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5年6月,路易十六前往蘭斯舉行加冕禮,他所乘坐的這輛嶄新的馬車重達1.5噸,至少耗資5萬裡弗,這個數字相當於大部分教區教士年俸的70倍。按照「最虔誠的基督教國王」(Rex Christianissimus)版畫上所描繪的那樣,馬車車廂四周裝飾著代表波旁家族的百合花,代表法國與那瓦爾國王的紋章,以及一些純金的小雕像。香檳省總督波旁公爵向路易十六呈交了蘭斯城的鑰匙。
路易十六身著紫色天鵝絨和貂裘,在大教堂中接受塗油禮,所用的聖油是法蘭克人第一位國王克洛維於496年在蘭斯受洗時就曾經使用過的。路易十六宣誓保護教會、消滅異端;接著大主教叮囑他要向窮人布施,為富人樹立一個榜樣,同時要維護和平。隨後20歲的國王在19歲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的陪同下,向2400名患有瘰癧病(是一種發病於頸部淋巴腺體的結核病)的人張開手,這些人專門趕來希望通過「國王的觸摸」來祛除這種被稱為「國王的罪惡」的病。
歷經八個世紀,波旁王朝已經編織出除了俄國之外的歐洲最大的王國。這個國家是由各式各樣的特權拼湊而成的,隨處可見層累而成的歷史和傳統。從國王的臣民所說的語言到管理臣民的法律和法庭,從地方行政管理到教會體制,從各級稅收到各種度量衡,公共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帶有歷經八個世紀的國家形成的印記以及與新併入的省份之間的妥協。特權帶有地方性。
不僅某些城鎮和省份享有諸如在稅收水平上的特權地位,而且教會和貴族在整個王國境內共同享有的特權決定了他們如何繳納稅收和接受司法審判,並且反過來他們又決定其他人如何繳納稅收和接受司法審判。 生活在18世紀法國的居民有兩個最重要的特徵,即他們當中有97%的人既是天主教徒也是「蒙上帝恩典的、法國與那瓦爾的國王」路易十六的臣民。
坐落在凡爾賽的宮殿令人嘆為觀止,其中的700間房屋和宮殿前575米寬的花園大部分都是在路易十四統治下的1710年完成的,這座宮殿象徵著擁有絕對權力的國王的力量——為了臣民的幸福只對上帝負責的國王。他的繼承者路易十五以及路易十六繼續著這種展示王權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