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家 殘疾者 導盲犬使用證 再見了,可魯 導盲犬小q 李玉梅 自動...

2021-01-13 東方網

  「A米」是鄭州第一隻正式上崗的導盲犬。它的主人盲人李玉梅說,現在「A米」已經成了自己和盲人丈夫的眼睛。

  東方網2月29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日本有一部小說,叫《再見了,可魯》,這是關於一隻聰明的、一生都在工作的狗的故事,它曾被認為是21世紀亞洲「賺得淚水最多」的書,由它改編而成的電影《導盲犬小Q》,更是感動了數以萬計的亞洲觀眾。

  而在我國河南鄭州,也有一隻忠誠、盡職、可愛的「小Q」,它的名字叫「A米」,它也是鄭州第一隻正式上崗的導盲犬。它的主人,盲人李玉梅說,現在「A米」已經成了自己和盲人丈夫的眼睛:

  李玉梅:它主要是給我們帶路,兩個車中間的距離太窄的時候它就會繞開,找一個你們都能過的地方,以前要想去哪兒的時候得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幫助,現在我們有了A米以後,我們可以自己由A米帶著上下班是很方便的。

  不過,「A米」和國內的許多導盲犬一樣,遭遇了一系列尷尬——就是在陪盲人主人進入公共場所時,總是吃到閉門羹。「A米」的「婆家」——鄭州愛心導盲犬服務中心的創辦者關驪說:

  關驪:後來我們A米上場盲人服務,帶著它去上公交車然後公交車被拒絕了,不允許上,大連、深圳他們都是殘聯出臺這塊關於導盲犬上公交車這塊,遞交這個提案了。

  本是愛心導盲犬,盲人的眼睛,偏偏卻遭遇到這樣的難題,確實讓人著急。好在如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開始在法律法規方面健全完善。上海在2011年5月起正式施行的相關條例中,明確允許盲人攜帶導盲犬乘車,前提是需要向司機出示《導盲犬使用證》。

  中國日報駐亞太記者李濤介紹說,在香港,不單允許導盲犬乘坐公交,而且還有專人提供相關的服務:

  李濤:導盲犬的數量在香港並不多,但是這個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的重視,香港甚至成立了「導盲犬協會」來規範相關的問題,協會呼籲大眾遵守「三不一問」的原則,其中「三不」中的「不拒絕」就是呼籲大眾接受導盲犬可以自由進出公共場所、私人屋苑、公屋以及搭乘公共運輸工具等。香港政府去年在對立法會的一次回覆中以提到了相關的內容,政府表示現在在公共運輸設施方面香港地鐵、巴士以及山園纜車都已明確列出陪同失明人士乘車的導盲犬是可以登上有關車輛的,香港政府也表示在實際操作中香港的電車以及輪渡一直以來都允許失明人士攜帶導盲犬登車以及登船,並且還有專門的員工向有需要的乘客提供協助,至於的士以及公共小巴方面,一般來說導盲犬也都被允許上車。

  李濤還表示:在香港,拒絕盲人攜帶導盲犬進入一般的公共場所,會被認為是違法行為。

  對導盲犬的關注,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一個社會對與殘障人士的關愛。《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特約記者黃學清介紹說,在日本,人們對導盲犬非常尊重:

  黃學清:日本是1948年就開始訓練自己的導盲犬了,1967年就成立了導盲犬協會,現在大約有一萬隻導盲犬在為日本的盲人們服務,電視等媒體也經常播放有關導盲犬的訓練、工作和退役以後的感人節目,所以日本社會民眾對導盲犬的認知程度是非常高的,不僅如此日本政府還針對導盲犬制訂了專門的法律,2003年開始實施了殘疾者輔助權法,這個法律規定,不僅是公共機構,包括百貨商店、超市、酒店等民間設施也不能拒絕包括導盲犬在內的輔助犬進入,有一次記者去聽音樂會的時候旁邊就蹲著一隻導盲犬,三個小時始終暗影的等候著,記者在上班途中也經常可以看到一隻導盲犬和他的主人,排隊的人會主動讓他們站在最前面,上車以後主人坐下後,導盲犬就趴在主人的腳邊,雖然車廂越來越擁擠,但是人們都會儘量給導盲犬多留出一些空地,注意不擠到它。

  此外,在美國,導盲犬也是可以陪伴盲人乘坐公交的。《全球華語廣播網》美國特約記者龐哲說:

  不單是在導盲犬的問題上開綠燈,許多國家在關愛其他殘障人士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日本特約記者黃學清說:

  黃學清:日本在對殘障人士的服務方面做的是相當細緻周到的,坡道、盲道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人行橫道的信號燈還有音樂提示方便盲人通行,車站都有輪椅可以乘坐的電梯,樓梯的扶手,自動售票及上都有盲文,新型公共汽車車門下的臺階可以自動伸出一塊鐵板,方便輪椅上下,如果是老式的公共汽車,司機會下來鋪上供輪椅上下的板子,在公共場所很多電梯不僅有可以讓坐輪椅的人能夠按到很低的按紐,電梯裡面對著電梯門的牆上還裝有一面大鏡子,就是讓坐輪椅的人不必倒轉方向就可以看清門口的情況,殘疾人每個月最低可以領到大約折合兩千元人民幣的補助,殘疾人福利經費在福利費支出預算上所佔的比例也非常高。

  美國特約記者龐哲也表示:

  龐哲:在美國殘疾者會收到政府與社會環境很多的保護和照顧,法律規定,每個停車廠都有專門為殘疾人留出的停車位,在公共汽車有專門為使用輪椅的殘疾者提供的輪椅升降梯,在運動場所也有很多專門為殘疾人設置的設施,在美國社會中照顧與保護殘疾者不但是社會公德,一些商業機構和公司企業特別立項來回饋社會,有的以捐獻資金,有的以專門為殘疾人提供工作就業機會,美國政府也有法律規定,公司無論大小即使是不提供醫療保險,法律規定也一定要提供傷殘保險,如果工人因工傷殘,保險將會根據具體的法律規定照顧一生。

相關焦點

  • 電影《小Q》改編自非常著名的書籍《再見了,可魯》導盲犬的一生
    電影《小Q》改編自日本非常著名的書籍《再見了,可魯》,攝影師秋元良平跟蹤拍攝了一隻 「導盲犬」普通的一生,他用鏡頭跟蹤導盲犬可魯從出生、長大、訓練、工作、生病再到死亡的短暫一生。剛出生時的小可魯很特別,一般來說拉布拉多獵犬的毛髮都是純色的,多數是純黑色或黃色的單一色,幾乎不會生出有混雜色的下一代,但小可魯身上卻有一個像海鷗飛翔時張開翅膀的黑色十字形斑紋,讓它非常與眾不同。
  • 《小Q》改編小說《再見了,可魯》即將催淚上映,先來看導盲犬吧
    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忠實的朋友,如貓、狗或是其他動物,他們是寵物是夥伴更是親人如果有網友看過《忠犬八公的故事》一定會想要一隻跟忠犬八公一樣的夥伴,能陪伴你一生或看過《一條狗的使命》你會發現其實它一直都在,從未離開過,只是外表有些變化而已更或者看過小說《再見了
  • 《再見了可魯》傳達導盲犬正確觀念,平淡敘事卻掩蓋不住溫情!
    不過本片和原著小說相差不大,完整的描述導盲犬的訓練過程,這仍然有一定的意義存在。日本專業導盲犬訓練所,蓋在視野遼闊、空氣清新的郊外,將山區開發成模擬真實路況的訓練場,導盲犬與盲人們就在這樣的環境接受訓練。讓我們看到日本對於這類弱勢族群的完善照顧,以及社會福利的完整規劃。《再見了可魯》用仿紀錄片的拍法,除了呈現狗與人類的情感,也透著一點社會關懷的味道。
  • 《小Q》讓我們更加真實了解到什麼是導盲犬
    電影《小Q》改編自小說《再見了,可魯》,這部小說也是根據真實故事編寫而成。該片主要講述了拉布拉多獵犬小Q從出生到訓練成為導盲犬,最後到死亡的故事。《小Q》導盲犬是一種工作犬,為有需要的人服務。在正式上崗前,它需要經過嚴格訓練,等到考試合格後才可以擔任導盲犬。
  • 電影《小Q》首曝概念海報 再現導盲犬愛與忠誠
    由羅永昌執導的中國首部導盲犬題材電影《小Q》改編自感動亞洲3億讀者的小說《再見了,可魯》。該電影講述了聰明伶俐的拉布拉多獵犬小Q,從出生到訓練成為導盲犬,終其一生為人類服務的故事,展現了人犬間細膩、動人的情感。
  • 導盲犬小Q:讓我用一生,做你的眼睛
    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電影《導盲犬小Q》,日版小Q在豆瓣收穫逾12萬人評價,分數高達8.4分。它講述的,是一隻拉布拉多犬與人相守一生的故事。故事的原型,來自日本作家石黑謙吾的《再見了,可魯》。小Q,正是可魯的暱稱。有人說:當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薄脆弱甚至不堪一擊,只有想起可魯這樣的狗狗,才覺得人生有所依託。
  • 電影《小Q》首曝概念海報 極致治癒再現導盲犬愛與忠誠
    由星皓影業出品,羅永昌執導的中國首部導盲犬題材電影《小Q》改編自感動亞洲3億讀者的小說《再見了,可魯》。該電影講述了聰明伶俐的拉布拉多獵犬小Q,從出生到訓練成為導盲犬,終其一生為人類服務的故事,展現了人犬間細膩、動人的情感。今日,片方曝光了影片首款概念海報,海報巧妙地以交通信號燈的設計交代了片中小Q導盲犬的職責,同時在紅黃綠燈中以人的不同處境,烘託出小Q的重要與聰慧,詮釋了人犬之間的親密信任,傳遞了影片愛與忠誠的極致治癒主題。
  • 來認識一下中國版導盲犬《小Q》吧!
    記者 宋贇 圖片由片方提供 15年前,一部《導盲犬小Q》曾看哭了無數觀眾,今年暑假,中國版的《小Q》即將於8月1日在全國上映,主演陣容包括任達華、梁詠琪、羅仲謙、楊採妮、袁姍姍等十多位明星。昨天,電影導演羅永昌與主演羅仲謙帶著導盲犬出現在了杭州,提前為電影造勢。
  • 改編自小說《再見了,可魯》的《小Q》是否依然感人,值得期待
    《小Q》改編自日本作家石黑謙吾的小說《再見了,可魯》。故事雖然有所變動,但是裡面的感情依舊不變。在《再見了,可魯》這本書裡面主要講述可魯從1986年6月25日到1998年7月20日工作的故事,它很聰明,又很有靈性。
  • 導盲犬出入公眾場合:請別拒絕它
    電影《小Q》改編自小說《再見了,可魯》是一部非常感人的以狗狗為原型的電影,主人公是由任達華飾演的李寶庭,一位中年失明、孤僻又壞脾氣的天才糕點師,開始很排斥導盲犬小Q,不過小Q依然對他不離不棄而感動了主人公。《導盲犬小Q》改編自日本作家石黑謙吾和秋元良平的小說《再見了,可魯》。
  • 電影《小Q》任達華首次演盲人,一部眼障人士與導盲犬的感人故事
    由香港知名導演羅永昌執導,由任達華、梁詠琪、楊採妮、袁姍姍、羅仲謙等實力派明星主演的反應導盲犬與人的感人至深的電影《小Q》,在8月1日開始在全國各地院線正式上映。《小Q》是根據感動三億亞洲讀者的小說《再見了,可魯》改編的,講述了導盲犬與主人陪伴一生,不離不棄感人肺腑的故事。告訴了人們什麼是陪伴?什麼是忠誠?什麼是愛的動人故事!
  • 導盲犬是我的眼睛,而你卻讓他滾!
    平時心平氣和的公交司機,怎麼一遇到導盲犬就這麼粗暴?隨後司機還要求莉姐出示殘疾人證和導盲犬資格證。這我就不明白了,我們普通人是不是每次出門都要出示一下身份證?自始至終導盲犬沒有喊叫一聲,而是默默的留下了眼淚,悲傷的像個孩子。
  • 《小Q》盲犬小Q與主人的相處設置了一些考驗
    2003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了《再見了,可魯》,主人公可魯是真實存在的。一隻聰明的、一生都在工作的狗,在人世間走過了12年的歲月。它作為一隻社會服務犬的一生被攝影師秋元良平拍攝了下來,從出生到死亡,秋元先生一直用鏡頭跟蹤可魯的生活。據說,作者用了15年的時間才完成這隻小狗的傳記。
  • 全川僅有3隻的導盲犬如何工作?會自主判斷出行障礙 非常溫順不會...
    不止在成都,導盲犬在全國範圍內都屬於少見的工作犬種,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共同訓練部部長王鑫告訴封面新聞記者,由於培養的高成本和高淘汰率,每年培訓成功的導盲犬數量有限,該基地至今為止「畢業」的導盲犬不超過200隻,而全國視障群體約有1731萬。
  • 【圖片故事】導盲犬「多多」
    2013年,她向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提出申請,經過4年的排隊、匹配、考察以及對她1個半月的培訓,2017年底,祝愛葉將導盲犬多多領回了南京,多多也成為了南京第一隻導盲犬。導盲犬多多今年5歲了,它的到來,不但給祝愛葉帶來了生活上的便利,也擴大了她的生活圈,成了她心靈上的陪伴。
  • 就在導盲犬被罵哭時,盲人和導盲犬應該受到尊重
    最近,在導盲犬上搜索到一條公交車被拒絕的消息。一個山西的體驗者假裝對體驗生活視而不見。他想把導盲犬帶到公交車結果上,被司機罵了一頓,從車裡開出來的乘客和導盲犬直接哭了。從車裡開出來的導盲犬車主說,盲人在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經常會遇到各種衝突和矛盾,她幾乎每天都會被人開車。
  • 電影《小Q》首曝概念海報 極致治癒
    由星皓影業出品,羅永昌執導的中國首部導盲犬題材電影《小Q》改編自感動亞洲3億讀者的小說《再見了,可魯》。該電影講述了聰明伶俐的拉布拉多獵犬小Q,從出生到訓練成為導盲犬,終其一生為人類服務的故事,展現了人犬間細膩、動人的情感。今日,片方曝光了影片首款概念海報,海報巧妙地以交通信號燈的設計交代了片中小Q導盲犬的職責,同時在紅黃綠燈中以人的不同處境,烘託出小Q的重要與聰慧,詮釋了人犬之間的親密信任,傳遞了影片愛與忠誠的極致治癒主題。
  • 「催淚彈」影片《小Q》即將上映,觀影之前有兩點需要先了解一下
    講述了名為小Q的拉布拉多獵犬,成為一隻導盲犬之後,終其一生為人類服務的故事。所以如果要看這部影片,請一定要備好紙巾。除此之外,觀影之前還有兩點需要先了解一些。第一點《小Q》是根據日本作家石黑謙吾的作品《再見了,可魯》改編的,小說的主人公可魯是真實存在的。儘管可魯的一生只有短短12年(1986年6月25日到1998年7月20日),但是在這12年裡可魯一直都在為人類服務著。
  • 關於導盲犬,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當你在公共場合時,你會反感帶著導盲犬的盲人出現嗎? 關於導盲犬,這些事情你未必知道。 關於導盲犬,這些事情你需要知道。 導盲犬不是寵物犬 導盲犬並不是寵物犬,而是工作犬,它們從出生即被層層篩選,只有極少數性格穩定溫和的犬只才能被選中開始導盲犬訓練。導盲犬的篩選和訓練十分嚴格,淘汰率近70%,一隻優秀的導盲犬,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為主人提供服務。
  • 要承認導盲犬的特殊性
    一則是前些時黑龍江的一位盲人漢子在電視上說的,導盲犬來了,盲杖就甩了,出行方便了。可是「公共場所禁止寵物進入,株連到導盲犬。豈可如此簡單化,你得承認它的特殊性!」另一則是近日,北京盲人陳燕姑娘在攜帶導盲犬出行連遭公交、地鐵、超市等拒絕後,氣憤地說:「它不是寵物犬,而是我的眼睛!」  說得一點不誇張,導盲犬確實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