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服務資生堂、毛戈平等品牌的新型廣告營銷機構瑟尚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領投方為海納亞洲創投基金SIG,天使輪股東天圖投資跟投。前不久,國產高端護膚品牌林清軒亦宣布完成A輪數億元融資,領投方同樣為海納亞洲創投基金SIG,碧桂園創投、頭頭是道基金等機構跟投。
2020年即將結束,這一年,資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湧進化妝品行業。從投品牌到投上遊供應商及零售終端、線上平臺等,資本觸角幾乎貫穿了整個化妝品產業鏈。
54起,85%在中國
據青眼梳理公開資料發現,截至目前,全球範圍內一共發生了54起針對化妝品行業的投資行為。其中46起投資行為發生在中國,佔比85%。有4起發生在印度,2起發生在美國,巴西和日本分別只有1起。
不難看出,中國化妝品市場備受資本青睞。但這並不奇怪,畢竟在全球美妝消費低迷的大環境下,無論是雅詩蘭黛還是歐萊雅,亦或是資生堂,美妝巨頭們亞太地區的業績表現都十分搶眼。而全球疫情未緩解時,中國美妝市場一枝獨秀的表現自然對資本頗具吸引力。
另從投資頻率來看,5月和9月資本介入化妝品行業的熱度最高,分別發生7起、9起投資行為。一方面,5月中國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後,化妝品成為推動消費市場的關鍵品類,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化妝品類零售總額為270億元,同比增長12.9%。在4月就實現增長轉正的化妝品品類延續增長勢頭,這無疑提振了資本對化妝品行業的投資信心。
另一方面,作為本土風頭正盛的國貨新銳品牌,完美日記於9月底完成上市前最後一筆融資。融資金額高達9.2億元,繼博裕資本、老虎環球等資本「大鱷」入駐後,新增投資方更包括華平投資、凱雷投資等明星創投公司。更為關鍵的是,完美日記爆發式的品牌成長之路極具示範效應。這對於錯過完美日記投資機會的資本而言,去化妝品行業挖掘「下一個完美日記」或共享美妝產業紅利,顯然也是一種投資布局思路。
SIG出手6次
從投資方來看,化妝品行業不再是紅杉資本、君聯資本、IDG資本、青島金王、怡亞通等極少數投資機構的舞臺,諸如SIG、高榕資本、真格基金、博裕資本、老虎環球、經緯中國、弘毅投資、華平投資、源碼資本等享譽中外的投資公司紛紛走上臺前,可謂群星璀璨。截至目前,SIG以出手6次的成績拔得2020年投資化妝品行業頭籌,而曾以投資薇諾娜、韓後、美尚股份等被業內廣為知曉的紅杉資本,疫情後則相當謹慎。
據了解,SIG系一家總部設於美國的金融公司。2005年進入中國後,主要聚焦中國網際網路、消費等相關領域投資,投資項目包括寶寶樹、博納影業、今日頭條等。公開資料顯示,SIG以往項目罕有涉足化妝品行業,今年卻一口氣投資了Menxlab漫仕、理然、林清軒等品牌,以及大眼睛買買買等電商購物平臺。
高榕資本今年向化妝品行業出手4次,其中3次投給了Menxlab漫仕,另一次則投給了網紅電商服務平臺魔筷科技。
公開資料顯示,高榕資本偏向「新電商」「新零售」「新品牌」「新娛樂」和「新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機會。截止目前,高榕資本已投資包括完美日記、拼多多、虎牙直播等在內超過200家企業。高榕資本合伙人韓銳曾公開表示,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將成為一家行業基礎設施級別的公司。
此外,真格基金和源碼資本今年分別向化妝品行業出手3次,也算得上是比較活躍的投資公司。其中,真格基金兩次投向美妝品牌溪木源,另一次則投向了美妝集合店NOISY Beauty;源碼資本則3次全部集中投向品牌,它們分別是香氛品牌Scentooze、新銳護膚品牌PMPM、美瞳品牌MOODY。
而向化妝品行業出手2次的投資公司最為普遍,諸如華平投資、梅花創投、弘毅投資、高瓴資本、經緯中國、星納赫資本、峰瑞資本、天圖投資等。值得一提的是,華平投資2次出手化妝品行業均引起極大關注,分別投向了妍麗和完美日記。
對於資本與化妝品行業的關係,棋盤資本創始合伙人馬宏曾公開用「一波四浪」來形容2007年~2017年這十年間的化妝品投融資情況:2007~2009年,每年資本事件在3~5件;2010年開始,化妝品投融資事件從13件增長到了27件;2014年~2016年,化妝品與資本進入蜜月期,從66件到106件、106件,投融資事件達到了總計277起,佔比70.56%,涉及金額約為116.4億元。
押注中國的「歐萊雅」
但就化妝品投/融資而言,如果說2007年~2017年是「一波四浪」的起伏狀態。那麼,2020年屬於化妝品行業的投資熱潮則是一場資本狂歡。同時,也是對2019年資本就已將投資方向聚焦化妝品行業的延續。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從融資金額來看,2019年中國化妝品行業總融資金額和平均單筆融資金額雙雙創歷史新高,總融資金額達到138.16億,平均單筆融資金額達到3.37億,分別是2015年的2倍和3倍左右。
應該來說,一場新冠疫情不僅改變了幾乎所有人的生活及消費習慣、消費行為,更令投資機構對化妝品行業的關注點發生深刻變化。且只要市場和消費者行為發生變化,化妝品產業的資本運作將對行業形成巨大改變。
對此,有公開分析認為,接下來的企業併購和資本運作將體現如下三大特點:
1. 進入2021年後,企業間的收併購活動將不減反增,甚至以加速完成;
2. 買家關注的關鍵目標主要包括護膚、護髮和以健康為導向的公司、科技驅動甚至是專注於男士消費的品牌;
3. 無論是從買入還是賣出的角度來看,中國市場都變得至關重要。
實際上,上述說法不無道理。過去SIG、高榕資本、真格基金、華平投資等偏向網際網路領域的投資公司,開始紛紛將資本角逐的主戰場向化妝品全產業鏈延伸及傾斜,這意味著,投資公司針對化妝品行業的資本運作行為只會越來越多。同時,那些善於利用網際網路為自身賦能的美妝品牌或平臺等將更受青睞,如通過網際網路力挽危局的林清軒。
其次,通過今年54起針對化妝品行業的投資方向不難看出資本的偏好
更主要的是,化妝品在中國市場成為不可多得的高增速行業。Euromonitor數據顯示,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預計由2019年的4777億元增至2024年的7499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1.9%。
從化妝品零售情況來看,今年1~10月份全國化妝品零售額為2569億元,同比增長5.9%。由此可見,經濟不景氣下化妝品市場萎靡的情況是不存在的,資本逐利理所當然。
整體而言,從美加淨到大寶,再到自然堂、韓束、丸美、佰草集等,又如當下的完美日記、花西子等新銳品牌,儘管中國化妝品行業也創造過無數品牌奇蹟,但不得不承認目前國貨美妝仍然未打破被外資品牌把持市場的藩籬。
正因如此,從早期紅杉資本等投品牌到青島金王、怡亞通投渠道商,再到當下資本錨定化妝品整個產業鏈,與其說這波資本熱潮是在投快速成長的化妝品行業,倒不如說是押注中國的「歐萊雅」才是資本的新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