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龍紋紋飾給瓷器斷代其實很簡單,耿寶昌:記住這幾點準沒錯!

2021-01-14 環球文化在線

在古玩中瓷器鑑定裡,龍紋紋飾在瓷器上是我們經常會接觸到的,同時也是大家比較喜歡的題材,我們如何通過紋飾來鑑定瓷器的真偽,如何給瓷器斷代呢?龍紋大致分為雲龍紋、團龍紋、螭龍紋、翼龍紋、夔龍紋等幾個大類,因為內容比較多 ,今天我們先講講基礎的龍紋,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吧!

元代龍紋

元代龍紋給人的感覺是繪畫寫實和兇猛。寫實主要體現在注重表現龍紋的一切細節,如龍頭、龍身、龍爪、龍鱗、龍肘等方面。龍頭繪畫氣勢兇猛,張口吐舌怒斥。顯得張牙舞爪。龍頭上的雙腳繪畫是鹿角,角的出尖處銳利,龍的眼睛兇狠;龍身表現為脖頸細長龍身粗壯張弛有力。元代龍紋身上的鱗片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農鱗繪畫呈魚鱗片狀,龍鱗繪畫規則整齊,鱗片與鱗片之間有一條淡淡留白的過渡層,這種畫法和元代瓷器上繪畫的牡丹花瓣與花瓣之間的一層淡淡略有暈染留白相似,元代大多數的龍紋都是繪畫呈魚鱗狀片。這種畫法到了明代洪武時期就明顯不同。龍鱗片,牡丹花瓣的露白邊是沒有淡淡的暈染的,可以看出留白很清晰。第二種是龍鱗繪畫成網格狀。這種龍鱗畫法極為少數。

嚴格的說,元代的龍紋注重表現龍整體的協調與美觀,頭部趨於扁長,雙眉如火焰狀,雙目雖小,但有神採。龍爪狀如鹿角伸向腦後。須、發、肘、毛揮灑飄揚,背鰭整齊密布。龍頸細長而彎曲。龍爪三四五不等,農民多層魚鱗狀。元代龍肘細長而有力,龍爪尖銳。可見龍爪上的指甲如「鐮刀」一般。假如被它抓一下,立刻會有種被撕裂一般的感覺。龍肘上的毛多而細長,呈飄動狀整體雖有兇猛威武之氣,是更有清晰飄逸的神韻。

龍身背脊上有背鰭。元代龍身背鰭有兩種。大多數背鰭是成排列有序的三角形。還有一種是成一大一小三角形背鰭。元代龍紋的背鰭的排列都是整齊有序的。鰭與鰭之間的距離也有規則。到明代晚期的龍紋排列開始出現混亂。元代龍紋整體繪畫寫實,每個細節都畫的詳盡,氣勢都比較兇猛威武。農身張弛有彈性,神韻好。一般多為三爪龍,四爪龍,五爪龍極為少見。

明代龍紋

明代洪武龍紋受元代龍紋的影響,氣勢上有元代龍紋的風格,繪畫精細,龍紋也很寫實。洪武龍紋也是細頸長身,但此時期龍紋的龍肘開始變短變粗,背鰭一大一小呈三角形有序排列。五爪龍的爪開始畫成輪狀,抓緊鋒利。

永樂龍紋是最生動的也最具鮮明的時代特徵。它不僅與元代龍紋和洪武龍紋不同,而且與後代的龍紋都有區別。永樂龍紋,首先體型上更趨於健壯,龍頭呈長三角形,龍角後傾,雙目圓睜,毛髮豎立,張口吐舌露齒尖銳,但龍角沒有元代龍角那麼尖銳。永樂龍紋的龍身龍肘要比元代洪武時期粗壯很多,龍肘也變短,肘毛變少,但飄動感依舊靈動。鱗片飽滿,背鰭整齊。龍爪剛勁有力,呈輪狀爪尖銳利,指甲如彎鉤,給人感覺似乎龍爪上尖銳的指甲可以刺進肉裡一般。永樂龍紋兇猛,比洪武時期龍紋更加強烈更加奔放。永樂龍爪,有三爪,也有五爪。

宣德龍紋延續了永樂龍紋的特點,身體渾圓雄健,但是也有自己的時代風格,龍嘴上翻,龍的身體變得更粗壯,龍的眼睛圓睜張口吐舌。當然也有閉口龍。龍的背鰭呈三角形等距離排列,龍肘變粗變短,龍肘繪畫比永樂時更細膩,更現實,體現在肘毛飄動感強,而且肘毛較多,比元代龍紋中毛相要短,龍鱗繪畫更飽滿,宣德龍紋有三爪龍,也有五爪龍。

接下來我們講講空白期和明中期的龍紋。

空白期龍紋以正統龍紋大缸為例,龍紋具有宣德遺風畫法,用料和宣德類似,景泰、天順時期龍紋比較少見。明中期成化龍紋。龍身體要比永樂、宣德龍紋瘦弱很多,龍嘴閉合,露一顆牙齒。龍紋毛髮也微微上揚,但沒有永樂、宣德龍紋毛髮有氣勢。成化龍紋特別之處在於龍的眼睛,在一條線上像戴了一副眼鏡,也稱之為眼鏡龍。龍身細、長張弛力度較弱,像是行走在一般,俗稱行走龍。成化時期的龍的肘部也變得瘦弱。龍爪是輪狀,爪上的指甲沒有永樂宣德時期鋒利,但很尖銳。農鱗繪畫整齊,龍脊背鰭呈尖細的三角形排列,整整齊齊。龍身肘部的毛髮呈三條或者五條火焰狀。

弘治時期的龍紋特點。典型的「眼睛龍」,龍為行走狀態,紋飾以龍穿花和行走與荷塘之間。弘治龍紋身體像成化時期一樣細長瘦弱,龍肘短而細,肘毛三條和五條飄動。龍的爪呈輪狀,但爪尖顯得無力。龍鱗整齊,龍的背脊也呈三角排列。龍的眼睛平視像戴了一副眼鏡。龍嘴多為閉口狀態,露有一顆牙齒。

明晚期龍紋,明晚期泛指嘉慶、隆慶、萬曆三朝。值得一提的是正面龍紋是從嘉靖時期開始的,嘉靖龍紋在明代晚期其實算比較兇猛,但總體完全沒有永樂、宣德時期的繪畫細膩,氣勢也不及永樂、宣德兇猛。這時候的龍紋龍身特別長,與永宣時期相比明顯沒了張弛的力度,頭腳上的鹿角畫的比較簡單。龍頭毛髮微微上揚,也有往後仰儂嘴上顎突起,如意狀的鼻子像豬鼻子一般,俗稱豬鼻龍。

隆慶龍紋器物不多,延續了嘉靖風格。但在造型上有一些變化,這時候的龍感覺很瘦弱,顯得比較靈動。但龍的嘴上顎向前伸得更長了一些,龍身的鱗片繪畫規則。龍的背鰭排列整齊,龍爪呈輪狀,指甲也很尖銳,但沒有鋒利之感。萬曆龍紋身體纖長,龍張口吐舌身體變得較長,龍鱗繪畫得草率,龍的背鰭尖刺狀,此時,龍肘變得細長,肘毛向花瓣一樣極具當朝的特點。

明代末期,崇禎龍紋比較有特點。崇禎龍紋繪畫得披頭散髮顯得蒼老,正面龍紋龍身捲曲,樹立肚子上呈蛇腹狀,背鰭像一根根尖刺,鱗片繪畫規則。龍肘粗短,龍爪呈輪狀,指甲尖銳。總結一句話,給人第一眼感覺看上去像是一個年邁的披頭散髮的老太婆。

順治時期,龍紋主要特徵有雲龍三現像,中國水墨畫龍頭、龍爪、龍身,在雲氣中若隱若現,雲氣化成水墨畫中的苔點狀,清早期流行在畫面中。苔點有深有淺,有近有遠。龍頭有明代的遺風,張口吐舌雙目圓睜。龍的腹部開始畫成蛇腹狀,龍爪趾間肉肉多,清代龍紋五爪不成輪狀,而是大拇指與食指張開成一字狀,這一點是和明代龍爪最好區分的地方。

康熙時期開始規定,官窯用五爪鬼頭龍,五爪鬼頭龍作為定式,一直延用到宣統,康熙龍神情兇惡,龍頭部大,寬額頭,肉髻多,雙眼兇惡。龍的犄角小,龍的毛髮後揚,上顎短,下顎長。龍鬚長且抖動,牙齒尖銳張口吐舌。特別是立式龍,身體像彈簧,鱗片繪畫十分飽滿。

以上的是元明清三代時期基礎龍紋的特徵,一定要記住這種感覺了,比如當你看到瓷器上龍紋呈現有類似一個披頭散髮的老太婆時,第一時間你就可以判斷是崇禎時期。只要用心你就一定不會看錯!歡迎大家一起參與討論。

相關焦點

  • 看紋飾斷代,明代瓷器與清代瓷器紋飾區別在哪?
    瓷器的紋飾也是這樣,明清兩個朝代是我國瓷器紋飾發展之大成時代,紋飾題材日趨豐富,通過了解不同時代的紋飾特徵,來定是什麼時期的瓷器 從紋飾上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的文化氣息,以及當時的經濟發展,這是很多藏友會忽略的一種情況,因為在當時可能只是作為一種觀賞性去繪畫出來,卻無意間流傳下來,給後世更加了解當時的一種生活環境,民窯瓷器的裝飾與循規蹈矩的官窯瓷器裝飾形成鮮明對比,共同構成了整個明代瓷器紋樣的繁榮,話不多說,我們來看看明代幾個時期的紋飾繪畫有何特點
  • 「龍翔九天」與龍紋變遷,長沙博物館展元明清御用瓷器
    澎湃新聞獲悉,在長沙博物館新館開放五周年之際,「龍翔九天——元明清御用瓷器特展」12月28日在長沙博物館開幕。展覽共遴選元明清御用瓷器128件/套,囊括傳世完整器與景德鎮御窯出土器物等,旨在以獨特多變的器型,精美的紋飾展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用龍紋瓷器風範及龍紋的變遷。
  • 瓷器紋飾中的上品,明代瓷器上的龍紋作品!
    #龍紋瓷器#朱元璋登基時百廢待興,但洪武二年景德鎮燒造官窯之事還是提上了議事日程,只不過當時之需僅限於祭祀用器。隨著時局穩定,宮廷需求增加,在洪武中後期,朝廷不斷頒旨,命令景德鎮燒造各類器皿。洪武一朝瓷器上出現的龍紋極具時代特點,形象頗為費解。上海博物館藏洪武青花春壽龍紋梅瓶,體態一如元之舊樣,但頭部變化很大,呈圓形貓臉,俗稱貓臉龍。
  • 盤點明代瓷器上的龍紋,都記全了,也就這麼幾種
    明清兩代瓷器紋飾多種多樣,有植物、山水、人物,當然還有動物,動物入瓷畫很常見,比如下面這隻價值一個多億的成化雞缸杯。然而,若問哪種動物紋飾最為傳統也最為傳神,毫無疑問,是龍紋。這是商代的夔龍紋,至於為啥這麼叫,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是這麼說的,「夔」乃龍的一隻腳,因此這種一隻腳的龍自然被叫做夔龍。經後世的演化,及至元代,龍紋終於找到了可寄託的載體,它就是瓷器,元青花上的龍紋已經非常具體,如文獻記載中的那樣,馬首蛇尾、牛耳鹿角、虎掌鷹爪、蜃腹魚鱗。
  • 斷代|明清瓷器的鑑定
    想到明清瓷器鑑定,大家就不由得想到:耿寶昌先生對明清瓷器鑑定真贗提出的四條重要依據也只有通過實踐,積累豐富的經驗,才能逐步掌握器型的主要特點。觀點提煉:1 具有綜合素質與學識;2 具有一定的對比分析能力;3 要學會積累瓷片標本作為觀察學習!二、紋飾明清不同時期的瓷器紋飾都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不同的風格特點。
  • 國家博物館的「龍紋」瓷器:簡直美呆了
    通體青花紋飾,內口沿繪海水紋,碗心為團龍紋,外口沿下青花橫書「宣德年制」四字楷書款,外壁繪波浪濤天的海水之上飛奔的行龍,神態威猛矯健,有翻江倒海之勢,氣勢磅礴,足柄為江芽海水紋。龍紋是明清官窯瓷器典型裝飾紋樣之一,形態多樣,有雲龍紋、穿花龍、趕珠龍、蓮池龍、海水龍紋等。明初朝廷曾下令景德鎮御窯廠燒造帶有龍鳳紋樣的瓷器,並禁止民窯燒制。
  • 耿寶昌:宣德青花四大權威鑑定特徵,看手中青花是否到代!
    瓷器收藏,一般分為高古瓷和明清瓷兩大門派。高古瓷研究以馮先銘,陳萬裡先生為泰鬥,明清瓷器鑑定則以孫瀛洲,耿寶昌師徒為掌門。耿寶昌老先生在古瓷器鑑定這方面的成就之高,在《明清瓷器鑑定》耿老整理描繪了非常多的宣德瓷器器型介紹,看起來已經十分完備,但在今天更深入的研究看來,還是有不少滄海遺珠,未被選進。
  • 淺談歷代瓷器上龍紋的演變
    龍紋作為瓷器紋飾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瓷器產生起就出現了,不同時期的龍紋形象大不相同。下面大御瓷器的燕子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歷代瓷器上的龍紋演變。龍紋的雛形最早見於新石器時期,馬家窯文化遺物中發現了繪有類似龍形的彩陶壺,其體態像魚,有兩爪,披鱗,這種龍的形象通常是氏族與部落的標誌。
  • 元明清三代青花瓷器特點詳細對比介紹
    青花瓷器備受世人喜愛,也備受世人矚目。青花瓷器的淡雅之風和優美的器型一直吸引著廣大收藏愛好者的投資目光。但是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器各有時代特點,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答疑解惑,詳細介紹這三朝青花瓷器的特點對比和歷史知識,使您品鑑青花瓷器知識的同時,見證我國的瓷器文化史。
  • 元明清瓷器鑑定之造型和紋飾特徵
    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論,元代造型大多較為鈍重稚拙,無論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顯得突出。尤其是日常應用的壇、罐、瓶、壺及盤、碗等一般器物,常見有相當大的器形。例如傳世的元青花與釉裡紅大碗有口徑達42釐米,青花和釉裡紅大盤的口徑也在45~58釐米左右。由於胎體厚重,燒制不易,難免有翹稜、夾扁、凹心、凸底等變形的缺陷,因而過去文獻多有元瓷粗率之論,其實這是不夠全面的。
  • 大飽眼福——明成化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明成化 青花夔龍紋高足碗此器原為歐洲私人收藏,1996年6月10日於倫敦佳士得拍賣,拍品76號。此盌紋飾及率意畫風承宣德風範,亦吻合其成化初年之斷代。成化一朝,以宣德青花為模範,故猶以借鑑。本品盌底著仿款,或藉此述其靈感所出,並表對先朝成就之尊崇,更顯對宣德瓷之青睞。此盌雖似宣德,然其鈷青流暢,且無黑疵,乃典型成化初年青花特徵。
  • 元明清龍紋,御用瓷展!
    由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鎮御窯博物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保利藝術博物館、保利藝術研究院聯合主辦的「龍翔九天——元明清龍紋御用瓷器展」於8月8日盛大開幕。由於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本次展覽將通過線上「雲展覽」的方式呈現。
  • 中國瓷器紋飾大全
    在畫風上,康熙青花、五彩山水畫中的山石,山石呈劈開的片狀,系南宋畫院派的風格,而雍正時期,則逐漸改用「披麻皴」,這是繪畫界追隨元代四王畫派對制瓷工藝的影響。乾隆時期山水畫的題材大量減少,而常以西湖十景及私人園缽之類,用寫實的手法畫在瓷器上。
  • 龍紋瓷器——成長篇:從遠古圖騰到宋代名窯,5000年成就皇權象徵
    2月底,我開始思考如何系統的向大家介紹陶瓷之美,進而確定了從「釉色」到「紋飾」再到「器型」的方向。於是整個3月,我們一起領略了單色釉陶瓷的魅力。從常見的白、黃、紅、青到小眾的黑、藍、綠,基本囊括了全部單色釉種類。至於瓷器「紋飾」,無論釉上彩還是釉下彩,青花還是粉彩,都是技術與色彩運用。
  • 耿寶昌:深度解析乾隆粉彩瓷,這幾點「關鍵」鑑定特徵要記住
    ,而粉彩瓷似乎是集合了這兩者的特點:它本身既是瓷器,又有色彩豔麗的傳統繪畫,所以粉彩瓷的升值是不容置疑的。再將顏料塗在這層玻璃白上,按顏色的深淺用乾淨的筆輕輕地將顏色鋪開,這樣的技法能使人物的衣服和植物的花瓣和葉子有明暗的感覺。粉彩瓷在眾多的清宮廷粉彩瓷中,慈禧粉彩簡單率直,濃筆豔抹,富貴豪華而別具一格。紅鳥牡丹富貴罐是其風格的經典之作。
  • 明萬曆瓷器紋飾,美不勝收!
    龍紋 萬曆時龍紋器物較為常見,瓶、罐、爐、碗、盤上均有裝飾。 造型變化較多,或立龍,或行龍,或海水龍,或正面龍,或應龍。
  • 瓷器鑑賞:「仿品」瓷器表面板硬,胎質發乾
    全民愛收藏: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242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請老師幫忙斷代,估價瓷器鑑賞2:藏友諮詢:麻煩老師估價,高50公分左右,謝謝!崔凱老師鑑定回覆:藏友您好,您發來的這件吹青雲龍紋風格上借鑑了清代中期制瓷特徵,此類紋飾表達方式雖然自乾隆時已有,但在晚清光緒時期尤為流行,不過圖中這件仿製工藝則顯一般,畫面構圖缺乏章法、視覺效果較為混亂,魚、龍紋身體結構交代不紮實且細節刻畫較差,線條筆鋒過軟,青花發色晦暗釉層純淨度偏低、質感板結,底部胎質幹硬,底面絲狀修坯痕太過均勻迅速,與傳統制瓷修坯殘留的自然狀態差異明顯
  • 弘治瓷器的發展和特點
    弘治瓷器的器型多以盤子、碗為主,尊、罐、瓶類的瓷器很少。青料也是用的平等青,顏色籤單,少有濃深色。弘治瓷器的紋飾裝飾極為簡單,一般就是雲龍、穿花龍、蓮池、摺紙花等為主,線條纖細。據相關史料記載,明弘治皇帝一生節儉,曾幾次下令停止景德鎮燒制瓷器,並且將內官窯廠也停止了。因此,在現代能看到的瓷器中,弘治瓷器極少,且多數官窯瓷器為無款識。
  • 元明清礬紅瓷器如何斷代,如何鑑別新仿和老礬紅瓷器?
    礬紅瓷器時代不同,礬紅彩瓷呈色也不同,因為礬紅是氧化鐵,元明清礬紅顏色不同朝代也不同。元明清礬紅瓷器呈色有什麼不同,如何斷代,如何鑑別新仿和老礬紅瓷器?礬紅瓷器用色時代越早用色越透,用色越鮮豔,越濃,越濃,越暗;時代越晚礬紅髮色就越淺、越淡。
  • 元青花瓷器什麼紋飾最好看
    它的出現改變了以往中國瓷器重釉色、輕彩繪的傳統,將繪畫技法與瓷器裝飾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明、清兩代絢麗多彩的彩瓷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還為元代景德鎮陶瓷的迅速崛起、成為中國的「瓷都」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元青花紋飾的題材。元青花瓷器裝飾圖案密滿,紋飾繁而不亂。它的題材有很多,主要包括人、動物、植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