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12日,江蘇召開推動服務業加快恢復發展情況媒體座談會。記者了解到,江蘇全省服務業企業復工經營呈現增效加速態勢,重點監測的規上企業平均復工復業率已達87%。同時,創造訂單,成為服務業的新挑戰。
近九成服務業企業已復工
服務業是江蘇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業增加值佔江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0%。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祁彪介紹,截至3月11日,列入全省重點調查監測的34293家設區市服務業規上企業(含部分限上批零住餐企業)中,有29846家企業復工復業,平均復工復業率達到87%,其中南京、南通、鹽城復工復業率超過94%。納入監測調查的規上(限上)服務業企業職工總數245.5萬人,已復工到崗179.1萬人,職工復工到崗比例超過70%,較2月底有明顯提高。受疫情直接衝擊較大的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止跌復甦,納入監測調查的8318家設區市限上批零住餐企業中有6912家復業經營,平均復工復業率達到83.1%。
江蘇省商務廳副廳長周常青介紹,截至3月10日,全省重點聯繫的486家城市綜合體,復工營業441家,復工率90.7%;658家百貨商場,復工營業546家,復工率83%;農產品批發市場復工營業率98%,農貿市場(菜場)復工營業率99%;限上餐企堂食復工率17%,小微餐飲堂食復工率約16%。
按照分區分級的精準防控要求,江蘇室外旅遊場所也正逐步有序開放。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經聖賢介紹,截至3月11日,全省累計已開放景區214家,其中A級景區201家。
訂單不足,服務業企業最大的難題
「前面講復工復產,現在看起來已經是『老話』,其實現在目前最大的問題取決於需求端。復工是不是等於復產,最後取決於需求即訂單。現在發現一些企業沒有訂單,這個才是服務業真正的麻煩。」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說,所以今後的重點應該把政策轉向穩定需求、創造需求這一塊,才能真正救急。
江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錢東平說,信貸方面很多監管政策已經放寬了,資金上面的需求無論是大型重點項目的金融支持方面,還是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上面,資金支持是沒有問題的,就看各家企業如何出奇招「創造訂單」了。據悉,目前在江蘇省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設立有為期6個月的「受疫情影響小微企業融資綠色通道」,截至3月11日,已有3523家企業通過綠色通道申請融資,其中3090家企業獲得信貸,累計社融資金額達93.5億元。
劉志彪認為,疫情對服務業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生產和消費不能夠分離的行業受疫情的影響比較大,即生活性服務業衝擊較大。江蘇生產性服務業佔服務業的比例大概是50%左右,生產性服務跟製造業關聯更緊,產業鏈要比生活性服務業的產業鏈長一點。有些生產性服務業可以實現消費過程的空間上的分離和時間上的分離,如線上的遠程服務,這些服務業在疫情影響下,反而是一個發展的重要的機遇,刺激了新興業態的發展。
這一點已經得到了論證。例如,疫情期間,「共享員工」成為企業抱團取暖的用工模式。從1月29日開始,蘇州食行生鮮與蘇州新梅華餐飲、蘇州梅克蘭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蘇州貨的城市配送有限公司等企業積極接洽,陸續「借調」多名員工、車輛,提升加工、配送能力,共同保障市民菜籃子供應。利用「宅購」「拼購」「社區團購」等無接觸配送方式,金陵飯店一周銷售金陵大肉包50萬隻,鹽水鴨6000多隻;古南都集團利用社區營銷,建立起200多個群組,吸引了2萬多個粉絲;南京櫻桃鴨1-2月零售、外賣、電商銷售同比增長50%。
恢復消費信心,走出家門逛吃逛吃
12日,「南京發布」發布了一條「來呀來呀,來逛哎」的貼子,熱情邀請南京市民走出家門逛吃逛吃。
就在3月9日,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來到夫子廟景區的一家餐飲店裡,在大堂內品嘗秦淮小吃;3月10日,蘇州市長李亞平走上蘇州最繁華的商圈觀前街;3月11日,南京市市長韓立明在大眾書局新城市廣場店買了兩本書……南京市秦淮區甚至還發布倡議書,倡議機關幹部到轄區內商貿、餐飲等企業購物消費,並給出了"最低消費標準"——不低於100元。
對此,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張為付認為,應實行消費服務業需求側的靶向化刺激性政策,「三個靶向,一是針對不同的行業、區域、時間節點來出臺一些消費的政策,比方說不同的區域和行業,可以向消費者發放消費券。二是以這次疫情為契機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可以首先從醫護工作者開始。三是把居民手裡的儲蓄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有條件放寬房產購置限制政策。」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丁宏說,要從需求端發力,恢復消費者信心,如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積極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釋放新興消費領域的潛力,積極培育如智慧醫療、電子商務等。對受疫情影響大的企業,出臺針對性強的精準支持政策,多方面降低他們的運營成本。
記者 宋曉華 沈佳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