期間設立特別委員會時所調查出的納粹分子,今年3月才最終被公布出來。遠在南美的阿根廷,怎麼會和納粹扯上關係?為什麼各種影視作品,只要跟二戰以後追捕納粹相關的,多半都要把地點放在阿根廷?
說來也很簡單:二戰後有大量納粹分子逃往阿根廷,受到阿根廷的政府庇護。
有一個數字可以一窺究竟。據2012年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指出,從巴西與智利兩國披露出的資料來看,二戰後大約有9000名納粹分子逃到了南美,其中過半人員潛逃到了阿根廷。01 阿根廷總統的納粹情緣阿根廷接納納粹分子,分析起來可以千頭萬緒。不過也可以簡單回答一二。阿根廷是一個移民國家,歐洲白人移民佔據多數。根據《劍橋拉丁美洲史》的記載,僅在1870年到1914年間,就有近600萬歐洲移民湧入阿根廷,這些移民主要來自三個國家: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可以想像,一個到處都是德國後代、義大利後代、西班牙後代的國家,不管政治立場如何,對於德國、義大利,有著天然的血緣上的親近。二戰中納粹戰敗,在阿根廷眼裡,是兄弟遭難,伸出援手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可以理解。我們後代隔了數十年看二戰,基本以「正義/邪惡」這樣的結構來看待同盟國/軸心國,但在二戰前後,阿根廷顯然還是更以親疏遠近為標準。另一方面,從納粹的角度看,落魄之際,鑽到兄弟國家去避難,亦屬人之常情。
其次,二戰時期的阿根廷歷任總統中,90%都是親納粹者。
從二戰爆發前夕到二戰結束,阿根廷的歷任總統中,幾乎都親納粹,只有一位例外。二戰前,從1930年到1938年,阿根廷整個國家都處在親納粹的軍方統治之下。1930年,阿根廷發生軍事政變,軍人出生的烏裡布魯(José Félix Uriburu,1930-1932年任總統)上臺。烏裡布魯和他的繼任者胡斯託(Agustín Pedro Justo,1932-1938年任總統)都是十足的親納粹者。所以我們會看到,早在30年代,阿根廷遍布納粹黨,他們活躍於此,二戰期間,儘管阿根廷名義上屬於中立國,但來自國內納粹勢力的影響,使得實際上阿根廷立場更偏向於軸心國。唯一的例外,是1930年之後的第三個總統奧爾蒂斯(Roberto María Ortiz,1938-1942年任總統)。相較於他的前任們,奧爾蒂斯對納粹態度鮮明,反對到底。在世界政治格局上,這位總統鮮明的站到英美這邊。| 奧爾蒂斯(1886年-1942年),1938-1942年任阿根廷總統。
於是,奧爾蒂斯在任期間,成立了一個反納粹的特別委員會,對阿根廷境內的納粹分子進行清算,特別委員經過調查,統計了一個納粹分子的名單。
儘管奧爾蒂斯反對納粹,但因為當時阿根廷軍方強烈反對,奧爾蒂斯領導的阿根廷沒能加入盟軍,對德宣戰。
可惜的是,受健康問題影響,奧爾蒂斯從1940年開始退居幕後,總統職權由當時的副總統卡斯蒂略(Castillo,1942-1943年為正式總統)代為行使。卡斯蒂略任上還沒多大作為,不到一年就被軍事政變推翻,軍人勞森上位。
新的軍政府上臺後,將奧爾蒂斯成立的特別委員會的調查結果銷毀。所幸當時仍有一份名單副本,也就是我們開頭提到的12,000人的納粹名單尚存於世,在這個月公布於天下。否則,人們對這段歷史的記錄又少了一份證據。勞森的上位並不符合軍方的預期。對於德國,勞森表現出的敵視態度比較徹底,他跟奧爾蒂斯一樣,希望阿根廷結束中立狀態,加入盟軍陣營,但軍方的立場是繼續維持中立。最終,得不到軍方支持的勞森在就任後便匆匆辭職,從1943年6月4日-7日,僅執政三天。拉米雷斯(Ramírez,1943-1944年2月任總統)接任了總統一職。作為軍方推選出的代理人,拉米雷斯在前期對德國親善依舊。不過,這種態度引發盟軍的強烈不滿,在英美兩國發起的經濟制裁下,阿根廷國內出現了經濟危機,倍感壓力的拉米雷斯不得不在1944年宣布與德國斷交。拉米雷斯的「個人」行為引發國內軍方的不滿,在軍方的操弄下,阿根廷迎來了新一任總統法雷利(Farrell,1944-1946年6月任總統)。按照軍方的預期,法雷利在任職前期對德國表示親善,但德國的失敗已成定局,盟軍在戰場上的節節勝利,諾曼第登陸、法國光復,所有人都看得見,軸心國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在美國新一輪的經濟制裁與英美等國對阿根廷的外交孤立政策下,法雷利代表阿根廷於1945年3月(德國投降前的一個多月)結束中立狀態,不得已對德宣戰。02 庇隆的情感與經濟考量二戰雖然結束了,但二戰的遺留問題還在,如何對待納粹殘黨,就成了戰後阿根廷政府需要面對的了。這個問題,落到了新總統胡安·庇隆(Juan Perón)身上。1946年,庇隆接替法雷利的總統職位。實際上,庇隆曾參與了1943年的那次軍事政變,戰後曾向德國秘密出售了近一萬本阿根廷空白護照,用意不言自明。庇隆在思想與情感上傾向於納粹與德國,在政治與經濟考量上也比較看重納粹殘黨所擁有的財富與技術,他一直希望把阿根廷打造為世界強國,由此還誕生了「庇隆主義」。庇隆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接收納粹分子,主要還是出於當時的一些情感與經濟考量。雖然納粹如今已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但在20世紀30與40年代,法西斯主義作為一種極端思想確實有不少吹捧與信奉者,庇隆就是其中之一。| 庇隆(1895年-1974年),1946-1955年任阿根廷總統。
庇隆是一名義大利裔阿根廷人,早年曾在義大利軍中服役。年輕的庇隆接觸到法西斯主義,思想上受到一些影響,對於義大利最大的法西斯主義者墨索裡尼(Mussolini),庇隆也曾表現出敬意。二戰時,瀰漫在歐洲上空的反猶主義,庇隆也頗為讚許。他在任期內,就推行過反猶政策,只不過他的手段相對溫和,沒有參與屠殺,只是拒絕猶太人進入阿根廷逃難而已。儘管德國在二戰中戰敗了,但在庇隆眼中,紐倫堡審判只是一場由戰勝國搞出來的鬧劇,是一件無恥且不幸的事情。況且,庇隆認為這些納粹殘黨說不定還大有用處。包括庇隆在內的政治家們都很清楚,二戰雖然結束,但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兩大陣營迅速成型,新的世界大戰似乎隨時可能爆發,到那時,這些納粹將領或技術人員將有大用武之地。庇隆政府預測,第三次世界大戰極有可能在1948年爆發,於是庇隆想要利用納粹殘黨的勢力,在新的世界大戰中佔據優勢,甚至邁入超級大國的行列。一是庇隆看上了納粹殘黨所擁有的巨額財產,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充實阿根廷的褲包。納粹的財產多來自對猶太人的剝奪,就如在文章開頭講到的,猶太人的相關組織至今還在追查這些財產,並要求瑞士的銀行將它們歸還賠償給猶太受難者。二是在二戰結束之前,阿根廷本國經濟對德國市場依賴比較嚴重,沒法一下子切斷與德國的關係。阿根廷是一個農牧產品出口大國,國內經濟發展與出口業聯繫緊密。二戰爆發前,阿根廷最大的出口市場是歐洲,其中又以英、德兩國為最。不過,由於阿、英兩國就馬島(現為英國控制)的歸屬存在爭端,兩國貿易受到了影響,所以德國在經濟層面對阿根廷的吸引力要比英國來得強。此外,阿根廷國內工業基礎薄弱,需要從德國進口大量工業設備與成品,所以阿根廷對德國的經濟依賴進一步加深。所以,二戰時期,阿根廷雖然明面上保持中立,但暗中仍與納粹德國維持著親善關係。站在經濟的角度上來看,一方面,德國在歐洲佔據了大片領土,變相為阿根廷開拓了市場;另一方面,大西洋上的盟軍運輸船屢屢遭到德潛艇的攻擊,與德國保持友好的阿根廷,則能使本國商船避免攻擊。不過,庇隆的這些戰後考量似乎大都落了空,第三次世界大戰並未爆發,取而代之的是延續了近半個世紀的冷戰。圖註:建成於1960年的柏林圍牆,是冷戰時期的典型產物。
1955年,庇隆在軍事政變中被趕下了臺,取而代之的洛納迪(Lonardi)及之後的阿蘭布魯(Aramburu)總統,整體上都對納粹殘黨採取了庇護的政策。直到上世紀90年代,歷史的漫長使納粹殘黨幾乎完全消逝,不再具有任何影響力,畢竟就連冷戰都結束了,這時阿根廷才逐漸公布一些當年潛藏在阿根廷境內的納粹檔案。直至今日,歷史的回聲迴蕩,納粹問題的餘波仍不時蕩漾在阿根廷的土地上。03 納粹的逃亡路線與「餘生」數千名納粹殘黨潛入阿根廷,他們隱姓埋名地生活,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度過自己背負罪孽的餘生;或被以色列特工追查到,最終沒逃脫掉審判與懲罰。
政治哲學家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曾在1960年代出版《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書,記錄納粹劊子手阿道夫·艾希曼(猶太人大屠殺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受審判的過程,並在書中提出一個引發深遠影響的概念「the banality of evil」(通常被譯為「平庸之惡」,但也有人認為應當翻譯為「惡之平庸」)。是啊,他在1961年才受到審判,在此之前去了哪呢?艾希曼在阿根廷默默待了十幾年,直到以色列的特工追查到阿根廷,把他逮捕到耶路撒冷,他才在1961年接受審判,最終處以絞刑。| 在耶路撒冷接受審判的艾希曼(1906-1962),艾希曼的被捕離不開摩薩德(以色列情報機構)的努力。
說起來,納粹失敗了,阿根廷也表現出接納與庇護的意願,對於這些納粹分子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逃亡到阿根廷了。
當時的他們策劃了一個叫「老鼠通道」(Ratlines)的秘密逃亡路線。老鼠通道的建立也頗有歷史淵源,它最初並不是用來逃跑的。老鼠通道早先是羅馬教廷為了向南美傳教,以及向南美輸送宗教移民所開闢出的便捷通道,只不過這些通道被納粹分子利用,成為逃往阿根廷及南美其他國家的重要路線。

如上圖所示,老鼠通道主要有兩條,都是以德國為起點:

(1)一條向西南進發,途徑西班牙後跨海到達阿根廷;

(2)另一條直接南下,途徑義大利、梵蒂岡後進入地中海,沿水路進入大西洋並抵達阿根廷。

| 納粹戰犯華格納(Wagner)逃亡時走的就是老鼠通道。義大利本就是軸心國成員,西班牙和梵蒂岡在二戰中雖名義上保持中立,但實際上都是親納粹的,這兩條老鼠通道之所以暢通無阻,也少不了這些國家的暗中幫助。阿根廷在當時不僅派出大量人員前往歐洲進行「救援」,阿根廷移民局還降低了歐洲地區親納粹國家人員的入境門檻。以義大利為例,有不少納粹分子在羅馬紅十字會取得「合法」護照,之後可以以旅遊的名義順風順水地辦理阿根廷入境手續。諷刺的是,這些被冠以老鼠之名的通道,到最後甚至還催生出完整的產業鏈條,畢竟這些納粹分子除了所犯下的罪行外,最不缺的就是財產。潛逃後的納粹分子大多低調地融入進當地的百姓生活,德國社區就是他們的不錯選擇。他們或通過從歐洲帶來的大量財富,或在當地謀份正常的職業,比如供職於開辦在阿根廷的德國公司,也往往能過上平靜的普通生活。這些人當中,還包括素有「死亡天使」之稱的納粹殘黨約瑟夫·門格勒(Josef Mengele)。他也在阿根廷藏匿了十年時間,1979年在巴西意外溺水而死,通過對屍體的DNA檢測,人們才獲知他的身份。這些逃到阿根廷的納粹分子,大多數平安地度過了自己的一生,這聽起來多少有些諷刺。而且,戰爭的遺留問題並沒有完全得到解決,潛逃的戰犯、被迫害的猶太人後裔、阿根廷未被解密的檔案等等。以賠償來說,1998年,瑞士兩家銀行與世界猶太人大會籤訂協議,同意賠償猶太受害者12.5億美元,原因是瑞士銀行保有大量二戰中猶太遇難者的休眠帳戶,可這一賠償行動直至2013年才結束。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的戰爭分子都會離開人世,不知以色列今日的繼續追蹤對那些在戰爭中受害的人們能有多大的補益與價值,畢竟倖存者也都會離開人世。這種結局是大多數人所不能接受的,尤其是在二戰中與納粹結下血海深仇的猶太民族,所以以色列始終在不留餘力地對納粹潛逃人員進行抓捕審。在漢娜·阿倫特寫作《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近60年後,2018年,電影《最終行動》在美國上映,影片還原了摩薩德特工在阿根廷抓捕艾希曼的這段歷史。| 《最終行動》劇照,影片中艾希曼由英國演員本·金斯利(Ben Kingsley)扮演。
對這段歷史的反思並沒有結束,就像那些會永遠以此為題材的作品一樣,除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最終行動》,還有《諜債》《追兇30年》《納粹追兇》,以及亞馬遜在2020年2月剛剛推出的新劇《納粹獵人》,等等。記錄是為了避免忘卻,人類雖然曾經殘暴、曾經兇惡,但人類終究以警惕、不寬恕的立場,對歷史上的這些罪惡反思、清算。是的,一個都不放過。追捕「老鼠通道」的納粹餘孽,不僅僅是猶太人無法忘懷的復仇,同時也是人類的共同使命。■

在這個話題無孔不入且熱愛閱讀的新媒體編輯部,我們經常在各種五花八門的公眾號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眾、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鮮玩意兒。

現在,它們都將一一出現在這個欄目裡。

我們也隨時歡迎您的參與,留言向我們推薦您讀到的低調好文。

本文由公眾號「明白知識」(ID:mingbaizhishi)授權轉載,歡迎點擊「閱讀原文」訪問關注。

相關焦點

  • 二戰結束後,德國納粹軍官為什麼都逃到了阿根廷,其實是利益博弈
    當然,本期要講的問題不是他們逃跑的原因,而是要講為什麼他們中的很多人,會選擇阿根廷作為他們的目的地。當盟軍在柏林升起他們的旗幟,德國籤署投降協議後,1945年五月八號前夜,對於那些戰爭罪犯來說,一件事情是清楚的:德國甚至整個歐洲大陸對他們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了。
  • 躲了70多年,我累了!128歲老人自稱是希特勒,還拿出了證據
    導語:躲了70多年,我累了!128歲老人自稱是希特勒,還拿出了證據眾所周知,納粹元首希特勒是二戰的發起者,是一位充滿罪行的人物。在歷史當中,他迫害了無數的猶太人。如今,到了現在,雖然已經是和平年代,但人們仍然記得當時的歷史,希望一直能夠保持這樣的環境。可是,曾經卻有位128歲的老人表示,他自己就是希特勒,還說已經躲了70多年,表示自己累了所以才站出來承認真實的身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名老人來自阿根廷,名字叫瓊瑟伯格。這個說法之所以這麼影響力這麼大,是因為他有著很多證據,能夠證明自己是納粹元首的身份。
  •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二戰後成為納粹的庇護地,原因可謂錯綜複雜
    其中最有經濟和政治實力的,就是當地的德國裔居民,在這些移民的宣傳下,阿根廷許多地區至今還保留著許多日耳曼文化和語言。融入到當地環境中的德國移民,對父輩的祖國依然有著強烈的情感,因此在二戰爆發前期,阿根廷政府雖保持中立政策,但在私下裡與德國還有著十分緊密的關係。
  • 瘋狂屠殺猶太人,戰敗後又潛逃南美逍遙法外,誰在幫納粹戰犯脫罪
    2012年英國《每日郵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德國檢察官在翻閱了關於巴西和阿根廷的秘密文件,發現有9000多名納粹軍官或他國的合作者在戰後逃出歐洲,前往南美避難。巴西收留了1500到2000名納粹戰犯,智利約有500名,剩下的全部在阿根廷。二戰期間,因為國內有數十萬德國移民,阿根廷雖然表面上保持中立,但私下裡卻與德國保持著密切聯繫。
  •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印第安人 在人類早期歷史上,阿根廷從巴塔哥尼亞高原,到潘帕斯平原都生活著不同的印第安部落。 到了19世紀末,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世界市場對羊毛、皮革、穀物、肉類的需求都在增長,英國開始投資阿根廷的鐵路和農產品。
  • 希特勒之謎新發現,阿根廷的兵工廠和智利的軍事基地
    第10章   阿根廷的納粹兵工廠和智利的軍事基地 友情提示:本章為最後的大結局,字數達到了7000字,預計閱讀時間超過15分鐘。
  • 阿根廷128歲老人,自稱是希特勒,多文件表明,希特勒自殺仍是謎
    2017年,阿根廷有一位128歲的老人,自稱是希特勒,就是那個發動二次大戰的納粹元首。這個消息在全世界都引發了不小的震動,雖然老人妻子隨後即證明了,這不過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妄想。但關於希特勒之死的猜測,又掀起了一股熱潮。阿道夫·希特勒,出生於奧地利,是納粹德國的元首。
  • 此國是納粹德國建立秘密殖民地,與世隔絕60年至今仍穿二戰德國軍裝!
    1945年4月30日,隨著蘇聯軍隊攻入柏林市區,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同他的情婦愛娃一起,在花園飲彈自殺,這也宣告了納粹的徹底覆滅。 然而,數以萬計的納粹分子卻秘密逃亡了南美洲大陸,因為這些國家與英美沒有深交,而且同樣是法西斯獨裁軍事政權。
  • 白人比例佔95%以上,為何位於南美的阿根廷文化如此「歐化」?
    為什麼這麼分?因為美國和加拿大兩國除極少數地方(如魁北克外),都是英語區,這裡的居民都是歐洲移民,本土原住民被消滅殆盡,傳統意義上的美國文化可以用「華斯普」,即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簡稱WASP,音譯華斯普)來形容。
  • 逝者|為什麼馬拉度納對阿根廷如此重要?
    由於馬拉度納需要在中午時起床吃藥,因此到了午間,在家中照顧他的護士來叫他起床,發現無法將他叫醒,當時馬拉度納已經失去了意識。護士立即打電話叫救護車,但這已無法挽救馬拉度納的生命……馬拉度納幫助阿根廷1986年世界盃奪冠。
  • 粉碎謠言:納粹在南極建立「雅利安人地下城」秘密基地並研發UFO
    「AS-6」型圓盤翼形飛機每當聽到發現南極秘密地下基地的UFO類似報導時,大多數人都會立即聯想到納粹德國。「AS-6」型圓盤翼形飛機另外懷疑納粹在南極有秘密基地,還和一個流傳的說法相關: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納粹德國的元首希特勒並沒有自殺,而是帶領大批德國頂尖科學家和士兵,乘坐U型潛艇經阿根廷逃到了南極秘密基地
  • 可怕的納粹「好叔叔」:把雙胞胎縫成連體人,殺人前施捨「希望」
    阿根廷歷史學家喬治·卡瑪薩拉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出了這樣一個有趣現象:巴西有個名叫坎迪多哥多伊的小鎮,當地新生兒為雙胞胎的機率達到了可怕的20%,而這個數字的正常值僅有1.25%。不僅如此,新誕生的雙胞胎大多是金髮藍眼的高顏值小孩,聽上似乎還挺不錯,然而這並非什麼奇蹟。
  • 希特勒之謎新發現,在阿根廷發現疑似他的照片和豪華別墅
    納粹艾德蒙多艾德蒙多作為診所行醫的德國人,在當地給不少前納粹分子治過病,這其中是不是有納粹的高官,亞力克斯顯然不願意多說,在調查小組的一再解釋下,他最終拿出了一本相冊並翻開。阿道夫.艾希曼在阿根廷的證件艾希曼是製造大屠殺的最大禍首,也是希特勒最信任的人之一,1950年逃往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隱姓埋名10年後於1960年,被以色列的莫薩德逮捕歸案,後被判處死刑。
  • 因崇拜希特勒,在德國戰敗後,他又建立一國,還打算複製納粹
    1921年出生的德國男孩保羅舍費爾,就是其中的一員,在他還是少年的時期,保羅就積極地參加希特勒青年團的活動,在1939年二戰爆發後,18歲的保羅迫不及待的想要參軍,但是卻遭到了納粹軍隊的拒絕。原來保羅有一隻眼睛接近失明,不過到了後來,他還是成為了納粹空軍負責後勤的一名醫護兵,並且拿到了下士軍銜,在此期間,保羅一直保持著對希特勒的崇拜,他堅信自己也能和希特勒一樣做出一番大事業。不過希特勒所構建出來的宏大帝國卻並未曾維持多久,在盟軍的層層推進下,德意志第三帝國也宣告終結。此時保羅,卻在德國銷聲匿跡。
  • 納粹惡魔隱姓埋名10年,卻因兒子無意的炫耀,被此國特工跨國抓捕
    對於猶太人而言,二戰是他們難以癒合的傷痛,大量的同胞在數年的浩劫中去世,這也讓剩下的猶太人意識到,只有團結和聚集在一切,才能讓自己不受到了強敵的欺凌,在1948年,猶太國以色列建立,猶太人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情報組織摩薩德,他們也發誓,要讓過去屠殺同胞的納粹惡魔付出代價。
  • 「希特勒的愛情」註定只是納粹陪葬品,他會偶爾請愛娃吃冰激凌!
    出生於奧地利布勞瑙的阿道夫·希特勒,後來邪惡納粹黨魁,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他建立納粹第三帝國,給世界帶來深重的戰爭災難。!但很多人對他的個人生活和愛情方面了解並不多,他的身世卻非常草根坎坷,特別是涉及他的愛情可以用奇葩來形容!
  • 納粹的種族等級制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大部分黨衛軍都不是德國人?
    為什麼這樣說呢?一般人,三觀比較正的一般人,對於二戰的印象應該是,德國的野心太大了。不錯,德國的野心確實大,但是納粹卻不能夠和德國直接劃等號。而且,納粹的種族主義非常有名,可以說是惡名昭彰,但是你知道嗎?納粹黨衛軍中,大部分都不是德國人,而且很多人不是納粹口中優秀的「北歐人種」,而是大量他們的「劣等人種」充斥其中,並在納粹政權的最後一刻,是這些人進行了最頑固的抵抗。
  • 納粹德國「人類之泉」計劃揭秘,納粹為什麼對這些孩子感興趣?
    在公元1870年德國統一前夜,德國地區每千人的年新生人口出生率還有37.2人,到公元1880年,隨著德國在統一之後的經濟蓬勃發展,德國的千人出生率甚至還增長到了39.3人。而在納粹上臺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生育率,如為養育孩子的夫婦提供各種經濟補償和社會榮譽,採取各種措施鼓勵結婚和生育,限制墮胎、阻止避孕知識的普及等等,希望提高德國人的生育率。而客觀地說,這些措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到1938年二戰爆發前夕,德國的出生率恢復到了19.2。但這種恢復的效果和納粹的期望值相比還是有非常大的落差,可以說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德國出生率大幅下降的總體趨勢。
  • 阿根廷是西班牙語國家,為什麼60%的人口卻是義大利裔?
    據統計,阿根廷4400萬人口中,有近3000萬有義大利血統,佔阿根廷總人口的大約60%多,是該國的第一大族裔。在阿根廷這個西班牙語國家,為什麼第一大族裔是義大利裔?一、躲避戰亂而來15世紀末開始,西班牙將美洲大部分地區佔據。
  • 納粹軍服為什麼那麼帥?它的製造商至今仍是世界頂級奢侈品牌
    納粹軍服為什麼那麼帥?它的製造商至今仍是世界頂級奢侈品牌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給全世界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刑。但如果僅從審美的角度看,納粹軍服卻是當時全世界所有國家軍服中最帥的。即便是跟現如今各國的軍服來做比較,納粹軍服的帥氣程度,也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