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戰敗,新加坡被馬來西亞與英國爭奪,卻被迫獨立意外崛起

2020-12-14 珂夢看世界

在蔚藍的馬六甲海峽,就有著這麼一個只有一座城市的小國——新加坡,很多人都很好奇,新加坡一個小小的國家,如何夾在馬來西亞的腹地崛起的呢?為何馬來西亞政府很少幹預新加坡事務,而這個小國能夠輝煌的創造一個又一個商業奇蹟,新加坡的崛起,不僅因為地處馬六甲海峽咽喉地帶,帶來的便利地位,更關鍵的還得是這個國家的人都夠勵志。

新加坡原本屬於馬來西亞的王國一個漁村,後來英國世界殖民鋪設中,這個國家就被英國用各種手段給套路了,而這個套路就是新加坡這個小漁村成為了貿易地點;而對於馬來西亞柔佛王國而言,失去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漁村對他們造成不了任何的影響,他們甚至覺得這個地方就算割讓給英國,也不是不可接受。

新加坡得益於地緣政治,港口優勢

於是英國就藉助新加坡設立了東南亞殖民地的核心基地,因為新加坡是馬六甲海峽的出海口位置,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馬來西亞王室根本意識不到新加坡具有的經濟優勢和地緣優勢,英國為了建設馬來西亞,可謂是耗資不少,在這裡修建了軍事基地,修建了港口,修建了城市,甚至因為獨特的地理風光,這裡還來了不少外國人做起了貿易生意。

而當時的馬來西亞其實華人比較多,為什麼出現這個情況呢?因為很多華人在馬來西亞生活,但因為民族的不同,華人受到的壓迫也是比較多,許多華人為了生計就不得不各處流浪,後來英國建立新加坡貿易基地後,華人紛紛湧進了這個新城市。

英國扶植新加坡華人為牽制馬來西亞

原因就是,英國人再怎麼壓迫也不至於直接巧取豪奪別人的財產,而馬來西亞的土著做生意做不過華人,於是就搶華人財產;而英國人在這裡為了讓馬來西亞民族勢力在新加坡被稀釋,就對華人的湧入採取的扶持政策,支持華人在這裡安家和置業,因為英國人總不能從自己國家遷來人口進入這裡,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如果讓馬來西亞人在這裡安家,那麼未來這個地方的管轄問題,會因為當地馬來西亞人多而重歸馬來西亞,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是華人主管這裡,他們得不到馬來西亞的庇護,為了生存,他們會不會緊緊地抱著英國大腿,答案是肯定的。

英國人萊佛士爵士就大力地保障新加坡華人的權益,也因此,新加坡的華人對爵士十分感激,甚至將爵士看作新加坡的奠基人;通過英國的一系列操作,新加坡就變成了東南亞華人的一個定居之地,也可以說是東南亞華人的第二個故鄉,新加坡通過英國的扶持和自身地理位置的優越,很快就發展起來,並且還發展成為東南亞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國際城市。

二戰爆發,新加坡被日軍佔領,卻得到發展

二戰爆發,日本人迅速地派遣海軍佔領東南亞地區,而新加坡這個貿易港口,當然就成為了日軍的目標,英國軍隊重點是照顧歐洲戰場,於是各殖民地就顧不上了,整個新加坡就留下幾千的士兵,而這些士兵大部分還是華人居民,日軍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新加坡,也開始了長達數年的管理。

不過日本並未把新加坡視為剝削之地,一個原因是新加坡可以作為日軍進軍印度洋的一個軍事基地,也是未來日本東南亞地區的一個重要支撐點,所以,日本對新加坡並沒有進行太大的破壞,反而日本對馬來西亞和印尼破壞較大。

對新加坡而言,既沒有資源、也沒有糧食,日軍對新加坡的掠奪其實搶不到啥東西,新加坡就一個好處,貿易方便,所以日軍變相地發展起了新加坡,在日本商人的扶持下,新加坡在二戰時期沒有經濟衰退,反而穩固了經濟增長。

日本戰敗,馬來西亞與英國爭奪新加坡

後來日本戰敗,英國依舊心念新加坡這個風水寶地,於是英國人又回來了,新加坡重回英國人的懷抱;不過這時候,因為新的世界格局的確立,各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第三世界國家紛紛開展民族解放運動,許多東南亞國家也不例外,紛紛要求主權獨立。

馬來西亞漸漸地控制了國內的不穩定因素,在這之後,馬來西亞開始把眼光看向了新加坡,馬來西亞人可是不簡單的,他們知道新加坡這塊寶地蘊藏著極大的貿易潛力;馬來西亞就要求英國歸還這塊土地,英國人當然是不幹的,馬來西亞就通過軍事威脅和經濟扶持的形式,最後新加坡就成為了自由「邦」。

其實按照這個思維下去,新加坡是英國和馬來西亞爭搶的一塊肉,最終的決策權還是落在新加坡手裡,如果選擇獨立,那麼英國人會贊成,但是不會派兵保護,如果選擇加入英國,那麼英國人肯定會保護;但是這同樣是得罪了馬來西亞。

要知道如果沒有馬來西亞的資源扶持,那麼新加坡是發展不起來的,光有港口有啥用?沒糧食、沒資源、沒人,一切都是白搭,而這些都是馬來西亞給提供的,英國倒是這些都有,但英國萬裡之外如何把大量的物資運過來?這又是一個大問題。

新加坡歸屬馬來西亞,英國撤資,陷入困境又被驅逐

最後一個就是,新加坡如果加入馬來西亞,那麼英國人將不再管新加坡的事務,但是軍事政治和經濟庇護卻能夠得到保障,後來,新加坡就選擇併入馬來西亞,而這一消息讓英國人徹底對新加坡死心了,並且許多英國投資紛紛撤出。

而馬來西亞國內卻是一片沸騰,新加坡無疑是東南亞第一國際大城市,這個城市的加入必然會給國家帶來極大的經濟增長,不過馬來西亞想錯了,沒有了英國的扶持,沒有了西方國家的賞臉,新加坡的財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下滑。

而馬來西亞政府也驚詫,為什麼在自己手裡,新加坡會發展成這樣,並且國家還大力投資,資源都傾注到新加坡,於是馬來西亞開始了一項重要法案——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

那麼為什麼馬來西亞要驅逐新加坡?因為自從新加坡併入馬來西亞後,西方國家和勢力開始有意無意地針對馬來西亞,而鄰居印度尼西亞反而被西方國家開始扶持起來,在政治、軍事上對馬來西亞進行威脅,其意思很明顯,就是要新加坡獨立。

而那時候的馬來西亞國家實力並不強悍,甚至很貧窮,軍隊也很弱小,後來無奈之下,馬來西亞政府宣布驅逐新加坡的指令,而當時的新加坡李光耀曾說:「新加坡的獨立是被人強加在他頭上,原因就是新加坡獨特的貿易位置,別的強國不希望馬來西亞能夠獨有他。」

所以,新加坡的崛起其實就是列強們故意為之的,要麼這個國家單獨獨立,要麼誰佔有它,我們就對付誰;新加坡就這樣無奈地獨立了,並且馬來西亞還得給這裡提供低價的資源,李光耀為首的新加坡領導班子對此雖然感慨,但是也無可奈何,那麼既然讓我獨立,我們就好好建設城市。

結尾

新加坡就開始了傳奇崛起之路,新加坡人靠著一代又一代先輩的努力勤奮,藉助於天然的馬六甲海峽貿易港口位置,這個小城一躍成為了東南亞明珠,並且還和韓國、臺灣、日本並稱亞洲四小龍。

新加坡和中東地區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因為地理位置太過特殊了,有其極其特殊的地緣政治和得天獨厚的港口優勢;在西方國家眼裡,如果要保證馬六甲海峽通商的公平公正,那麼就必須保證新加坡這個地方不屬於任何國家,他就是一個國家,一個主體,誰都不可以幹涉新加坡的內政,源於這個因素,新加坡也應緣成為國際最安全的國家。

相關焦點

  • 當年馬來西亞為什麼逼著新加坡獨立?
    「新馬泰」至今都是國內旅遊的重要地點,並且這三個國家都被國人熟知,但不知道的是,這其中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曾經是一家,但是新加坡卻被馬來西亞無情地給踢了出來。那麼,為什麼當年馬來西亞一定要逼新加坡獨立呢?都是英國殖民地,走在一起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曾經被英國控制,二戰時期又被日本佔領,但是二戰結束之後,英國又捲土重來,重新佔領此地。
  • 讓李光耀委屈得流淚的新加坡獨立之路:被馬來西亞強行逼迫獨立!
    二戰結束後,英國在世界上的殖民統治瓦解,新加坡獲得了獨立,但因為李光耀等人自覺新加坡地方狹小,很難獲得良好的發展,便以新加坡邦的形式加入了馬來西亞聯邦,想抱馬來西亞的大腿。 但是沒想到七年之癢還沒到才兩年時間就被馬來西亞單方面給踢出去了。
  • 新加坡是由華人組建的國家,獨立後為何不回歸祖國?
    比如汪直、徐海等人,都是當時的明朝人被迫做了海盜,帶領日寇衝犯海防。而一些商販為了尋找商機,開啟了大批移民南洋的熱潮。華人移民潮也就發生在荷蘭殖民的早中期。後來英國殖民者也來爭奪這塊土地,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地區被英國殖民者佔領。二戰時期日本迅速打敗歐洲殖民者,從而佔領了東印度群島。二戰後日本宣布投降,新加坡地區再次淪為英國殖民地。
  • 新加坡經濟總量竟超過馬來西亞,同樣的地理位置新加坡為啥這厲害
    而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同屬海峽東岸,這裡有很多天然良港,總體來說,兩國各有優勢,那麼新加坡究竟是如何一騎絕塵的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全稱馬來西亞聯邦,簡稱大馬。大馬被南中國海分為兩個部分,就是地圖上看到的這兩個,一個是位於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另一個是位於婆羅洲的東馬來西亞。
  • 彈丸小國新加坡怎麼逆襲?被迫獨立後,靠嚴格治理成小城大國典範
    但終因沒有經濟基礎、國力單薄,在60年代委身於馬來西亞聯邦,後又因宗教信仰問題被迫於1965年脫離,走上獨立之路。 "彈丸小國"四字對新加坡確為實至名歸,其在崛起時,充分發揮貫通亞洲、歐洲和澳洲的海上交通要塞的位置,以小城之身行大國之事,被迫獨立後,新加坡靠著嚴格治理發展成了小城"大國"的典範,而它到底是怎麼逆襲的呢?
  •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吉隆坡位於馬來半島南部,著名的馬六甲海峽北岸,是馬來西亞三個聯邦直轄區之一,以及馬來西亞的首都。由於吉隆坡經常舉辦各類國際會議,因此在國際上也擁有較大的影響力,成為與新加坡並列的東南亞兩大外交中心。二、發展成為馬來聯邦首府的吉隆坡地位大大提升,殖民當局在此大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1892年當地建造了第一條來往吉隆坡與巴生港的鐵路,到二戰中被日本佔領時,吉隆坡的路網已非常發達,成為三大殖民地陸路交通中心。
  • 新加坡基本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新加坡原來與馬來西亞是一體的,後來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由於境外力量的施壓,它被迫分離出來自己形成一個獨立的國家。而在現如今的世界上,新加坡早已躋身發達國家的行列,其國力遠遠超過了鄰國馬來西亞。
  • 新加坡獨立日:50年前是怎樣被馬來西亞聯邦開除的
    2015年8月9日,新加坡隆重慶祝建國50周年。不過,與許多國家不同,在50年前,新加坡並不為取得獨立而歡欣鼓舞,這個城市實際上是被驅逐出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充滿憂傷地回憶當時的感受:「我從來沒這樣悲傷過。」
  • 被逼著獨立的8個國家,7個都非常窮困,只有一個成了發達國家
    最典型下面這8個國家,堪稱被逼著獨立的8個國家,7個都非常窮困,只有一個成了發達國家。首先需要解釋下,被逼著建國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本來自己不願意建國,但是因為其他國家的逼迫,因為其他國家的原因而被迫獨立建國,建立獨立國家。而二戰以來,被迫獨立建國的國家有八個。
  • 為啥老一輩新加坡人都說,如果新馬沒分家,馬來西亞必定會姓李?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亞洲國家,崛起之路比北歐五國要勵志的多。 當然,四通八達之地往往也是四戰之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的1942年日本海軍登上了新加坡,並將其改名為"昭南島"。值得一提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也在這年因為日本侵新而輟學。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新加坡人的獨立願望被點燃了起來。
  • 二戰損失最慘的國家,並非日本德國!該國打光了幾百年的家底
    相信大家都對二戰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戰爭非常殘酷,不僅讓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還使參戰國家的經濟受到嚴重的損失。甚至有一些國家憑靠著二戰迅速上位,也有一些國家因為戰爭處於暫時一蹶不振的狀態。也有的國家雖然戰敗了,可以憑藉著自己的優勢迅速恢復。有的國家一戰回到解放前。直到現在說起二戰的傷痛還讓人心驚膽顫呢。
  • 馬來西亞為何被大海分割為兩大塊?
    「大陸國家」是指中南半島上的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島嶼國家」是指新加坡、菲律賓、汶萊、印度尼西亞、東帝汶。剩下一個馬來西亞,其疆域,有一半位於大陸,一半位於島嶼。  二十多年後的1819年,英國花錢把新加坡「買」了過來,又過了5年,英國與荷蘭做交易,取得了對馬六甲的控制權。1826年,檳榔嶼、新加坡、馬六甲成立了由東印度公司控制的英屬海峽殖民地。
  • 二戰前日本海軍從哪些國家引進的技術,為何崛起那麼迅速
    文/寂寞的紅酒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是二戰中的三大海軍強國之一。在二戰中,日本海軍表現得非常強勢,曾在太平洋上興風作浪,一度打得美國海軍都毫無還手之力。日本海軍甚至被很多軍事迷們吹捧為當時的世界第一海軍。
  • 二戰後英國殖民統治;被擊斃的馬來西亞遊擊隊員慘遭曝屍
    二戰改變了世界格局,尤其是對英國而言。曾經稱霸世界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最終還是走向衰退。但是二戰後,英國曾一度全力維持自己在殖民地的統治,只不過收效甚微。今天,一組馬來西亞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圖集,帶大家看一看英國紳士背後的兇殘。圖中是一名英軍少將在地圖上指出馬來西亞共產黨武裝的主要活動地點。
  • 德國為何敢掀起二戰?綏靖只是誘導因素,想不到英國、法國也犯錯
    可以說,二戰顛覆了我們認知中的想像,沒有人知道,當時的德國按實力來講,屬於中等國家,為什麼有擎天的勇氣的挑戰英國、法國、蘇聯呢?同樣也沒有人知道,英法聯軍在德軍面前那麼不堪一擊。 我們先說說必然性,德國1870年統一後,藉助英國工業革命的果實,國家開始了工業化發展,並且實力迅速崛起;後來,一戰的爆發直接打廢了德國,德國陷入了長久的經濟低迷和秩序混亂,特別是苛刻的《凡爾賽條約》,讓德國的發展舉步維艱。
  • 馬來西亞3100多萬人,經濟超越雲南省,一月工資多少錢?
    今天,我們聊聊馬來西亞。不得不說,馬來西亞在東南亞各國中絕對屬於富國。馬來西亞的人均經濟水平,甚至比中國還要略微高一點。經濟總量則超越了我國的雲南省和重慶市,那麼,馬來西亞普通人,一月工資多少錢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華人闖蕩馬來西亞,「三分天下有其一」
    英國人位於新加坡的總參政司實際統治了整個馬來半島19世紀20年代初,由於第二次工業化如火如荼,汽車、航空和電氣等新興產業崛起,刺激了國際市場對橡膠的巨大需求;但橡膠的需求卻不那麼容易得到滿足。在英國的刻意扶植下,華人成為英國統治依靠的種族,以打壓當地獨立傾向;英國刻意多任用華裔做官員,華裔和巫裔的貧富分化也不斷擴大,這為之後巫裔和華裔的族群衝突,埋下了不穩定的禍根。
  • 戰敗後的日本何去何從?一部寫實小說看日本從戰場到商界的轉型
    《不毛之地》是山崎豐子在1973年-1978年連載於《每日星期天》文刊上的長篇小說,以一位二戰戰敗軍官參謀長壹岐為主要敘事對象,看日本在戰敗後經歷的幾重困境,以及經濟增長中日本人所迷失的價值觀。日本在二戰中是侵略者還是受害者的問題一直模糊不清。山崎豐子迴避了日本的殘暴軍事行為,也迴避了戰敗初期日本在美軍的盟軍司令部接管下的屈辱經過,而是把視角聚焦在戰敗後的軍人遣返回國後,精神和物質生活的矛盾生活。
  • 英國才是二戰最大的輸家?丟掉殖民地,失去了翻盤的最後機會
    至於同為二戰戰勝國的英國,由於二戰掏空了英國,它的國際地位不斷下降,從領土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國跌落為一個龜縮在島嶼上的國家,反觀德國、日本這兩個戰敗國,在經過了多年發展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德國與法國組成了歐盟的核心,具備強大的政治影響力,與此同時,德國還擁有十分強大的工業能力。日本在戰後的發展同樣有目共睹,時至今日,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GDP總量幾乎是英國的兩倍。
  • 比較英國及日本的異同壹;1688年英國人請一位荷蘭人成為英國國王
    一,英國與日本同為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的原則是:議會權力高於王權,司法權獨立於王權。a,二戰戰敗後,日本在美國的主導下頒布新憲法,由天皇制國家變為以天皇為國家象徵的議會內閣制國家。二,英國與日本同為靠近亞歐大陸的島國,戰略位置極其重要,都對大陸產生了重大影響。世界上共有45個獨立的島國,英國跟日本是對世界影響極大的兩個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