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漢字有兩個版本,繁體字與簡化字,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精粹,香港臺灣都在使用。我倡導寫簡識繁,這就是書寫用簡體字,但你要具有認識繁體字的能力。理解中國文字歷史的傳承和沿革。現在反對簡化字,恢復繁體字是歷史倒退,沒有出路的。我雖然不會寫繁體字但是你寫的我都能看懂也沒有閱讀障礙簡體書寫更為方便。
書簡識繁,是很有必要推廣和執行的,特別是在義務教育階段,這是作為發展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好的舉措,畢竟很多過去書籍是繁體字。同時,全面認為恢復繁體字書寫就完全沒有必要了,不符合字體簡化大趨勢社會潮流。
恢復也會造成社會交流混亂和天文數字級別的成本,到時在經過社會充分討論後,對簡體字的造字小問題,或者稱為瑕疵,如不符合造字規律的問題,進行分批次,合理的改革和優化還是很有必要的。
恢復是不太可能了,要恢復簡體字成文的書籍,門牌,路牌浪費多少啊,據說襄陽改名成本一個億,就一個字一個億,別瞎折騰。文中提到的不合理的簡化建議恢復一部分,有些常用漢字建議再簡化,例如噴嚏的嚏,這字用得也多,太難寫了。
為什麼過去的幾十年我們推出簡體並且使用至今。原因當然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建國初期我國的文盲人口太多,掃盲的任務極其艱巨困難。為有效降低文字普及教育的難度,其中一項就是簡化漢字。
而這簡化漢字可不是簡單隨意的簡化,跟我們生活當中有時圖方便隨意簡略筆畫可不是一回事。而是由一批文字專家進行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工作做出的改變(具體可參考相關資料)。事實證明簡體字的推廣使用非常成功。
但事實上過去的幾十年,官方從沒有明令禁止過繁體字,為什麼繁體字逐漸邊緣化呢?還是繁體字和簡體字相比不方便使用的短板使得人們一致性地選擇了簡體。作為一門學科研究繁體字可以,作為文化信息交流的工具沒有必要!