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酷暑難耐,來一碗冰鎮酸梅湯,大口喝下,酸酸甜甜的湯汁順著喉嚨翻滾而下,一股清涼從從食道蔓延開來。驅散夏日的悶熱,打開封閉的味蕾。
現如今,酸梅湯的名字似乎已經滲透到每個人的心中,成為了與夏天密不可分的飲品,而關於酸梅湯的背景故事,似乎知道的人並不多。現在,小藝就給大家從起源、做法、功效幾個方面介紹一下酸梅湯。
歷史起源
許許多多的美食和飲品都與皇家密不可分,酸梅湯自然也不例外。目前有2種說法,小藝今天先介紹一個。據說,酸梅湯源於清代御茶坊。夏天,宮裡酷暑難捱,傳統中藥烏梅湯功效雖好,奈何口味不佳,不得皇子們喜歡。於是清代御茶坊的廚師們紛紛貢獻良策,改進傳統烏梅湯,最後做成了「士貢梅煎」,既保持了烏梅湯的功效,口味也酸甜適中,清涼解暑。因此,酸梅湯也被譽為「清宮異寶御製烏梅湯」。
隨著時間流逝,御廚、宮女、侍衛等退休回到民間,酸梅湯的配方也漸漸在民間傳播開來。夏天,酸梅湯總是遍布大街小巷。賣酸梅湯的攤主,總是在攤子上,插上一根月牙戟,掛上冰鎮酸梅湯的牌子,手持一對小青銅碗,不時敲打叫賣。因酸梅湯銷量甚好,一些叫賣的攤主也開起了小店,以售賣新鮮水果、果脯、酸梅湯為主。
做法
配料:酸梅湯的基礎配料有烏梅、山楂、冰糖(也可以紅糖、黑糖代替,或者後期加入蜂蜜)
其它配料,寶寶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愛或者需求加入。比如洛神花,洛神花入口酸,回味甜,可以給酸梅湯添加一點口味層次。還可以 加入桂花,清甜的桂花會給酸梅湯帶上獨有的清香,味道更加香甜。也可以加入玫瑰花、甘草、陳皮、桑葚、薄荷等。味道各有區別,酸梅湯沒有什麼固定的材料,大家可以在基礎配方上隨意添加。
熬製:
①:將原料洗乾淨,裝在冷水中,一起浸泡半個小時以上。
②:泡好後,將水和原料一起倒入鍋裡熬煮。如果有紗布,可以將原料用紗布包裹,
(這樣可以大幅度減少鍋裡的殘渣,但是可能會花費更長的時間將材料煮透)
③:先用大火燒開,再關小火慢慢熬煮,(根據原料和水量,熬煮的時間不定,建議一個小時以上。)
④:在湯汁色澤濃鬱、香氣四溢的時候,再加入冰糖、桂花等一些調味增香的輔料,熬煮10分鐘左右即可出鍋。
功效
酸梅湯,口味甘甜,一口下去,清涼舒爽,同時還有生津止渴,收斂肺氣的功用。有肝火旺(情緒波動大,易怒等症狀)的寶寶可以多喝它,涼爽解渴的同時,還能降降肝火, 幫助脾胃消化。
而酸梅本身富含有機酸,可以幫助軟化血管,抑制乳酸的形成。乳酸是人體肌肉工作產生的代謝物,乳酸過多,人會感到勞累,肌肉酸痛。這時喝一喝酸梅湯,緩解疲勞,一身輕。
注意
①:酸梅湯性偏涼,小孩老人,以及體質偏虛寒的寶寶不太建議長期食用。(也可在熬製過程中加入紅糖、山藥等溫性食材,中和一下)
②酸梅植物酸含量較高,會對腸胃產生一定的刺激,建議儘量不要空腹飲用,特別是老人和孩子。
不過寶寶們不用擔心,只有超長時間不合理的飲用酸梅湯,才會對身體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大多數寶寶只是夏天喝喝,基本不會有什麼問題,大可放心。
這裡是小藝,做飯新手,和你一起探索好吃又好做的美食。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歡迎大家對我的文章提出的建議和意見,評論區歡迎你們!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