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臺為何至今仍用繁體字,而新加坡等地卻使用簡體字?

2020-12-26 楓葉吹兮

漢字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如果不是從小就學起的人,要想學會漢字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我國漢字不僅有簡體字,還有繁體字,要學會就更難了。

即便是從小就學習漢字的很多中國人也不會寫繁體字,畢竟我國大陸幾乎都以簡體字為主,就連新加坡和馬蘭西亞也都是用簡體字,只有港澳臺依然堅持在使用著繁體字,但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我們都知道,漢字文化擁有數千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開始,漢字經過了歷朝歷代的變化,才最終呈現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而漢字的變化也是從繁到簡的,起初從甲骨文開始,接著是小篆,隨後就是行書、草書等,最後就成了我們看到的楷書。

漢字的簡化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正式確立的,因為當時我國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大部分人中國人都不認識漢字。可是知識又是人類發展的基礎,只有人們有了知識,才能發展經濟和科技,從而讓國家強大起來,所以國家號召人們開始學習漢字。

可很快人們又發現一個問題,那些漢字都是複雜的繁體字,很難辨認和記憶,所以很多人學得特別吃力。於是語言專家在經過一番努力後,將大部分繁體字變成了簡體字,從而方便了人們的記憶。

之後,這些簡體字便一直沿用至今。簡體字最初是在大陸開始流行起來的,後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由於各種原因,也開始使用簡體字。唯獨港澳臺地區卻始終使用繁體字,這是為什麼呢?

香港和澳門都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才回歸祖國的,此時這兩個地區已經錯過了我國實行的簡化漢字運動,再加上我國一直實行著「一國兩制」制度,對於香港和澳門很難實行和大陸一樣的做法。

而且那時候的香港和澳門經濟比較發達,總有一種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根本看不起相對還比較落後的大陸,非常牴觸大陸,所以他們始終不肯改變自己使用繁體字的習慣,認為繁體字才能體現出他們的不凡之處。

而臺灣呢?其實早在民國時期,臺灣地區就已經有了改良漢字的意識,只是在解放戰爭過後,國民黨敗退臺灣,蔣介石對大陸依然沒有死心,一心想著要怎麼把大陸搶奪回來,根本無心理會漢字簡化的問題,這件事便不得不擱置下來。

後來蔣介石見搶奪不回大陸,便對大陸產生了很大意見,只要是大陸在做的事情,他都不允許臺灣搞,就比如這個漢字簡化運動。當他得知大陸在搞漢字簡化後,立刻全面禁止臺灣進行漢字簡化,並要求全部臺灣人必須使用繁體字。

所以,時至今日,港澳臺依然使用的是繁體字,反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卻早已在使用簡體字了。新加坡因處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曾一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直到1965年後,它才正式獨立為一個國家。

新加坡的居民大多都是從各國移民過去的,其中華人佔的比例最大。按理來說,新加坡既然以華人為主,那應該將漢語作為他們的官方語言才對,但事實上,由於新加坡曾是英國殖民地,再加上國際貿易需要,所以英語成為了他們的官方語言。

而新加坡的華人大部分也以方言為主,比如閩南話和廣府話等,反而很少人講普通話。直到後來,隨著中國逐漸強大,新加坡才開始推行普通話,可是在推廣普通話的過程中,新加坡同樣也發現繁體字不好學,於是為了更好地推行普通話,新加坡也採用了漢字簡化的方式。

馬來西亞的情況又和新加坡有所不同,雖然馬來西亞也有不少華人,但更多的還是馬來人,馬來西亞政府自然將馬來語作為國家官方語言。同時為了確保馬來文化不被中國文化同化,政府還要求國內人民必須學習馬來語才能得到受教育的權力,同時馬來政府還處處壓制華文學校。

而華文學校不甘被壓制,為了更好地發展華文教育,當地華人也學中國大陸,開始將漢字簡化,並開始推行漢字簡化運動。

到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我國逐漸強大起來,馬來政府也不再壓制華文學校,並將華文學校納入了國家教育體系,至此以後,越來越多的馬來西亞華人開始學習簡體字。

相關焦點

  • 為何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一直使用簡體字,而港澳臺卻仍在用繁體字?
    就比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受到漢語的影響就非常明顯,並且和大陸一樣,使用的都是簡體字,但是為什麼反而同個國家的港澳臺卻一直堅持使用繁體字呢?這其實是很多人一直以來的疑問。
  • 港澳臺堅持使用繁體字,隔壁新馬反而使用簡體字,這是為何?
    就比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受到漢語的影響就非常明顯,並且和大陸一樣,使用的都是簡體字,但是為什麼反而同個國家的港澳臺卻一直堅持使用繁體字呢?這其實是很多人一直以來的疑問。漢字簡化的歷程既然說到了漢字的繁簡,就不難要說到漢字簡化的歷史。
  • 簡體字繁體字均可傳承文明
    原標題:簡體字繁體字均可傳承文明  不論是作為文明載體,還是作為表達工具,繁體字到簡體字的演變,只是載體和工具狀貌的變化,並不會構成對文明內涵的損害與削減。  香港知名演員黃秋生近日在微博發聲:「在中國寫中文正體字居然過半人看不懂,哎,華夏文明在大陸已死。」
  • 繁體字更能體現中華文化,為何卻提倡使用簡體字?到底哪一種更好
    但是近些時間,會發現不論國內外,在工作或是學習中,使用繁體字的人卻越來越多,一些宣傳設計上用的都是繁體字,走到國外有華人的地方,也到處可見他們用的字體都是繁體的。這麼說來繁體字其實很受歡迎,人們寫著也不怕麻煩,並且它能更好的體現中華文化,既然這樣,現在為何卻更加提倡簡體字?這二者相比,到底哪一種更好?
  • 繁體字和簡體字到底哪種更好?簡體字有一個優點繁體字永遠比不過
    經常在瀏覽一些外國遊戲網站時,會發現大部分網站都有繁體字選項,還有在電視中經常也能看到,外國的一些華人社區的標牌使用的都是繁體字。那麼,可能有些網友就很納悶了,現在不是在推廣簡體字嗎?為何在國外人們一般使用的卻是繁體字呢?
  • 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繁簡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他說,繁體字祖先用了幾千年都沒感到不方便,為何到我們手裡就拋棄了?他認為,追求書寫效率不是簡化漢字的理由。帖子用中英文雙語,中文部分用的是簡化漢字,結果她遭到一些香港網友的怒懟,那些網友嗆聲說:「你來,我們很開心,但不要用簡體字,用簡體字就不要來香港開店。」此外,還有香港演員黃秋生毫無根據地宣稱:「過半內地人看不懂繁體中文,華夏文明在內地已經滅絕。」在我國的臺灣地區,前幾年亦曾有藝人因在臉書上使用簡體字,而遭到攻擊。
  • 為什麼大陸用戶天生能看懂繁體字?繁體字改為簡體字真的好麼?
    在象形文字出現之後,人們就開始用文字來記錄所發生的事跡,也為我們對古文化的研究做出了很多貢獻,在商朝以前就有了文字的起源,而到了商朝時期,甲骨文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文字了。當然祖先偉大創造是無窮的,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種文字系統的傳承自然有著優越的一面。千百年後的我們依舊能夠無障礙的學習當年古人的文化,體會他們的心境。
  • 為何簡體字普及多年,還有地區用繁體字,到底哪個才是正統漢字?
    現今社會裡,漢字有著在世界上都舉足輕重的地位,並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使用。而諸多的學者卻因為當今漢字的兩大派別「簡體字」與「繁體字」,誰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而爭論不休,為何簡體字普及多年,還有地區用繁體字,到底哪個才是正統漢字?這引發了許多民眾的思考。
  • 繁體字比簡體字高貴……嗎?
    一句常見的話,繁體字愛好者拿來吐槽簡體字的:親不見,愛無心,體無骨,龜無腳。意思:繁體字好。簡體字不好。
  • 繁體字與簡體字,到底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
    黃秋生所說的「中文正字體」是指他所寫的繁體字。繁體字與簡體字,到底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繁體字與簡體字,本就一脈相承,根植於同一種文化,沒有誰比誰正統,誰比誰高貴。這本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偏偏有人非要分出個子醜寅卯來。總有人自認為「繁體字才是正統」,瞧不起簡體字,甚至港臺有的人污衊簡體字是「殘體字」,流露出一種文化優越感。
  • 漢字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是漢字的進步還是倒退?你怎麼看?
    漢字的演變經過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幾個階段,已經與近代的繁體字所差不多。眾所周知,秦朝統一六國之後,「車同軌、書同文」,給六國遺民制定了官方的書寫規範。那麼歷朝歷代究竟是通過什麼辦法,來將演化後的漢字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呢?這就要倚杖朝廷編寫的「字書」來規範民間用字了,這是官方所制定的規則,比民間為方便書寫所使用的簡化字更具有歷史可考性。
  • 為什麼新加坡放棄繁體字轉而追隨中國大陸推行簡體字?
    如今中國人民越來越富裕,出國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國人在外最常去的國家也就是咱們中國周圍的那幾個,日本韓國新加坡,其中新加坡是華人建立的國家,他們會說漢語,書寫的文字也是漢字。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雖然使用漢字,但他們和中國大陸一樣都捨棄了繁體中文的使用,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 中國為何不再使用繁體字了?專家:繁體字十分難讀懂
    在我國港澳臺地區,要說唯一與祖國大陸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文字方面的差距,港澳臺地區實行的繁體字,而在大陸實行的則是簡體字,時間則是在1956年開始實施。國家之所以選擇繁體字化簡,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全國老百姓考慮,繁體字雖然在我國的歷史上存在3000餘年,從有文字記錄開始,便一直使用的是繁體字。專家說繁體字有三個極大的弊端,第一個繁體字十分難讀懂,字表其字意如:「轟、豐、鳥」不直接等於讀音,再者形聲字聲旁大多也不能準確表示讀音,如「韋」作為聲旁的違、偉、韓。」所有古人經常吐槽「秀才識字讀半邊。」
  • 繁體字好還是簡體字好?看過王羲之創造的簡體字你就明白了
    具體來說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簡體字的歷史。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歷史歷經了很多朝代,其中也有過少數民族統治中原的時期,但是我們的中華文化有五千年的傳承,而且從來沒有中斷過。說到底,這都是漢字的功勞。現在各位平時所閱讀的所看到的,就比如你正在看的這篇文章,都是用我們現在通用的簡體字書寫的。爆炸君曾經聽過很多這樣的抱怨,說什麼不該簡化繁體字,一簡化了就感覺沒意思了。
  • 為什麼大陸人天生就能看懂繁體字?將繁體字改為簡體字真的好嗎?
    為什麼大陸人天生就能看懂繁體字?將繁體字改為簡體字真的好嗎?文/古今名將錄我們都知道,現如今人們使用的大多數都是簡體字,無論是平常所見,還是平常所寫,很少再看見繁體字,因為簡體字相比較於繁體字更能讓人看懂,更能讓人明白,其實我國不是一開始就使用的而是簡體字,在正式推行簡化字之前,使用的都是繁體字,但是現如今也是有地區依然在使用繁體字,比如臺灣、香港以及澳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疑惑,那就是大陸的很多人都未學過繁體字,可還是能天生看懂繁體字
  • 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精粹,香港臺灣都在使用,我們要恢復繁體字嗎
    當今漢字有兩個版本,繁體字與簡化字,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精粹,香港臺灣都在使用。我倡導寫簡識繁,這就是書寫用簡體字,但你要具有認識繁體字的能力。理解中國文字歷史的傳承和沿革。現在反對簡化字,恢復繁體字是歷史倒退,沒有出路的。我雖然不會寫繁體字但是你寫的我都能看懂也沒有閱讀障礙簡體書寫更為方便。
  • 文化辯論:「繁體字」和「簡體字」哪個更好?是進步還是倒退?
    漢字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保存下來,並且一直在發展使用的文字。它的數量非常龐大,至今沒有哪一個字典能準確說出它具體有多少個(每套字典所統計的字數都不同)。目前最多是《辭海》裡面統計的約10萬個左右。而我們普通人的認識量基本在3000-4000字左右。
  • 知識爭論:「繁體字」和「簡體字」哪個更好?哪個優點更多?
    漢字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保存下來,並且一直在發展使用的文字。它的數量非常龐大,至今沒有哪一個字典能準確說出它具體有多少個(每套字典所統計的字數都不同)。目前最多是《辭海》裡面統計的約10萬個左右。而我們普通人的認識量基本在3000-4000字左右。
  • 為什麼寫書法要用繁體字,難道簡體字就不能體現書法之美嗎?
    簡繁之爭已經很久了,在書法方面其實沒必要爭論這個,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簡體字只是為了社會的發展,便於使用而做的改變,很多字簡化之後都失去了原有的美感。書法創作多用繁體字甚至異體字(因為一幅作品要避免重字,掌握足夠多的異體字也是基本功),既有臨帖練習帶來的習慣,也有社會通行規範簡體字之後使用繁體字帶來的藝術感。在古代,繁體字是通用字,而簡體字是新中國建國之後才推廣的。
  • 為什麼有人主張恢復繁體字?與簡體字相比哪個好?
    為什麼有人主張恢復繁體字?與簡體字相比哪個好?繁體字和簡體字的爭論一直是一個很熱烈的話題,無論哪一方都有絕對的支持者,那麼我們今天也來討論一下,繁字體和簡體字到底哪個更加優秀?是不是應該恢復繁體字,放棄簡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