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書有多大市場?設計大咖說……

2021-02-19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以國外的經驗來看,立體書的插畫師有兩種:一種是紙藝設計師本人就是插畫師;另一種是單獨給立體書繪製插畫,這對插畫師來說並不難,只是插畫的媒介有所改變,所以他只需要了解立體書的製作工藝和邏輯、結構。如果出版方能夠給予成熟的經驗指導、規劃、統籌,就可以做得很好。

紙藝設計師比插畫師起步晚,更多是愛好和嘗試。目前,出版方承擔了較多的紙藝設計工作,紙藝設計師還沒有成為一個龐大的作者群體。為此,記者特別專訪了立體書聯盟的組織者、資深紙藝設計師王偉以及三位新銳立體書設計者,請他們談談對這個市場的認知。

王偉:對。我可能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做生產成形立體書的人。當時一點都不了解,誤打誤撞,很感興趣。其實我們當時想做認知類圖書,搞美術出身的人下海做什麼?其實做書是比較方便的。我們想做不太一樣的書,當時大陸的印刷廠多數工藝都達不到,廠裡除了印刷、裝訂機外,沒有別的機器。後來,我們找到了一個有特殊工藝的廠,他們專門為國外加工立體書,給我們試了幾套「十二生肖」「十二星座」「動物園」的立體書。為了降低成本,做了小開本。後來就做不動了。

王偉: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當時還是傳統的銷售形式。出版社出書,然後參加二渠道的訂貨會,那時書商看貨下訂單,然後批發出去,我們不能完全面對消費者。同時,這個過程中立體書有損耗率問題。二是,立體書的成本相對高,就幾頁紙。那時的消費者買書就是買知識,而不是獲得快樂,所以容量很重要。當時,立體書的短板很明顯。但我們的那幾套書賣得很好,有好幾萬套的銷量。當然,賣得不錯很大原因是由於新奇,新奇勁兒過去了,市場就回歸了它本來的樣子。

王偉:1997年~2016年,我雖然一直對立體書很感興趣,但一直沒有做,沒敢做。以前做書,我也不太擅長推銷產品,後來我做了專業設計師,做紙藝設計、空間設計,這些創意沒有完全往書的方向走。但我一直都在關注立體書領域,也會買引進版回來看。我非常佩服堅持做市場開拓的出版機構和設計者。後來其實是立體書市場好起來了,2016年可以說是中國立體書的元年。

王偉:其實,我早年存了一個大立體書的設計方案,關於「三國」的,但沒人出版。2016年,市場上突然出現了3本西遊記題材的立體書,都賣得很好。這時,立體書在中國才真正打開市場。一是,設計師成熟了,二是銷售渠道成熟了。網絡銷售使作品可以直接面對消費者,而且是不同層級的消費者,不用通過中間商篩選,這種銷售模式給立體書帶來了契機。另外,立體書其實承載的是快樂和欣賞功能,從這個角度來說,讀者也在成熟。雖然有點遺憾,我的《三國》在2016年沒出來,但還是非常高興地看到市場的變化。從那時,我重新開始投入做立體書。

王偉:設計者也好、出版商也好,都像打了雞血,突然覺得原創立體書的選題可以開始投資了。我的《絲綢之路》《三國》後來也陸續籤約,繼續做。

王偉:我們可選的內容很廣,現在比較多的是二十四節氣、故宮等傳統文化題材。但對立體書本身來說是無所謂的,傳統文化、世界名著、科幻題材都可以做,畢竟從2016年元年到現在才4年時間,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閱讀群體,大有可為。

王偉:國內外做立體書,基礎工藝部分是一樣的。一個新的設計師也好、資深設計師也好,都是用同類技法呈現作品,不同的是最後的效果。國外發達地區的立體書,已經達到一定水平,現在發展非常緩慢,基本上所有的作品,藝術家自己有一部分是針對市場,比如說《哈利·波特》,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藝術家本身自己的探索,也不在乎銷量。中國這幾年的立體書井噴式爆發,但從整體水平看,我們還沒有達到國外那種「商業」與「藝術」平衡自如的狀態。 我一直覺得如果立體書要等下一次的飛躍,可能是材料的進步。克服紙質立體書在保存、彎曲度等方面的局限,同時還保留紙的獨特質感,也許這需要等待新技術的到來。

王偉:對。儘管從讀者端看,相比上世紀90年代有非常大的變化,但是現在家長真的就願意隨意購買立體書嗎?也不是。他們的口味也在提升。讀者的眼睛越來越刁,喜歡立體書的人,可能一生會買很多本。第一本也許是好奇,第二本要震撼,第三本要變化……這對設計師來說是挑戰。

王偉:立體書有一個硬指標,就是配件的多少。有多少配件就意味著它的複雜程度,但並不意味著用了很多配件,效果就一定好。配件的多少只跟成本有關。選題如果通過,我們就會討論定價問題。價得先定下來,比如做相對高端的立體書,定價接近300元。比如《打開故宮》,最早我們定的是不超過300元,但設計師有一個欲望,想表現更多,頁面變得越來越長,成本也越來越高,當然這要得到投資方認可。

王偉:它算是一個爆款。而且它的爆跟故宮600周年的節點有關。當然,我們做書不可能去商業化,這是必須考慮的。現在,我正在操作的《清明上河圖》可能內心更看重一點。作為繪畫的人,《清明上河圖》這幅名畫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就非同一般,做的時間也非常長,做了四五年。

王偉:改編《清明上河圖》的很多,但我覺得《清明上河圖》的價值不僅僅是它的文化價值、繪畫價值,還有它的文獻價值。它能呈現中國歷史上文化最繁盛、最親民的一個朝代的某個節點民眾的生活狀態,非常穿越。我希望通過立體的細節呈現,完全尊重原作。最多的改動是,比如談話的兩個人,有一個被遮住,我給補上。基本上我都是以補的原則去做。預計這本書今年會上市,跟讀者見面。

黎潤航:算是一種奇妙的緣分吧!研究生時期因為在倫敦學習插畫專業,接觸到了許多不同的繪本形式。由於學科設置關係,在入學後的第2個月學校就要求我們制定畢業設計的計劃和開題報告。我當時苦於想做一些跳脫原始繪本形式的作品,而且也想結合本科壁畫專業所積攢的動手能力,所以就在當地的書店和圖書館流連。某一天到市中心的書店逛的時候,在童書區發現了大神羅伯特·薩布達的代表作《愛麗絲夢遊仙境》,翻開一看——嗯,畢業設計穩了!

您最推崇的國外頂級立體書設計師的作品以及欣賞他們的原因?

黎潤航:推崇的大師,美國的羅伯特·薩布達和馬修·萊恩哈特都在我心目中很有地位。前者的代表作是我入坑的原因,而且他近年的作品都更趨向極簡風格,更有大師風範。而後者,相信喜歡立體書那種讓人眼前一亮、紛繁複雜魅力的觀眾都會被他的作品迷倒。我欣賞萊恩哈特的,是他那份在作品中流露出的像孩子一樣對玩物痴迷的執著、童心。

黎潤航:現階段作為獨立手作人,繞不過要提到當初研究生時期的畢業設計《雙城記》。那是在進入立體書的製作領域時頭一次比較完整和深入研究的作品,後來也參加了全國插畫雙年展,北京繪生活·當代插畫展和立體書的奇妙之旅等多個展覽。這本書在製作中融入了多種不同工藝。首先雙封面的設計涉及到木浮雕製作,這裡的木雕是全手工雕刻,結合運用了我本科壁畫專業的技術和知識。立體書的材料語言雖然是紙媒,但在立體領域,可以和很多不同的藝術門類做結合和跨界。

與國外頂級立體書設計師相比,您覺得目前國內的立體書研發,差距在哪裡?

黎潤航:有差距,但起點高。打個比方,在立體紙藝技術的主要呈現媒介當中,繪本是首當其衝的,但相比起二維平面的繪本作品,立體繪本的佔比仍屬小數。慶幸的是,除此以外在包裝設計、視覺傳達、純藝術等領域當中也有不少人看中了立體書的發展潛力,比如我之前接觸過的商場美陳以及主視覺延伸品設計項目中,就有要求介入立體紙藝元素。立體書如何在更契合當代的語境中發展自身的魅力,是一個很有趣的命題。

黎潤航:最近比較喜歡的是《秋霞富士山》。這次製作了關於世界名勝風景的系列立體單頁。作品在視覺風格上利用色塊的堆砌組合達到簡明乾淨的效果,就像在立體的維度裡運用拼貼技法一樣,有商務扁平風的設計語言基調,也有點融合C4D色彩體塊的視覺語言,使用的媒材也都是市面上能夠獲得的紙材。要說創作中比較有意思的是,檢查作品時我無意間把它舉在了檯燈面前,發現光透過扇形的背景居然真的有種夕陽西下的感覺!《秋霞富士山》的名字也是這麼得來的。

楊開潔:曾經參與過飛鶴奶粉廣告的立體書和阿那亞立體書等項目開發。我個人覺得學習到最多的是《恭王府》立體書,這本書目前還未面世。從作者角度說,插圖和立體結構在製作過程是相互有取捨的,不是所有結構都能完美呈現插圖的東西,也不是插圖畫完,立馬就能做立體書,之間有很多磨合、簡化。創意更多的部分是立體結構上,有時候同一個插圖,立體結構不一樣,效果不同,都是偏理性的。大部分立體書製作到最後,都是把繁雜的立體結構簡化,做成合適又出彩的立體效果。

從國內立體書本身演變看,它經歷了哪些類型的演變和豐富?

楊開潔:立體書結構的演變,從最初單獨的立體結構轉盤和翻頁,到好幾個主要結構結合後出現的娃娃屋、旋轉木馬書、隧道書等,都逃不開五種主要的立體結構變化:轉、翻、層、拉、折。從平面(轉、翻、層、拉)走向立體(折)的變化。

彈起式立體書:適合表達內容豐富,帶有一定故事性內容的腳本。比如《大鬧天宮》(樂樂趣出品)旋轉木馬、風琴頁:適合表達插圖比腳本更出色的內容,或是有某一固定主題呈現較少內容的腳本。比如,隧道書《凡爾賽公園》,波蘭華沙藝術家Bozka Rydlewska的「NewBotany」系列之一。翻翻頁、轉盤、拉頁:適合表達帶有動態或者前後關聯的腳本內容,比如,梅根多佛的多重可動機關。當然這是一般思路,彈起式立體書或者其他立體書形式會有更多結合的方式,只是相對而言。

楊開潔:《立體書製作指南》。作者是美國的大衛·A.卡特和詹姆斯·迪亞茲。這是一本呈現了多種立體書基礎結構的書,能清楚的看到結構製作的核心。立體書製作聖經,比起有故事內容的立體書,我更能從這本書懂得立體結構背後,初始結構帶來魅力。

楊開潔:主要還是多關注立體書方面的網站、書訊,多了解多看。商業和藝術屬性之間保持平衡,我想這是很多人都一直在努力維持的,不管是不是做立體書還是其他行業。當製作的立體書商業性很強,其實也要求了藝術性也很強,兩者更多地是相互配合和取捨。好的藝術應該是開放的。當然,具體立體書製作具體分析判斷。

王喜九:我個人最喜歡的設計師是捷克的立體書大師庫巴什塔,或許由於在木偶劇場的工作經歷,他作品往往像舞臺劇一樣充滿戲劇感。尤其是他別具一格的景層風格,只用一張紙進行切割和摺疊,加上恰到好處的拉杆機關,總是能把簡單的結構做得富有趣味,這一點非常困難,也是我最欣賞的地方。

王喜九:變臉機關是我個人一個實驗性質的作品。每個設計師都希望自己做出有獨創性的設計,通常抽拉和轉盤都是跟隨手動逐漸變化的,我就想在這個過程中能不能輸入一點節奏感,增加體驗的樂趣。確定了這一目標後,我選擇了川劇變臉作為主題,因為變臉本身就是很神秘,非常吸引人,而且帶有傳統戲曲的音樂性,用在這個機關上再合適不過。為了讓面具只在被扇子遮住的那一瞬間發生變化,我嘗試了許多方法,最後從機械裝置中獲得了靈感,還在機關中加入了硬紙板來使操作更加順暢。最終的效果我也比較滿意,拿到手的朋友都玩到停不下來。

王喜九:我想立體書只是一個形式,它的應用可以是非常多元的。除了書籍,常見的還有包裝,宣傳冊,名片等等。甚至材料也可以不拘泥於紙張,比如樂高拼搭的立體書,今年春晚戲曲節目的立體舞臺,有些景區也會用立體書作為一個大型可動裝置來吸引遊客,甚至NASA的科學家,也曾運用紙藝技巧設計出了一款可摺疊的衛星太陽板。

阿劉:立體書聯盟的故事說起來不算長,大概從2015年開始開展活動,中間經過幾次人員變化。它最早的前身是北京立體書聯盟,由立體書愛好者、立體書收藏人和編輯構成。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通過聚會的形式形成了鬆散的民間愛好者組織。建立的起因只有一個:大家都很喜歡立體書。因為宣傳的需要,立體書聯盟的微信開始運營,在推送資訊的過程中,也認識越來越多的立體書愛好者,最早的比較穩定的五人團體就形成了。這其中有編輯、插畫師、藝術教育老師和工程師。去年,因為發展理念衝突導致成員發生變化,目前的立體書聯盟又恢復成鬆散的立體書愛好者組織,主要以推送立體書、立體工藝相關資訊為主。

阿劉:可以說是公益組織。目前沒有盈利的打算,如果有,考慮過收費制會員服務或者課程服務。比起大眾出版和商業製作,立體書聯盟更關注立體書群眾基礎的夯實,現在的發展理念是從基礎做起,從小培養。十分關注民間的立體工藝課程、小學的立體書興趣社團和高校的立體書興趣培養等主題。

阿劉:目前的結構主要是編輯和編輯聯絡的各地立體書人。大家平時會有討論組,如果有靈感、作品、資訊,都會在組裡交流。從去年開始,編輯構思了一個「立體白模定義與創作」的非定期欄目,邀請了來自北京、珠海、深圳的立體書人劉賢嫻、廖麗琴、黎潤航,就同一款立體白模進行各自的風格創作,到目前為止已經推出兩輪共計8種立體白模的定義和創作,反響很好。另外,由於公號會定期分享書訊、工藝等立體書相關資訊,也聯絡了各地的立體書人和立體手工藝人,大家不時會有線上交流。這裡說到的各位平時都有工作,立體書聯盟所有的微信資訊都由編輯一人整理、編輯和推送,都是兼職。

阿劉:曾經的五人時期對外開設過立體工藝課程,也接過一些商業項目。由於精力問題,立體工藝課程開設了兩輪就沒有再繼續了,但還不時有愛好者從後臺諮詢。說起做過的商業項目,在飛鶴廣告中做了一件立體單頁道具,在卡薩帝生活家節目中,只做了一個最終沒有被公開過的娃娃屋立體書,再就是阿那亞立體書。雖然阿那亞立體書有一定的藝術水準和設計水準,但是僅限於一個高端社區自身形象的推廣,影響力不大。

在各種商業推廣中,立體工藝由於其立竿見影的吸引力,在這幾年很容易受到商家的關注,但往往大家只看到表面的炫酷,卻不願為靈感和時間買單,導致問得多買得少——即使做了,最後也不會有特別理想的呈現效果。而追本溯源,還是因為立體書群眾基礎不深,看上去熱熱鬧鬧而已,而且不容易出圈。

阿劉:研發不成功的項目還挺多,基本是有想法有熱情,但缺乏一定的市場調研和項目管理,最後不了了之。而成形的作品基本是隨著商業付費項目而出現的,但又因為對時間周期要求很緊,導致最後出來的作品不如人意。只能說,目前最願意為立體書買單的,依然是承載著文化功能的出版,因為可以參照繪本和其他圖文書創作的經驗,用較長的時間做好故事(知識)、插畫和立體工藝的配合,最終催生出比較成形的作品。

©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中國書業最忠實的觀察者和記錄者 

相關焦點

  • 如何高效親子閱讀英文立體書?超美的立體書繪本解讀!
    真的是不管多大的孩子,都喜歡看。而且一本立體書的「使用壽命」會很長,低齡寶寶,通常在1-3歲,可以重點做視覺訓練和專注力訓練;大齡寶寶,通常在3-8歲,可以重點做空間感的訓練和語言輸入。能讓家長產生這樣的錯覺,主要原因如下:1.立體書通常頁數不如普通繪本多,內容也相對少一些,大多數的立體書都不會超過20頁;2.立體書的內頁機關重重,一不小心,好看的內頁設計就被孩子撕扯爛了;3.不知道怎麼跟孩子一起讀立體書,立體書的文字通常極少,甚至都沒有文字,家長一打開就傻眼了,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講;4.立體書太貴了
  • 當奢侈品品牌看上了小孩子的立體書
    Jonathan極有創意地運用了一個立體紙板,展開紙板就會彈出立體的花草樹木,成功做到了把秀場搬進家裡。其實這張立體秀場卡片和其他做工精美的立體書相比只是冰山一角。當我一個腳尖踏入時尚圈之後,我發現竟然還有那麼多顏值極高的時尚類立體書。它們用自身證明了一句話:書中不僅有黃金屋,還有衣服鞋子包!在介紹時尚類立體書之前,我們先簡單地了解一下立體書。
  • A股連漲三年可能有多大?何時站上3500點?黃燕銘、史博等大咖這麼說
    原標題:A股連漲三年可能有多大?何時站上3500點?黃燕銘、史博、徐鋼等大咖今天這麼說 摘要 【A股連漲三年可能有多大?何時站上3500點?
  • 一本立體書的誕生
    ,用美妙藝術美感的視覺圖像讓孩子去鑑賞體會,它有劇本、屏幕和舞臺,自己編導自行演出科學知識、童話故事、文學名著,還可參與閱讀想像的創作、互動。那麼,製作一本立體書有多複雜呢?今天,我將帶大家深入了解立體書的製作過程。 這本《Encyclopedia Prehistorica Dinosaurs》是兩位立體書大師Robert Sabuda與Matthew Reinhart在2005年合作的一本立體書,主要介紹了史前的恐龍。這本書立體結構很複雜,尤其是一個霸王龍怒吼的立體結構,下面我們就來介紹這個結構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 她做出最最流行的插畫立體書!互動型立體書製作乾貨分享【免費公開課●大大微講堂】
    創作靈感最初來源於對童年夏日鄉村生活的記憶,便想要通過立體書的形式把童年場景真實再現,於是有了《咬秋》這本書。平時老師也會做一些立體插畫的創作,記錄生活中很有動感的畫面和有意思的場景。△池塘子老師的立體書繪本作品老師說:「立體書和普通繪本的不同之處在於可以讓畫面跳出二維視角,延伸場景空間,富有景深和層次感。
  • 英文精裝藝術立體書
    立體書,顧名思義:比平面書更有立體效果,更有空間感。
  • 設計師帶你「趣看」立體書
    立體書是一種特別有趣的圖書,又稱「彈起來的書」或「可動書」。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擁有豐富的立體書資源。近日,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邀請立體書紙藝設計師陳慶為讀者帶來線上講座,帶領大家走進立體書的奇幻空間,為兒童打開一個充滿趣味和互動體驗的認知世界。
  • 這5種立體書,在一條人氣最旺
    在歐美,立體書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它既有書的內容和形式,又兼具玩具的趣味和功能。新年期間,一條君為您介紹幾種2016年在一條生活館人氣最旺的立體書。立體書,讓你和你的孩子不用任何電子設備,也能獲得最直觀的動畫感受。
  • 指間繁花,紙間繁華 ——手工立體書教學(上)
    作為立體書領域中為數不多結合編撰、繪製、紙藝三者於一身的作者,他有著自己的設計製作團隊以及眾多合作出版社,從98年獲得首屆梅獎開始,幾乎每一本作品都各放異彩。其中,以《愛麗絲夢遊仙境》《彼得潘》《小美人魚》等為代表的童話系列更是從編撰、插畫、紙藝設計各方面顯現了高超且穩定的製作水準。
  • 你所期待的樂高21315立體書來啦,開箱評測嘍!
    我內部的說明書有一些彎折,長途運輸有些摺疊難免,這裡也希望未來樂高可以給這種大的說明書都配上一個單獨的包裝。說明書內含部分設計師簡介以及包含主題童話故事和立體書歷史的介紹,並沒有中文說明。而容易拆開其實就有另外一個弊端,就是比較容易裂開(大面積的側拼必然會出現類似情況)。所以樂高在設計中很巧妙的使用封皮的裝飾物將各個點位增加固定。這裡確實要比原始設計考慮的更全面。
  • 他們用一本立體書「打開」故宮
    眾籌項目114倍超額完成電子工業出版社編輯、小猛獁童書高級策劃季萌說:「這本書手工製作的周期比較長,我們想通過眾籌預售的形式,測試一下書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同時,故宮的題材也很適合關注眾籌平臺的人群,會有一定的宣發效果。」
  • 法國頂級紙藝大師Philippe UG精美的立體書
    菲利普UG可視為近代紙藝藝術家的先行者,特別是立體書的製作技術。他的立體書創作可說是自學而成的。自90年代開始,他開始研究新的創作方法和技術,由於他的努力成果,使立體書得意普及,讀者也能以更平易近人的價格擁有、欣賞宛如藝術品般的立體書。同時,菲利普的立體書除了精細外更帶有詩性,使各個年齡層的讀者都能有所感受與感動,如同閱讀一首美麗的詩歌。
  • 【我來推薦】驚豔的Pop-up Book 立體書和立體書大師 Robert Sabuda
    關於立體書,先來了解幾個比較具有意義的時代:1、1200年代,立體書的始創和雛形馬修.倍力士(Matthew Paris, 1200~1259)是一位英國歷史學家,藝術家,及聖本篤教會的修士,曾使用「插頁」方式做出從英國到聖城,及耶路撒冷朝聖的地圖。
  • 故宮600歲特別製作,限定版《打開故宮》立體書震撼來襲!
    故宮的大水缸背後有什麼故事呢?翻翻看▼    有全景、有細節、有人物、有故事。隨意在哪頁停留,都能受益匪淺。    還設計監製2020年央視春晚《璀璨梨園》四大名著戲曲聯唱舞臺立體書,這是立體書的藝術形式首次登上影視舞臺。
  • 追溯立體書的起源,一本可以秒殺所有ipad遊戲的神奇書
    今天我們帶來了《立體書前世今生的大揭秘》包含了:1.立體書的起源2.立體書的類型3.立體書界的奧斯卡提起迪士尼,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那個承包了許多人童年時光的動畫公司,經過長久的演變,現在的書早已不再是平面的形象,它可以通過一系列簡單或複雜的機關,組成千變萬化的書籍,書的創意也已經越來越沒有邊界,但無論是哪一種,在設計的領域中,不同類型的立體書並沒有隨著時間淘汰,而是朝著強調互動和各式各樣的展合設計上發展。
  • 足不出戶,機關立體書引領你「進入」動物世界,與動物交朋友
    立體書被稱作Pop-Up Book(pop-up是彈出式的意思),又被稱為可動書,因立體書主要面對兒童,故又被稱之為兒童立體書。  在吸引兒童閱讀方面,立體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現實生活中,讀物的枯燥、呆板、不契合孩子天性,而立體書則使書籍成了玩具,使閱讀成了遊戲,有很強的參與性與互動性,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了閱讀的習慣。
  • 一場跟情色沒太大關係的成人立體書博覽會
    iArt說
  • 他們用了6年,把《清明上河圖》做成了一本立體書
    在這本書中,趕集、買賣、閒逛、飲酒、聚談、推舟、拉車、乘轎的畫面都被一一立體還原;大街小巷,店鋪林立,酒店、茶館、點心鋪等百肆雜陳,被設計的井然有序。《清明上河圖》立體書中的每一處細節,都能讓你感受到創作團隊對名畫原作的尊重和敬意。
  • 備受期待的樂高IDEAS 21315 立體書 最速解讀!
    動力的來源有打開書頁、拉動標籤、撥轉圓盤等多種方式,不同的方式結合書籍本身的材料、裝幀等特性,立體書的設計創意和閱讀體驗便有了無窮的可能。2018年10月18日北京時間21:00,樂高正式發布了IDEAS系列第23款套裝、編號為21315的立體書,這也是JK Brickworks繼21305 Maze後第二款被IDEAS平臺官方商品化的設計。
  • 連大人都喜歡的各種兒童異形書和立體書推薦丨測評
    這篇文章包含翻翻書、洞洞書、立體書、摸摸書、塑料書等,身為大人的我都會覺得很有趣,有了孩子以後,我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買買買了!整體而言,臺灣版的美工設計都要比大陸版精緻漂亮,DVD有專門的單元引導家長如何利用遊戲書與孩子進行互動。優點1——插圖精緻漂亮。無論是插畫還是照片都萌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