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的那些事兒

2021-02-12 芳郊野外

紫花地丁是有名的藥草,也是很常見的雜草。

春天來了,草地上很快就有了很多紫色的小花,其中不少就是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的花。花後面的尾巴叫「距」,紫花地丁的距比較細,經常下彎。

紫花地丁屬於堇菜科,多年生草本,一旦紮下根,年年開花。所以那天花盆裡看到不知何時來了這位紫花仙子,便小心拔了旁邊的雜草,希望它在這裡安心住下來,繁衍生息。因為紫花地丁不僅花好看,而且有很好的藥用價值,我對它很有好感。

開花才能結果,這是天經地義的,紫花地丁卻有種特異功能,就是不開花也能結果,這就是閉花授粉現象。

紫花地丁開兩種花,春天先開的花,紫色迷人,但結實率低,入夏後才形成的花,叫閉鎖花,就是花不開放就自己給自己授粉結果了。

雖然大多數植物的花既有雌蕊也有雄蕊,但植物的普遍方式是異花授粉,只有少數植物能自花授粉,這樣可以避免自交繁殖、基因退化。

▲紫花地丁,正常開放花高高在上,但結實率很低。

自花授粉已經是少數了,那麼閉花授粉更是奇葩了。紫花地丁閉鎖花的花梗都比較短,花苞藏在葉叢中,雄蕊緊挨雌蕊,一切都在悄悄進行,似乎只是一朵發育不良的花骨朵,悄無聲息地,果實就膨大出來了。

紫花地丁的繁殖竟然主要靠閉鎖花,這種現象科學家也無法解釋,不是說近親繁殖不好嗎?

▲這裡應該放張紫花地丁的閉鎖花照片的,可惜忘了拍了,放張傲嬌的花仙子吧,下次補上。

有研究團隊專門對紫花地丁做過實驗,結果讓他們大跌眼鏡,他們發現紫花地丁正常開放花的結實率只有5%,種子的發芽率更低,採集的480粒種子無一萌發;而閉鎖花的結實率達60%,種子的萌發率達到37%。

對於這種令人費解的結果,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紫花地丁早春開的花是蟲媒花,需要蜜蜂幫助授粉,而蜜蜂怕冷,在早春並不活躍,所以進化出了這種自交繁殖的模式。這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為什麼天氣熱了蜜蜂活躍了,花反而要躲起來呢?我瞎猜大概是植物為了種群的純粹吧,就像古埃及為了皇室血統不受沾染,荒唐的亂倫婚姻一樣。

無論植物的繁殖行為多麼不可理喻,人類都會給它辯解的,因為人類相信,存在即合理。

通過閉鎖花自花授粉繁殖,這種現象並不是紫花地丁獨有的,堇菜屬的植物都是這麼幹的。

▲犁頭草(現在叫長萼堇菜),葉基部垂片發達,圖中結著果實的幾乎都為閉鎖花。

▲紫花堇菜(非紫花地丁)的閉鎖花(箭頭所指)

堇菜屬的植物大多長得很像,區分困難,所以被植物愛好者戲稱堇菜屬深坑。

在北方,和紫花地丁長得很像的,莫過於早開堇菜,她們就像一對孿生姊妹,北方的植物愛好者經常為區分它們搞的頭大。幸好早開堇菜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咱這兒不太看得見,就連浙江植物志都沒有記載,這樣的話就省事多了。

▲圖片來自網絡,圖右下方標註 photo by zhe er

該圖來自網絡,非常明了,感謝這位嚴謹的zhe er先生(也可能是女士)的分享。看花後面的那個尾巴,叫「距」,早開堇菜的距比較粗短且微上翹,而紫花地丁的距呈細管狀,通常下彎,也有平的。

紫花地丁所在的堇菜屬是個大家庭,我國有111種,跟紫花地丁長得像的除了早開堇菜,還有犁頭草、戟葉堇菜等,對它們細微之處的鑑別有時真的很沒耐心,經常自己推翻自己,現在又推翻以前,好在就這樣認了糊塗、糊塗了再認,慢慢有了進步。

前面說了紫花地丁是有名的藥草,其性味苦寒,能清熱解毒,外用能拔毒消腫,所以老百姓叫它「疔瘡草」(不過叫「疔瘡草」的不只紫花地丁)。其實堇菜屬中的大多數都有這種功效,只不過名氣沒有它大。

原來我對紫花地丁的功效了解只停留在書面,一次表哥夫妻來杭遊玩,表嫂特意讓我給她找紫花地丁。原來表嫂的腳有甲溝炎,走的路多了,腳趾頭髮炎紅腫沒法走路了。她父親是土郎中,所以她知道紫花地丁的消炎作用很好。我很快在小區空地上找到了紫花地丁,不過也許是犁頭草或戟葉堇菜,沒有細看。給表嫂送藥的時候表哥又給我現身說法,說他的一個腳趾頭也曾得了甲溝炎,痛得受不了,醫生叫他把腳趾甲拔掉,表哥當然不願意,聽他嶽父的話用紫花地丁搗爛外敷消了炎,保住了腳趾甲。(不過據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有些甲溝炎是因為趾甲太厚長到肉裡壓迫引起的,這種嵌甲型甲溝炎還需修薄趾甲,解除壓迫再用藥才好。)

這篇文章從開春開寫,斷斷續續寫了快一年了。寫科普文章就是這樣,每篇文章都要查閱很多資料,還要多次的野外觀察,一點點不能肯定的地方就會寫不下去,好在雖則如此,我仍舊樂在其中。

參考文獻:

《紫花地丁開放花和閉鎖花繁殖特徵的研究》,作者:劉綺麗、劉香梅、劉薇薇、廖萬金。

相關焦點

  • 中藥紫花地丁
    中藥紫花地丁為常用中藥材,各大藥房和醫院均有,在2015年《中國藥典》基源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但是在具有權威的《中國植物志》上的紫花地丁拉丁文卻是Viola philippica,而藥典上紫花地丁的拉丁文在植物志卻是陰地堇菜,又名光瓣堇菜。讓人看的一臉懵。
  • 再小的花朵也有春天-紫花地丁
    在樸素的泥土裡,開著樸素的花,沉默的香氣被沉默地傳播去年看到紫花地丁,是在師院第一餐廳門口的一個石凳下,那是3月下旬的一天由於向陽又背風,這株紫花地丁長得很壯實,花也開得早。它開的那天,師院裡的連翹和桃花都還只有花苞。紫花地丁是一種看起來柔弱,實際適應性很強的植物,看起來柔弱,是因為地上沒有莖,直接的就葉柄,花也同樣,從根部生出花柄,直到開出一朵紫堇色的花。
  • 美麗的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多麼好聽的一個名字,小的時候春天一到小路旁,田埂旁到處都是這種紫色的小花,平凡但又美麗,帶來春天的氣息。
  • 食補系列——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別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紫花地丁多年生草本,生于田間、荒地、山坡草叢、林緣或灌叢中。紫花地丁無地上莖,高5~15cm,葉片下部呈三角狀卵形或狹卵形,上部者較長,呈長圓形、狹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喉部色較淡並帶有紫色條紋;蒴果長圓形,長5~10mm,種子卵球形,長約2mm,淡黃色。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最佳採摘期是5至6月間果實成熟時,採收全草,洗淨,曬乾。紫花地丁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
  • 滿身故事的紫色花朵——紫花地丁
    這就是紫花地丁,別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它不僅是一種鮮為人知的早春野菜,又是一味良好的中藥材。紫花地丁葉片濃綠,一株中的紫色花朵會次第開放,花期一個多月,單花可達6天。常被花友們微型盆栽置於窗臺、書桌、陽臺等處。
  • 紫花地丁抑菌膏
    對紫花地丁的格物討論《本草便讀》:入包絡與肝經,通營破血。(紫花地丁即地丁草之莖,色紫而開紫花者,故性味主治與蒲公英相同,惟此能入手足厥陰血分,行瘀活血為略異,故紫花地丁治疔瘡毒壅為勝也。)《本草乘雅半偈》:疔為幹火,地在氣中,順承天施而成物者,地也。故主形骸地屬,失承天施,為癰,為疔,為瘰……使之仍順乎天施,而暢於四肢,美之至者也。
  • 紫花地丁(歷代本草匯言)
    紫花地丁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乾燥全草。我國各地均產。原植物生于田間、荒地、山坡草叢、林緣或灌木叢中。喜溫暖或涼爽氣候,忌澇,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粘壤土最宜生長。味苦、辛,性寒。歸心、肝經。功效清熱解毒。臨床用名為紫花地丁。【本草匯言】 《本草綱目》:苦辛寒,一切癰疽發背,疔腫瘰癧,無名腫毒惡瘡。
  • 老鼠布袋,紫花地丁功效與小驗方
    3.各種炎症感染複方紫花地丁注射液:紫花地丁2份,野菊花、連翹各1份製成。治療扁桃體炎、肺炎等96例,療效良好。對支氣管炎及外科感染等症亦有療效。每日1~2次,每次2mL。4.淋巴結核、化膿性感染紫花地丁、蒲公英、半邊蓮各15g,水煎分2次服,並用藥渣搗爛外敷患處。
  • 紫花地丁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
    一,紫花地丁的植物學特點1,名稱和分類地位紫花地丁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於《本草綱目》;別名在《中國植物圖鑑》中記載為遼堇菜;在《東北師範大學科學研究通報》中記載為野堇菜;在《中國高等植物圖鑑》中記載為光瓣堇菜;在民間常叫犁頭菜和犁頭草;在植物分類學中屬於堇菜科堇菜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
  • 鄉野良藥:「紫花地丁」草的妙用!
    經過數百年的經驗總結之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之中更是肯定了紫花地丁草的解毒清熱之效,並認為紫花地丁入藥可以消「一切瘡癰、疔毒、瘰癧、惡瘡」。而且在古代人們還稱紫花地丁為「消癰解毒通用之要藥」,對於各種常見的皮膚瘡腫皆有良效。比如當我們的皮膚上面有紅色的腫塊,或者是皮膚上面長瘡,就可以直接挖一些新鮮的紫花地丁,然後搗碎至流出汁液,外敷即可消腫療瘡。
  • 解毒草——紫花地丁的神話傳說
    在古希臘神話中,河川之神伊兒,生得美麗異常,連美神都向她表達了愛慕之情。伊兒被美神真摯的愛感動了,便經常在草原上與美神嬉戲玩樂。     兄弟倆還專門給這種頂頭開紫花的草藥起了一個名字,叫「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性寒,味微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內服主治黃疸、痢疾、咽炎、乳腺炎、目赤腫痛等症;外敷可治癰腫、跌打損傷和毒蛇咬傷等症 。蒲公英和紫花地丁,都有很好的清熱解毒功效,在民間被尊為天丁和地丁。     紫花地丁,在很多民族藥裡面都有運用。
  • 中藥科普 | 美麗的紫花地丁
    上面的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它的名字叫紫花地丁,是一種美麗的花,更是一味有名的中藥材。別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
  • 記一味中藥-紫花地丁
    本品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的乾燥全草。本品多皺縮成團。
  • 美麗的紫花地丁讓人了解它的神秘面紗
    春天來到時我們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紫花地丁。它呼吸著大自然的清香空氣,它自由舒展著自己的枝葉,它那美麗的紫花開在人們的眼中。小小的紫花一朵一朵地綻放。帶著很淺很淺的香味。紫花地丁就是這樣默默地長在大地上,把整個草地都鋪上了紫色的地毯。紫花地丁是一簇簇地生長。它是百草中最不知名的花。
  • 紫花地丁、苦地丁、甜地丁
    ​地「釘」草——紫花地丁有一種野草,頂頭開幾朵紫花,其秸梗筆直,像一根鐵釘扎在土裡
  • 中藥紫花地丁—治腎的「著力」之處
    紫花地丁,在治腎中屬於清熱解毒藥,含有蛋白質、可溶性糖、胺基酸、多種維生素、鐵、錳、銅、鋅、鋇、鍶、鉻、鉬、鈣等,有效成分為生物鹼、香豆素、軟脂酸、對羥基苯甲酸、丁二酸、二十醯對羥基苯乙胺、阿福豆甙、山柰酚—3—0—鼠李糖甙;在腎病治療中,本藥和其它清熱解毒藥或清利溼熱藥為君藥(每半個月交替換一次用藥
  • 為什麼紫花地丁只開一次花,卻常年結果?
    好像沒人不知道「紫花地丁紫花地丁這就是紫花地丁,學名Viola philippica Cav.,攝於膠南大珠山。其花小而精緻,花冠左右對稱,花瓣5枚。最下方的花瓣通常較大,且基部會向後延伸,形成一個叫做「距」的結構。這個結構在堇菜屬植物中普遍存在。
  • 中藥古今研究: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更勝白花者,亦名蒲公英。蒲公英黃花,非白花。」《本草求原》:"涼血,消腫毒。治血熱筋痿,敷瘡妙。"《滇南本草》:"破血,解癰疽疥癩,九種痔瘡,諸瘡毒症。"藥理:紫花地丁對結核桿菌及鉤端螺旋體有抑制作用;並有清熱、消腫、消炎等作用。
  • 農村一種野草,人稱「紫花地丁」,富含營養,種子價值非常高
    其中,紫花地丁就是非常不錯的中草藥,而且也是美食。紫花地丁可以涼拌來吃,也可以炒菜吃,還可以用來煲湯,煮粥吃。紫花地丁每100g乾物質中含有蛋白質29.27g,含可溶性糖2.38g,胺基酸33.95mg及多種維生素。還含有很多中微量元素,比如鈣、鎂、銅、鐵、錳、鋅等,是非常有營養的一種野菜。
  • 1種紫花地丁,生長在田地裡,比太陽花還美,種在花盆裡,變值錢
    比如下面的一種紫花地丁就很美了,有一些紫花地丁會生長在田地裡,植株在開花的時候比太陽花還美,我們挖一些紫花地丁種植到花盆裡,養護40天就可以變成盆栽了,這時候也比較值錢。我之前去花市裡就看到有人賣紫花地丁,一盆紫花地丁都賣到10元了,可見還是有價值的,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紫花地丁這種植物吧。1種紫花地丁,生長在田地裡,比太陽花還美,種在花盆裡,變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