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由華人組建的國家,獨立後為何不回歸祖國?

2020-12-14 授漁與授愚

新加坡共和國(簡稱: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於1965年正式獨立。是亞洲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也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新加坡人口560多萬,當然並不全是華人,其中華人佔75%,馬來人佔13%,印度人佔10%。

關於新加坡華人的歷史最早得追溯到中國的宋朝時期,由於宋朝工商業萌芽的興起,宋人開始有大量商船去南洋做生意,於是印尼群島開始有華人定居。宋末由於蒙古鐵騎南侵,使得大量漢人往南洋遷徙,躲避戰亂,求得生存。這一次遷徙導致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地區開始有大量華人的身影。

元朝建立的社會等級制度,蒙古人最高,色目人次之,漢人低等,南人最低等。所以許多人為逃避蒙古人的迫害,被迫流亡。

明朝朱元璋推翻蒙古人的統治,建立屬於漢人的王朝,可惜朱元璋實行封閉鎖國的政策,內修長城,對外禁海。朱元璋死後把皇位傳給了太孫朱允炆,然而朱元璋的四兒子朱棣不服,於是起兵造反,攻陷南京奪取了帝位,這就是著名的靖難之役。朱棣攻陷南京後,朱允炆卻莫名的失蹤了。國內找不到朱允炆,於是朱棣派身邊的太監鄭和下西洋去尋找,由此開啟了鄭和七下西洋的輝煌歷程。

鄭和下西洋內在目的是尋找建文帝朱允炆,如果單純為這一個目的興師動眾率兩萬大軍去尋找,文武百官肯定會反對。因此有了一個掩人耳目的目的,建立朝貢制度。明朝在朱元璋三十年的管理下,國力漸漸強盛起來。朝貢制度也是歷來強大王朝的證明,比如唐朝就是萬國來朝。

可惜朝貢制度是一種虛榮的面子制度,朝貢制度是指周邊的國家遠處的國家,你只要承認我天朝是萬國之國,遵我天朝為宗主,就和你建立一種朝貢制度,你每年得向我進貢,但是你進貢我一分我的回饋十分,以此經濟援助小國才稱為朝貢制度。朝貢制度對小國的好處是直接經濟幫助,對宗主國的好處是帶來通商貿易的繁榮,並最終受益。可惜明朝對外禁海,嚴禁各種通商貿易,這就使得朝貢制度入不敷出,沒多久這種制度就不散而終!

鄭和七下西洋到馬來西亞地區時,為了和當地人建立朝貢制度,他不僅不幫助當地華人,而且還應當地人要求,把華人領袖陳祖義活捉並帶回國斬殺。

沒多久後荷蘭殖民者達到這裡後,當地華人一方面由於失去庇佑,不得不依附荷蘭殖民者以求得生存;另一方也是由於華人的聰明,勤奮,有能力管理大農場,能為荷蘭人帶來財富而受善待。荷蘭人在當地建立了一個社會等級制度,歐洲人位於社會的最高等級、華人和阿拉伯裔是第二等級,土著是社會第三等級。這使得當地土著對華人是有仇視的心理,並為以後反華埋下了禍根。

由於明朝的禁海,使得許多的遠洋貿易和漁民失去飯碗,於是大批人建立自己的軍隊,企圖突破明朝海防。比如汪直、徐海等人,都是當時的明朝人被迫做了海盜,帶領日寇衝犯海防。而一些商販為了尋找商機,開啟了大批移民南洋的熱潮。華人移民潮也就發生在荷蘭殖民的早中期。

後來英國殖民者也來爭奪這塊土地,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地區被英國殖民者佔領。二戰時期日本迅速打敗歐洲殖民者,從而佔領了東印度群島。二戰後日本宣布投降,新加坡地區再次淪為英國殖民地。此後經過數年奮鬥,新加坡取得較大的自治權,1959年新加坡進一步取得自治地位。同年5月舉行第一次大選。人民行動黨在51個立法議院議席中贏得43席。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

後來馬來亞首相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汶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並於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然而合併後的馬來西亞在政治上兩地發生重大衝突。

馬來西亞首相叫東姑,他很害怕李光耀的華人政黨取代馬來人政黨,成為了馬來西亞的執政黨,這對馬來人非常不利。馬來人當然清楚華人的厲害,團結、勤勞、聰明、能幹,當時馬來西亞的大商人大部分都是新加坡的華人。所以馬來西亞的經濟實際上很大一部分是由華人掌控,不僅僅是新加坡的華人,也包括馬來西亞本國的華人,所以馬來西亞政府對華人的厲害是很清楚的。所以在1965年,馬來西亞首相東姑宣布,把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就這樣被迫獨立了。

獨立後的新加坡為何沒有選擇回歸祖國呢?

其一,早在荷蘭殖民時期,1740年的時候,華人人口佔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地區一半。華人人數日益增長,經濟力量日益強大,成為了荷蘭人的對手,最後導致了華人大屠殺事件。大量的華人慘遭殺害,於是一些華人選擇回到祖國,然而當時的清朝卻並不承認這些華人是中國人,在外受迫害,回國又無望。使得大量的華人逃往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地區,所以新加坡地區所聚集的華人是遠多於其他族人的。

其二,當時的新加坡當時連飲用水都需要馬來西亞供應,它哪裡有條件獨立呢?然而新加坡在19世紀末,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當時的貿易增長了八倍。一戰結束後,英國也在新加坡斥資五億修建了一個海軍基地。早在英國殖民時期,新加坡隨著蒸汽船的發展也因此不斷學習到先進的知識,並作為歐亞船隻重要的停泊港口依靠稅收提升著本國的經濟實力。

也就是說,西方的先進工業實力更是新加坡嚮往。而當時的中國是處於社會主義時期,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對新加坡並沒有太大幫助。而且西方的經濟、政治、科教、文化已經對新加坡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回歸祖國走向社會主義幾乎不可能。

其三,新加坡宜居繁榮的社會環境。由於新加坡自身環境較好,而且這裡的治安秩序也非常完善,所以新加坡也是一個承擔著全世界很多人希望的理想居所。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

新加坡不僅適合宜居,而且法律完善,治安穩定,對外貿易友好。因此能吸引大量的商業人士前往這裡大顯身手。如果新加坡回歸祖國,那麼他們將作為我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面臨著重新調整已成型的法律秩序的壓力。

在這種種條件的因素下,新加坡獨立後,並未選擇回歸祖國。而且獨立後的新加坡,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由於內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採用英語,作為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但是新加坡仍然過中國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

雖然新加坡並未回歸祖國懷抱,但是其中國人特有勤奮、團結等基因卻從未有過斷離。或許我們無法再做家人,但卻能成為攜手並進的兄弟。

相關焦點

  • 港澳臺為何至今仍用繁體字,而新加坡等地卻使用簡體字?
    漢字的簡化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正式確立的,因為當時我國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大部分人中國人都不認識漢字。可是知識又是人類發展的基礎,只有人們有了知識,才能發展經濟和科技,從而讓國家強大起來,所以國家號召人們開始學習漢字。可很快人們又發現一個問題,那些漢字都是複雜的繁體字,很難辨認和記憶,所以很多人學得特別吃力。
  • 新加坡基本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新加坡原來與馬來西亞是一體的,後來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由於境外力量的施壓,它被迫分離出來自己形成一個獨立的國家。而在現如今的世界上,新加坡早已躋身發達國家的行列,其國力遠遠超過了鄰國馬來西亞。
  • 新加坡富豪榜上,前十中9人是華人,為何母語是英文而不是中文?
    現在非常多,外國的首富往往都是由。華人坐上了這個寶座。而就在最近,新加坡的富豪榜一公布,更是引起了什麼肉臉的討論,因為其中十個富豪有九個都是華人。名字。第一名也就是首富當仁不讓地還是海底撈的老闆,排名第二的是一個最新移民到新加坡的華人。 很多人都覺得新加坡這個地區可能經濟水平不高,所以才能讓這麼多華人登上了富豪榜,但其實新加坡可是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 當年馬來西亞為什麼逼著新加坡獨立?
    「新馬泰」至今都是國內旅遊的重要地點,並且這三個國家都被國人熟知,但不知道的是,這其中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曾經是一家,但是新加坡卻被馬來西亞無情地給踢了出來。那麼,為什麼當年馬來西亞一定要逼新加坡獨立呢?因為日本佔領時期就已經激起馬來西亞人民的反殖民主義的熱情,隨著反殖民主義的高漲和英國因二戰實力削弱開始對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力下降,雖然英國軍方強烈鎮壓,但還是阻止不了馬來西亞的獨立,1957年,多民族的馬來亞聯合邦宣告獨立。
  • 馬來西亞華人為何光有財富沒權:不從軍不搞政治
    抗戰馬來新加坡華人佔捐款全部2/3馬來亞華人雖然孤懸海外,但歷史上卻一直心繫祖國。光緒年就有馬來商人為朝廷捐款80萬兩白銀買軍艦,卻被朝廷挪去修了頤和園。《辛丑條約》籤訂後,馬來亞檳城的寺廟方丈還募款數萬銀元捐給朝廷以資「庚子賠款」,獲頒御賜的匾額。1911年同盟會發動廣州起義事敗,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很多人是馬來亞華僑。
  • 新加坡華人眾多,李光耀為何將英語定為行政用語?
    新加坡曾被喻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在短短幾年內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一個只有724.4平方公裡(2019年)的小小國家,一個擁有巨大華人基礎的國家,是如何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世界強國的呢?
  • 二戰日本戰敗,新加坡被馬來西亞與英國爭奪,卻被迫獨立意外崛起
    在蔚藍的馬六甲海峽,就有著這麼一個只有一座城市的小國——新加坡,很多人都很好奇,新加坡一個小小的國家,如何夾在馬來西亞的腹地崛起的呢?為何馬來西亞政府很少幹預新加坡事務,而這個小國能夠輝煌的創造一個又一個商業奇蹟,新加坡的崛起,不僅因為地處馬六甲海峽咽喉地帶,帶來的便利地位,更關鍵的還得是這個國家的人都夠勵志。
  • 新加坡有450萬華人,為何地位卻最低呢?
    在世界範圍內,基本上每一個國家,都不斷提升主體民族的地位,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穩定國家,才能營造良好的環境。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新加坡,新加坡有450萬華人,為何地位卻最低呢?原因你絕對想不到。我們知道新加坡是世界唯一的城市國家,國土面積只有700多平方公裡,面積很小,而且人口有500多萬人。
  • 最有機會成為另一個海外華人國家,錯過最好機會,如今處境難堪
    【千古浪】在當今世界上,海外華人國家不多,甚至可以說只有唯一一個,那就是我們熟知的新加坡,新加坡的成功,也被看成是海外華人獲得巨大成功的典型標誌。一般來說,歐洲白人在海外立國的國家發展的都非常不錯,比如我們熟知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以及曾經的南非等。
  • 為何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一直使用簡體字,而港澳臺卻仍在用繁體字?
    秦國原來使用的文字是大篆籀文,而在統一六國後,由李斯負責,在大篆的基礎上,進行簡化,並且取消了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造了統一之後的小篆,這其實就是一種簡化。這種對漢字的簡化,到了近代,呼聲就顯得格外高漲。
  • 讓李光耀委屈得流淚的新加坡獨立之路:被馬來西亞強行逼迫獨立!
    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面積非常的狹小,只有719平方公裡,可以說是小國寡民。 但別看新加坡小,它是亞洲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之一,人均GDP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
  • 新加坡7成人口是華人,李光耀為何不定漢語為國語,反而選擇英語
    經過費力才得到的東西要比不費力就得到的東西叫能另人喜愛。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費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暫時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遺忘了。 —— 薄伽丘 曾經的新加坡作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而存在的。
  • 新加坡華人佔7成,為何英語是官方語言?李光耀直言漢語劣勢明顯
    說起新加坡這個國家,許多中國人都不陌生。新加坡是全球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他們的人均GDP比香港還高,位居世界前列。新加坡不僅僅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而且他們的製造業非常發達。新加坡還是一個著名的移民國家,其中單單是華人就佔了7成。
  • 新加坡推行20元新鈔,背面印8位先驅人物,為何上面有位中國人?
    01「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新加坡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國家,雖然遠在南亞地區,但是有許多華人在此居住,據統計新加坡大約有74%的人口均為華人,而且在新加坡新推行的20元紙幣上,印有八位先驅人物,其中一人還是中國人。為何國外的紙幣,會有中國人出現在其中呢?
  • 新加坡華人這麼多,為什麼英語是第一通用語,而馬來語是國語?
    而說起海外華人哪裡最多,恐怕當屬東南亞地區。由於東南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東南亞各個國家才是海外華人主要的聚集地。像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等國華人數量都不少,不過並沒有成為該國人數最多的族群。在新加坡華人數量佔比最大,達到了總人口的74.2%,還有馬來人(13.3%)、印度裔(9.1%)。
  • 新加坡是華人主體社會,但為什麼華文的通用程度卻不如英文?
    新加坡是除了中國之外,世界上唯一一個華人佔主體的國家,華人佔了全國人口的約75%。儘管華人作為新加坡人口的主體,但在多數情況下,新加坡華人的常用語言(主要在商務及社交上)基本以英語為主,華語更多僅作為華人的家庭語言,甚至還有許多新加坡華人不能掌握流利的華語。
  • 世界有個國家的華人,辦中刊、吃中餐、說漢語,還不與外人通婚
    近代史上,尤其是從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人向海外分布的速度逐漸加快,遠的地方不僅來到了歐美等大陸;近的地方,如東南亞地區,更是華人就近選擇的最佳場所,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都是重要的選擇之地。
  • 那些馬來西亞華人背後的故事!
    由於產業的黑暗以及國家的不管束,部分華工在開船出洋前即遭虐死。而船上條件極差,海途又很漫長,在船上也還會因生病或者鞭打而死亡的一批,最後才能抵達世界各地。即使出國當華工路程危險又漫長,但報名的人仍然籠絡不絕。這是因為當時會選擇這條路的人們大都是貧苦農民,他們很多甚至吃不上飯,沒有任何退路。
  • 淺談新加坡的小國「沙文主義」
    似乎沙文主義不應該在新加坡這樣一個小小的城市國家滋生。然而現實卻是,很多新加坡人某種程度上都有點「小國沙文主義」,不強烈,但是感覺得到。 首先聲明一下,本文純粹是自己的觀點與分析,沒有想要貶低誰的意思。不喜請繞道。
  • 南洋大學消亡背後,隱藏著新加坡的「英語夢」
    新加坡作為一個以華人為人口主體的國家,通用的語言卻是英語。這種局面的形成離不開新加坡前任領導人李光耀針對華語和中華文化的不斷圍剿。 華人需要一所屬於中國人的大學 在新中國成立後,出於反共意識,英國殖民政府為了切斷移民華人和祖國的聯繫,實行了封鎖新中國的政策。這個政策讓當地華人失去了和祖國的聯繫,華人子女的高等教育成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