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管是哪個部位的獵物肉,回家後都要第一時間將粘在肉上的毛髮和塵屑清理乾淨。接著,用刀把較大塊的肥肉、脂肪切掉,稍後可以將它榨成油(不過不太健康),或另做其他用途;除脂肪的同時,可以把那些不是肉的組織也去掉——但注意不要切除得太仔細,否則會浪費許多肉,稍微留一點沒關係。另外,我們在買肉時常見到的那層白色隔膜可以不去掉。講完通則,我們再來講講處理時需要特別注意的部位。
腰肉,或稱背柳肉(backstrap),即動物脊椎兩旁從腰至頸部之間的肉,是最受歡迎的部位之一。這塊肉切下來後,可以整塊打包,也可以切成小塊或者直接切成肉排,煮的時候就可以不用再切了。跟腰肉同樣受歡迎的還有裡脊肉(tenderloin),以滑嫩著稱,有些人認為這部分的肉應該趁新鮮馬上吃掉,但也有人覺得在冰箱裡放放也沒什麼影響。
頸肉也是比較緊實的部分,肥瘦不分,處理的時候可以沿著頸骨把肉剔出來,然後切片或成片烤制,風味獨特;也可以剁成肉碎,做包子餡兒或撈麵。不過,隨著近年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多發,這部分的肉應該越來越少人吃了。
一般來說,動物前腿肉的肉質會比後腿肉更緊實一些,適合剁成肉碎或慢燉。切成肉碎的話,要去皮去骨。燉製的話則一般連骨連皮,但腿骨實在不好砍斷,可能要藉助鋼鋸,沿著獵物的肩部水平切割,再結合砍刀斬件。膝蓋以下的肉,即小腿肉,有很多肌腱組織,口感獨特,燉製後是一道別具風味的菜餚。義大利菜中的紅燴牛膝,中國菜的涼拌牛展,便是取牛的這部分製作而成。
動物的後腿膝蓋以下的小腿肉跟前腿差不多,但膝蓋以上的肉則滑嫩許多,可以切成肉排直接烤或煎。所以,在處理的時候可以把這部分的肉剔出來,單獨打包。分割後腿肉很容易,只要沿著肉上原有的接縫,就可以將肉分成獨立的塊狀。而且,只要用刀割開一點口子,接下來直接用手都能將它撕開。
如果每年打到的獵物都比較多,建議買一臺專門的商用碎肉機,無論做普通的肉碎,還是做臘腸或肉丸都比較方便。有人認為碎肉的時候加入佔肉比例10%到20%的肥豬肉或肥牛肉,做出來的肉碎或肉丸、臘腸更好吃。碎肉的時候,一定要去皮去骨,並將筋腱之類去掉,以防損壞碎肉機。
自己處理獵物肉的好處,是你可以將它弄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再打包起來放進冰箱,等到要煮的時候,直接拿出來就可以煮了。通常來說,處理好的肉可以用保鮮袋裝好密封,然後再包一層包肉紙,可以更好地隔絕空氣;如果有條件,也可以直接用真空袋打包,這樣保質的時間可以更長。
逢周二、周五發布新文章;點讚和留言是對我們最好的鼓勵,感謝大家!微博「北美狩獵」同步發布。
●運載獵物肉,連骨還是去骨好?
●獵物的舌頭不要丟掉!這樣做也很好吃!
●嫌老獵物肉柴?「香」才是它的本質!
●獵物肉存儲和保鮮的最佳方式
●五種方法來炮製被遺忘的獵物肉!
●獵物肉太多吃不完?試試做成香腸吧!
●美味大比拼:哪種獵物的肉最好吃?
謝謝獵友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