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很多家長都在問:
「孩子學習壓力大,各科都在複習,但是他感覺效果不大,老師有什麼好的調整方法嗎?」
「我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緊張,稍微多說幾句,他就不高興,老師我該怎麼和孩子溝通?」
其實,這些都是很正常的。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文章,換一個視角來解決這些問題,希望你能有一些收穫。
"
付榮翔(東南大學能源機械材料類工科試驗班學生),從一進高中很不起眼的成績到高考全班第一,他拼搏了3年時間。
現在他準備把自己的經驗與體會分享出來,希望這些經驗對高三考生和家長(特別是平時和孩子溝通的比較少的家長)能有幫助。
考生:保持清晰目標
每個考生都應該制定簡單清楚的目標——高考儘可能考個好分數,並且盡一切可能去達到或靠近預想的目標。
無論制訂什麼樣的學習計劃,你都要以這個目標為導向,保持清醒的頭腦,只有這樣才能在漫長而艱苦的高三保持清醒,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考生:制訂可調計劃
目標是方向,但不要給自己定不可更改的目標。這一點適用於家長和考生,因為成績是全家共同的關注點。
這裡說的不可更改的目標是指必須考到班裡第幾名,每天必須學習幾個小時,每天必須做多少道題,一周玩手機不能超過幾個小時……
如果指標太過具體,一旦沒有達到無疑會成為心理負擔,打擊完成指標的積極性。
孔子說:「毋必、毋固、毋意、毋我。」其中第一個就是指不要強求,對過程不要糾結,避免一旦沒有達到預期而就產生心理陰影,成為複習的阻力。
考生:慎防心態鬆懈
慎防心態鬆懈這點很重要,但也千萬不要產生放縱一下無所謂的心態。
放縱和放鬆的內涵是不同的。放縱指但不限於起不來床就乾脆上午請假,太累了作業乾脆空著,晚上突然想打遊戲就乾脆熬夜,按捺不住內心活蹦亂跳的「小鹿」就表白談戀愛……這樣的放縱行為會打亂正常的生活複習節奏。
一次放縱很可能引發破窗效應,數學空著不寫了,那麼物理、化學呢?緊繃的心態一旦出現一個裂口,就會逐步瓦解,擴展到各方面,最後很難恢復嚴陣以待的心態,難以集中力量衝刺。
高三的生活確定辛苦,但不管怎麼累都要堅持下去。
考生:永遠不要絕望
《約翰·克裡斯朵夫》裡說,志願和生活從來都是兩回事。
無論何時,我們要記住現實不會完全順著人的意願。我們要做的是儘可能接近自己的目標。哪怕「一模」「二模」考得不理想,也不要對成績有過多糾結。
跌落低谷就以現在為起點,儘可能向上才是該做的。
考砸的時候,無論你怎麼耿耿於懷,都不會立即恢復到之前的狀態。你需要將自己的精力全部專注到以低谷為起點,如何儘可能提升自己上,這樣才會有下次考好的可能性。
考生:困了不要強撐
高三的學習強度會讓人疲憊不堪,我的建議是,如果實在是困得不行就不要強撐,這節課就乾脆補覺,到下節課精神飽滿地聽講。
不要強撐著半睡半醒,這樣哪節課都聽不好,可能一上午都效率低下,還不如追求最大效益,及時止損,犧牲已經不可能保住的這節課,以求後面的課可以高效率學習。
當然,只是這個方法只針對實在困得不行的情況下,不適用於實在不想聽的情況。
如果不是實在困得不行,無論怎麼煩,也不能選擇睡覺,原因就是聽了留點印象總比沒聽強。
家長:愛子要有方法
高三家長也很辛苦,但千萬不要三句話不離高考。
其實他們本來心理壓力就大,不可能不去想高考的事情,在學校已滿耳都是高考了,回家就是一個暫時脫離壓力的機會,家長要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此外,親子之間要建立良好的互信機制,有什麼事不要憋著,及時溝通。
溝通時家長首要任務是安撫,「你要更努力」「要是之前怎麼怎麼樣就好了」這樣的話最好少說,甚至不說。
遇到問題絕對不能吵架。在巨大的壓力下,說話衝是不可避免的,千萬保持理智。
如果考生不理智,家長作為成年人要保持理智,不和孩子爭吵,想辦法慢慢安撫他。
家長愛子有方法,才能更好地助力孩子在高考中取勝。
每個孩子的能力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家長在不了解情況下,很容易對孩子要求嚴格,造成親子關係緊張,所以,了解孩子的真實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來源:北京考試報、陽光高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