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有公婆

2021-02-19 冬歌文苑

公公婆婆都是耄耋老人,雖說身體硬朗生活自理,可是畢竟高齡身邊沒人照顧是不行的。我有一份「雞肋」的工作,加之我這人胸無大志也沒上進心,考慮再三,我毅然辭職承擔起了這份光榮的責任,在家一日三餐、起居坐行、衣帽鞋襪的照顧他們了。美其名曰「服伺老人」。其實不過是一段平平靜靜的如水流淌的平凡時日罷了。與老人相處的點點滴滴中特採擷幾朵小浪花以記以饗貧心。

 

公公的天氣預報

公公寡言。

六十多歲時一場腦病留下的後遺症就是不善言辭了,為這婆婆沒少懊惱。也是的,行伍出身、退伍後在一個國防軍工單位任團支部書記等職務的公公曾經是很英武的。隨著日漸衰老,這些年他更不愛說話了。

公公特愛整潔,這與當過兵密不可分。衣服一定要穿的整整齊齊,帽子一定要戴的端端正正。每天早晨起床穿好衣服後一定要把他鍾愛的那塊手錶戴在右手腕(雖然他一整天都不可能看一次的),把一個黃花梨手串戴在左手腕。晚上睡覺前脫下來的衣服一定要疊整齊放在床頭,包括手錶、手串一應擺放好。每天洗漱、吃飯、喝水、午休都是整點,一切都是程式化的。當然這大多時候都是默默的。他對周圍的事情從來都是「不管不問」。我們經常「招惹」他讓他說話,比如婆婆有時故意問他:「你今天吃的啥飯?」他思量半天回答:「你吃的啥我就吃的啥」。他兒子每天晚上給他洗腳時問他:「1+1等於幾?」他不啃聲,等到第二個晚上再問時他很不耐煩的說:「等於2,這是個啥嗎?」所以我就經常說他是「惜字如金」。天氣好的時候我陪著他和婆婆去河堤散步,一路都是無言的,當站上河堤時他就突然會說:「渭河、秦嶺」!哦,眼前的山與水他才感興趣!經歷過大海誰還會在小溪裡遊泳,公公是不屑回答這些低級問題的。

沉默寡言的公公每天晚上七點半卻會很大聲的說話。

七點半就是電視裡中央一臺的天氣預報時間。

當那個熟悉的音樂響起的時候,公公就盯著電視屏幕開始他的天氣預報了。沙發離電視那麼遠的距離,他的視力太好了,我這中年人都佩服。從北京開始,他跟著電視(耳朵有點背聽不見播音員的聲音)顯示一字不落、準確無誤的把各個省的稱呼就說下去了,包括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等我們認為比較難認的。而且基本上就兩種天氣狀況,不是小雨就是晴,如果北京是晴後面會跟好幾個晴的地方,中間哪個省顯示的是雨的標識,他馬上就會變化成小雨,再一直往下。絕對的是聲音洪亮,絕對的沒有地名錯誤,每天七點半就聽他念:北京,晴;上海,小雨;海口,晴……

公公八十九歲的老人了,走路背挺直,沒有一點彎腰駝背。吃飯洗漱都能自理,從來都不急躁也不發脾氣生氣。他安靜、祥和、沉默。大概生命的軌跡就是這樣吧,經歷過一切後,無語勝千言!每天聽著他的天氣預報,我就在心裡嘲笑那個「阿爾茨海默症」:你永遠都不會找到我家老爺子的!

                   

婆婆的佛

婆婆敬佛。

我認為佛就是貼在陽臺牆壁上的一張財神畫像。

婆婆不這樣認為,她的佛在心裡,在天上,有時是菩薩有時是土地爺有時是財神爺。反正她每次飯前端著碗站在陽臺那財神畫像前禱告時(同時要把旁邊的窗戶打開)嘴裡說的就是:所有偉大的、一切的「爺爺」(方言:佛和神),給你們獻飯了,你們很偉大……把碗舉得高高的,低頭閉目自語。這時候我每次就看對面樓,我想看看對面樓上的人有沒有在看我家的這個方位!沒人觀望的,但是我分明就覺得半空中有個慈眉善目的佛在看著我們,神明自在天!

婆婆耳背,但是字認的很好。所以我們就買了一張小黑板寫著和她交流溝通。我們開玩笑寫上:你成天給佛交代要保全家平安,還要保佑不生病,還要讓你兒子發大財,你把佛都累死了,佛能忙乎過來嗎?婆婆盯著黑板看完,很快就用紙擦掉了,然後低頭不語就走了。我們都哈哈大笑,這對佛大不敬的話婆婆生氣了。

婆婆最忌諱我每天大包小包的給家買菜等東西,她的口頭禪就是:「那東西都不要錢嗎?就知道買買買!」生活必需品啊,老人家。但是我買的水果她卻特別青睞,每次我買新鮮水果回來,她樂呵呵的接過去挑最大的最好看的洗乾淨放在盤子裡去給她的佛供獻去了。這水果一般要放幾天,等著有新的了,她就要把它們吃掉,她說這水果吃著不生病特別好吃,哦,是沐浴佛之光的,當然不一般了。可是有時水果放久了就會壞,所以我就暗中觀察悄悄的給扔掉換個好的放在那兒,她記性也不好了不知道。我可是怕這「佛光」水果把她肚子吃壞了。凡是從遠處買回來的點心之類她也會第一時間放在佛前,她寧願不吃。女兒每次就壞壞的對她奶奶說:趕緊給你的佛去吃!

逢農曆初一、十五婆婆是必定要燒香的。年紀大記性不好,有時就記錯日子了,明明是初三或者十四她就點香,我也沒給她糾正,只是下次早早告訴她時間。心似佛就行,哪管它今朝明朝呢?早先大家都反對婆婆在家燒香,我想想雖然我們家不是豪宅別墅,但是闢一塊貼佛像放供盤的地方還是有的。於是陽臺那一小塊就是婆婆的「佛天地了」。我給她買了那種無煙無味的香,還給她買了一個插香的小香爐。嫋嫋香菸、心香一瓣何樂而不為呢?能讓老人順心也是難得。家裡來親戚時人家就趴在她耳朵邊問:你兒媳婦好不好?婆婆就會眉開眼笑的說:「好的很,我這兒媳婦是我前世跪在佛跟前長跪不起求來的!」每每這時我就心虛的頭上冒冷汗,婆婆早把我放在神明面前了,我如果敢造次,佛會拷問我的!想到這些,我還是老老實實的伺候婆婆吧!

婆婆一生養育三個孩子,公公早年在單位上班,她一個人家裡家外的辛苦支撐。為了家她放棄了去縣上任婦女幹部的機會。婆婆其實是一個特別能幹的人,除過有點耳背外,她頭腦清楚眼睛明亮、走路帶風、一頭銀髮熠熠發光。她愛乾淨、特別節儉,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勤快、啥事都替別人考慮從不想自己、寧願自己受累絕不麻煩別人……這些不正是慈悲祥和、園明清靜的佛嗎?

婆婆虔誠的相信是佛在庇佑她,有時感冒了得小病之類的,我讓她吃藥她不猶豫就吃了,然後我就聽見她在房裡嘀咕,都是些批評、指責她的佛的話,怎麼回事,這佛不靈驗了?我偷偷的笑了! 

 

家中有個智力魔珠的玩具,閒暇時公婆喜歡擺放玩樂,結果兩人一個玩具還爭鬥四起,因為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思來玩,所以不免就生氣吵說,像兩個純真的孩子一樣看得我直笑。用手機在京東上搜索「老年人預防老年痴呆玩具」,這個魔珠赫然在列,我就又網購了一個。這下相安無事了,每人拿一盤魔珠研究、擺放的不亦樂乎!大多時候,他們坐在陽臺的藤椅上曬太陽,看魚缸裡的魚、看花盆裡的花或許都會過去大半天。屋子裡靜悄悄的,我有時彈彈古箏、翻翻書或者敲敲鍵盤,時間就這樣靜靜的緩緩的流淌著,伺父母如伺佛。我的心裡就會響起一首歌《當你老了》: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意昏沉,當你老了,走不動了……當我老了,我是什麼樣子? 

相關焦點

  • 親情家有公婆是福氣
    文/陳玉峰家有公婆是福氣昨天準備洗一些衣物,去收拾要洗的床單枕巾等,婆婆順手拿起被子往下取被罩
  • 楊永梅:家有公婆
    家有公婆人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而我家中「兩寶」俱在,儘管都疾病纏身,卻堅強的生活著,為兒女撐起溫馨的港灣,讓他們周末有個必須要去的牽掛;為孫輩能夠時時感受爺、婆,外爺、外婆的寵溺,讓四世同堂、膝下承歡的人間天倫得以實現。
  • 祝曉英 || 家有公婆(散文)
    這剁椒是今天才弄的,帶回去燒魚,還帶點雞蛋,再帶點……你們三家都是一樣的。」婆婆邊說邊打包。公公、婆婆家如同自選商場,紅薯、南瓜、絲瓜等弄得大一筐小一籮的任我們挑選。我們深知這些收穫來之不易,是公公和婆婆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溼透衣背換來的,準備少拿點,可他們不高興,以為是看不中。「真不要了,後備箱都裝不下了」。有時他們辛辛苦苦忙著種出許多,家中卻只留很少的一點自吃,其餘的都送給幾個兒子、兒媳家了。
  • 偏心的公婆
    還把公婆給的一籃子蔬菜也扔到了樓下的垃圾桶!小霞是我的同事和好朋友。今天中午和我訴說了她的家事,說公婆假殷情,盡給自己些不值錢的東西,我才不吃他們送的菜呢!一看到老公去她父母家,她就來氣,為啥好心好意地給東西,還生氣呢?
  • 你家的主臥會讓給公婆睡嗎?網友們的回覆真是太有愛了
    我們結婚的前兩年公婆裝修的新房子,三室兩廳兩衛,當時跟老公還在談戀愛階段,公婆直接把主臥按自己的喜好裝修的,留下一間次臥給我們,另一間給沒有出嫁的小姑子,等我們結婚後就直接買家具到留給我們的次臥,有了寶寶後,東西多,次臥還在陰面,有些潮,冬天寶寶起了溼疹,公婆也沒說讓我們搬到向陽的主臥,寶寶一歲半的時候
  • 雨仁為善||父母是家(散文)
    雨仁為善散文:父母是家 在我年少之時,總覺得父母這也沒有賦與我,那也沒有賦與我,跟別人比起來,總覺得父母差我們的,總是心裡不平衡的時候找他們吵鬧,現在我也為人母了,明白了人間的堅辛困苦,生活的不易,深深的愧恨自己的年少無知。
  • 第一次見公婆該怎麼做?
    中國有句老話「醜媳婦早晚是要見公婆的」,說明媳婦們第一次見公婆的重要性以及第一次見公婆的緊張。快要春節了,很多女生將會跟著男朋友去他們家裡過年,那麼第一次見公婆我們該怎麼做,給公婆買什麼禮物,我們要穿什麼,第一次見公婆我們該怎麼表現等等都是第一次見公婆時最需要關注的。
  • 來看有你家附近的嗎?
    多數時候,為了排繾雙方老人的孤獨,接上自己的父母到公婆家,讓四位老人開心聊天,她和丈夫精心安排菜譜,選購食材,既要注意營養搭配,又要注意患有糖尿病父母的禁忌,用心用情為他們煮上可口的飯菜,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有時,召集兄弟姐妹,帶老人們「上山下鄉」去釣魚、踏青、避暑、呼吸新鮮空氣。
  • 蔡武平:太太是我一生的貴人|散文
    太太心細,她苦練廚藝是想讓家更有家的味道,成為家人幸福港灣。她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處處演繹著良妻賢母形象。家讓她打理得如同春天般美麗,她以女性的溫柔給了我想要的甜蜜。太太懷孕期間一個人孤單生活,至今我還懷有深深地愧疚。沒有人照顧的日子,工作生活全靠她一個人硬撐著。
  • 梁實秋:散文的睿智典雅,源於淡看人生的自在從容
    梁實秋,著名的散文家,文學批評家,中國首位研究莎士比亞的學者。詩與散文的區別,依據老舍先生的觀點,在於獨創與構成。散文雖由文字排列構成而來,但也考究構成的技巧。不同作家的散文,因構成技巧不同,風格也不一樣。
  • 新媳婦見公婆傳統禮節
    中華傳統禮俗,新婦拜見公婆,古時稱拜見舅姑,是婚禮儀式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古代禮俗認為,婚姻不僅是婚姻當事人的事,而且是整個家庭的事。新婦進門,不僅是為兒子娶了一個媳婦,而且是為家庭娶來一個能夠生兒育女、傳宗接代、主持家務、延續家庭的主婦。因而古人特別重視成婦之禮。拜見公婆是成婦的主要內容。
  • 當代文壇散文「八大家」,餘秋雨居榜首,余光中、賈平凹入列!
    此後,又在新浪網讀書頻道展開了為期兩個月的「全民大網絡評選」活動,數萬網民踴躍參與,持續一年多、備受廣大讀者關注的「世紀文學60家」榜單最終揭曉。而這個榜單上,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散文作家。冰心、季羨林、汪曾祺、余光中、餘秋雨、賈平凹、林清玄、劉亮程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
  • 去公婆家吃飯,婆婆打碎一隻碗後公公反覆數落她,兒媳維護婆婆
    之所以這樣,那是他們骨子裡還比較封建,男人有大男子主義,女人又習慣了這種婚姻模式,就在婚姻裡忍氣吞聲的。 所以兩代人還是分開住比較好,否則有很多地方會發生衝突。老人看不慣年輕人,年輕人也看不慣老人,矛盾就不斷產生了。 一個家庭中,如果公公大男子主義,總是處處欺壓著婆婆,那兒子兒媳該怎麼辦?
  • 結婚後和公婆同住的人都怎麼樣了?
    綜藝《婆婆和媽媽》登上了熱搜,引發全網討論的話題是:夫妻的家就是婆婆的家嗎
  • 日本風景畫家和散文家東山魁夷的畫作
    東山魁夷(Kaii Higashiyama),日本風景畫家和散文家,在繪畫方面,東山魁夷與平山鬱大、高山辰雄並稱「日展三山」,而在散文方面,則與與川端康成並稱為「文壇雙壁」,因而可以說川端康成的評價,可以看作溢美之辭之中的誠摯之言。
  • 媳婦應如何對待公婆?
    做公婆的哪裡還敢有更高的要求呢?當然我們不聽不學不知道,做不到,也就不好說什麼。如今,咱們姐妹們一起學習傳統文化,我們知道了古代有這樣的要求,那我們也就應該提起一些標準和古人的教誨來警醒自己。相信我們的祖先這樣做一定是有道理有意義的。至少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面對誰,我們作為一個女人,存養自己一顆恭敬心那是很有必要的吧!
  • 我想跟公婆分開住,我太難了!
    口述實錄我結婚15年,女兒讀初一,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其實,我從結婚開始就想跟公婆分開住了,只是到如今都沒成功。我老公有姐弟三人,他最小,從小父母就特別寵他,他也很孝順父母。剛談戀愛的時候,他就跟我說,結婚了要跟父母一起住,我欣然同意,我自己也跟父母住了20多年,從沒覺得有什麼不好。
  • 第一次,登門拜訪準公婆,有哪些忌諱?
    第二點,禮品問題,去別人家拜訪父母總不能兩手空空的吧,,這送禮物也有門道,如果你第一次見面就給人送了大禮,那他們以後對你的要求也不會低,要是之後見面你送的禮比第一次輕了,那你的準公婆可能就會覺得你是不是越來越不把他們當回事了
  • 吳秀英散文:浮生若夢
    清代沈復的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我共看了三遍。每次讀它,時而會心一笑,時而唏噓垂淚,內心一次次經歷著情感的萬轉千回。「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一顆易感的心就在這對痴情兒女的半世情緣中起落沉浮,直至碎成寸寸縷縷。喜歡《浮生六記》,是因為喜歡沈復的妻子,那個名叫陳芸的女子。若論相貌,陳芸並非絕色。
  • 王二狗解答:我就是不想和公婆一起住,也不願公婆看孩子,咋辦?
    >狗哥:我就是不想和公婆一起住,也不願公婆看孩子,咋辦?2016年9月28日 問題來自@愛希二狗哥,我老公不願和我公婆分開過,總想一起過,可我不同意,我們為這個吵架好幾次了,他的理由是他父母就他一個兒子,還有他平時上班累,下班還要帶一會孩子(因為我要做飯,孩子還小,比較粘人),他覺得累,和父母過他省心還不累,還有他覺得我做飯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