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你自作聰明?自作聰明和真聰明,其實很好區分
文丨二指禪掌門
年輕人都愛突發奇想,因此也難免被很多人罵為「自作聰明」。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喝茶,朋友讀初中的兒子就說,今天老師批評他「自作聰明」了。他不明白,為什麼別的同學是奇思妙想,而他想的就是「自作聰明」呢?
朋友看著我說:「行了,今天這茶費有點貴。大作家,幫著解釋一下吧。」
其實,關於真聰明和自作聰明,要說定義還真不清楚。畢竟,有一些被認為「自作聰明」的事情,後來又被認為是科學的。這樣的問題,對於我來說,無疑很難解釋清楚。
不過,我有我的優勢,看書多,自然可以舉例子,不必用理論去說明了。
我說:「我給你講三個故事,你自己分辨那一個是真聰明,哪一個是自作聰明吧。」
孩子很感興趣,坐在我對面,催著讓我講故事。
01
我講的第一個故事:沒錢怎麼辦?
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小時候就是個非常頑皮的孩子,花起錢來大手大腳,每當遇到自己喜愛的東西,總要千方百計地把它買回來,而從不在意價格是否昂貴。這也難怪,生在那樣的家庭中,似乎花錢不是什麼難事。
但他的祖母維多利亞女王卻有點擔憂,認為他這種大手大腳的毛病,不利於將來治理一個國家。
於是,在喬治寫信給她要錢的時候,女王寫信拒絕了。雖然,喬治要的並不多,只有二十五法郎。信中,女王還諄諄教誨自己的孫子,說你的玩具實在太多了,而你現在已到了該明白東西的真正價值的年紀了。
結果,幾天後女王收到了孫子的第二封信,卻被告知,她寫的那封信,已經被孫子賣給了一位手稿收藏商,得到的報酬正好是二十五法郎,多了他也不要。並說自己其實已經明白一些東西的真正價值。
02
我講的第二個故事:發明家李晟。
明朝弘治年間,都察院有一個叫李晟的人,喜歡搞些發明創造,自詡為聰明絕頂。
有一次,他說自己造的戰車和弓弩很好用,是古往今來發明第一人。皇帝就讓工部照他的設計造造看,結果戰車推不動,弓弩拉不開,他卻埋怨使用的人力氣小。
後來,他又搞了一些發明,都不實用,皇上就以大言無實、垂老不誤的罪名將其開除公職,趕回老家了。但他矢志不渝,在老家也不忘搞發明創造。
正德八年,他又上書搞發明創造了,這回是造了無敵盔甲,刀槍不入。
工部命人造出來讓他穿穿看,自信的他穿戴整齊,剛想誇自己的聰明,就被盔甲壓趴了;人們七手八腳想把他拉起來,發現他已經被自己造的盔甲壓咽氣了。
03
我講的第三個故事:有危機意識的運動員。
短道速滑世界冠軍楊揚大家都熟悉,但很多人不知道,2007年7月17日,她拿到了清華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學位。
說到自己為什麼要走這一步,楊楊說,10年前,她就開始為自己退以後的生活做準備。因為很多世界冠軍,在退役後沒有一技之長,造成生活困難的不在少數。於是,她先是去澳大利亞苦學英語,又在歸隊後趁別人休息的時間看書、背單詞,還在2002年奪得冬奧會首金後,去清華讀書,隨後又去了美國猶他大學和舊金山州立大學留學。
果然,後來能說一口流利得讓人吃驚的英語的楊楊,被國際滑聯運動委員會、國際奧委會看中,登上了人生的又一頂峰。
「如果你想有一個完整的人生,就要有危機意識。」這是楊揚給所有人的答案,「很多運動員缺乏危機感,喜歡把自己託付給別人,託付給國家,託付給某個項目,忘記了人要對自己負責,這是錯誤的,總有一天你是要自己養活自己的。」
04
講完故事,我看孩子陷入了沉思。
畢竟,對於一個剛上初中的孩子,一下子就能分清真聰明和自作聰明,真的有點勉為其難。
還好,幾分鐘後,孩子仰起頭,胸有成竹地說:「第一個故事和第三個故事是真聰明,第二個故事是自作聰明。謝謝您,叔叔,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看著孩子舒心地笑容,我和朋友都笑了。
很多人其實每天都自作聰明,但他們卻渾然不知,總以懷才不遇和別人層次低、不理解來看待自己。
須知,人人都有燈下黑的毛病,跳出固有的那個圈子,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幼稚和可笑。
而這,也是需要勇氣的。
【掌門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