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公婆
作者:楊永梅
人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而我家中「兩寶」俱在,儘管都疾病纏身,卻堅強的生活著,為兒女撐起溫馨的港灣,讓他們周末有個必須要去的牽掛;為孫輩能夠時時感受爺、婆,外爺、外婆的寵溺,讓四世同堂、膝下承歡的人間天倫得以實現。
公公腦溢血術後偏癱已經整整六個年頭了,而今已近耄耋之年的他和以前完全判若兩人,由於病痛的折磨,語言功能衰退,平時極少言語,點頭搖頭成了他與人交流的主要方式,吞咽功能也很差,硬點的食物和蔬菜都無法下咽,看得出,身體的不適時常折磨得他痛苦不堪,但為了家人,為了儘量減少婆婆的負擔,他總是默默忍受。
公公以前是一名教師,幹了幾十年的校長和教育專幹,由於家庭負擔重、子女較多,一直沒機會上縣,直至在家門口退休。我剛嫁過去的時候,公公還在鎮教委工作,手下管著一百多名教師,那時他給人的印象是談笑風生、雷厲風行,所有的文件、總結、經驗材料都是親力親為,沒有先進的辦公設備,秉燭伏案,一切文字工作都靠手寫,所以,公公寫得一手漂亮的鋼筆字。那時,對我而言,公公既是父親,又是令人尊敬的教育前輩。公公的為人更是沒得說,不管是學校的老師,還是鄰裡鄉親對他都是畢恭畢敬,誰家要有什麼大事小情,甚至家務事,都會請公公去主持操辦料理。公公為人豪爽,說話嗓門很大,見誰都是有說有笑,態度和善,不抽菸,但愛喝幾口小酒,且酒品極好。
我當時和老公遠在白雲工作,由於老公的爺爺奶奶還在世,加之公公的身體一直不好,家裡還有地,我們有了孩子後就先找了保姆,每次到了周末,公公就會提前給我們曬好被子、燒好炕、準備好我們愛吃的東西等我們回家,要是幾周沒有回家,公公就會帶上婆婆蒸的核桃饃和家裡種的新鮮蔬菜,再給兒子買一大堆東西到我們上班的地方看望我們。後來公公退休了,就叫我們把孩子放家裡,讓我們安心工作,他高血壓嚴重,經常靠服藥控制,但從未在兒女跟前喊疼說累,總是給人一副「堅強後盾」的形象。最讓我感動和佩服的是公公的遠見卓識,我們剛結婚的時候,公公就讓我和老公趁年輕再進修進修學歷,可那時工資低,加之年輕人貪玩遲遲沒有付諸行動,公公就拿自己微薄的工資悄悄給我和老公報了函授,買了書,然後督促我們拿到了本科文憑。那時,家裡還住在山上,老公的爺爺奶奶還健在,小姑子正在讀書,我和老公也都才工作不久,家裡全靠公公一人支撐,公公恨不得把一塊錢掰成兩半花,自己的秋衣秋褲都是補了又穿,生病了也是買點藥對付一下,但他對家人,特別是孫子卻是十分大方,總是給幾個孫子買各種零食和玩具。
後來,家裡情況慢慢好了,我們也在縣城買了房子,工作也調到了縣城,每年兄弟姐妹都會安排公公去醫院療養一段時間,可就在六年前,正要準備去醫院時,他卻突發腦溢血,從此就再也沒有站起來。相信當時公公對他的倔強給家人造成的負擔定是後悔不已,而子女們也對沒能及時「強制」他住院治療內疚、遺憾,這也成了兄弟姐妹幾個心中永遠的痛。
人都說婆媳是天敵,我自認與婆婆關係還算融洽,儘管結婚到現在也紅過幾次臉,但並無太大的矛盾,特別是這幾年,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和家裡經歷的事情,我慢慢的理解了婆婆,婆婆也變得越來越通情達理、越來越體貼我了。婆婆沒念過什麼書,年輕時受了很多罪,思想有些守舊,為人固執,我剛嫁過去的時候,公公上班加之身體不好,她就像個男人一樣整天在地裡勞作,全家的農活幾乎都讓婆婆幹了,而廚房多靠老公的奶奶忙活。婆婆性子緩,幹什麼都慢騰騰的,但韌勁很好,從不喊苦喊累,她最大的優點就是從不家長裡短、論人非常,結婚到現在,我從未從外人嘴裡聽到婆婆閒話我這個兒媳或任何人。婆婆很少串門,幾乎沒什麼朋友,公公生病後,她就一直在旁伺候,生活圈子極小。由於經年累月照顧公公飲食起居,還要幫助公公做簡單的康復鍛鍊,加之年事已高,去年婆婆終於累倒了,在醫院裡住了大半年,稍微恢復了一點,就又「重操舊業」承擔起了照顧公公的重擔,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婆婆已經步履蹣跚,走路腰都挺不直了,看了讓人心裡覺得酸酸的。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更何況婆婆自己還有病,且年紀越來越大了,但這六年來照顧公公任勞任怨、無怨無悔,讓我們做子女的安心不少。婆婆的心態極好,最大的愛好就是喜歡買亮色的衣服,貴賤並無太多的要求,就是要常新,二姑子和小姑子看婆婆平時辛苦,也就儘量滿足她的心願,這讓婆婆在勞苦之餘心裡也有些慰藉,而這時我們這些做子女的也為能滿足老人的心願感到欣慰。
母慈子孝,由於公婆的勤儉持家、寬厚待人,儘管家中屢遭變故,兩位老人身體也每況愈下,但家庭和睦、兄妹齊心。自打公公生病後,老公兄妹幾個關係比以前更好了,每個人都能顧及、牽掛彼此的艱辛。平時周內,二姑子、小姑子會常過去公婆那邊做做飯,陪老人說說話;到了周末,她們去寶雞照顧孩子,我和老公就會去接班,再忙也會給老人準備好一周的食材,改善改善夥食,為的是能把婆婆替下來,讓她歇一歇;大姑子自己都當了奶奶,還是會儘量抽時間照顧公婆幾天。平時要是缺什麼少什麼,都會自覺添置,從未為花費斤斤計較,大家配合十分默契,隔斷時間,還會提前相約幾家人一起去公婆那聚聚,說說笑笑,讓老人心情舒暢,兄弟姐妹也藉機相互交流、聯絡一番。要是兒子放假從學校回來,我們定會叫他常去爺爺奶奶身邊陪伴。
記得有一句很走心的廣告語「年輕時不拖累生我的人,年老時不拖累我生的人」,這也只不過是美好的願景,而年輕時讓生我的人拖累是義務,年老時拖累我生的人亦是必然,父母在、家就在,有父母的家才更顯溫馨、溫暖,子欲養而親不待,願天下做子女的都能盡己所能,讓父母安享晚年;願所有的父母都能健康平安、福壽延年!
作者簡介:太白縣人,公職人員,性格開朗,待人熱情,愛好文藝,生活中奉行善念根植於心、善為付諸於行,願與善良、簡單之人為友!
作者往期作品:
懷念母親
點讚中國詩詞大會
願好人一生平安
鄭重申明: 本文由作者本人提供,並對此負責。圖片除作者照片外,其他均來自網絡。
主辦單位:太白縣作家協會
本期責任編輯:閆永強
歡迎您踴躍投稿!(有在本公眾號已推送過的文章,來稿時請在文章底部附上往期文章標題)
郵箱: tbxmcwy@163.com
微信:TaiBai2015
感謝您一路的陪伴、支持,歡迎您在下面評論、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