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錦龍:「國樂也能抓住年輕人的心」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B站「吸粉」近60萬的「60後」方錦龍:

  「國樂也能抓住年輕人的心」

  2020年伊始,方錦龍成功將國樂帶「出圈」。

  在視頻網站Bilibili(下稱「B站」)的跨年晚會上,方錦龍如變魔術般,切換多種傳統民族樂器和外國樂器,甚至用手指彈自己的臉。11分鐘的節目「全程高能」,網友們留言「跪著看完」「老爺子太厲害了」……這場節目讓不少年輕人第一次認識五弦琵琶、印度西塔琴、日本尺八、義大利鋸琴等樂器,才發現「原來樂器還能這麼好玩」。

  疫情期間,他與作為音樂人的兒子方頌評合作完成了一曲《照亮》,融合琵琶、楚箎、古琴、簧、簫、印巴風琴、日本的尺八、義大利的鋸琴、古希臘的萊拉琴等多國樂器,譜寫了全世界共同戰疫的音樂圖卷,「每樣樂器代表一個角色,象徵著人類命運共同體。」

  生於皖南,紮根嶺南。「60後」方錦龍身上既有皖南漢子的幽默爽直,又有嶺南人的開放心態。他用自己的「方」式「方」言,傳播國樂文化。在廣東音樂曲藝團的排練現場,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方錦龍。他說,傳統音樂不應該曲高和寡,找到輕鬆的表現方法,國樂也能抓住現代年輕人的心。

  ●南方日報記者 徐子茗

  ◆「加」弦◆

  琵琶代表了四個語系

  方錦龍生於安徽省安慶市的一個音樂家庭。因父親是黃梅戲樂師的緣故,從小接觸很多樂器,6歲始習琴,到小學畢業已能演奏柳琴、京胡、板鼓等十幾種樂器。

  不少人都是通過方錦龍炫技般的琵琶演奏認識他。他用傳統的輪、拂、掃、挑等手法,並借鑑其他樂器的多種技巧施於琵琶演奏,使琵琶既能大江東去、又能淺吟低訴。

  南方日報:您手中的琵琶仿佛是多種樂器的結合,您怎麼打開琵琶演奏的邊界?

  方錦龍:學固然重要,但是開悟更重要。琵琶本就是「一帶一路」文化融合的產物。我在研究琵琶的過程中發現,琵琶從兩河流域傳入中國,「祖宗」是烏德琴,差不多5000年的歷史。後傳入歐洲,叫魯特琴,到了西班牙,又變成吉他。它有很多世界「親戚」。

  有一年我去科威特採風,休息時一個人走到廣袤的沙漠,琵琶兩個字一直在眼前轉,突然就對琵琶有了新的領悟。「琵琶」是四個「王」的樂器,「琵琶」二字上面的四個「王」,代表了四個不同的語系和樂器。

  南方日報:為什麼在已有四弦琵琶的情況下還要恢復五弦琵琶?

  方錦龍:上世紀80年代,我有一次去日本演出,在電視上第一次看到日本正倉院收藏的唐代五弦琵琶,那是唯一一把保存至今的中國古代五弦琵琶。當時極為震撼。

  為什麼古人有五弦琵琶現在沒有呢?五弦琵琶並不是僅僅加根弦這麼簡單,還需要重新設計琴身,研究音程關係、定弦法。當時走了好多地方,找了好多人,到處拜訪文史家、制琴老師傅,經過無數次的拒絕和失敗,才終於做出第一把符合當今審美和演奏的當代五弦琵琶。

  改良後的五弦琵琶音域更寬、音色更豐富,多了一個四度,像多了一個低音喇叭,立體了。像傳統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中列營一段,用五弦琵琶加上低音後,場面更壯觀了,擂鼓和號角也更有聲勢。

  南方日報:從藝42年您紮根國樂演奏,在這個探索過程中,您總結了怎樣的經驗?

  方錦龍:一個好的演奏家,只懂「一曲一器」不行。尤其作為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家,必須觸類旁通。以彈撥類樂器為例,我想出四個字「橫、豎、直、斜」來概括,橫著是琴、箏,豎著是箜篌、豎琴,斜著是吉他、三弦,直著是琵琶,吹管類樂器亦是如此,橫笛、豎簫、斜龠、直嗩吶,慢慢就能縱橫捭闔、遊刃有餘。

  ◆「綜」藝◆

  國風國潮要能縱橫捭闔

  滿頭白髮,一襲唐裝,方錦龍每次亮相都很有「範」。這位被網友們稱為「武器大師」的國樂演奏家,能演奏的樂器上百種。每件靜置的民族樂器,一經他手,就變得「燃」起來。

  從藝42年紮根國樂,用方錦龍的話說,別人那些年都在開花,他在默默「生長」。40多年來,他收藏了幾百種上千件樂器——從中國古代的龠、篪、簧、簫、奚琴,到其他民族的樂器如烏德、西塔爾、沙茲、雨樹、海浪鼓。因為方錦龍,許多被人遺忘、蒙塵已久的民族樂器重新「活」了起來。

  南方日報:許多人好奇,您為什麼收藏了那麼多樂器?

  方錦龍:最開始不是收藏,只是愛好,沒見過的樂器都想去把玩把玩,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沒想到40年下來收了上千件。最初,因為經常出國演出,我一直思考中國文化的優勢在哪裡。通過了解一件件樂器背後的文化和故事,我發現老祖宗留下了太多的智慧,應該去發揚光大。

  比如這件骨龠,是粉絲送給我的。乍看像笛子,上有七孔,但又與笛子不同,吹奏難度極大。它與迄今考古發現的最早樂器賈湖骨笛同屬。骨龠是繁體字龢(和)的半邊,中國古人種植稻穀、生火燒飯,需要用到吹火筒,而「龠」就是吹火筒演變來的。直著吹,火會迷眼睛,所以把臉轉過去,斜著吹。

  南方日報:學會演奏這些樂器是為了什麼?

  方錦龍:一個好的國樂演奏家,必須要不斷學習、融會貫通。根據年輕一代喜歡的國風國潮,我提出國樂要綜藝化。這個綜藝要能縱橫捭闔,指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綜合藝術的體現。

  因為中國文化講究通感,四藝「琴棋書畫」,加上「詩酒茶花香」是九藝,古琴有琴曲《酒狂》,李白鬥酒詩百篇,作為一個國樂人,懂的傳統文化越多,綜合能力也越強。

  重要的是通過民族樂器,能參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本質。中國文化的最大特點是講韻,西方講律,中國樂韻每一個音是活的。西方音樂「律有術」,東方音樂「韻無窮」,這是東西方文化不同的特點。

  ◆「演」奏◆

  用脫口秀的方式讓國樂有趣

  「演奏,有奏的成分,也要有演的成分。」廣州荔灣區西華路的彩虹曲苑,疫情期間格外冷清,廣東音樂曲藝團在這裡排練。臺下做指導的方錦龍時不時站起來示範,「琴聲即心聲,要想感動觀眾先要感動自己。」

  2019年12月,方錦龍進駐年輕人聚集的視頻彈幕網站B站,半個月收穫10萬粉絲。跨年夜演出後,粉絲迅猛漲到近60萬。年輕人稱他 「琵琶精」「玩武器的老爺子」「武器大師」……他一一笑納。在他看來,「有趣」對於國樂來說很重要。

  南方日報:您的現場演出時常會蹦出讓人意外的表演橋段,為什麼要做這些設計?

  方錦龍:現代人壓力太大了,國樂必須好玩起來。音樂的「樂」,就是快樂的「樂」,音樂應該帶來快樂。我想把曲高和寡,變成曲高和眾。我經常把自己回歸成一名普通觀眾,試著用觀眾尤其是年輕人能夠接受的方式傳播國樂。尤其是今天,國樂不應該總是高高在上的。

  我現在推廣國樂找到了一條路徑,用「方言」去講解國樂,既代表中國的地方文化,也代表我「脫口秀」的方式。

  南方日報:作為國樂演奏家,如何找到自己傳播國樂的方式?

  方錦龍:《黃帝內經》講了「百病生於氣,止於音」。「樂」和樂是一個字,一不小心一快樂了,藥都不用吃的。「樂」加個草字頭,就是「藥」,所以音樂是可以有療愈作用的。在我看來,古代的五音就是給五臟進行按摩的,宮商角徵羽,心肝脾肺腎,金木水火土,都是我們先祖的智慧。

  我希望做一名音樂的行者、國樂的傳播者,在行走中遊學,在遊學中汲取世界文化,傳播優秀的中國文化。

相關焦點

  • 方錦龍:難得音樂老頑童,為何琵琶多根弦?
    最近許多90後、00後這樣親切地稱呼一位滿頭銀髮的國樂藝術專家——方錦龍。在B站的2020年跨年晚會上,他不僅和虛擬歌手洛天依合作《茉莉花》,還一人大戰百人樂團,一人演奏數種樂器,將古今中外的音樂元素跨界融合,打破了年輕人對國樂的傳統印象,成功「出圈」,觀眾紛紛驚嘆「真神仙打架現場」,引發現象級娛樂話題。近日,新古裡邀請到方錦龍來訪演出。
  • 王菲名曲《我願意》首推國樂版,方錦龍現場遇「勁敵」
    王菲名曲《我願意》首推國樂版,方錦龍現場遇「勁敵」 2019-09-06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白髮大俠」方錦龍:其實我們的老祖宗很時尚
    最近火熱出圈,受到年輕人關注的方錦龍是著名國樂藝術家、樂器收藏家、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能演奏的樂器超過300種。上世紀90年代初,他復原了從北宋起就斷代失傳的五弦琵琶,在我國當代音樂史上寫下重要的一筆。在走紅B站之前,方錦龍在綜藝節目《國樂大典》中擔任「國樂鑑賞團」的常駐嘉賓,多次用國樂Freestyle(即興發揮),把國樂之美展現在觀眾面前,成為帶紅國樂熱潮的「風雲人物」。
  • 方錦龍:跨年夜在B站收穫最多「膝蓋」的人
    從事演奏42年、頭髮已白的方錦龍,那天也在家和兒子一起靜靜欣賞了這臺晚會。他的兒子方頌評是B站新人UP主,也參加了晚會表演,在《見·東方》節目中演唱了歌曲《蒹葭》。  儘管節目引發了廣泛的反響,方錦龍本人對結果卻十分淡然:「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 《國樂大典》奏響時代風採
    1月7日(星期四)晚上20:00,酷狗音樂、酷狗直播重磅呈現《國樂大典》廣州塔特別現場演出,由著名國樂大師方錦龍與陳軍搭檔「神仙組合」聯袂登場,燃奏新時代。經典國樂煥時代新聲燃唱青春熱血澎湃由廣東衛視原創自製、國樂醬酒獨家冠名,圍繞國樂大師和一眾新生代樂手量身打造的大型創新性中國經典音樂競演節目《國樂大典》已經走到第三個年頭。
  • 專訪方錦龍:大家喜歡我,因為我的東西比較俗
    「為什麼我能彈自己的臉?」方錦龍笑道,「因為臉皮厚。」「彈臉」是方錦龍在B站跨年晚會上的一個「梗」。半年多前播出的這臺晚會,至今餘波未散。作為主打「年輕人文化」的B站代表作,這臺晚會上最「出圈」的表演,恰恰是已經奔六、一頭銀髮的方錦龍所奉獻的。
  • 這種古老樂器可以奏出「靈魂的聲音」,方錦龍超級珍愛!
    《國樂大典》第三季「尋樂人」方錦龍11月13日(今晚)21:10,由國樂醬酒獨家冠名的《國樂大典》第三季,將在廣東衛視播出第三期。本期節目,「方獨秀」再顯神通,大秀擁有上千年歷史的中國民族樂器——尺八。
  • 國樂名場面!民樂版《名偵探柯南》《斯卡布羅集市》即將上演
    12月11日晚,《國樂大典》第三季第七期將在廣東衛視播出,霍尊戰隊和方錦龍戰隊的競演如火如荼。上期節目,唐俊喬、霍尊、方錦龍、陳軍四位尋樂人,根據舞臺公演排名先後,分別從48位晉級樂手中選擇16人,組建起旗下3支戰隊。本周,尋樂人戰隊競演即將打響,首輪PK將在霍尊戰隊和方錦龍戰隊之間展開。唱作俱佳的霍尊和精通器樂的方錦龍會如何制定戰術?
  • 霍尊戰隊、方錦龍戰隊開戰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祁琦 上期節目,唐俊喬、霍尊、方錦龍、陳軍4位尋樂人,根據舞臺公演排名先後,分別從48位晉級樂手中選擇16人,組建旗下3支戰隊。
  • 《國樂大典》開啟尋樂人戰隊競演
    霍尊監製的第一部民樂作品燃爆現場 新快報訊 記者徐紹娜報導 《國樂大典》第三季正在廣東衛視熱播,周五晚播出的第七期中,尋樂人戰隊競演打響,首輪PK在霍尊戰隊和方錦龍戰隊之間展開。
  • 方錦龍加盟!一場音樂會看遍傳統文化「十大雅事」
    國樂演奏家、琵琶收藏家方錦龍,巴揚演奏家吳瓊與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的藝術家們,將在一場音樂會中呈現「品茗」「撫琴」「酌酒」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十大雅事」,該演出預計於10月底與觀眾見面。巴揚演奏家吳瓊傳統中國的「十大雅事」在現代社會已經很難全部體會到。
  • 能演奏上百種樂器、亮相B站跨年晚會成功「破圈」 「武器大師...
    能演奏上百種樂器、亮相B站跨年晚會成功「破圈」 「武器大師」方錦龍又來了能演奏上百種樂器、亮相B站跨年晚會與虛擬歌手合作、為《英雄聯盟》《夢幻西遊》等遊戲演奏bgm,成功推動傳統藝術的「破圈」,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錦龍創辦的「方錦龍.深圳(
  • 玩轉機器,呈現國樂——揭開《國樂大典》匠人之作導攝團隊拍攝錄製...
    在《國樂大典》第三季熱播之際,讓我們一同揭開節目拍攝錄製的神秘面紗。《國樂大典3》的機位設置,考慮的是如何在把樂手個人的演奏魅力表現出來之餘,還要將樂曲的情緒和整個舞臺的美感、震感、嗨high感等淋漓盡致又精準的通過畫面傳達給觀眾。
  • 廣州塔上演「國樂大典」,酷狗與廣東衛視合力推廣民族音樂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楊哲圖/主辦方提供竹笛、琵琶、二胡、古箏、三弦……眾多傳統國樂輪番彈奏,或高亢或低回,或悠揚或激昂。1月7日晚,一場特別的「國樂盛典」在廣州塔下上演。她還帶著《國樂大典》中的「棒棒糖戰隊」前來,在這次專場節目中重現《國樂大典》節目中的競技。商鍾元、陳宇晟、王宇航、張鈺博、羅萌接連展示自己的拿手絕活,竹笛、三弦、胡琴、古箏等歷史悠久的民族樂器,在五位「青春國樂手」們的演繹中釋放出新的活力。「大屏+小屏」助推國樂傳播主辦方介紹,在音樂領域,傳統國樂和民族音樂成為了現今大眾新寶藏。
  • 琵琶精、琴魔、愛收膝蓋的男人 方錦龍還有什麼不能做?
    你可以體驗動態天氣系統帶來的人與環境實時交互,感受自然環境的動態更迭,在恢弘的誅仙大世界中亦能有最細膩的遊戲體驗。 戰鬥之餘,休閒社交玩法同樣妙趣橫生,幫派建設、組隊解謎、烹飪捕捉等等,真正讓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遊戲體驗的舒適區。
  • 《國樂大典》:女人之間的戰爭最可怕,尤其是有文化的女人!
    《國樂大典》是圍繞中國民樂為主題而開展的音樂競技節目,雖然有大眾評審投票的環節,緊張的淘汰氣氛卻並沒有,本以為是一場其樂融融的太平盛世,但最終也逃不過這場女人之間的戰爭。陳軍、唐俊喬、方錦龍、吳彤和阿蘭這5位尋樂人會分別帶領自己的隊伍上臺演奏,其中女生只有唐俊喬和阿蘭這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