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膽固醇升高要不要吃藥比較關心。而且醫學界關於膽固醇的爭議也比較多,哪些人需要吃藥降低膽固醇,普通老百姓更搞不清楚了。
膽固醇升高也會成為血管裡的垃圾。有些人膽固醇升高後,沒有出現不舒服的症狀,所以也不去理會,其實膽固醇升高也會導致心梗腦梗的發生。
而有些人正好相反,看到膽固醇升高,害怕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意外,馬上就開始吃藥。
膽固醇升高,都需要吃他汀類藥物嗎?
膽固醇高了是否要使用他汀類藥物,取決於有沒有心血管發病的其他危險因素,比如高血壓或者糖尿病,或者抽菸等,還要參考低密度脂蛋白的檢查指標。
根據很多研究證明,低密度脂蛋白降低1個指標,可以使冠脈疾病的風險下降21%,能使冠狀動脈血運重建下降24%,卒中下降15%,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12%,全因死亡率下降9%。這就是為啥要關注低密度脂蛋白的檢查指標。
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檢查血脂的時候,要化驗血脂四項,不要單單只看膽固醇總量,也不要看血流變和血粘度。
正常膽固醇參考範圍:
總膽固醇:2.8~5.17mmol/L
高密度脂蛋白:男性:0.96~1.15mmol/L;女性:0.90~1.55mmol/L
低密度脂蛋白:0~3.4mmol/L
由於每個醫院檢測標準不同,具體可以參考自己檢測醫院的標準範圍。
一般來說膽固醇主要包括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就是日常所說的好的膽固醇,可以清理血管裡面的垃圾,減少動脈粥樣硬化,能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所以,它的指標高了比較好。
低密度脂蛋白是日常我們所說的壞的膽固醇,它會製造血管垃圾,加快動脈硬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它的指標應該是低了比較好。
其實每個人身體裡的膽固醇主要來源於自身的代謝,並不是飲食獲得,這就解釋了有些人不吃肉也照樣是高血脂,有些人明明很瘦血脂也照樣高。
膽固醇升高時哪些情況必須服用他汀藥物:
1.如果已經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心血管病人,心臟病的發生風險很高,這類人,推薦使用藥物降低膽固醇,除了使用他汀類藥物,還應該加用其他藥物降低膽固醇,並且要使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到1.8 mmol/L的範圍內。
2.沒有明確的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者沒有實際的動脈粥樣硬化的證據,如果檢查低密度脂蛋白≥4.9 mmol/L,也需要使用他汀類藥物和其他藥物來降低膽固醇,這時對於低密度脂蛋白的要求是小於2.6 mmol/L即可。
3.年齡在40到75歲之間人群,如果有糖尿病,而且低密度脂蛋白≥1.8 mmol/L時,就要開始使用他汀類藥物。如果沒有糖尿病,但是有冠心病,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也建議使用他汀。
4.如果沒有心血管疾病,沒有糖尿病,而且低密度脂蛋白<4.9,只是單純的膽固醇升高了,也沒有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險因素,可以暫時不用吃他汀類藥物。
所以是否開始使用他汀類的藥物,主要取決於有沒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吸菸、高血壓或糖尿病,以及實際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檢查結果。
膽固醇升高需要積極控制,但是要不要吃藥,記得要看低密度脂蛋白的檢查結果,還有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不管吃不吃藥,都要記得要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膽固醇升高主要是和遺傳以及代謝有關,但是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會使膽固醇更高。所以,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是預防控制膽固醇升高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