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有億萬位母親,容顏不同,年齡不同,但是對於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母親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著獨一無二,無法替代的位置。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今天,我們帶您認識兩位母親,她們是一對醫生母女。
倪紹琴,今年67歲,從醫43年。朱京津,39歲,從醫15年。她們是並肩作戰的同事,也是一對母女。
怎麼樣?沒有什麼不舒服吧。現在好了,肚子也不疼了。
這個切口長得蠻好的,多下床活動,好吧。
年近古稀的倪紹琴查過房後,正在電腦前,仔細地書寫病歷。她深愛著醫生這個職業,以至於經常在女兒的童年裡「缺席」,在女兒朱京津的童年記憶中,母親總是很忙,只要電話響起,母親必須趕到醫院,晚上還要值夜班。偶爾朱京津會和母親一起上班,陪著母親寫病歷。
泗陽縣人民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 朱京津:我的印象中是我小時候她上夜班,有時候會把我關在家裡,就是這種恐懼,所以每次上夜班的時候,心裡蠻緊張的,白天有時候她會查房,沒有一天是休息的。
看到母親穿上白大褂、治病救人的樣子,朱京津心生崇拜,在她的內心裡也萌發了一個心願,長大後成為像母親一樣的人。
泗陽縣人民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 朱京津:媽媽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救治了很多病人,覺得她很偉大在我心目中,然後我就在想,我的以後該幹嘛?耳濡目染,時間長了就覺得我長大以後也要當醫生,也要成為像她一樣偉大的人。
受到母親的影響,朱京津也毅然走上了從醫的道路,2000年,朱京津如願考上了揚州醫學院學習臨床婦產科,一家人都替她感到高興,母親倪紹琴還特意租了一輛車送女兒去外地上大學。那一次送學,也成為了今後母女倆常說的一件事。
泗陽縣人民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 朱京津:她說好的在那陪我三天,但是後來因為特殊原因,當天晚上就回去了,是多少年之後她告訴我的,說她那天回來了之後晚上整整哭了一夜,她就感覺把自己女兒丟在那兒了,然後我聽到心裡很難受。那麼多年她對我的照顧吧,都無微不至的。
十幾年來,女兒一直在自己身邊,這種離別的感覺對於母親而言更強烈也更不舍。
泗陽縣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 倪紹琴:我覺得一個小孩從來沒離開過家吧,到了那個地方我也覺得很不忍心她那個樣子,就是說走了以後,她的眼淚流下來,其實我也流眼淚走的了。但是我又想著,大家的小孩,全部是一個小孩在那個地方,總歸是要上學的,就這樣子就回來了。
在外地念大學的時間過得很快,畢業後,朱京津入職了母親所在的醫院,母女倆共同踐行著治病救人、服務患者的理念。
泗陽縣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 倪紹琴:技術呢,我們自己慢慢的在提高,但是為人品德一定要好,一定要對病人要有熱情,(女兒)天生仔細。
或許倪紹琴只是千千萬萬個平凡母親中的一個,也是普普通通的內科大夫。但在女兒朱京津的心裡,母親是女神,是榜樣,是自己不斷前進的動力。
泗陽縣人民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 朱京津:在婦科上面,如果遇到特殊的內科疾病啊,或者是有什麼疑難的問題,我也會向她請教,因為畢竟她是前輩,對於內科這方面,我們會經常談救一個病啊或者是併發症這個問題,會和母親談論。我覺得母愛就是關懷,一種互相理解,互相支持,還有一種保護吧。
結束了一上午的工作,倪紹琴準備回家做飯,沒想到等來了女兒朱京津。其實,女兒出嫁後,加上工作又忙,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機會並不多。
今天回來咯,恩麼,今天下班回來看看的,爸爸今天怎樣,你爸爸今天還可以吧,還好是吧。
倪紹琴開玩笑的說,女兒是全家最「不守時」的人,自己也常常被「放鴿子」。
泗陽縣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 倪紹琴:像中午的飯,中午她要在手術臺上,她根本就沒時間回來吃飯,有時候我們做好好的等她,她到最後吃工作餐,她就不回來了,不回來我們就自己吃,等晚上都是很辛苦的七八點鐘,我們都是等到七八點鐘,基本上她從來沒有準時過。
正是這樣的「不守時」成為了母親的驕傲,倪紹琴知道,女兒是個工作狂,他們母女倆以一樣的姿態演繹著那一身聖潔白。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這身職業裝,是生命的依託,是健康的守護。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這個職業,是救死扶傷的戰士,是平安生活的根基。
(泗陽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梁婷 徐亮 編輯/楊豔蘇 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