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團年飯就差你一人了,別鬧脾氣快回來」「我是外人」

2020-12-15 桃小菁

婚姻能給女人帶來什麼?是幸福,溫暖?還是痛苦,折磨?經歷不同,女人的感受也會不同。

嫁得好的女人,當然會覺得婚姻是美滿的,嫁得不好的女人,就只會認為婚姻是牢籠,是枷鎖。

能夠影響婚姻質量的,除了夫妻兩個人的感情而外,還有婆家人對女人的態度。婆家人對女人好,讓女人有了歸屬感,女人會覺得很幸福。

婆家人對女人不好,甚至將女人視為外人,那就算女人脾氣再好,也會有容忍不了的時候。

歸屬感是女人最渴求,最看重的一種感受,有歸屬感的婚姻,才能讓女人體會到家庭的溫暖。沒有歸屬感的婚姻,給女人帶去的只有折磨。

女人作為一個外來人,本就很難完全融進婆家,她在努力擠進去的同時,也需要婆家人伸手將她往裡拽。

一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女人才能真正融入婆家,真正感受到來自婆家人的溫暖。

可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婆家能這樣做呢?很多時候都是女人一個人在往裡擠,擠了半天還是被隔絕在大門之外。

拼了命都擠不進去的世界,女人也就不會再去擠了,這是女人對自己的保護。可一旦女人放棄了融合,婆家人又會認為女人是在鬧脾氣。

都說做人難,做女人更難,難就難在這裡。想必很多女人都有這種體會,讀者陳女士此前就對我抱怨過,說她結婚都快五年了,一直沒能真正融入婆家。

陳女士不受婆家人待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她來自偏遠山村,二是因為有了她的存在,一向聽話的丈夫竟違背了婆婆的意願。丈夫越是幫著她說話,婆婆越是對她不滿。

一個人的出身是無法改變的,陳女士從來不覺得來自偏遠山村有什麼不好,比起那些嬌生慣養的女人,她真的懂事太多。再加上陳女士很努力,名牌大學畢業,又有好的工作,她真不知道婆婆有何嫌棄的理由。

但是婆婆就是對她不滿意,結婚好長一段時間後,陳女士才知道,原來婆婆此前已經物色好了一個兒媳人選,就算丈夫已經和她在一起了,婆婆還撮合丈夫和理想中的兒媳在一起。

丈夫沒聽婆婆的話,固執地娶了陳女士,這才加劇了婆婆對陳女士的厭惡。自結婚以來,婆婆就沒給過陳女士好臉色,從不和陳女士一起外在,也不向周遭的人介紹陳女士。

結婚第一年過年,陳女士都是回娘家過的。此後幾年雖然在婆家過,可都不太愉快,年三十婆婆也要和她吵一吵。

這些陳女士都沒計較,反而加倍對婆婆好,就想早日得到婆婆的認可,真正融進婆家。可不管她怎麼努力,婆婆都不滿意。

今年過年,家裡所有的年貨都是陳女士在置辦,她還給公婆買了衣服,發了紅包。陳女士想著,畢竟是新年,只要自己態度好一點,就算婆婆依然不待見她,至少不會繼續吵架,她就心滿意足了。

但是事與願違,婆婆還是和她吵了一架,矛盾的源頭是她給娘家母親買了一件和婆婆一樣的衣服。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陳女士也沒有偏向娘家母親,可婆婆就是不滿意,認為陳女士沒有誠意。

兩個人為這事又吵了一架,陳女士滿腹委屈,找不到說理的地。丈夫也知道她受了委屈,可奈何婆婆太強勢,不依不饒的,丈夫也沒辦法調解。

忍無可忍之下,陳女士收拾行李就回了娘家,她決定在娘家過年,再也不想用熱臉貼婆婆的冷屁股了。

剛回家沒兩天,婆婆竟破天荒給她打了電話。其實婆婆也不是心甘情願了,主要是因為家裡團年,請了一些親朋好友吃飯,大家都問起陳女士,有個親戚還有事要請陳女士幫忙。

迫不得已下,婆婆才給陳女士打了電話,婆婆在電話裡說:「兒媳,團年飯就差你一人了,別鬧脾氣快回來,趕緊的,別讓大家等你!」

陳女士本就沒消氣,聽到婆婆這樣說,心裡更不高興了,她沒好氣地說道:「不回去,我是外人,你家團年跟我沒有關係!」

陳女士果斷掛了電話,就算不在場,她也能想像出婆婆對她的嫌棄與貶低,她實在不想再去賠笑臉了。

丈夫也給她打過很多次電話,但她都沒有回去。陳女士告訴我,她能理解丈夫的為難,所以不和丈夫計較,她也希望丈夫能理解她,別再強求她回去。

小菁情感分析:

雖然陳女士說她能理解丈夫,可言語間對丈夫也是有埋怨意味的。埋怨是必然的,畢竟女人得不到公婆的認可,跟丈夫脫不開關係。

最開始陳女士就說過了,婆婆之所以不待見她,就有丈夫的原因。這也就說明,婆媳矛盾的根源在丈夫身上,那丈夫就有義務也有責任去處理婆媳問題。

男人在婆媳之間的作用,真的不能小覷。男人是最了解婆媳的人,也知道如何才能哄兩個女人開心,所以男人必須要發揮自己的作用,竭盡所能維持婆媳之間的平和。

婆媳關係好了,女人自然就能有歸屬感。當然,做婆婆的也不能太過刻意為難,既然有緣成為一家人,就算再不滿意,也要試著去接納。

人這一輩子能遇見很多人,可能成為家人的人並不多,既然命運將彼此安排在一起,那就應該珍惜這份緣,好好培養感情,別讓隔閡毀了整個家的幸福。

相關焦點

  • 「兒媳,我生病了,你快回來伺候我」「誰是你兒媳,不要臉」
    她拖著疲憊的身子洗澡,洗完以後,就被婆婆斥責:「你怎麼洗這麼久,不知道水也要花錢嗎?」被無端斥責的李女士,心裡窩著火,質問:「你女兒洗一兩個小時的澡,你怎麼不說她?」婆婆則是理所當然的回應:「她是我親閨女,我親閨女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看,兒媳與親生女兒的區別,在婆婆的心裡是很清楚的。她不說,不代表她不知道誰才是與自己關係最親的人。
  • 團年飯:家的味道
    「外婆,我們回來了」。循聲望去,許久未見的三姐一家人提著大包小包走了進來,此時在廚房忙碌的外婆手裡拿著鍋鏟笑盈盈地出來迎接。每年這個時候,在外工作的兄弟姊妹們都會陸續趕回家,只為吃上一口熱乎的團年飯。隨著哥哥姐姐們一個個成家立業,團年飯桌上的人越來越多。最開始是10個,然後11個、13個、17個……慢慢地一桌都坐不下了,本就不大的客廳擺下兩張飯桌後顯得格外擁擠。外婆一個人要準備兩桌年夜飯,卻忙得不亦樂乎。我們怕她辛苦,建議去飯店裡訂兩桌。外婆總是義正言辭地拒絕:「外面吃得哪叫團年飯啊,只要你們肯回來團圓,兩桌飯我還是搞得了的。」
  • 【網絡述年】團年飯:家的味道
    「外婆,我們回來了」。循聲望去,許久未見的三姐一家人提著大包小包走了進來,此時在廚房忙碌的外婆手裡拿著鍋鏟笑盈盈地出來迎接。每年這個時候,在外工作的兄弟姊妹們都會陸續趕回家,只為吃上一口熱乎的團年飯。隨著哥哥姐姐們一個個成家立業,團年飯桌上的人越來越多。最開始是10個,然後11個、13個、17個……慢慢地一桌都坐不下了,本就不大的客廳擺下兩張飯桌後顯得格外擁擠。外婆一個人要準備兩桌年夜飯,卻忙得不亦樂乎。
  • 「嫂子,跟我哥復婚吧,別鬧脾氣」「你沒資格要求我」
    有的人比較熱心腸,總喜歡對別人的事情評頭論足,不該自己插手的事情也要去攪和一番。太把自己當回事的人,很難讓人喜歡。沒有分寸感的人,只會以自我為中心,總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對的,別人就該按照自己提出方法去做。這樣的人走到哪裡都會讓人厭惡,即便是在家人面前也討不了好。
  • 胡遠豐:2021年,團年飯
    在我們老家,有一個傳下來很多年的風俗,春節前都會吃團年飯。昨天我們一家4口去了嶽父家吃的團年飯,今天我們家接姐姐,姐夫,兩外甥女,還有姑媽,姑伯來我們家吃了個團年飯。說是團年飯,其實就是我掌勺的一頓便飯而已。以前都是我媽掌勺,我負責打下手幫忙。因為今天她在做油麵,所以沒有太多的時間來廚房幫忙。
  • 為什麼我的老闆脾氣總是那麼差?
    而如果公司還恰巧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那老闆的脾氣可能會「差上加差」。 為什麼呢?這個問題我們留到最後來回答,在這之前我們來思考以下幾個觀點。 我怎麼每次都遇到差脾氣的老闆?我是不是運氣太差了。
  • 帶兒子回娘家,我媽對侄子說「別鬧,姑姑他們是客人」
    沒想到後面兒子和侄子因為玩具而爭執起來,小男孩麼總是比較鬧騰,這時候她媽媽趕出來狠狠地批評了侄子,「別鬧,姑姑他們是客人,你平時自己家蠻橫就算了,盡丟臉」。就是這麼一句無心的話,讓她扎心了。什麼時候,家裡人已經不把她當自己人看待了。
  • 不要把最差的脾氣留給最親近的人
    一個人的成熟就在於,只要他說話,就不會去說會傷害到他身邊人的話。然而,一個人的幼稚往往是把自己最好的脾氣留給陌生人,而把最差的脾氣留給了最親近的人。這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犯的一個錯誤。我們經常把自己最壞的脾氣、最不耐煩的表情和最傷人的話留給了身邊最親密的親密。
  • 「兒媳你回娘家坐月子,我家嫌臭」,兒媳:這是陪嫁房,就是娘家
    有的人據理力爭,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聽自己的話,而有的人委曲求全,只要別人的意見和自己不一樣,她都聽從別人的意見。這兩種態度各有各的弊端,前者能夠很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但是如果遇上了一個同樣脾氣暴躁的人,兩個人很容易爆發更大的爭吵,從而引發更加難以調和的矛盾。
  • 「兒媳,小姑子出嫁,你陪嫁5萬」,兒媳怒懟:我又不是她媽
    林琪就只得在家裡照看孩子,婆婆則每天和自己的牌友一起打麻將,到了吃飯的點也不回來做飯,反而指責林琪怎麼在家裡不做飯。 婆婆想起了兒媳沒有將彩禮交給自己了。於是,就對兒媳說,「兒媳,小姑子出嫁,你出5萬」「憑什麼,我又不是她媽。」林琪不解地說。 婆婆卻不幹了,她指著林琪說,你就是個騙子,說好的將你的彩禮帶回來,你怎麼不給我,林琪理直氣壯地說,這是我的彩禮錢,憑什麼給你,我們準備用這筆錢付首付呢?」
  • 兒子婚禮上,一個小女孩衝兒媳喊聲「媽」,我聽後再加10萬改口費
    婆婆為此沒少給我白眼,有時候我真想跟遠走他鄉,去一個沒人認識我的地方生活,可又捨不得老伴。老伴一直安慰我,他說即使真的沒有孩子,我也會跟你過一輩子。  後來我們就不提生孩子這事,沒想到八年後意外懷孕了,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喜極而泣。
  • 婆婆一月花兒子兩萬,兒媳給嶽母花500被婆婆打,兒子:枉為人母
    每一位婆婆看兒媳的眼光都很挑剔,如果兒媳在外工作賺錢,她嫌兒媳不顧家,只會工作賺錢,天天出去拋頭露面,如果兒媳在家做家庭主婦,婆婆又會嫌兒媳不出去賺錢,只會在家好吃懶做,花兒子的錢,不管兒媳做什麼,在婆婆眼裡都是錯的。
  • 【 春節習俗】母親的團年飯和「老九碗」
    昨日,幾位老人來我家門口曬太陽、聊天,話題自然而然就落到了過年,落到了團年飯。是啊,每年的除夕之夜,全家大小一起吃上一頓團年飯,幾乎是中國人雷打不動的規矩。團年飯,是家庭主婦們大顯身手的時候。小時候,物資十分貧乏,但承擔著張羅團年飯任務的母親,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一雙巧手,總能夠把簡單的食材做出可口的味道,而且色香味俱全,擺出一桌豐富的年夜飯。
  • 「那個蠻橫無理的前兒媳,跟我兒離婚後,再無人敢娶」
    如果失去了禮貌,只顧自己開心快樂,那麼這樣的生活可能不是你想要的。即便你取得了一時的勝利,那麼你也失去了老人家對你的關愛。尊老愛幼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對待老人方面一定要孝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個人都會老,所以做事情別太過分。有些兒媳,是囂張跋扈的,佔著丈夫對自己的寵愛,連婆婆都不孝順,這樣的情況,只能夠自食惡果。
  • 公婆發紅包,外嫁女兒888,家裡兒媳8.8,兒媳一個舉動,公婆傻眼
    眼看著到了過年,外嫁的姑子也回來過年了,原本一家子也算其樂融融,沒想到卻因為婆婆發的紅包,而導致小梅徹底爆發了。原來,婆婆給了外嫁的女兒888的大紅包,卻只給了小梅這個兒媳8.8,這前前後後的差距不是一點。小梅完全沒想到,婆婆居然如此的偏心,讓自己這麼難堪。
  • 脾氣差,其實就是沒本事
    01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這些年,我發現一個現象: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越是沒本事的人脾氣越是大。在職場裡,那些長久停留在某一崗位,沒有得到晉升的領導,越喜歡對下屬百般苛責,各種為難。把壓力當做怒火撒在下屬身上。
  • 「兒媳,你知道錯了,就道個歉回來吧」「對不起,我要再婚了」
    電話鈴聲一直響個不停,少如劃向了接聽鍵,剛"餵"了一句,電話那頭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兒媳,你知道錯了,就道個歉回來吧!"原來是前婆婆,聽到這種自以為是的話,少如不禁失笑,到底是哪來的自信,讓她還能說出這樣的一句話?"對不起,我要再婚了"隨即,少如掛斷了電話。
  • 「兒媳你去租房,你小叔子回來不方便」「睜大狗眼看看這是誰家」
    在一段婚姻,丈夫和妻子都是兩個平等的個體,他們有各自的家庭,婚姻不僅是兩個人的結合,也是兩個家庭的結合,但是很多婆婆都會下意識地把兒媳當作家庭的附屬,他們要兒媳盡好作為家人家人應盡的責任,卻不願意接納兒媳成為家人,不願意給她應有的尊重,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報和感激。李楠就遇到了這樣的婆婆,她理所當然地把李楠的東西佔為己有,甚至還想要鳩佔鵲巢。
  • 女性更年期,火氣大,脾氣差,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我來告訴你
    更年期的女性火氣大大家好,你來了,終於等到你。
  • 民間故事:慈母過生日,仨兒子卻只回來一人,得知真相後老母哭暈
    這三個兒子都在城裡安了家,鄉下的老母便成了他們唯一的牽掛,兒子兒媳們都不放心把劉奶奶一人留在村子裡,於是多次請求劉奶奶和他們進城,到城裡去和他們一起生活。每次兒子兒媳提議接劉奶奶進城,她總是說:「你們幾個啊,在城裡好好的工作,不用太惦記著我,只要你們過得好,娘就滿足了。你們看我這胳膊腿兒的都硬朗著呢,啥活都能幹,再說了,進了城裡,娘誰都不認識,還不把娘給憋屈死啊,不像在咱們老家,出來進去的都是老熟人,跟誰都能嘮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