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首蕭邦鋼琴練習曲,演奏技巧和詳解都在這了!馬上練起來!

2021-01-10 上海小音咖

「練習曲」原是作曲家們為學生練習某種演奏技巧而創作的曲子。它往往是依據單一的音樂動機寫成的。

蕭邦創作了27首鋼琴練習曲。他把其中24首分成兩集,每集12首,編為作品10號和作品25號。另外還出版了一卷沒標明作品號的練習曲,起名為《三首新練習曲》。這27首練習曲,幾乎全都有特定的技術性,除七八首為中速或慢速外,其它都是快速度,帶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它們不同於前人所寫的練習曲,具有單純的、機械的技巧練習和枯燥、平庸的缺點。蕭邦的練習曲,不僅有針對性、較難的技巧練習,有些還有比較深刻的思想內涵,就象是一篇篇短小的音詩。因此,人們常常把蕭邦的練習曲,說成是綱琴音樂史上的一種「革命」。

作品10號,12首練習曲,1832-1836年間的作品,1837年出版。呈獻給李斯特的夫人阿古爾特伯爵夫人。雖然作品10和作品25是在同一時間寫成的,但是作品25相比起來更像音樂作品,而不是一些技術難題的攻破。

第1首《C大調練習曲》,技巧性琶音練習曲,表現在音型上都是分解三和弦和七和弦,它的音調明朗、和聲嚴謹、情緒莊重,有聖詠合唱曲形態,所以稱為《逃亡聖詠曲》。快板,3段體,中段後經變奏、轉調而恢復原形。

第2首《a小調練習曲》,它是一首快速的半音階練習曲,其目的是使右手3、4、5指在力度、靈活性及獨立性方面得到均衡的發展。3段體,中段轉為F大調,第三段為第一段反覆。俄國著名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曾稱之為「憂鬱的小情緒畫」。

第3首《E大調練習曲》,離別曲,與第六首降E小調成為一對。它的曲調優美速度徐緩,但又是一種觸鍵練習。不太慢的緩板,3段體,中段轉為更活潑,情緒也更高揚。蕭邦本人認為:比E大調練習曲更美的主題他是再也寫不出來了。這是一首發自心靈深處的哀歌。樸素的和聲、「風笛式」不斷重複的低音,都顯示出它的民間色彩。中段情緒起伏,帶有戲劇性,使抒情的主題顯得更為突出。

第4首《升c小調練習曲》,這是一首以練習重音為目的的練習曲。手指速度的練習曲,複雜的右手,同時左手有很多大的跳躍。鋼琴家彪羅認為,「這是純粹古典、典型的練習曲。」 急板,3段體,中段升G小調起經各種轉調,再回到第一段的升C小調。

裡赫特—蕭邦Op.10 No.4——升c小調練習曲激流

第5首《降G大調練習曲》,人們稱之為「黑鍵練習曲」。在這支曲子裡,蕭邦是第一次嘗試性的、用有明確練習目的的手法,把旋律和主題交給左手,而讓右手持續地彈奏特定的練習音型(Etude-figure)好象是對主題進行註解。它給以後一些練習曲的發展作了有益的探索。3段體,第一段從降C大調降至降D大調;中段降D大調至降G大調,有調性不明的經過性轉調;第三段和尾聲都為降G大調,最後雙手以八度彈出ff的下行音階。

霍洛維茨—蕭邦Op.10 No.5—黑鍵練習曲

第6首《降e小調練習曲》,夜曲形態的練習曲。它是一首浪漫氣息的哀歌。包含有深沉的憂鬱、抒情的沉思和明朗的幻想。它的旋律如歌,但半音進行以及複雜的和聲轉換,使它又染上了不安的氣氛。此曲為行板,3段體,中段由降B大調轉至E大調再轉回降E小調;第三段為第一段重複,最後5小節由降E小調轉為A大調。

第7首:《C大調練習曲》,類似託卡塔的練習曲,具有斷奏的特色。它的重點是練習右手的技巧。高音聲部用連音(Legeto)來彈奏,而低音聲部要求用斷奏(Stccato)旋律隱伏在連奏聲部高音之中。甚快板,3段體,中段為D小調,最後有尾聲。

第8首:《F大調練習曲》,是練習曲中最輝煌明亮的一首,在音樂會上也很經常被演奏。這支曲子左手是主題的主要演釋者。而右手用「練習」音型來修飾它。全曲具有活潑的性格,四個結束和弦,從左手低音用琶音手法一直傳送到右手最高音,這是蕭邦慣用的演奏手法,因為古典的琶音多是兩隻手同時進行的。

第9首:《f小調練習曲》,它是一首難度極大的觸鍵練習曲,右手彈喘氣般病態的旋律,強烈的悲憤之情以及尖銳的對比性,曲中焦躁的情緒很像是李斯特,蕭邦寫這首練習曲時,還不認識李斯特。這說明浪漫主義使他們內心是相通的。急促的快板,ABAB尾聲。第一段為為F小調;第二段降D大調、降G大調至F小調;第三段F小調;第四段和尾聲都為F小調。

第10首:《降A大調練習曲》,它的目的主要是訓練節奏。其性格由二連音符、三連音符樂句交互帶出微妙的對照,樂曲情調明朗,是此曲是同類型作品中最積極的一首。甚快板,3段體。第一段為降A大調、降E大調、降A大調;第二段從E大調經各種轉調回到降A大調;第三段為第一段重現。有人說它達到了鋼琴技巧的顛峰,具有浪漫主義的詩意。彪羅認為此曲充滿幻想的常動性格,除李斯特的《鬼火》外,沒有其他的練習曲可以比擬。

第11首:《降E大調練習曲》,雙手琶音練習曲。大距離地伸張手指,是這首練習曲首要的技術目的。同時,它也是一種「觸鍵練習」。因為,它的旋律不僅出現在高音聲部也有時出現在其它聲部。另外,在這首練習曲裡,從頭到尾都要採用從左手低音傳遞到右手高音的琶音演奏手法。稍快板,3段體。第一段為降E大調、F小調、降E大調、F小調、降E大調轉降C大調;第二段降D大調、降D小調、降E小調、降C大調、降B持續音上方的降A大調;第三段為第一段反覆。

第12首:《c小調練習曲》,這是蕭邦所作27首練習曲中,流行最廣、最著名的一首,又稱「革命練習曲」,左手將失望與憤怒表現於上下行音階上,右手奏壯麗的八度,左手練習曲,有魄力的快板。以下是它的創作背景。蕭邦1831年離開華沙,踏上返巴黎途中,在斯圖加特得知俄軍離開波蘭,悲憤之餘而作。3段體。第一段8小節序奏,從C小調起經轉各種調至降B大調;第二段由升G小調轉C小調;第三段再現第一段,從C小調起經多種轉調至C小調結束。全曲洋溢著熱情和光輝,賦予了作品10號的12首練習曲一個戲劇化的、驚人的結尾。

基辛—蕭邦op.10 no.12—革命練習曲

蕭邦作品25號練習曲集也是由12首曲子組成,除第12首寫於1831年冬天外,其餘都寫於1836—1837年間。

第1首《降A大調練習曲》,牧羊人的笛子。蕭邦自己對此曲的解釋為:「牧童因暴風雨來臨,避難於安全的洞穴。遠處風雨大作,牧童卻若無其事地取出笛子,吹出風雅的旋律。」這是一首很特殊的練習曲,因為蕭邦把右手每組16分音符的第一個音和左手的根音,在樂譜上都讓用大號鉛字印出。這的確是把次要的東西,提升到主要位置上。由於它的旋律非常動聽,象首豎琴曲,所以很多人稱它為「豎琴練習曲」。

第2首《f小調練習曲》,是一首帶有幻夢意境的小曲,手指及手臂柔軟性練習曲,兩聲部旋律在滑奏下,有朦朧的夢幻之感。這支曲子是二部曲式,「無窮動」 式的快速、平均的三連音貫穿全曲。優美、典雅的旋律,把人們帶進溫柔的、詩一般的意境。

第3首《F大調練習曲》,節奏練習曲,它的情緒樂觀、明朗,與上面《f小調第二首練習曲》形成了性格上的強烈對比。它要求做到演奏均勻而流暢,力度等把握得體。

第4首《a小調練習曲》,是一首通過移動重音位置的節奏練習曲。其陰鬱的基調使練習曲具有小調的特性。像託卡塔一般的,幾乎是在不斷反覆的左手音型與右手的和弦形成對比,感覺十分不安與不祥。庫拉克對此曲注釋:「切分音練習曲,必須把常規節拍與逆行重音配合恰當,和弦方面,像是由和弦生出來一般,在高音部有弱起拍的旋律,而且到處懸疑,當它一進來,旋律正好轉慢,略有遲疑感,在流暢中有心神不寧的感覺,這是極具狂想曲風格的練習曲。」

第5首《e小調練習曲》,輕快的小諧謔曲。這是蕭邦聽到義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1782—1840)的演奏之後,被他那魔鬼般技術所感召,寫下的一首技術性很強的練習曲。這的A段由右手呈現焦急不安 、悠長的旋律,而左手用不諧和和弦,有如提琴嘲弄性輕快的撥奏。中段是從容流暢的旋律與前後形成鮮明的對比,然後A段再現,整首曲子帶有幽默和諧謔情趣。

第6首《升g小調練習曲》,三度練習曲。它又是一首優雅的、帶有傷心的「觸鍵練習」。西方音樂評論家說是:「透過眼淚而微笑。」關於這首練習曲,有這樣一個傳聞。據說蕭邦在寫作它的時候,心裡想像著一個波蘭流亡者在雪撬銀鈴聲中,沿著茫茫無盡頭的冰雪小道,流放到遠方去的情景,這個傳聞不一定可靠,但樂曲中那連續不斷的、3535的三度和弦,確實有些象雪撬前進時送來的鈴聲 。

第7首《升c小調練習曲》,二重旋律的練習曲,按彪羅的說法,這應當是長笛與大提琴的二重奏。緩板,3段體。第一段有宣敘調為序奏,升C小調、E大調;第二段升G小調及各種轉調到升C小調;第三段如第一段再現。

第8首《降D大調練習曲》,六度雙音練習曲。它是「觸鍵練習」曲中,比較複雜而技巧較難的一首。兩個外聲部形成「二重唱」象是長笛與大提琴在對話,結尾時,它轉成了降E大調,增加了樂曲的色彩 。

第9首《降G大調前奏曲》,蝴蝶練習曲。它的旋律優美、秀麗而輕盈,右手部分是六度練習。左手伴奏也有很大的難度。

第10首《b小調練習曲》,八度練習曲。它的目的是練習八度音的演奏技巧,一連串的八度在不換變手指的情況下連起來演奏,加上巧妙地運用踏板,產生出絢麗的色彩。中段仍然保留著八度音進行, 但是它的性質改變了,象是一首溫柔的情歌。然後又是前面快速八度音的再現。

第11首《a小調練習曲》,一直被人們稱之為「冬天的旋風」。它是蕭邦用特定的練習音型,來更深一步描繪一幅革命失敗的悲劇畫面,緩板,有精神的快板。這首《a小調練習曲》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貝多芬《熱情奏鳴曲》末樂章,它們表達了作曲家的革命意識和反抗壓迫的心願。彪羅對此曲評價:「在你能想像的範圍內展現著最豐富的音。」

第12首《c小調練習曲》,海洋練習曲。它和作品10號第12首《c小調「革命」練習曲》差不多時間創作,而且調性還相同,都是c小調。有魄力而不太快的快板,3段體。在川流不息的分解和弦和短小、堅毅、果斷的插句裡,都使人感到一股不可抗衡的巨大力量。

新練習曲3首,可能作於1839年,屬補遺作品。3首分別為:

1.F小調,節奏及旋律練習曲,有《迷人的微吟》之稱,兩個動機組成,小行板。序奏F小調然後F小調轉為A小調;C小調轉降D大調、降E小調、降E小調轉降B小調;F小調、C小調、降D大調轉F小調。

2.降A大調,稍快板,3段體。第一段,降A大調、降D大調、降A大調、F小調、降A大調;第二段E大調、C大調、降A大調、A大調、降B大調、B大調、C小調、降E小調、降B小調、E小調、A大調;F小調、C小調、降E小調、降B小調,F小調轉降A大調;第三段降A大調、降D大調、降A大調、F小調、降A大調。

3.降D大調,稍快板,3段體。第一段為降D大調、降A大調、降E小調、降D大調、降A大調、降B小調、F小調、降G大調、降A大調、降D大調;第二段降D大調、降A大調、降E小調、降D大調。

原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綠皮書鋼琴曲音樂是哪首 鋼琴譜蕭邦冬風練習曲指法分析
    近日,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正在國內熱映,掀起了一陣觀影狂潮,不少網友看後表示被影片中的唐謝利和託尼利普的真摯、純粹的友情所感動。由於影片是更具真實故事改編而成,主人公也是著名的鋼琴家唐謝利,所以當中涉及到大量的鋼琴音樂作品。其中,唐謝利在酒吧彈奏的鋼琴曲更是讓不少觀眾記憶深刻,好奇唐謝利彈奏的那首曲子是什麼。
  • 學鋼琴,為什麼蕭邦練習曲非彈不可?(石叔誠)
    那麼為什麼我要專門談蕭邦的練習曲呢?19世紀上半葉,正是鋼琴這個樂器經歷了一百多年的不斷改進完善,走向「王位」之時。老天的安排,兩位對鋼琴藝術作出巨大貢獻的大師應運而生了。蕭邦生於1810年,李斯特生於1811年,他們既是鋼琴演奏家,也是作曲家,過人的天賦和才華將鋼琴的藝術表現力推向了幾近極致,同時也將鋼琴的演奏技術擴充和發展到幾近極致。
  • 世界10大最著名的鋼琴曲,蕭邦三首鋼琴曲上榜,你都聽過了嗎?
    1、蕭邦—軍隊波蘭舞曲:這首曲子情緒昂揚、氣魄宏大,富有戲劇性,是一首勝利凱旋的進行曲,被認為是蕭邦音樂中民族精神體現得最為強烈的作品之一。2、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這是一首風格是古典音樂,取材於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隨想曲,所以這首曲子又稱為「帕格尼尼主題變奏」。
  • 鋼琴詩人蕭邦,安魂曲,葬禮進行曲
    他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往往被娓娓動聽的鋼琴聲感動得淚流滿面『鄉村節日快樂、活潑的民間音調,笛子、低音提琴的精彩演奏,民間舞蹈豐富的節奏,都使他陶醉,並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農舍、小酒館裡小提琴那如泣如訴的歌唱,使他流連忘返。一次,蕭邦全家到郊外旅行,一位民間藝人出色的演奏把蕭邦迷住了,久久不願離去。父親一看時間已晚,催蕭邦快走,蕭邦堅持聽完再走,父親只好讓步。
  • 5歲鋼琴小天才彈高難度作品,網友都稱其為「蕭邦轉世」!
    蕭邦《幻想即興曲》是公認的難度較高的一部作品,有一位5歲的男孩就將自己彈奏這首作品的視頻上傳到了網上,網友們看到後,都被這位可愛的小男孩的才華所震驚!音樂家蕭邦的《幻想即興曲》到底難在哪呢?首先我們從音樂的結構上來看。
  • 學鋼琴彈練習曲為什麼那麼重要?
    關注 很多琴童可能會向家長提出這種疑問:為什麼學鋼琴要彈練習曲,我不可以直接彈奏我喜歡的曲子嗎? 對鋼琴了解不深的琴童以及家長會對此有疑問是正常的,但是只要向鋼琴老師詢問,就能解除這個困惑。接下來小編就告訴大家,為什麼學鋼琴彈練習曲那麼重要?
  • 【參考指南】鋼琴練習曲進階線路,學琴的你現在到哪一步啦?
    在彈奏時,要將每一首練習曲的奏法、重點、難點找出來,並用由慢到快的速度練習,提速時,要經過前一速度的「過關」檢驗,切忌急於提速、盲目求快的粗糙練習。四、車爾尼《鋼琴快速練習曲》作品299無論在速度上、技術上、篇幅上都略高一籌。通過對其中各類型技術訓練,使彈奏技術愈加成熟和全面。
  • 蕭邦21首夜曲通解
    蕭邦39年短短的生命,是由無數晶瑩耀眼的鋼琴珠玉小品所鑲綴起來的。他生在19世紀前半葉浪漫思想風起雲湧的時代,他的作品充滿了浪漫的色彩,音樂史一般都將他列入浪漫樂派之列。
  • 蕭邦主要的鋼琴作品
    蕭邦的鋼琴作品涉及體裁十分廣泛。蕭邦創作了許多練習曲、前奏曲、夜曲、圓舞曲、諧謔曲、敘事曲、瑪祖卡舞曲、波羅乃茲舞曲、奏鳴曲等作品。人們從這些體裁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採用了一種創作更大型、更複雜的作品把特性樂曲推向大型樂曲的發展趨勢,並且以典型的浪漫主義音樂語言將鋼琴樂器的表現力發揮到淋漓盡致。
  • 書評《蕭邦:生活和時代》
    他的馬祖卡、波羅奈茲、華爾茲、夜曲、奏鳴曲、練習曲、以及即興曲浸透了來自故鄉的憂愁。這些作品成為鋼琴獨奏音樂會上最好的曲目。這本書描述了蕭邦和當時的浪漫主義音樂大師之間的關係—孟德爾頌、羅西尼、柏遼茲、以及李斯特。作者還舉例對蕭邦的部分鋼琴曲譜做了詳盡的分析。
  • 鋼琴浪漫主義時期代表人物鋼琴詩人蕭邦的創作特點與代表作品分析
    (1)練習曲與前奏曲在蕭邦的一生中共創作了24首《練習曲》,還有為莫舍萊斯的《方法的方法》而創作的3首《新練習曲》(KKP0905—907)。在蕭邦所創作的練習曲中,每一首練習曲有著明確的技術難題,比如說,作品Op.10 No.1這首作品,很好地解決了琶音跨越的問題;作品Op.10 N0.2很好地練習了演奏者對半音階的掌握程度;Op.10 No.8鍛鍊了手指的獨立性(如例1-2-14所示為該首作品中截取的旋律片段);Op.25 No.6是針對三度音階的練習,Op.25 No
  • 鋼琴進階大全集
    這類曲子很多,僅19世紀歐洲作曲家就寫有上千首。一種為樂器演奏的技術訓練而寫的樂曲,常有特定的技術上的目的,如訓練音階、琶音、八度音、雙音、顫音等;一種為音樂會練習曲,由前者派生而來,並逐漸演變為一種炫技性的藝術作品而在音樂會上演奏。
  • 中國雙流站丨美國鋼琴演奏博士吳易穎『解析型』鋼琴新年音樂會
    >讓孩子和家長真正聽得懂,會感受,有共鳴咦,旅美演奏博士來雙流勒!!!>李斯特鋼琴練習法傳承者四歲學習鋼琴、六歲學習小提琴、自幼展現出非凡音樂天賦、是音樂界比賽的常勝將軍。《貓和老鼠》鋼琴現場經典演奏旅美期間師從鋼琴家 (安德魯威利斯)Andrew Willis、 (孫閔書)Minsoo Sohn,並獲多位國際級鋼琴家指導。
  • 蕭邦:琴聲裡的情懷和夢想
    然而,蕭邦在波蘭的生活並非晴空萬裡。蕭邦在華沙時,正是歐洲列強三次瓜分和吞併波蘭的動蕩歲月。時局的不安和亡國的恥辱成為當時波蘭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們創作的母題。蕭邦的父親也曾參與過反抗侵略者的起義運動,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對本土文化的感情,都如絲如縷般影響了蕭邦的成長和創作軌跡。隨著波蘭局勢進一步惡化,在師長和親友的敦促下,蕭邦不得不離開波蘭。
  • MAMAMIA上海校區:義大利留學之音樂學院鋼琴入學考試大匯總
    、或者一首巴赫英國組曲中作品 2、1首斯卡拉蒂奏鳴曲 3、6首練習曲(至少一首選自蕭邦和李斯特op,1除外) 4、1首奏鳴曲的任選一個樂章 研究生: 1、1首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克烈門第、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
  • 10首讓人瞬間靜心的鋼琴曲,聽完世界都美好了
    不如在沙發上找個最舒服的地方,來一杯你最喜歡的咖啡,躺下來,安靜下來,聽著這些美妙的、令人放鬆的鋼琴曲吧。原屬從1890年開始寫作的鋼琴組曲《貝加莫組曲(Suite Burgamasque)》第三樂章,但由於作品實在太美了,以至人們常常將它單獨抽出演奏,久而久之,甚至忘了其真正出處。 在這首樂曲中,音符仿佛陷入一個輕柔地漩渦,緩緩旋轉...
  • 世界十大著名鋼琴曲 巴赫大鍵琴協奏曲 BWV1052排第一
    眾所周知世界鋼琴十大難曲,無人能將其出色彈奏!鋼琴曲一般指用鋼琴彈奏的樂曲,有時還配以其它的樂器同時演奏,一起看看世界十大著名鋼琴曲,音樂的美就在其中。10.E小調第1鋼琴協奏曲作曲家:弗雷德裡克·蕭邦時間:1830年這首曲子最初是蕭邦獨奏的,在波蘭的一場演唱會上,這首曲子和諧中形成了複雜性,充分顯示蕭邦的創新和天分,是世界十大著名鋼琴曲之一。
  • 鋼琴的三大奏法都是啥?
    19世紀後半葉以來,由於鋼琴演奏從沙龍走向大廳,鋼琴得以不斷改革,具備了現在鍵深、弦長、發音宏大的規模,出現了「傳統手指」以外的 鋼琴演奏流派——重量彈奏法。1905年布萊特浩普特出版 《自然的鋼琴技巧》一書,十分強調重量在鋼琴演奏中的作用。非連奏正是以肩部、手臂及手的自然重量為力量來源使鋼琴發音的。根據用力部位的不同,非連奏可 分為:大臂非連奏、肘部非連奏、手腕非連奏和手指非連奏。
  • 鋼琴詩人蕭邦創作特點及作品
    蕭邦創作特點及作品一、蕭邦的生平簡介浪漫主義時期不僅在德國和奧地利湧現了像舒伯特、孟德爾頌和舒曼這樣偉大的鋼琴音樂家,在德、奧以外的國家也產生出了傑出的鋼琴音樂大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譽為鋼琴詩人的波蘭作曲家蕭邦
  • 蕭邦和喬治桑的曲折愛情
    開始蕭邦雖然對喬治·桑的言談舉止感到好奇,但對這樣的女子,他仍然無法苟同和接納。  1838年夏天,繼2月在法國皇宮、3月在盧昂演奏E小調鋼琴協奏曲後,蕭邦和喬治·桑見面的機會愈來愈多。此時,他和瑪麗亞的婚約已經告吹,蕭邦發現和喬治·桑在一起時,他可以盡情傾訴內心最深處的那些情感,而不必像面對瑪麗亞或康絲坦茨婭時那樣,得隱藏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