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萬國來朝,為何漢人的稱呼沒有被唐人取代?

2021-01-11 乾懿說歷史

提到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漢朝和唐朝肯定是我們最先想到的。這兩個朝代不但是大一統王朝,更是中國國力巔峰的體現,他們也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成為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文化符號,比如中國人數最多的民族被稱為漢族,而國外中國人聚集的地方一般會被冠以「唐人」的前綴。

不過此時有人會問,在唐朝的時候,明明唐太宗已經接受萬國來朝,成為了「天可汗」,按理說周邊民族應該用「唐族」來稱呼我們,而不是繼續沿用漢族,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想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唐太宗李世民身上找答案。作為一名有著雄才大略的君主,李世民在登上皇位之後,一直苦心研究治理國家的方法。為了找到讓國家長治久安的答案,李世民決定從史書中尋找答案。

他最重視的兩個王朝便是隋朝和漢朝,一個是因為距離自己時間最近,另一個則是因為其和唐朝一樣終結了短命的秦朝。在閱讀漢朝史書的時候,李世民對漢文帝的治國方式最為推崇,他不但在政策的制定上進行效仿,還經常創作詩文來歌頌漢朝時的人物和事件。

唐太宗個人對於漢朝的推崇,對於唐代整體文化發展的走向都造成了十分深遠的影響。在唐太宗在位的時候,一些大臣為了迎合他的喜好,就會模仿漢人的文筆創作文學作品,這種趨勢一直持續到唐朝中期。

這種文化上的倡導,經過傳播之後,就演變為對於漢朝的整體推崇了。因此唐人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以模仿漢朝為風尚,這種思潮也引發了後來的古文運動,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正因為唐朝時國人對於漢朝十分熱愛,因此他們並不認為其他民族的人用漢族來稱呼自己是一件不妥當的事情,反而覺得這是對於自己的誇讚。因此那些前來朝見唐太宗的外國使節們也就不必改口,可以繼續稱呼國人為漢人,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十分方便的,自然也不想做什麼更改。

不過在唐朝鼎盛的時候,國家的疆域要大於漢朝,而且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也略大,因此一些之前和中國沒有交集的國家也受到了唐王朝的影響。他們之前並沒有漢人這種稱呼,因此他們會選擇用唐人來稱呼中國人,這也是兩種稱呼現在同時存在的原因。

不過在中國的核心文化圈中,漢人還是主流叫法,因此其影響力還是要遠大於唐人這一稱呼的

相關焦點

  • 金國人為何喜歡自稱「漢人」,卻把南宋人稱作「蠻夷」?少有人知
    本來中原地區的人把少數遊牧名族稱作蠻夷,他們居住的地方也是蠻夷之地,可是在金國人後來缺自稱是漢人反倒是把南宋的人稱為蠻夷,這一點是令人不解的,這是為何?在中國古代,都各方勢力想要爭奪的地方,大多數是繁華交通便利的地區,佔據了中原區域就能夠稱帝得到天下,中原地區的佔據代表了一方勢力的崛起,也是向世人證明有稱霸天下的可能,如果說起義的一方沒有佔據中原地區,就算是勢力再大也不被世人認可,終究是名不正言不順。
  • 穿越長安古都,看現實版「一人傾城」,感受萬國來朝的大唐盛世
    行走在西安,斑駁城牆、街頭巷尾、勾欄瓦舍,眼過之處都是璀璨歷史凝固的記憶,當冬天的第一片雪花落下,這座昔日的十三朝古都,就旋進了歷史的長河,一瞬間便美成了長安。「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世界歷史名城西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它有著三千多年的建城史,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
  • 唐朝時月餅為何叫胡餅?與大將李靖出徵突厥有關?
    民間的祭月活動則沒有皇室那麼聲勢浩大,就是在家擺擺供桌,放上供品,拜謝神明的饋贈。權貴之家會舉辦的華美精緻一些,但是絕對不能有逾越的行為,因為古代是非常講究等級制度。月餅隨著祭月活動,便引出下一個習俗——月餅。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唯物主義至上,但很多人並不知道月餅的雙重身份。
  • 清軍起初對漢人很殘忍,為何他們入關不久,天下百姓就臣服了
    可奇怪的是,清軍對漢人也很殘忍,為何他們入關不久,天下百姓就臣服了呢?那有人會說,民間不是一直有反清復明的組織嗎,怎麼能說天下百姓都臣服了?相信大家都聽過「朱三太子」,在清朝初期,很多人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造反。其實這些人實際上,要不是前明宗室,想繼續過養尊處優的日子,所以才造反。
  • 漢朝之後,我們統稱「漢人」,之前的朝代叫什麼?沒有他就沒有漢
    「漢族」在秦漢之前沒有這個說法,隨著「民族」一詞傳入中國才有。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個主體民族,自漢朝之後,「漢族」這個說法一直沒有被改變。很多人可能好奇:漢族沒有之前叫什麼?其實就2個字,聽著很霸氣。02要說這個之前,必須要知道漢朝為什麼叫漢朝,因為有了漢朝才出現的「漢人」、「漢兵」、「漢使」、「漢族」。其實原因很簡單,劉邦和項羽針鋒相對時,拿到了「漢中王」的稱號。本來劉邦應該是「關中王」的,劉邦很生氣。後來蕭何表示道:「語曰天漢,其稱最美。」
  • 忽必烈為何要將蒙古帝國改為大元?大元二字是什麼意思?
    忽必烈為何要以大元為國號?大元與大蒙古國是什麼關係?這一切還得從頭說起。這句話就把也可蒙古兀魯思稱之為「大蒙古國」,可見大蒙古國取代也可蒙古兀魯思,成為大蒙古帝國國號。(三)大朝:大蒙古國也自稱為「大朝」,這種稱謂廣泛流傳在漢人對大蒙古國的稱呼中。公元1222年,出使蒙古的南宋使臣趙珙在《蒙韃備錄》中將蒙古帝國稱之為「大朝」。1217年,蒙古大將木華黎奉命討伐金國,此時「大朝」的稱謂已經廣為流傳。「大朝」的稱謂被漢人普遍接受,這與大蒙古帝國吸收漢文化、接納漢人的戰略有關。
  • 乾隆皇帝為何選擇將皇位傳給漢人嘉慶皇帝?原因其實很簡單!
    乾隆皇帝為何選擇將皇位傳給漢人嘉慶皇帝?原因其實很簡單!為了保證清朝統治集團血統的純正,清朝規定宮中不得「蓄漢女」,但漢軍八旗除外,選秀女的資格,漢軍筆帖式、驍騎校官職以上家的女子都在入選之內。這就不難理解在滿漢不通婚的情況下,為何有漢族女子進入宮廷了。
  • 歷史上寫著滿漢不通婚,魏瓔珞為漢人,為何能當乾隆的令妃?
    歷史上寫著滿漢不通婚,魏瓔珞為漢人,為何能當乾隆的令妃?——作者:歷史文化傳人其實呀魏瓔珞是漢人但宗籍上是滿人了,姓氏是漢人的姓氏,魏瓔珞為魏佳氏,是滿洲正黃旗包衣,那麼包衣是什麼呢?包衣奴才是滿人貴族的奴才,為漢人,魏瓔珞家族因立功受寵,所以宗籍入了滿洲正黃旗包衣。所以魏瓔珞被乾隆娶了,當了後來的令妃,一點問題都沒有。清朝由始至終都沒有特別明確過「滿漢不通婚」的規定,那時候清朝入關奪了漢人的江山,需要穩定,所以是非常支持滿漢通婚的,希望把民族融合在一起。
  • 誰說唐人沒有夜生活?
    ◆誰說唐人沒有夜生活?◆大唐「下午茶」,除了蔥姜還有鹽?◆戲裡戲外,唐人故事今誰說?◆西行取經,玄奘為啥不抄近路?◆大唐綠卡,為啥恁多人想拿?◆跨越千年,唐人遺存有幾多?公元618年,唐朝建立,綿延近三個世紀。
  • 和珅明明姓「鈕鈷祿」,為何一般人卻直接稱他為「和大人」?
    清宮戲和有關清代的小說比較多,從這其中有時候能發現一些很怪異的現象,比如有些電視劇中經常出現稱呼和珅為「和中堂」、稱呼康熙朝重臣索額圖為「索大人」,還有晚清時期,一些人稱呼鹹豐朝重臣肅順為「肅中堂」。這種說法當然很符合一般的稱呼習慣,但是是不是總覺得怪怪的,因為這些人是滿族大臣,實際上「和珅」、「肅順」、「索額圖」不是漢人所說的「姓名」,而就只是「名」而已。那漢族老百姓和漢臣這麼稱呼算不算是違禁呢?也不是,這些人基本也都接受了,畢竟都入主中原了,當然按照中原的規矩來。
  • 清代明後,一位漢人請求多爾袞,讓漢人都剃髮易服
    1644年,清軍入關後,以多爾袞為首的滿洲貴族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決定讓漢人習慣滿人的生活方式,其表現之一,就是「剃髮令」。但由於當時清軍入關不久,局勢還不穩定,加之反抗此舉的人大有人在,於是又解除了剃髮令。本以為這場鬧劇結束了,可是不久後,一位漢人又向多爾袞提出「剃髮令」。他就是孫之獬。
  • 新加坡是由華人組建的國家,獨立後為何不回歸祖國?
    宋末由於蒙古鐵騎南侵,使得大量漢人往南洋遷徙,躲避戰亂,求得生存。這一次遷徙導致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地區開始有大量華人的身影。元朝建立的社會等級制度,蒙古人最高,色目人次之,漢人低等,南人最低等。所以許多人為逃避蒙古人的迫害,被迫流亡。
  • 真正的萬國來朝!
    不光前無古人,到現在也沒有一個來者。可以說是千古一帝,中華上下幾千年歷史,數百位帝皇,能超過武則天的寥寥無幾。注意重點,是唯一一個由全國承認的正統女皇帝,要不是子孫後代不爭氣後面壓根就沒有李唐什麼事。武周的功績:—— 對外戰爭歷史上第一次亞洲大戰,武周獨戰亞洲四國200萬大軍,戰而勝之!
  • 匈奴人抓到漢人,為何從不殺死,還讓他們在本族娶老婆生孩子?
    古代的中原王朝向來都受到北方的威脅,當時的北方有許多遊牧民族,而匈奴部族尤為突出,時常侵犯漢人的邊境從而引發戰事。雙方交戰的過程中互有勝負,當匈奴人戰勝漢人之後,會把俘虜帶回去,但不會處決,反而是給予他們良好待遇,準許漢人俘虜在當地娶妻生子,大家知道是為什麼嗎?
  • 單眼皮才是純正的漢人?那雙眼皮又是從哪裡來的?看完你就懂了
    也許有些人會較真,覺得是秦國工匠沒有把一些人的雙眼皮刻上去,或是只會做一種鼻子,那我們再來看看接下來人俑、人像的發展。 此外,當時的唐朝十分強盛,吸引了萬國來朝。就像上世紀很多人都喜歡移民去美國一樣,咱中國7到8世紀的時候也是這種盛況。
  • 為何清朝的太醫,幾乎都由漢人擔任
    而且清朝還有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在兩百多年的統治中,清朝的太醫,幾乎都由漢人擔任。為何會這樣呢?有三個原因:第一、太醫門檻高根據史書記載,清朝的太醫,主要從民間會醫術的,以及舉人、貢生中精通醫理的人中挑選。入選過後,就要進入教習廳培訓,教官一般都是高級別的老太醫擔任。
  • 我國古代對母親的稱呼都有哪些?
    因為以男人為主的封建社會必須要尊敬男性,所以對女性的稱呼成了一個歷史文化特徵值得我們去研究,那麼廣大的中國古代對母親的稱呼都有哪些呢?從漢朝滅亡之後,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民族融合的階段,三國魏晉南北朝的人們不僅僅是傳統的漢人文化中心,更是融入了北方的少數民族。許多匈奴柔然進入中原影響的中原人的稱呼那個時代的人們中原地區而言,通常叫自己的母親為家或者阿家。母親看做是自己心中家的歸宿,這是稱呼的意思來源。
  • 詩仙李白的身世之謎,他究竟是胡人還是漢人?
    除此之外,詩仙李白的身世之謎,也一直都是人們探討的最多的,直到今天,依然有學者在研究李白,想知道他究竟是胡人還是漢人? 那麼是否就能夠肯定李白是漢人呢?
  • 元朝「人分四等」,為何漢人是第四等?這是真實歷史還是謠言
    曰漢人。越南人。也就是說第一等為蒙古人,是元朝本來的"國姓",蒙古統治者稱其為"自家骨肉"。第二等人為色目人,是元朝對除蒙古以外的西北各族,以至歐洲各族人的概稱。第三等人為漢人,泛指北方之漢人,也就是趙翼所說的"滅金所得之人"第四等為南人,又稱蠻子,,指除四川以外的南宋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