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直是中國家長深刻的集體記憶。這是一場學生過獨木橋的戰爭,也是父母的。這裡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孤軍奮鬥,每一個考生的背後,都是一個高度動員的家庭。
我們的社會文化默認高考是一個人人生中的重大轉折,是成長的重要門檻,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直站在孩子的身後,本著「可以委屈自己,不能委屈孩子」,默默地練就了十項全能。
為孩子做一回營養師
#父親給高考兒子做飯百天不重樣#,這位堅持打卡為孩子送飯,在網絡中大火的高考生父親,其實每天都要上14個小時的夜班,休息兩三個小時就要開始為孩子做飯。「孩子學習上我可能幫不了什麼,但每天能給孩子做幾道可口的飯菜卻是我能做到的,這個時候,沒有任何事比孩子高考更重要。」
在視頻下方有許多人留下評論,當年自己高考時,父母也是這樣變身營養師,健康食譜成為了他們最關心的事。
「我爸那天也是親自做了午飯,而且裝在很老的那種鐵飯盒,加上一杯自家磨的豆漿。」
@1997bwk
「當年家裡每天煮兩個雞蛋,我總怕對不起它倆。」
@綠葉松子
大多數高三父母都是普通人,孩子學習壓力大,他們也跟著吃不好睡不好,卻又不敢表現出來,怕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只能默默地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把關心化成一杯熱好的牛奶和一碟切好的水果,然後再偷偷搜索「孩子高三時父母該怎麼幫忙」。
我們只是假裝不緊張
根據由新浪教育發起的2019高考家長問卷調查,45%的受訪家長表示自己壓力很大,12.9%的家長甚至比孩子還要焦慮。雖然家長們表示壓力很大,但多數家長深知焦慮是沒用的,他們小心翼翼地隱藏情緒,儘量不讓孩子看出自己的緊張。
「我04年參加高考,整個中學階段默默無聞的我,在估分報志願的時候出名了。因為我爸研究了各個高校的錄取分數線,然後集結成冊,裡面包括了所有985、211高校近5年內在我省的正式錄取線、最高收分、最低收分、特殊生源分數線、大概平均收分和優勢專業,按地區及排名全部排好,excel制表、膠封書脊,大概有70-80頁的樣子。
因為當時我爸不好直接給我施加壓力,只好想了個偏門。當年的網絡遠沒有如今發達,所以這本秘籍在我畢業之後還流傳在我的母校多年。」
@知乎匿名用戶
根據調查,80%的家長認為不應該給孩子加壓,這樣只能讓他/她感到焦慮,對複習考試毫無幫助,所以他們只是將所有的緊張與壓力放在心裡,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無限的理解和包容:「放鬆點,不管考得怎麼樣爸媽都支持你。」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每一個高三家長都曾經有過相似的困惑,怎樣才是一個合格的高三家長?為孩子做好後勤保障、幫他們緩解壓力、讓他們能全力備考,這些就是一個合格高三家長的全部了嗎?
在反映了當代三個家庭在面對高考時各種故事的熱門電視劇《小歡喜》中,有一句話或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曾經以為,高考是人生中最難邁過的坎,很多年以後我們才明白,高考並不是人生中唯一的大考。」
誠然,高考真的很重要,孩子未來四年所處的環境、之後的工作,都會受到影響,但是如果僅僅執著於高考,那又賦予了這場考試太過的重量。《小歡喜》中,面對老媽的「高考決定人生」的理論,方一凡想得很通透,「我的人生剛開始,怎麼就終生遺憾了呢?」
家長愛孩子,為了孩子傾其所有,絕對不止於高考,對孩子未來的規劃、發展,也是每一個高三家長都不能錯過的必修課。高考只是漫長人生路上的一個轉折點,無論結果如何,孩子的未來發展才是更重要的,高考結束後又將是一個嶄新的起點,家長要做的,就是為每一種結果都做好準備。
5月23日,「高考留學齊規劃」線上展,
左手高考右手留學,一個未來兩手準備。
如果你正在為孩子的高考擔憂,
對孩子的未來感到迷茫,
這裡有大咖助陣,傾情開講,
升學、留學、考前心理,
專家為你答疑解惑,
直接連線院校代表互動,
盡在前途出國高考留學齊規劃!
如需《高考後留學指南》電子書的同學
可留言回復:領取電子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