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關於過春節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對孩子們來說,他們在保留了一些經典的傳統習俗外,又有了屬於自己的新方式。
為此,騰訊育兒聯合企鵝童話發起了主題為《現在的孩子都是怎樣過年的》社會調查,從春節的角度出發,旨在了解當下孩子對春節的認知和有哪些過年的方式。
本次調查覆蓋了從一線到十八線城市的用戶,參與調研的主要以80後為主,其次是90後,家裡孩子的年齡0-12歲不等,但3-6歲和3歲以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佔比最多。
您家孩子幾歲了?
現在的孩子喜歡過年嗎?
喜歡與不喜歡各佔一半,喜歡的主要原因是過年會放假。
不管是哪一代的孩子,天性都一樣就是喜歡放假。對於孩子來說,過年最開心的事情恐怕就是能放假、會有很多好吃的,還能跟著家長去親戚家與許久未見的兄弟姐妹一起玩,對於親情相聚的哪種渴望好像哪一代人都不會變。
您家孩子喜歡過年的原因是什麼?
而不喜歡過年的主要原因是要在長輩面前表演才藝。
「來,給爺爺、奶奶背誦一首古詩」
「來,給叔叔、阿姨們唱首歌」
「把你新學的舞蹈給大家跳一下」
……
諸如此類的話孩子們再熟悉不過了,每每聽到這樣的要求,大多數孩子的反應都一樣,內心一沉,暗想:又來了,年年都逃不過!
所以,問到孩子不喜歡過年的原因是什麼,排在第一的原因便是「要在長輩面前表演才藝」,其次是「長輩們會問考試成績」。
您家孩子不喜歡過年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們為什麼會牴觸被問到成績和要求表演才藝呢?
其實,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外向、喜歡表現的孩子當然不牴觸被要求表演才藝,但是對於那些內向的孩子,則會覺得很牴觸,很膽怯,而那麼多人圍著你問成績,就跟大人被問到你的工資是多少一樣,會覺得很難受。
貼春聯、放煙花、吃年夜飯、拜年是雷打不動的全民性過年「四件套」
經典的、全民性的傳統習俗依舊被熟知,像貼春聯、放煙花、吃年夜飯、拜年這些習俗是一種年味的象徵,也是過年必不可少的「配置」,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間傳承,所以現在的孩子對於這幾種過年習俗也都非常熟悉。
都說農村是年味最濃的地方,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便是在農村,冰箱等冷藏設備也已經非常普及了,吃新鮮的豬肉、青菜不再是過年的專屬,所以像殺年豬、蒸年糕、醃製年菜等一些地方性習俗則逐漸被淡化,人們準備過年的環節也簡化了很多。
過年少了這些傳統的習俗,未免會讓人覺得年味淡了不少,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少了一種了解中華民族傳統過年風俗的途徑。
您家孩子對過年風俗了解多少?
超30%的孩子非常不喜歡春晚節目,非常喜歡的僅有不到10%。
除了上面說的過年「四件套」,對於90後、80後來說,春晚可以說是他們小時候看過最好看的電視節目,也是一年中最期盼的一檔節目,吃著年夜飯,收著壓歲錢,歡歡樂樂的看著春晚是最經典的過年方式。
但是現在不同了,電視節目種類多樣,各種綜藝、音樂節目、電視劇等應接不暇,孩子們對春晚的喜愛也降低了很多。
調查數據顯示,現在,僅有不到10%的孩子非常喜歡春晚節目,非常不喜歡佔三成,大部分孩子對春晚的喜好是「一般」。
您家孩子喜歡看春晚節目嗎?
這一調查結果與人們覺得年味兒變淡了的感覺一樣,因為平時也能吃到以前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的魚肉、豬肉,那麼對於過年期間的夥食也沒那麼渴望了;平時也能看到很多比春晚還精彩的電視節目,所以對於春晚的期待也沒那麼強了。
尤其是對現在的孩子來說,除了看春晚還有很多更有意思的娛樂方式,比如各種電子遊戲、戶外活動等,看春晚早已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看電視、玩手機是過年期間最主要的娛樂方式,春節的籌備工作參與度降低。
很多家長表示,自家的孩子過年等於能玩手機、看電視, 即便是到親戚家串門,小朋友們之間聚在一起也是玩手機,打遊戲,看電視都是次要的,尤其是對於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孩子們來說,這種現象更為普遍。
其實不用說孩子們,很多大人們聚在一起也是通過手機打發無聊時間和化解尷尬,沒有可聊的話題了那就刷會手機,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社會現象吧。網際網路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弊端,孩子在刷手機的時候或許能從中獲得快樂,但如果長大後對過年的回憶只有玩手機,或許會有些遺憾吧。
過年期間孩子的娛樂方式都有哪些?
壓歲錢創新高,70%左右的孩子對壓歲錢的處理方式有自主權。
調查數據顯示,有30%以上的孩子過年期間的壓歲錢金額在1000-3000元之間,15%左右的孩子在3000-5000元之間,壓歲錢能超過5000元以上的能佔到10%以上。
壓歲錢能超過5000元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了,很多80後、90後表示他們小時候的壓歲錢能過百都很高了,大多數情況下就只有幾十塊錢,這個數額跟現在的孩子簡直不是一個層次上的。
您家孩子在過年期間的壓歲錢大概會有多少?
不僅壓歲錢數額創新高,現在的孩子對自己壓歲錢的處理方式也有了更多的主動權。近60%的家長表示他們會代孩子保管壓歲錢,12%左右的家長表示會讓孩子自己管理,30%左右的家長表示會以代管的名義沒收。
所以,綜合來看對於壓歲錢的處理方式,7成左右的孩子是有自主權的,雖然沒有對80後、90後進行調查,但這一數據肯定比80後、90後樂觀,因為他們的壓歲錢雖然沒有多少,但基本都是被家長以「我幫你保管」的名義沒收了。
對於孩子的壓歲錢您一般會怎麼處理?
超過70%的孩子年年都有新衣穿。
過年買新衣服也是一種儀式感吧,新年新氣象,大人可以不買但是孩子一定要買,給孩子置辦一身新衣服,寓意辭舊迎新,用嶄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過年您會給孩子買新衣服嗎?
過年買新衣、逛市場買年貨、放鞭炮,這些小時候經歷的過年方式現在想想全都是美好的回憶,也是迎接春節這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最好的儀式感。
春節還是那個春節,但年味兒卻覺得越來越淡,我想這不是年味兒變了,而是對於我們大人來說,對春節的期盼沒有以前那麼單純,也沒有那麼強了。可是在孩子心中,過年還是一個單純的、值得期盼的日子。
想要保留「年」在孩子心中那濃濃的年味兒,還需要家長們一起努力,繼續保持過節風俗,用真切的行動向孩子傳達「年」的意義,通過這些滿滿的儀式感,給孩子留下一些特別而又美好的過年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