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是有名的藥草,也是很常見的雜草。
春天來了,草地上很快就有了很多紫色的小花,其中不少就是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的花。花後面的尾巴叫「距」,紫花地丁的距比較細,經常下彎。
紫花地丁屬於堇菜科,多年生草本,一旦紮下根,年年開花。所以那天花盆裡看到不知何時來了這位紫花仙子,便小心拔了旁邊的雜草,希望它在這裡安心住下來,繁衍生息。因為紫花地丁不僅花好看,而且有很好的藥用價值,我對它很有好感。
開花才能結果,這是天經地義的,紫花地丁卻有種特異功能,就是不開花也能結果,這就是閉花授粉現象。
紫花地丁開兩種花,春天先開的花,紫色迷人,但結實率低,入夏後才形成的花,叫閉鎖花,就是花不開放就自己給自己授粉結果了。
▲紫花地丁,正常開放花高高在上,但結實率很低。
自花授粉已經是少數了,那麼閉花授粉更是奇葩了。紫花地丁閉鎖花的花梗都比較短,花苞藏在葉叢中,雄蕊緊挨雌蕊,一切都在悄悄進行,似乎只是一朵發育不良的花骨朵,悄無聲息地,果實就膨大出來了。
紫花地丁的繁殖竟然主要靠閉鎖花,這種現象科學家也無法解釋,不是說近親繁殖不好嗎?
▲這裡應該放張紫花地丁的閉鎖花照片的,可惜忘了拍了,放張傲嬌的花仙子吧,下次補上。
有研究團隊專門對紫花地丁做過實驗,結果讓他們大跌眼鏡,他們發現紫花地丁正常開放花的結實率只有5%,種子的發芽率更低,採集的480粒種子無一萌發;而閉鎖花的結實率達60%,種子的萌發率達到37%。
對於這種令人費解的結果,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紫花地丁早春開的花是蟲媒花,需要蜜蜂幫助授粉,而蜜蜂怕冷,在早春並不活躍,所以進化出了這種自交繁殖的模式。這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為什麼天氣熱了蜜蜂活躍了,花反而要躲起來呢?我瞎猜大概是植物為了種群的純粹吧,就像古埃及為了皇室血統不受沾染,荒唐的亂倫婚姻一樣。
無論植物的繁殖行為多麼不可理喻,人類都會給它辯解的,因為人類相信,存在即合理。
通過閉鎖花自花授粉繁殖,這種現象並不是紫花地丁獨有的,堇菜屬的植物都是這麼幹的。
▲犁頭草(現在叫長萼堇菜),葉基部垂片發達,圖中結著果實的幾乎都為閉鎖花。
▲紫花堇菜(非紫花地丁)的閉鎖花(箭頭所指)
堇菜屬的植物大多長得很像,區分困難,所以被植物愛好者戲稱堇菜屬深坑。
在北方,和紫花地丁長得很像的,莫過於早開堇菜,她們就像一對孿生姊妹,北方的植物愛好者經常為區分它們搞的頭大。幸好早開堇菜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咱這兒不太看得見,就連浙江植物志都沒有記載,這樣的話就省事多了。
▲圖片來自網絡,圖右下方標註 photo by zhe er
該圖來自網絡,非常明了,感謝這位嚴謹的zhe er先生(也可能是女士)的分享。看花後面的那個尾巴,叫「距」,早開堇菜的距比較粗短且微上翹,而紫花地丁的距呈細管狀,通常下彎,也有平的。
紫花地丁所在的堇菜屬是個大家庭,我國有111種,跟紫花地丁長得像的除了早開堇菜,還有犁頭草、戟葉堇菜等,對它們細微之處的鑑別有時真的很沒耐心,經常自己推翻自己,現在又推翻以前,好在就這樣認了糊塗、糊塗了再認,慢慢有了進步。
前面說了紫花地丁是有名的藥草,其性味苦寒,能清熱解毒,外用能拔毒消腫,所以老百姓叫它「疔瘡草」(不過叫「疔瘡草」的不只紫花地丁)。其實堇菜屬中的大多數都有這種功效,只不過名氣沒有它大。
原來我對紫花地丁的功效了解只停留在書面,一次表哥夫妻來杭遊玩,表嫂特意讓我給她找紫花地丁。原來表嫂的腳有甲溝炎,走的路多了,腳趾頭髮炎紅腫沒法走路了。她父親是土郎中,所以她知道紫花地丁的消炎作用很好。我很快在小區空地上找到了紫花地丁,不過也許是犁頭草或戟葉堇菜,沒有細看。給表嫂送藥的時候表哥又給我現身說法,說他的一個腳趾頭也曾得了甲溝炎,痛得受不了,醫生叫他把腳趾甲拔掉,表哥當然不願意,聽他嶽父的話用紫花地丁搗爛外敷消了炎,保住了腳趾甲。(不過據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有些甲溝炎是因為趾甲太厚長到肉裡壓迫引起的,這種嵌甲型甲溝炎還需修薄趾甲,解除壓迫再用藥才好。)
這篇文章從開春開寫,斷斷續續寫了快一年了。寫科普文章就是這樣,每篇文章都要查閱很多資料,還要多次的野外觀察,一點點不能肯定的地方就會寫不下去,好在雖則如此,我仍舊樂在其中。
參考文獻:
《紫花地丁開放花和閉鎖花繁殖特徵的研究》,作者:劉綺麗、劉香梅、劉薇薇、廖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