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國著名主持人、播音員趙忠祥老師因病逝世,享年78歲。
據悉,去年底,他因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發現身患癌症,已經擴散,雖經救治終是未能敵過病魔。
趙忠祥之子通過微頭條發布了父親離世消息
「
趙忠祥得的是什麼癌症?
據知情人士透露,趙忠祥所患的是鱗狀細胞癌(鱗癌)。這是一種病理學診斷,這種惡性腫瘤可以生長在任何部位,比如肺部、皮膚、舌頭、食道、肺臟、前列腺等。其中,皮膚鱗狀細胞癌,是除基底細胞癌外,第二好發的皮膚惡性腫瘤。
美國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臨床副教授、比弗利山莊癌症中心(BHCC)腫瘤內科主任醫師和皮膚癌研究所主任Steven J. O』Day博士介紹,這種癌症常見於老年人,尤其是那些長期存在有皮膚破損的。其發生與自身因素及環境因素都有關,最常見的誘因是紫外線照射,大多數患者好發於頭面部、手背等易暴露之處,主要症狀有發病區域皮膚變厚、變鼓,並出現破潰、結痂、流水、流血等。還有一些患者曾有燒傷史,在疤痕上長出了癌症。
在惡性腫瘤中,鱗狀細胞癌不算惡性程度特別高的,但若到了晚期,進展也很快,部分患者從發現到死亡不足3個月。
「
為何老年人易患癌?
根據2018中國癌症登記年報統計顯示,惡性腫瘤發病率隨年齡增長逐步增加,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腫瘤高發人群,80歲左右達到發病高峰。
我國老年人惡性腫瘤死亡率排名前5位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
而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的數據顯示,癌症診斷的中位年齡為66歲,其中乳腺癌61歲,結直腸癌68歲,肺癌70歲,前列腺癌66歲。
在65歲至74歲的人群中,有1/4的新癌症病例得到診斷。
總的來說,年齡增長是癌症發生最重要的風險因素。「只要活得夠久,人人都會患癌」。
這是為什麼呢?
幾十年來,人們已知道,由遺傳傾向或生活方式及環境因素引起的基因突變會導致癌症。
傳統觀點認為,如果一個細胞需要多個(通常是5到6個)突變才能引發癌症,那麼,「癌症發病率隨年齡增長的方式」就可以理解和量化。
不過,2018年鄧迪大學發表的一項重大研究顯示,與多重突變相比,免疫系統隨年齡增長而衰退可能是癌症發病率上升的一個更關鍵的原因。
免疫系統衰退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胸腺的萎縮。胸腺是免疫系統的一個器官,參與培養和發展T細胞,而T細胞是免疫系統的主要參與者。
胸腺退化開始於1歲左右,胸腺大約每16年縮小一半,T細胞的產生也相應減少。
研究人員發現,某些癌症的發生率增長與新的T細胞數量減少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
這個由生物學、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監測、流行病學和最終結果(SEER)項目數據對他們的模型進行了測試。
結果表明,許多癌症似乎與免疫系統的衰退有很強的聯繫,而一些癌症則更可能與免疫系統的衰退和多種突變的結合有關。
研究人員呼籲應該在癌症研究中更加重視免疫系統。除了突變,還應該關注如何以一種可控的方式提高胸腺功能,增加T細胞的數量。
最新研究—— 「衰老」的4種主要生物學途徑
每個人都會變老,但方式不同。變老通常意味著要應對不同的健康問題,而不同的人會面臨不同的問題。為什麼呢?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確定了表徵四種主要衰老類型的4種不同生物學途徑,包括:
代謝
與體內物質的積累和分解有關
免疫
與免疫反應有關
肝
與肝功能有關
腎
與腎功能有關
其中,易代謝性衰老者患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可能更高。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人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衡量血糖水平的指標)水平也可能升高。
但研究小組指出,人們可能不只受一種,而是兩種或以上衰老的影響,因此面臨著不同健康問題的綜合風險。
除了衰老類型外,研究小組還發現了不同個體之間衰老速度的差異。並且,比較了對胰島素敏感的健康個體和那些身體無法有效處理血糖的胰島素抵抗者的衰老情況。
總的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胰島素敏感性和胰島素抵抗性人群之間大約有10個分子存在顯著差異,在這些分子中,有許多在免疫系統的功能中起作用。
更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一些接受生活方式幹預者,特別是在飲食方面,他們的衰老類型指標甚至一度下降,某種程度上意味著這些人衰老的速度變慢了。
衰老是如何發生的,又是如何引起癌症的,仍有許多未解之謎。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能真正揭開謎底,找到防治的辦法。
參考資料: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2/180205151549.htm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7495.ph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