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時給長輩磕頭的習俗應該延續還是廢除?

2020-12-21 龍談情感

昨天吃過晚飯,媳婦兒過來跟我說:「我跟你商量個事兒,我說了,你別生氣!」我說:「你說吧!啥事兒啊?」她說:「我過年的時候不想磕頭。"

如果是在其他地方可能就不會商量這樣的話題,可能也不會有探討這種話題的機會。但在我們老家還保留了這種拜年的習俗,老年人還是比較在乎這一點的。我不敢支持媳婦兒過年時私自違背家鄉習俗!

我很肯定地回答她:「必須要磕頭!那些嫂子們每年拜年時都給咱爸媽磕頭,按照禮節你也應該給大爺大娘磕頭,禮尚往來,應當如此!」媳婦兒還是不情不願的說:「我給俺爸跟俺媽都沒怎麼磕過,嫁到你們家,每年都要磕頭!」「不管你願意不願意必須要入鄉隨俗!」

媳婦兒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抱怨,我也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她們老家早已廢除了過年給長輩磕頭的風俗。其他地方過年什麼樣的規矩,我沒有研究過,也不敢妄言。但我的家鄉至今依然保留了過年磕頭的傳統習俗,在我媳婦兒嫁過來以後對這種習俗還是很排斥的。

大家心裡都認為男兒膝下有黃金,所以不肯輕易下跪。更沒有人心甘情願向非直系親屬的長輩屈膝下跪,向他們叩首拜年。大家都希望用一種平等的方式來恭賀新春!

但在我的家鄉向非直系親屬長輩磕頭卻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哪個年輕人不願意這麼做,反而成為了人們眼中的另類。大家誰也不想成為另類,怕被他人背後議論,只能選擇隨大流。就這樣大家互相約束,互相監督,才使得這種習俗保留至今!

現如今年輕人大都不願意再遵守這條陳規舊俗,我們年輕一代很多人都希望改革一下家鄉的拜年方式。希望能跟城市接軌,跟上時代的步伐,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想再下跪磕頭了。

向父母等直系親屬拜年採用磕頭的方式,還是有很多人選擇接受的,這也是在用另外一種實際行動來體現孝道。僅僅用一句「過年好!」無法完全體現出晚輩對長輩的敬意,下跪行禮屬於中華傳統文化裡的大禮,跪天跪地跪父母也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

老年人很注重這一項,他們認為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應丟棄,應當繼續保留下去。同時也可以通過誰來給他們磕頭來判斷誰尊重他們。如果誰人明明在家過年,卻不按照家鄉的禮節拜年。在老人眼裡就會認為他不尊重自己,最重要的是感覺對方沒有把自己放在眼裡。僅憑這一條就會使得老人心生怨恨,老人的子女也會對其表達強烈不滿。在此環境下,大家都不想給自己找麻煩,只得遵守。

按照我們家鄉的傳統習俗,大年初一凌晨三點鐘,雖然天氣寒冷。一個家族的人都會按時聚集到家族長家裡,集體向祖宗牌位叩首恭賀新年。禮成之後,我們本家小輩開始向本家長輩拜年。其他家族跟我們一樣都會重複同樣的流程,本家拜年完畢就開始去本村其他家族拜年,每個家族都會組織成拜年小分隊互相拜年。大街上雖然黑咕隆咚,但人流如織,場面很是熱鬧和隆重!

我從小就接觸這一習俗也就潛移默化的認同並遵守,我媳婦兒是由外地嫁過來的,她覺得過年的時候去跟一些不認識的人磕頭拜年,自己心裡不舒服。我也能體諒,其實我本人也跟其他年輕人一樣不想這麼做,但別人來給我們長輩磕頭拜年,即使自己心裡再排斥也得去對方家裡還禮,這是禮數,不能少,不能丟!

即使過年走親戚,也會在親戚的帶領下,在他們村裡給幾位長輩拜年,這是每一年都少不了的項目。隨著老一輩逐漸老去,父輩那一代人大都跟外界有過頻繁的接觸,也知道很多地方已經廢止了磕頭的習俗,所以也不再強求孫輩遵守拜年必須磕頭的習慣。但小孩子給長輩拜年時都會得到一個紅包作壓歲錢,也僅限於本家長輩!

最近幾年也有逐漸減少的趨向,按照之前的規矩,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都是給長輩磕頭的時間段,現在改為初一和走親戚那幾天了,其他時間已經不需要再磕頭了。在農村除了這項集體活動以外,再也找不出任何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活動了,這也是我們祖祖輩輩共同的經歷。不知道這一習俗還能延續多久?如果有一天徹底廢除了,它將成為我們幾代人共同的回憶。對於傳統文化來說不知是進步還是脫節?

龍哥聊婚姻談情感2020.01.09.23:10於菏澤(原創作品,嚴禁侵權)

相關焦點

  • 家族長輩過生日,晚輩給長輩磕頭祝壽是封建迷信嗎?
    長輩過生日,晚輩的為長輩做壽行禮磕頭,那是一種習俗,一種傳統禮儀,也是對長輩尊敬有忠有孝有誠有禮有信的體現。不應什麼都動不動就與封建迷信掛上號。現在有些人把這個也說成是封建迷信,那就太無知又無敬無忠孝了。
  • 我陪兒子寫作文——新年習俗
    引 子 春節帶兒子回奶奶家過年,一家人團圓,大人、孩子都很高興。兒子在節日期間,經歷了許多新年習俗,這對兒子來說是一次深刻的傳統文化教育,需要讓他自己說說感受。 正 文 在我們的寒假期間,有一個重要的節日,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在春節裡有很多有意義的習俗。
  • 大年初一去拜年,很少有人磕頭了,這個傳統風俗該不該被捨棄?
    在我們這代人或者上一輩的人心中,拜年和磕頭是分不開的,提起拜年,大家第一印象就是跪下磕頭,而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拜年磕頭的習俗已經不多見了,現在去拜年,見面最多的就是讓煙,即使是上了年紀的人,磕頭的習俗也已經消失,取代的只是一句玩笑話「拜年趕緊先磕一個」。
  • 給壓歲錢習俗的來龍去脈,磕完頭給壓歲錢?看完過個好年
    快過年了,最近在和朋友聊天的時候,他又跟我談到一個問題。他跟我說他的老家,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俗。就是過年的時候,晚輩一定要向長輩磕頭,而且是磕三個響頭,才可以接過長輩手中的壓歲錢。壓歲錢網絡圖片他在大學的時候,回家過年,跟著父母一起去拜年。按照當地的習俗,不管年齡上有多大,有沒有成年?只要還在讀書,長輩過年的時候就一定會給壓歲錢。
  • 半個世紀前韓國廢除漢字,過年春聯怎麼寫?看起來像「法院封條」
    漢字自產生到今天已經延續了幾千年,在這幾千年中,漢字一直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而存在的。所以,在漢字的作用之下,隨之而生的與之相匹配的文化形式也逐一被流傳了下來。其中就有至今仍然保留的春節習俗——貼春聯。 貼春聯的習俗除了我國以外,還有越南和韓國等國家也保留著這樣的習俗。因為他們的文化受到了華夏民族的影響。
  • 說說內黃磕頭
    可能有人覺得給父母磕頭這個用不著,還有的兄弟姐妹會不好意思覺得,會覺得這種形式很土氣,當時我也有些類似想法,但後來明白,這種想法大謬。你想想,如果不給自己的父母磕頭,那你這輩子準備給誰磕呢?也就是說,磕頭作為一個禮儀,首要專屬就是對應父母的。當然,不磕頭爹娘對我們還是會一如繼往的牽掛與慈愛。
  • 論過年發紅包習俗.
    不知道大家是因為什麼喜歡過年的呢?小編小時候是因為過年可以穿新衣服,有很多好吃的,可以領壓歲錢。
  • 原平過年習俗:接神
    當黃表紙和金箔燃盡後,家長這才帶領家中成年男丁開始磕頭祭祀。旺火前祭祀天地只是接神祭祀的開始。旺火前祭祀完畢後,家長還要帶領全家本著先神後鬼的順序,分別在各個神祇和神主前上香、敬紙、磕頭。正所謂「一個爺爺一炷香,一個奶奶一盞燈」。因為過去傳統家庭裡供奉著很多神祇,如財神、灶神、觀音、大仙、土地神、吉神、井神、碾神、磨神、門神等等神祇,接神的祭祀儀式往往需要很長時間。
  • 放鞭炮、貼春聯這些過年習俗背後有哪些故事?
    在過年時,一家人在一起貼上春聯和「倒福」,放鞭炮,吃年糕,其樂融融的吃年夜飯。當然春節的習俗可遠不止這些,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每個地域都有它們的特色和習俗。尤其到了過大年時,各地的習俗非常有特色。比如北京的過年習俗非常熱鬧,在正月初二之後老北京城裡就開始了隆重的廟會,人們穿著棉襖和坎肩聚在一起過大年,尤其是那些老北京人最喜歡參加這些廟會。
  • 過年習俗之紅包利是壓歲錢
    每年過年都少不了給小孩派紅包利是壓歲錢,這習俗由來已久,你知道最初習俗是怎麼形成的嗎?相傳,古代有種叫祟的小怪獸,性情十分古怪,專喜歡在過年的時候摸小孩子的頭偷取他們的思想。八仙聽說了,便化身為八枚銅錢來到人間。此時恰逢年關,有一家窮人,夫妻倆老來得子,喜歡得不得了。
  • 過年壓歲錢是「年三十」給,還是「大年初一」給?有什麼講究嗎?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隨著1月份進入,馬上就要進入到過年階段了。過年最開心的無外乎就是小孩子了。不僅有很多好吃的,而且還有最期待的一件事,那就是壓歲錢。給壓歲錢,一直都是過年的一個習俗,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過去的習俗都被遺棄,但壓歲錢卻作為春節習俗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被保存了下來。過年為什麼要給壓歲錢?
  • 過年習俗與禁忌 老祖宗留下的規矩,關係到全家一年的運氣!
    一句話把湖北過年的習俗味道可以說概括的淋漓精緻,盡顯濃鬱的荊風楚韻中,那些最古老而淳樸的湖北年俗,實在讓人大開眼界。三十夜的火月半夜的燈,除夕、初一、二、三及元宵夜要點長明燈。除夕夜睡覺前在大門放鞭炮叫「緊門」,初一早晨開門時要放鞭炮叫「出天方」。江蘇過年習俗
  • 臨沂春節為什麼要拜年走親戚 過年吉祥話怎麼說才最好
    拜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風俗,每年的正月初一,人們都會帶著自己的小輩,走街串巷,出門拜訪親戚長輩,尊長好友,小輩還要向長輩磕頭行禮,大家互相說幾句吉祥話,表達自己的美好祝福。小編帶您了解一下拜年的由來。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
  • 正月初二,拜年習俗知多少
    一般向長輩拜年多選擇上午,節日期間不要過早,由於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飯的招待,可根據飯局的時間來確定拜年的時間,要提前到達,不要等開飯的時間再到,應該留有寒暄問候聊天的時間。要根據拜年對象來選擇得體的禮品,如果對拜年對象很了解,可選擇對方喜歡的禮品,也算投其所好。
  • 過年走親訪友時 禮儀規矩如何遵守
    近日,南國早報記者採訪了教育專家、禮儀專家,探討過年期間有哪些禮儀需要注意,家長應該如何做,才能將傳統禮儀與家庭教育有效融合。1 困惑一:紅包能不能當面拆?按中國的習俗,過年時長輩少不了會給晚輩打紅包。過去,會有一套比較講究的禮儀,如紅包要雙手接,要對長輩說祝福語,不能當面拆紅包等。
  • 春節都有哪些習俗?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的春節傳統
    春節可以說是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時候了,那麼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這過春節的習俗和傳統,看看大家有哪些相似的。「除夕」過年了。圖片來源網絡大年「初一」初一一早,沒吃飯之前先到長輩家磕頭拜年,長輩們都會給一個紅包,也代表長輩對晚輩們的祝願
  • 10後過年新方式:壓歲錢創新高,在長輩面前表演才藝影響孩子對過年...
    而不喜歡過年的主要原因是要在長輩面前表演才藝。您家孩子不喜歡過年的原因是什麼?、放煙花、吃年夜飯、拜年這些習俗是一種年味的象徵,也是過年必不可少的「配置」,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間傳承,所以現在的孩子對於這幾種過年習俗也都非常熟悉。
  • 過年壓歲錢是「年三十」給,還是「大年初一」呢?有什麼講究嗎?
    跟隨著1月份的到來,馬上就要進入到過年的階段了,過年最為開心的一件事情無外乎就是小孩子了,不僅會得到非常多的一些好吃的,而且也是最期待的一件事情,那麼就是壓歲錢了,給壓歲錢也一直都是過年的這個習俗,跟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很多的一些過去的習俗也都已經被遺棄,但是壓歲錢卻作為一個春節的習俗,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被保存了下來
  • 正月初一「拜大年」的習俗源於何時?大年初一還有哪些風俗習慣?
    正月初一「拜大年」的習俗源於何時?大年初一還有哪些風俗習慣?「年三十兒,捏造鼻兒(餃子);大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這是一首傳承了幾千年的春節歌謠,也是民間過年習俗的深刻體現。當大年三十兒的鐘聲敲過之後,大年初一就踏著吉祥與祝福遠道而來。
  • 在農村,過年必須要做好這幾件事
    馬上就要過年了,每個中國人對於這個節日都會有特殊的情感,對於在外打工的人來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回家之前是不是應該給老家的每個親戚帶足禮物,農村的小夥伴們可能比較有體會,每個人都盼望外出打工的親人早點回來,既是親情也是為了我們我們自己的禮物,自從我到外地打工,每年都會帶回家很多吃的,大多數是包裝精美的個體小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